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85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教育、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5532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科技创新导报、科学咨询、科技信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5年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年会、第三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2016年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年会等;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相关文献由304位作者贡献,包括孙慧玲、张耀超、张跃蓉等。

口腔解剖生理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7 占比:0.39%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5532 占比:99.60%

总计:45716篇

口腔解剖生理学—发文趋势图

口腔解剖生理学

-研究学者

  • 孙慧玲
  • 张耀超
  • 张跃蓉
  • 于世宾
  • 兰鸿
  • 刘冰华
  • 吴晓艳
  • 张彧婷
  • 张琳梅
  • 汤挺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为方便读者阅读以及适应结构化排版的需求,我刊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口腔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学》(第7版),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采用二位数记录牙位的标示法如下:用编码二位数字表示牙齿的具体牙位,编码的第一位数字表示牙位所在象限,并区分乳牙与恒牙;编码的第二位数字表示牙位本身。
    • 张鹏; 郭菁; 曾永发; 胡建宇; 郭冬花
    • 摘要: 目的通过探索将计算机绘图技术应用于口腔牙体解剖生理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后,研究数字技术对学生掌握牙体形态学习的影响。方法2017年3—6月,选择南昌大学口腔医学专业2014级36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名。在学习过牙体形态的理论知识之后,实验组采用计算机绘图软件作图,对照组采取传统纸质作图,绘制上颌中切牙的唇舌面、近远中面图像,并以两组学生的雕牙成绩和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雕刻石膏牙成绩为(81.7±4.0)分高于对照组(76.7±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对关于提高课程学习兴趣、促进理论知识理解、增加牙体形态的掌握、教学生动形象的教学评价分数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绘图技术应用于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在牙体形态方面的学习兴趣和成绩,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 刘焱; 陈青宇; 吉俊盈; 仲琳
    • 摘要: 探讨MDT模式下基础理论融合临床应用的教学改革在口腔医学本科生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中的初步应用效果,以提高培养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 马晓丽; 王琳; 牟星; 郭艳玲
    • 摘要: 目的:对基于学习通平台的CBL教学法,在高职口腔解剖生理学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甘肃卫生职业学院2021级高职口腔医学专业4个班共223人作为研究对象,将两个班随机设为对照组,另两个班设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在学习通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法;研究组在混合式教学的基础上,基于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法(简称CBL教学法)授课。对两组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并分析,同时对研究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两组的实际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学生的课堂专注度、参与度及线上讨论区互动效果均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学生的测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职口腔医学专业中,基于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利用学习通平台在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中采用CBL教学法,能够有效增强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应用口腔解剖生理学知识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 钟梅; 吴哲; 陈佳敏; 梁卓恒; 罗有成; 余培; 李江
    • 摘要: 目的面向国家新医科发展战略,为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文章对三维数字化软件在牙齿雕刻实验教学中的效果进行了评价,以期为新医科口腔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经验。方法以广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大二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交叉进行数字化授课和传统授课,分别对四次授课内容的牙齿雕刻成绩进行分析,同时课后发放问卷调查统计有效辅导时间等,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结果成绩对比结果显示,数字化教学中切牙和前磨牙雕刻成绩优于传统教学(P0.05),其中评分细节的外形雕刻和整体协调成绩数字化教学均高于传统教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显示数字化教学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牙体解剖知识点的识记和应用;统计有效辅导时间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数字化软件应用到牙齿雕刻实验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新医科教学成效,能够提高牙齿雕刻质量,可作为新医科口腔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推进牙齿雕刻实验课程的创新改革。
    • 庞磊; 王配军; 贺细菊; 田宗滢; 陆俊
    • 摘要: 在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中,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借助雨课堂精准掌握学情变化,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学效果,为口腔医学后续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 丘雨蓓; 吕红兵
    • 摘要: 目的:探讨目标教学法结合形成性评价在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2016~2017学年48名上课学生为对照组,2018~2019学年53名上课学生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目标教学法结合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的实践技能得分,开展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实践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绝大部分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感到满意。结论:运用目标教学法结合形成性评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及教学满意度。
    • 刘典伟; 王彬晨; 曲伟栋; 徐大朋; 于涛
    • 摘要: 目的探讨三维(3D)数字化解剖模型在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15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选取无下颌骨病变的成年人口腔锥形束(Cone beam,CB)CT影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通过阈值选取、擦除等编辑方式建立3D数字化下颌骨解剖模型并进行编辑,导出STL格式的3D下颌骨数字化模型,用于课堂演示教学以及学生在个人的便携设备上自学。两组学生采用两种教学方法讲授下颌骨解剖形态和结构,研究组采用下颌骨3D数字化解剖模型演示讲解以及课后复习自学;对照组采用常规图片展示讲解教学以及课后复习自学。授课结束后,采用问卷查的方式对课堂情境和课堂效果进行评价,并采用随堂测验和期末考试两种方式对短期和长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问卷调查中,研究组评价较对照组高,其中学生对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下次课的期待、临床衔接这4项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教学效果评价中,在随堂测验成绩研究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期末考试成绩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数字化解剖模型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对下颌骨解剖形态及结构的理解和认识,课堂情境和课堂效果较好,并且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摘要: 为方便读者阅读以及适应结构化排版的需求,我刊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口腔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学》(第7版),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采用二位数记录牙位的标示法如下:用编码二位数字表示牙齿的具体牙位,编码的第一位数字表示牙位所在象限,并区分乳牙与恒牙;编码的第二位数字表示牙位本身。
    • 吴冰玲; 吴家媛; 张跃蓉; 刘忠林
    • 摘要: 目的 进行CBL教学模式在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遵义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2014级68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由教师提供代表性的临床病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进行讨论.结果 29.41% 的学生认为CBL教学的开展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19.12%学生认为CBL教学没有增加学习负担,在被调查的学生中88.24%仍然愿意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引入CBL教学模式.结论 CBL教学以临床病例为出发点,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CBL教学模式正好能适应现代医学人才的培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