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六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
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六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

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六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包头
  • 出版时间: 2011-07

主办单位: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

会议文集: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六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文章初步构建了“2+1体育技能类项目”设计的运行模式。筛选并确定了与“2十1体育技能类项目”设计相关的十大要素,其重要性排位是:娱乐性、健身性→可行性→科学性→文化性→时代性→基础性→系统性、典型性→民族性。将“2十1体育技能类项目”划分为四类:(1)以掌握专项技能为主,兼顾其他领域功能,有利于“运动技能”、“运动参与”目标达成类项目;(2)以掌握专项技能,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重在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团结合作、公平竞争的精神类项目;(3)以体育文化、情感体验为目标,有利于完成“运动参与”、“社会适应”的目标类项目;(4)以身体锻炼、发展素质、提高体能为目标,有利于发展力量、灵敏、柔韧等专项素质以及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类项目。“2+1体育技能类项目”设计的序位排列步骤为:(1)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目标的要求,确定各项教材内容和时间;(2)根据各级水平目标,确定各学段教学项目和时数;(3)根据教学目标和各校实际情况,确定各项目的教授对象、年级、教学单元及时数;(4)对中小学整个学段“2十1体育技能类项目”进行整体的调配。在组织实施时应注意:(1)将五大领域目标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不得单独存在,以利全面发展;(2)不仅考虑该项目的手段和载体的形式结构,更不容忽视项目之间的技术和实现学习目标价值取向的实质结构;(3)各学段之间不能割裂同类项群的纵向结构关系,体现出技术、技能的渐进性,避免重复。教师、学生和家长一致认同,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相结合的工作运行机构及方式。
  •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中小学开展“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开展途径、时间的现状问题,对天津市河东区部分中小学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情况进行分层、分片现状调查与分析,旨在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实效,为真正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提出应解放思想,为学生办实事,力争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三大途径”畅通,践行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铸就辉煌“一小时”。严格贯彻课程计划,认真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落实《全民健身计划》,谋学生健康发展之路,走出去,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请进来,力创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之法,使学生体质增强。合理安排时间,克服形式主义,力求客观实际,确保学生每天真实有效的一小时锻炼,使学生终身受益。
  • 摘要:篮球运动专案在香港中学近十年的体育教育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有92.5%的学校将篮球列入教学课程,是发展中学篮球运动的一个有效手段。在教育局的保证下,香港中学篮球运动已进入稳定阶段,各校体育科主任、教师和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发展前景持主动积极的态度。香港有着良好社会基础和环境,为中学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专业人才方面的发展优势。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的中学篮球运动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要使中学生篮球运动发展得更好,改变学生的观念以加强认知认同的因素;课程设置要紧密、生动、有效;组织管理要严密;场地设施要得到保证;提高教师的素质,配合现代化篮球活动的趋势。香港中学男生对篮球运动项目的选择倾向性高,而中学女生对参与篮球运动的热诚还有一段距离。建议香港中学篮球运动的发展模式应该以学校为引导,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篮球运动单项组织的形式。篮球运动是一项适合在全民推广的运动项目,研究拓宽篮球运动体系范围,适应中学篮球运动发展和社会的多种需求。定期开设业余教练员、指导员(包括学生)篮球培训班,培养学生骨干。建立香港篮球运动科研中心,完善科学评价指导体系,进行优质的专业电脑教学软件的研制。
  • 摘要:本文集中论述了香港体育学与教的演变与发展历程。探讨香港中学体育课程学与教的演变规律特征,了解学与教的最新发展现状。过程中与本地课程专家及体育教师分享,提出结论与建议诱发更多的讨论,借此推动体育学习的质素,加速体育课程发展的步伐,提高体育课程在香港的地位。指出课程纲要是学与教发展的主要动力。学习过程从教师作主导转向以学生为本,学生学得多少比教师教了多少更重要。学与教的模式选择趋多元化、多样化、科技化。学习从统一要求走向照顾个别差异。活动与理论学习慢慢结合起来,强调活动要有理论的支援,理论需要适当应用。
  • 摘要:本文对河南省实施农村小学体育器材配备工程进行了跟踪研究,旨在为各级政府均衡配备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高行政效率,提高执行能力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证借鉴。建议采用政府划拨专项经费配备农村小学器材的办法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小学统一器材匮乏的矛盾,但由于投入经费有限,尚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议各级政府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尽早解决农村小学体育器材匮乏问题。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学校体育器材配备工程,拓宽配备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的投资渠道。积极探索邀请招标的方法与途径,在确保器材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
  • 摘要:运动场地狭小是城市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困扰之一。目前城市小学运动场地存在绝对狭小和相对狭小两种状况。场地狭小使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被限制,学生身体活动被约束,正常的教学活动被干扰,由此导致体育教学的基本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受到不利影响,运动场地狭小成为制约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科学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合理利用运动场地,优化场地设施布局是缓解场地小、学生多的现实矛盾,弱化场地狭小给体育教学带来的种种弊端,提高体育教学基本质量的有效措施。小场地学校的体育教师应积极动脑,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结合实际,采取措施,在有限的运动空间内努力保证学生享受体育活动的权利和快乐,为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器材配备工程实施全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从存在问题、对策研究、机制创新三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述,以求解决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也期望能对国家及其他省份实施同类工程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摘要:文章对体育教学中的教师惩戒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理性惩戒的必要性、合法性与教育性,对体育教学中的理性惩戒和非理性惩戒进行分野与分析,提出运用理性惩戒的一般原则,对于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惩戒手段,避免非理性惩戒行为,保证体育教学活动正常、有序、高效运行,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文章对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契约学习法的基本程序、教学策略、方法以及对达成教学目标的实践效果等进行了研究.小学常规教学中,契约学习法对促进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效果好于非契约学习。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和体能成绩,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在运动技能教学中,小组契约学习的效果好于自我契约学习。男生的学习效果优于女生。契约学习法发挥了家庭、社会与学校的教育合力,使体育教学有效地向课外、校外延伸,保证了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效果。契约学习的导向、约束和指导者的帮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诚实守信、自律自强的优良品质。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练方法、养成良好的学练习惯。契约学习法适合于小学高年段的教学。它的兼容性和普适性强,在操作上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实际运用中,应针对教材、学情的不同,充分利用契约学习的特性,科学确定契约学习时间的长短;选择合适的小组、同伴或自我学习等形式;优选教学方法,并着力于契约学习中的指导、督促、调控,因势利导,以保证学习过程的最优化。契约学习中,教师不仅要考虑查漏补缺或优生强化,更应以“量体裁衣”式的契约去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不仅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更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契约学习法在实施初期,操作略显繁琐,但当学生熟悉后,教师的工作量会减轻,同时也会产生较理想的教学效益。
  • 摘要: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是遵循正确的教育理论,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丰富这些理论,最后升华到理论的高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实施模块教学,而对于模块教学很多老师都还比较陌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实现课程目标。我县体育教师,通过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发现在备课过程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体育教师要承担教学,训练,课外活动、组织竞赛等很多的工作,每周的课时数都在12节以上,三校间还有一定的距离,虽然网络缩短时空的距离,但是一起听课、评课还是比较麻烦。一年来,三个备课组一起听课、评课的次数只有8次,各备课组的集体听课、评课也只有平均20次,很多的讨论和交流都是在网上进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间的交流。对集体备课实践的理论依据,理论总结的研究等还可以做的更好。个别教师由于观念、责任心、教学基本素养等离研究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集体备课的效果。
  • 摘要:本文通过对2010年厦门市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城乡学生在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方面的差距,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精神,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我市城乡学生发展的体育卫生工作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针对目前学生生长发育年龄进一步提早,必须加强健康教育课师资力量,督促学校提高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课率,特别要加强乡村学生的健康教育,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 摘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制定出符合区域学生实际情况的考试标准,保证体育考试的公平性,提高体育考试的社会认可度,使体育考试沿着科学、公平、公正的道路发展。指出体育考试标准应该坚持男女生分别制定。体育考试具有“考试题目相同,考试标准不一”的特点,制定标准时必须充分考虑男女生不同的特点,分别制定标准,以消除由于标准问题而造成的男女生成绩差异显著的问题。通过调整评分标准的方法可以有效消除男女生考试分数差异。通过对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结合男生和女生实际成绩分布情况,采用分别划分不同分数段考生比例人数的做法可以达到消除男女生考试分数差异的目的。建议强化体育考试的手段性作用。体育考试主要是促使学校、家长和社会关注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促进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体育考试标准的制定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在坚持公平原则的基础上,弱化其选拔功能,充分发挥其引导、激励功能。体育考试标准的制定要突出体育科学特点。应该在坚持消除男女生分数差异的基础上,结合男女生各自的特点、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科学地制定不同项目的标准,从而引导学生在充分发挥个性的基础上,得到更好、更快乐地发展。加强体育考试的组织与管理。体育考试的组织管理具有周期长、环节多等特点,必须加强考试过程的组织管理,保证考试的严肃性和公平性,这是实施科学的体育考试标准的基础,也是体育考试工作长期发展与改革的前提条件,更是“教育公平”的根本要求。
  • 摘要:本研究利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提出了积极体育教育的基本构想,重申教育中那些富含哲理的教育思想,也是出于对人性的尊重和理解。因此,本研究的立足点是呼唤广大体育教育和受教育者,探求人性中的积极力量,进一步感受教育的巨大作用。当然构建一个完整的积极体育教学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还要在理念、目标、内容、途径到评价方面还要做系统性研究,而完全贯彻这种理念可能还需很长时间。
  •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2009-2010年度上海市小学校园足球开展情况进行研究,总结成功经验、反思不足之处,梳理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不但从宏观的战略角度提出了具有方向性的发展策略,还将发展策略具体化,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具体发展措施和建议,为夯实足球运动在最基层学校的普及、丰富小学生校园体育活动内容、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推行素质教育献计献策。
  • 摘要:本研究着眼于耐力跑的自我效能感,试图在已有再归因训练研究的基础上,对初中学生耐力跑自我效能的不良归因进行再归因训练,以此来检验再归因训练的成效以及与运动成绩的关系。采用Weiner的归因训练模式,尤其把“努力”归因作为一种具有普适意义的良性归因进行再归因训练,能有效地改善初中学生耐力跑运动自我效能的不良归因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具有不良归因倾向的初中学生的耐力跑的自我效能感。能相应地提高具有不良归因倾向的初中学生的耐力跑的运动成绩。再归因训练的效果没有性别差异。建议在仔细地分析了学生的归因风格后,对需要进行归因指导训练的学生选择语言劝导、或建立适宜目标等方法来干预,并强调将成功归因于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如努力归因这将有利于促进自我能力感的形成,继而对成就行为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诱发积极的情绪状态、并能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
  • 摘要:文章查阅了国内外有关教师培训的文献资料,对50名中青年教师就有关教师培训问题进行访谈,为改革青年教师培训提供依据。观看了60节青年教师的随堂体育课以及跟踪30名教龄在10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成长情况。对青年教师教学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根据《崇明县“十一五”时期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提出的“建好一门学科,带好一支队伍”的要求,举办了以青年教师研修班形式的培训活动,每期研修班时间一年,每周五一天,案例研究式培训是以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中某一案例为基点,采用讨论交流、博客论坛、专家评析等互动形式,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员互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博客评议相结合的一种培训,其特点是针对性强。教师沙龙式培训是根据布置的主题,学员自由发表自己想法和意见的一种培训方式,能开拓学员的视野,发展学员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员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宽松和谐的研讨氛围的形成。通过此次培训,学员的科研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 摘要:本研究拟借助聚类分析揭示真实体育学习情景初中生具体复合目标定向型和通过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考察初中生同伴关系,最终探讨体育学习初中生的具体成就目标定向型与同伴关系的相关性,指出初中生体育学习中的成就目标定向存在三种不同类型(高任务/高自我型、中任务/中自我型和高任务/低自我型),不同目标定向型的同伴关系存在差异;高任务定向单独或结合适宜自我定向与高水平的同伴关系显著相关。这些研究结果不仅为研究者全面理解成就目标定向与同伴关系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也为教师促进中学生体育学习同伴关系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 摘要:江苏省的调查表明,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虽有持续增长,但城市各年龄段的超重率和肥胖率不断上升,肺活量、柔韧性、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指标不断下降。2007年年底,由江苏省教育厅牵头,开始了《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的立法起草工作。《条例》共6章45条,主要从体育活动、卫生营养、保障监督、法律责任等方面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做了具体的规定。《条例》实施近两年来,江苏省各地纷纷行动起来,给予了学生体质健康保护工作以最大的关注,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
  • 摘要:本文通过江苏省镇江市20所普通高中田径、体操类项目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当前选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解决的对策与建议,建议完善培训与考核机制,全面增进广大教师对《课标》的深入理解与执行力,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机制,狠抓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从基层教师的实际出发,详细制定必修项目教学内容与目标体系,实行运转顺畅的辞退机制,促使教师重新定位自身的核心价值观。
  • 摘要:文章对体育网络教研实践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教研员、一线教师对于网络教研的认知态度等进行归纳、分析、探索,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指出体育网络教研适应网络化时代的发展趋势,适应新课程理念下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要求,它是今后体育教研形式和内容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每个体育教师必须确立的观念和担当的责任。体育网络教研的有效开展,能提高体育学科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体育网络教研的有效性,必须加大其宣传和培训力度,强化体育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意识,养成主动参与网络教研的良好习惯,发挥体育网络教研“延时性”和“即时性”的作用,促进体育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的有机联动,形成体育网络教研常态化、规范化。核心问题是,体育网络教研应从教师的需求出发,设计网络教研的主题内容必须聚焦一线体育教师的关注和需求。进一步提高体育网络教研的有效性,必须提供丰富而多元的知识平台,构建体育网络教研资源库,开启资源建设与体育网络教研的直通车,强化体育网络教研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应逐步形成网络教研的质量评价机制,尽最大可能的发挥体育网络教研的独特价值。体育网络教研是新生事物,但又势在必行,思考并探索体育网络教研的有效性,更是广大体育教师迫切的心愿和需求。需要在实践中思考、改进,在探索中总结、完善。
  • 摘要:本文就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存在问题及其改革思路进行探讨,为学校体育发展方式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使之能在实现体育强国目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出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动摇,并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思想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的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实施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和协助学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通过落实改革学校体育发展方式、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多渠道搭建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平台来进行学校体育运行机制改革。在当前转变体育发展方式的同时,学校体育如何在原有基础上,确立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调整结构完善学校体育管理体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运行措施以及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学校体育发展方式改革的关键。
  • 摘要:在高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2007年颁布的“七号文件”中提出的“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的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积极开展模块教学和选项教学,并根据各阶段测验成绩有意识地进行教学干预,增加了课课练和学生薄弱环节的模块教学,注重课堂教学的质量,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提出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实际情况,增强或减少相应模块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体现运动技术教学的连续性,达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根据教材性质、学生的体能基础,有针对性地选择发展身体素质的课课练内容,并形成常态化。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摘要:本研究针对中学生和运动队分别设计了问卷,并于2010年3月对全国24个有乒乓球运动队的省份分别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乒乓球在中学生中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但发展势头受到场地设备、师资、课程设置等因素的影响,其发展不容乐观;“学训矛盾”依然是制约我国省级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培养的主要“瓶颈”。为解决上述矛盾,有必要通过“教体结合”,充分发掘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潜力,在提高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参与兴趣和运动技能的同时,将中学打造成乒乓球运动员培养的母体,从而实现学校体育与青少年竟技体育发展的“共荣”与“双赢”。
  • 摘要:通过“生存自救”单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讨,知道了生存自救教育的目标定位:在生命、生存、生活三个方面都涉及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态度情感三个方面。明确了教什么:有关生存的知识和经验,包括在灾难发生时人们能根据事故现场作出判断,运用自救逃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躲避风险、脱离现场、自救和救人。rn 在体育教学中怎样教“生存自救”:教育部在关于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主要实施途径中指出“可以针对单一主题或多个主题来设计教学活动;其教育形式小学以游戏和模拟为主。”这说明了生存自救课以前面所介绍的单元式教学模式,运用设置情景、表扬与评比、讨论与合作、游戏与比赛、教师点评与生生互评等形式,采用情景教学与评价学习相结合的教法能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得到成功的情绪体验,形成学习的心理需要,吸引学生主动学习。rn 小学生存自救教学的安排建议:多个主题的单元式教学适合中高年级,建议每学年不超过四课时,分上下学期来完成教学任务,以情景的模拟教学和综合评定为主。单一主题的课时教学适合低年级,建议每学年不超过二课时,上下学期各安排一节来完成教学任务,以小游戏为主。rn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既然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教学中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生理负荷,才能促进学生体质增强。体育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落在学生的身体锻炼上,如“迷路辨别方向”的教学课的生理负荷教学统计表中的平均心率在120-140次/分有效点,运动指数、练习密度、知识技能合格率等数据都达到要求,能保证增强学生体质的实效。因此,在“生存自救”体育教学中,广大体育教师要针对“生存自救”教育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的特点,在学习生存自救的技能、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的、科学合理又多样的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体能,防止此类教学单一化和形式化。
  • 摘要:笔者通过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查找关于广播体操的文献资料,力求在国家广播体操基础之上,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一系列关于广播体操创编的规律和方法。本次中学生广播体操创编的基本思路是:努力体现“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努力体现中学生多姿多彩的“阳光体育运动”,并在前两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的基础上进行全新的探索,编排出科学的、适合本地区中学生特点的、学生喜爱的地方广播体操。以体现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适应新世纪本地区广大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 摘要:本课题主要解决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与促进理论和干预手段两方面任务。研究表明在中小学校中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与促进工作是可行的,能够有效地抑制学生体质、特别是体能素质的下降。根据学生体能水平选择相应的锻炼手段(运动处方)对学生进行个体的干预,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各项针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和体能素质的干预手段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所不同。运动处方的选择随年龄增长呈现出从教师要求到学生自主选择的趋势。采用体育与健康手段相结合的措施有助于学生健康行为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建议各级教育政府部门有必要建立专业、权威的学生健康管理机构(如学生健康管理中心等),有条件的地区应该尽快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与促进机制。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政府、社会、学校、社区、家庭、学生等多方面的弱势体质群体的健康干预体系。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网与学校、家长的学生健康家庭报告书,以及家长、社会知晓制度的电子商务或短信发布平台,将能够更好地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与促进系统。
  • 摘要:本研究拟把阳光体育与体育课程实验工作相结合,通过开展体育特色学校的评估,促进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把阳光体育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符合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一项重要措施。以体育特色为主线的评估体系能有效地促进中小学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能够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凝聚力,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体育特色学校的项目设置以2-3项为宜,过少了不利于学生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不利于贯彻落实掌握两项体育技能的目标,过多项目学校难以开展,学生也难以集中精力学习。项目的选定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把体育特色课程与学校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活动相结合,能够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体育技术技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体能素质。
  • 摘要:本研究旨在构建和运用具有发展性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真正实现课程评价的最终目标,课题实验通过在实验班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综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增加群体性教学评价项目、比重,重视学生的互评作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手段,使其学生在体能水平、学习兴趣水平、体育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大部分实验效果检验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班。改进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评价构成结构。全面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改革教学评价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体育课也不例外,改进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评价构成结构,目的是淡化分数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进而全面地评价学生各领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全面、中肯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同时评价表中各领域所占的评分比重可调控,能帮助教师通过对评价比例的调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成绩评价更有针对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 摘要:本研究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了解目前体育学习评价结果反馈的现状,构建体育学习结果的反馈模式。指出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结果每次均能得到教师反馈的比例较大,但是评价的内容和形式还过于单一。多以口头方式反馈,反馈的内容也集中在“分数或等级”这样的量化指标上。学生和教师对于单元和学期结束后的体育与学习评价结果的反馈都非常重视,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反馈。缺乏评价反馈的模式和工作量太大已成为进行体育学习评价反馈的最大障碍,有必要构建有效的体育学习评价结果的反馈模式。学生们对口头反馈和书面反馈的方式比较认可,教师认为对学生进行反馈应多种方式结合。在反馈内容上学生希望得到比较全面地反馈,教师和学生对各评价指标重要程度认识是基本一致的。根据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控制论及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初步设计了体育学习评价结果的反馈模式,提出了相应的评价反馈原则、反馈信息获得的途径、反馈的内容、反馈的途径方法、反馈的程序为今后关于体育学习评价结果的反馈研究提供了参考。
  • 摘要:本课题对趣味乒乓球程序教学法及其实践运用价值进行研究,指出趣味乒乓球程序教学法,简单、方便、实用。易普及、易推广,不仅提供了一种学习乒乓球的方法和模式,更重要的是启发和唤醒大家的创新意识,激活了创新思维。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健身育人,发展个性,增强体育意识,培养体育能力,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和方法。建议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加大关注力度、宣传力度和推广力度,并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推动乒乓球运动的普及,让乒乓球走进每个校园,让人们共享乒乓快乐,同铸国球辉煌。让阳光体育与青少年同行。
  • 摘要:校运会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行政部门一定要支持学校“校运会”的改革工作。校运会改革,要充分发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注重全员参与,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又受学生欢迎的项目,发挥辐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其实效性。不断调整和完善学校运动会的项目设置、竞赛方法、场地器材的设置,使其更加合理科学、简单、实用。使学校“校运会”既能体现出全员参与的特点,又能突出不同学生竞技技术水平的提高,使校运会成为学校师生“健康提高同乐”的体育盛会。召开关于校运会不同形式的交流与研讨活动,为2012年我省中学校运会的改革与推广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 摘要:本研究主要以Mosston教学光谱中命令式与互惠式此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对初中学生施以排球上手发球教学的实验,探讨其在教学效果上之差异情况。指出在进行命令式教学形式的排球上手实验教学后,学生在技能评量的前后测成绩之间有差异存在。在进行互惠式教学形式的排球上手实验教学后,学生在技能评量的前后测成绩之间有差异存在。命令式与互惠式教学形式之间的教学效果客观评量有差异存在,命令式的教学效果比互惠式的教学效果更有显著水准。
  • 摘要: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选教材比例偏低,内容过于单一和狭窄,不利于学生全面锻炼身体和奠定扎实的运动基础,与高中课程的基础性质也不相符合,应进一步拓展必选教材内容。频繁地让学生重新选择任选模块的项目,会导致虽然学的很多,但什么专长也没形成的结局。只有保证某一项任选教材的足够时数才能帮助学生在某一运动专项上形成特长。拓展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必选教材内容和保证任选教材的足够时数,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体能素质和提高专项运动水平,有利于学校运动场地设施器材的有效和高效使用,也有利于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使高中体育教师向“一专多能”的方向转变。
  • 摘要:通过对建国以来体育教师教育演进路径的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的未来走向,通过对我国体育教师演进路径的回顾和内在逻辑的分析可以发现:体育教师教育的生命深深植根于日常的教育实践之中,教师教育的道路延伸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联与互动。在体育教师的学习和发展道路上,实现这一关联的主体将不仅是教育管理人员、教师教育者,而应是教师自己。在我国体育教师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均表现出来对教学实践的重视。但是“发展观”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在重视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学生发展的实践、体育教学环节的实践基础上,把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即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体育教师的发展环境和需求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 摘要:本研究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查阅大量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力图探讨体育锻炼对中学生身体形态和身体自尊的积极影响,指出中学生身体形态整体状况优于上世纪同龄城市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加,男生的身体形态逐步健壮,而女生的身体形态则逐步向苗条方向发展。中学生的身体自尊总体状况良好,男生的身体自尊总体状况优于女生,初中生整体优于高中生。因此,应关注中学生的身体自尊状况,特别是正处于面临高考压力的高中生,从而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整体自尊水平,进而增强其心理健康状况。中学生体育锻炼量与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技能、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身体素质以及身体自尊总分均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可见,可以通过改变中学生的体育锻炼量来提高其身体素质,促进其身体自尊水平和身体形态健康发展。中学生体育锻炼持续时间对其身体形态克托莱指数有预测效果,解释量为1.8%。因此,建议中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增加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这样更有利于良好身体形态的形成。
  • 摘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城市农民工子女学校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于2007-2009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厦门五城市开展了农民工子女体育教育现状典型调研,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育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力图通过调研,了解城市农民工子女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师资,以及体育场地器材状况,分析影响农民工子女学校体育教育开展的因素,提出切实改善农民工子女学校体育教育状况的政策性建议。
  • 摘要:学习、模仿、实践、合作、反思、科研,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个中小学体育教师既要在学习中模仿,又要在模仿中实践;既要在实践中合作,又要在合作中反思:既要在反思中科研,又要在科研中再实践总之,学习、模仿、实践、合作、反思、科研,既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又是一个交叉融合的过程,更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从一个环节行进到另一个环节,从一个阶段提升到另一个阶段,或者不同环节、不同阶段之间的互动和促进,抑或整体的和部分的通达和贯穿,都有可能使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因此,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学习、模仿、实践、合作、反思、科研,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对待,切不可片面强调一个环节、一个阶段,而有意或无意地放弃和忽视另一个环节、另一个阶段。否则,就有可能影响和阻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 摘要:在课堂实践中思考与探索模块教学中的学习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对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同,学校的办学特点不同,模块的选择不同,都将影响到评价的方式、方法、标准、权重的不同。但是,不管怎样,模块评价的最终目标是要促进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具有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人。在新课程评价体系理念的指引下,在教师的主导下,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实现新课程评价体系才不至于失去方向,才会使学习评价更具有普遍意义。“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所以说,模块教学下的评价,对个体而言,体能评价是身体素质中最基础的评价,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掌握1-2项可持续锻炼的项目,是个体终身体育能力的基础;过程性评价是态度、情感、参与度等的教育性评价。教学活动本身就离不开学生的教育功能,德、智、体的和谐发展,意志品质的提升,团队精神的体现,抗挫折能力的增强等,都是个体健康水平的真实体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考核评价、学分认定、综合评价等一系列评价问题在整合上还有很大的实践空间。在一定地域(区域)范围内的同类学校中,相同选项模块在教学内容及评价标准上,还有很多校际联动的可能。针对提升个体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评价上,还需要通过不断实践加以总结提炼。
  • 摘要:本文就龙岩市中职学校近四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阳光体育运动在中职学校开展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指出学校作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主体,须全方位宣传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意义,使阳光体育深入人心;同时学校应成立以校长牵头的领导小组,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精心策划,认真研究制定方案,并设立监管部门,形成长效机制。把各项体育工作纳入阳光体育运动体系,并且要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成果作为检查各职能部门开展体育工作的成效。体育教师应认真钻研体育教材并根据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研组的功能,特别是集体备课,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学校需加强体育教师的业务学习和培训,比如各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观摩课、教学研讨等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 摘要:本研究选取小学生课外参与篮球活动行为作为切入点,对北京市昌平区小学生的篮球动机、参与篮球活动的形式、参与篮球活动后的情绪体验、课外参与篮球活动的时间及频度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小学生课外参与篮球活动的现状、特点,揭示小学生课外参与篮球活动的现状与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提出各级教育机构应转变教育观念,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积极参与篮球等体育活动。学校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改善运动场地,创造有利于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和条件,尽可能地共享学校的设备和器材,满足广大小学生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保障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时间。体育教师应负责技术指导,班主任应负责全面管理,体育小组长负责各小组的分组练习。学校应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多种篮球竞赛,吸引更多的小学生踊跃参加。
  • 摘要:学生体质健康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过去的几年内基本控制了“肥胖增长率”,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十二五”期间,政府部门将依据学生健康促进工作实施方案,不遗余力,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努力做好服务者、支持者、监督者的工作,确保学生肥胖、营养不良和近视发生率有所下降,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明显提高,学生体质监测合格率超过国家平均水平等目标。然而,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的制订不仅是为了改善当前学生体质令人担优的现状,更是放眼未来的10年、20年,为“不久的将来”做准备,关注当前体质普遍较差的青少年成为未来城市主要居民时,城市居民的体质状况很可能会同样令人担优。城市卫生保障系统能否应对老年化社会中成人的健康需求成为届时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整个城市可能出于“亚健康”甚至是“生病”的状态,拖着“病态躯体”的城市面对未来世界的挑战将“举步维艰”。正是鉴于上述预测,制订了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不仅是为了“现在”,更是为了“未来”,这充分显示出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制订过程中政府考虑问题的前瞻性。
  • 摘要:本研究从利益相关者的研究视角,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和体育教研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任课教师、体育教育专业在读学生等与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利益者”进行调查,从实证的角度了解他们对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制定问题的基本认识,为今后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建议各级部门、学校和培训中心需要进一步提升不同人群对教师专业基本问题的理解,为其今后的专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国家相关部门应将教师专业标准的各种信息及时地反馈给教育工作者,以让他们了解最新动向。国家应组织相关人员尽快研制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可以考虑尝试以委托课题资助的形式进行。在研制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过程中,要从多角度进行考虑,并参考国外成熟的标准体系。
  • 摘要:笔者通过对上海市6-12年级的中学生2007-2010年各项身体素质指标的研究,分析初中毕业体育升学考试对上海市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为国家教育、体育和卫生等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为不同时期中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的测量、评价与研究树立航标,更为生命化体质健康教育探索明确方向。建议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不仅设置体育升学考试,在高中、大学阶段也应设置相应的考试,延长“被动”地“要我”参加锻炼的时间,让学生尝到“坚持参与体育锻炼”的“甜头”后,从观念上转变为“主动”地“我要”参与锻炼,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真正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在初中体育考试项目的设置上可相对更灵活些,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考试项目的权利,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和持续运动兴趣地保持及锻炼习惯的养成。建立学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个人档案,将初中三年的平时成绩和初中毕业体育升学考试进行综合评价,实现“教”“考”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坚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自我锻炼的意识。
  • 摘要:针对目前儿童肥胖的状况进行有效的于预已经刻不容缓.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儿童肥胖进行干预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课题。为此,摸索学校运动俱乐部形式对超重、肥胖儿童进行个体化运动综合干预,建立有效可行的肥胖健康教育及干预模式是本次研究的目的。指出儿童肥胖与学校、家庭关系密切,虽然采取学校运动俱乐部干预效果良好,由于肥胖是多种因素所致,实施综合干预方法应包括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达到防治儿童肥胖的实效。
  • 摘要:文章根据基础教育学校体育工作的内容,拟定了小学、初中、高中三类调查问卷,主要有学校概况、师资、开课、课外活动、课程改革与建设、硬件配置和管理等方面,全面涵盖了学校体育工作,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同时,问卷的整体结构与2005年调查内容相似,以便于对调查结果做五年来的动态对比分析。指出江苏省“十一五”期间基础教育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学校体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取得的成绩是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校长、专家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角度看,也是针对学校体育真抓实干的有效执行力的结果。在全社会高度关注学生体质健康的背景下,引导、监督、支持、服务学校体育工作,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社会责任。
  • 摘要:在科研的支撑下,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对“创造性开展阳光体育,促进活动高效、持久”这一命题进行深入探索,根据本研究的研究背景与动机及其目的,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之后,确立研究变项,提出研究架构,作为研究设计与实施的指引方针。科研支撑使我校阳光体育实践更为理性。创造性开展阳光体育不仅达到了预期目标,而且促进了我校体育特色形成。建议科研支撑下的阳光体育实践创新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学校领导要给予大力支持,体育教师应勇于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才能真正设计出适合自己学校发展需要和行之有效的阳光体育实施方案。
  • 摘要:本研究使用SOFIT评价工具来对小学体育课堂进行现场监测,将每堂课所得数据及时反馈给教师,通过改变教师课堂教学,使学生参与课内、外活动所花时间百分比和教师课堂上运用于管理、教学、体能练习、技能掌握、游戏和其他方面的时间百分比发生变化,进而观察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试图探索出教师行为和课堂环境是如何影响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以更好地指导今后的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 摘要:开展“小学低年级体育与健身板块式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研究”,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设计,试图探寻一条有效进行小学低年级体育与健身板块式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之路。思维导图有助于呈现清晰的单元目标,提高教师分析能力,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梳理,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有助于教学评价的达成,促进学生多元发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板块式课堂教学设计,旨在拓宽教师教学设计的思路,与传统的单元设计(文本形式)相辅相成。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板块式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运用工具软件FreeMind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生成的文件为JPG图片,可以插在word文本中进行运用。
  • 摘要:本文以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选项教学中的分层教学为研究对象;选取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2009级(高二)篮球选项班男生80人进行研究。指出高中选项教学虽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选择,但在一个选项群体中,仍然存在着个体差异。区别对待这种差异,是新课程改革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差异”的要求。在分层教学的策略下,学生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按技术水平分层笔者选取篮球基本技术—运球为测试项目,具体测试方法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该技术比较简单,学生通过普修后人人都会,测试成绩有量化标准,根据不同的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划分层次,能保证每层的学生水平相对比较同质。不同的层次中均有不同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方法有针对性,评价有实效性,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合理确定分层标准,选择符合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递进目标和内容,再加上多样化的方法和个性化的评价标准,使各层次的学生均取得共同进步的教学效果,完成了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实现每一个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的目标。
  • 摘要:本文通过对不同年级、性别的北京市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及成因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北京市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北京市青少年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出有效的策略,为改善和提高北京市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 摘要:学校领导对创办体育俱乐部的认识及重视程度是贯彻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数量充足的师资力量、设施完备的场馆及器材是体育俱乐部育人健身功能得以发挥的物质保证;学生对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的认识及身心健康状况的改变是提高运动兴趣,积极参与锻炼活动的核心动力。北京中关村三小体育俱乐部普及程度较高,初步形成了一整套较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及制度规范,形成了有效的运作模式,有效地保证了体育俱乐部功能的发挥。在活动内容方面既有层次较高的体育舞蹈、健美操和街舞等,也有普及程度高的球类、田径项目。体育俱乐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课间操和运动队训练等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标任务。小学阶段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因此通过体育俱乐部把有共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组织起来,不仅促进了他们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而且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运动技能的掌握,锻炼习惯的养成,体育意识的增强,运动欣赏能力的提高等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体育俱乐部与课外体育活动相比,具有师资水平高,内容丰富,专项突出等特点,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技能水平的提高。从形式上看,体育俱乐部改变的是活动的方式与内容;从本质上看,体育俱乐部改变的是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实施成效显著,深受学生、家长们欢迎。建议加强学习与宣传,进一步提高创办体育俱乐部重要性的认识。把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的态度、兴趣、爱好、意识、能力和习惯等纳入到学生体育成绩评价体系中,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俱乐部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进一步尝试新的体育锻炼组织、管理方式,及时地调整锻炼计划和内容,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应加强健身知识、锻炼方法和卫生保健等方面内容的教学。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从面向学生健康生活、终身受益的角度来设计、思考学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途径,把个体的、可控的、简便易行且学生乐于长期坚持的体育项目吸纳到体育俱乐部中来。
  • 摘要: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开发了学校稳定的教师资源,增加了选修项目,满足了学生选项需求,有利于课程体系建设;同时,有利于发挥教师特长,促进授课教师素质不断发展。该模式将阳光体育活动纳入体育与健康课程学分制管理体系,形成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强制手段和激励机制,有利于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提高学校体育课程管理执行力。该模式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提供了更充足的学时数和课程管理人员,提高了学生技能学习的时间和次数,有利于学生形成运动专长和养成良好运动习惯。
  • 摘要:本文以《广东省中考体育项目成绩计算软件》的编写为例,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来阐述一套体育成绩计算软件的开发流程,希望通过体育工具软件开发流程的探索,帮助体育教学、教研人员不断地开发与运用体育专业类工具软件,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对学生体育成绩和体质健康的有效管理。
  • 摘要:通过对2008年深圳和广州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与运动有关的数据比较,了解深圳和广州学生运动素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必须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要加强责任意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措施,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要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开设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严格执行各个学科同工同酬的要求,关心体育教师工作和生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对体育教师劳动保护条款,出台体育教师服装补贴和高温补贴相关政策,稳定体育教师队伍。加快学校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的环境。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抓好体育课教学,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
  • 摘要:本文采用同质分组和目标法进行200米教学和练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在200米跑教学中,采用同质分组和目标法比传统教法更能够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成绩提高得更快、幅度更大,值得应用和推广。由于各学校体育课中上课班级多,运动场地有限。因此,运动场地的合理规划和使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学生的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在学生选项练习和课后练习时,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措施。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的有效结合,保证每天有适当的训练时间,布置课后作业并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会促进学生运动成绩的提高。
  • 摘要:本次调查根据2007年沙坪坝区常规体检数据资料,选取了沙坪坝与磁器口之间的一所民工子弟学校,选取另外一所当地学校进行对照比较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沙坪坝区民工子弟学校学生不论身高、体重、胸围均普遍低于本地学生。这与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地区,幼年营养比较差,来城市后经济条件也不宽裕,营养摄入不足有关。在常见病方面,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视力低下率是显著低于本地学生的,这跟本地学生的学习压力重于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和本地学生经济条件较好,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新奇事物(如电脑、掌上游戏机),进一步加重眼睛负担有关。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沙眼和龋齿的患病率虽然高于本地学生,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其原因可能是他们进城后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各种含糖食品和零食等。另外,学校缺乏必要的干预手段和健康教育课程,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口腔和用眼卫生习惯;同时学生家长也缺乏保健知识,再加上出于经济原因没有及时带患病孩子到医院诊治等原因,也导致龋齿和沙眼发病率相对较高。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显著高于本地学生,而超重肥胖率显著低于本地学生,符合沙坪坝区2007年全区营养状况城乡调查结果,这主要还是跟二者家庭不同的经济状况有关。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