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杭州
  • 出版时间: 2010-11-15

主办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分析了班主任是学校工作中的一个重头戏.伴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在实训基地中诞生了项目工作室,新的班级形式、新的学习集体出现了,特殊的班主任也应运而生.项目工作室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年级、班级,学习内容不同于教学班级,所以,这个特殊班主任从工作内容到工作流程、工作方式都有比较大的变化,由此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管理经验和教育体会.
  •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中职问题学生在师生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紧张和对立状态进行调适,以期从师生人际关系改善角度促进中职问题学生的正常化发展,以寻求帮助青少年平稳度过个体社会化发展关键时期的有效方法.指出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同时也是最活跃的人际关系系统.师生交往的状况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教育活动的背景和情景,影响着最终的教育成效.随着我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创造性和人的自由意志受到关注、尊重和提倡.在学校教育中,体现为教师的"权威"地位开始动摇,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提升.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开始由消极被动转向积极主动,他们对教师不再盲目服从,他们会为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与老师抗争,如果教师仍持一种"权威"心理,无视学生的心理与需求,那么,师生之间的摩擦和对抗就有可能发生.师生冲突是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体现.中职学生正处于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矛盾冲突集中,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师生人际冲突,如果得不到调适,往往严重影响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 摘要:从社会文化的大视角审视了高职院校院系文化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全球背景文化的交融与整合、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与进步、高职教育文化的现状与挑战.阐述高职院校院系文化,使命,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发挥先进文化主体引领力,打造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增强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普及全体国民技能就业力.提出和谐高职院校院系文化建设的战略选择,坚持高职教育文化定位不动摇,构建和谐院系文化体系不放松,丰富自主创新文化内容不自满,实施企业对接文化战略不懈怠,狠抓职业技能文化质量不停步.
  • 摘要:融入企业文化,创建具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是中等商业学校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加强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及途径作了简要的说明.指出校企合作是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学校和企业为达到双赢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形式,它也是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效对接的重要平台。通过教师在企业中学习,把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引入到学校的课堂中去,有针对性地对企业文化进行宣传和讲授,比如务实的经营理念、严谨的行为规范等,使学生身在校园也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等等。
  • 摘要:本为以我国实施的《教师资格制度》为界,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进行了历史的归纳和现实的总结,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均在学历要求以外进行了必要的补充,有效地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然而,从现实的条件来看,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制度还有许多制约因素亟待解决.从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职务制度的关系来看,教师资格制度是教师职务制度的起点和基础,科学的教师资格制度是制定教师职务制度的重要依据,教师资格制度影响教师职务制度的性质和水平。教师职务制度是教师资格制度的延伸,不科学的教师职务制度会影响或制约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可见,教师资格制度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必须科学制定教师资格制度。同时,教师资格制度具有强制性,而教师职务制度不具有强制性,教师职务制度不能代替教师资格制度。
  • 摘要:职教师资重点建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地建立以来,充分利用国家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不断完善职教师资教育体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或技能过硬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着力打造体现我校办学特色的职教师资培养品牌.为国家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本科和硕士学历的骨干教师,为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 摘要: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和师资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已成为职业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武汉城市圈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和问题,针对武汉城市圈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为缓解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严重不足的问题,提出在武汉城市圈建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源库,旨在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骨干作用,实现区域内优秀教师资源的共享,促进武汉城市圈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 摘要:影响中职教育质量的关键是专业课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目前,中职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从而导致了中职学生的在校质量和就业效果的不理想,并进一步影响到了广大群众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本文分析了这一问题形成的原因,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专业课教师在数量上不足在于中职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师资培养规模太小,学校的师资编制受限,待遇低、请不来留不住等原因,应大力兴办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加快职教师资的培养速度,鼓励工科院校优秀的毕业生专升本,大幅度地提高中职教师待遇,并动态管理中职学校的编制.专业课教师质量不高的原因在于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来源先天性不足,以及缺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的后天营养不良等因素.为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中职校领导,应关注我国和本地区经济发展态势,紧跟用工市场,为开设新专业做好人才储备,同时搞好有针对性的各级在职培训、校本转岗就业培训及考核,推行中职教师资格证年审制;还要切实缩小经济待遇的地区差别,减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的流动.
  • 摘要:阐述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学校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快速”原则,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己任,主动承担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再就业的重要社会职责。本校坚持“订单培养,产教结合,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学校基本形成了“教学、生产、科研、经营、服务”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成绩。
  • 摘要:本校依据专业特点,制定各专业半工半读实施方案,逐步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为广大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开创了条“学习技术,实现就业”的通途,加快广大农村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通过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管理,建立学分银行等措施,不断完善针对成人学生学业管理机制,同时坚持集中授课和基地实践、田间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地区产业特点设置课程,选择授课重点,不断加强适合阜平农民需求的校本教材建设,强化信息化建设,建立远程教育网络,开设空中课堂,开展远程教学,为广大成人学生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为延伸农民学习链条提供技术保障。
  • 摘要:针对农民思想相对保守和对“三农”政策不甚关注的现状,我们采取多种有效的形式,如结合送教下乡日、科技活动周、职教宣传月等等,向农民有机渗透党和国家与地方在“三农”方面出台的新政策。同时充分发挥广大村干部和农村老干部、老党员的组织号召力,挨家挨户热心细致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深人浅出地加以引导,把科技知识对农业生产和创业创富的重要意义解释得透彻明自,把致富先治愚的深刻道理宣传到家家户户,让科技兴农意识深人人心,调动起农民参与教育培训的情绪和积极性。最后指出农民需要教育,教育需面向农民。只要我们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需,解农民所求,通过教育、培训、示范、指导、推广,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科技水平、经营水平,我们的农民教育就一定会大有作为,我们的农村职业教育也必定会成为农民心目中的教育。农民综合素质提高了,农民增收、增效、增力才能落到实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加速实现。
  • 摘要:职业教育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关键是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尤其是专业课教师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就农村职业中学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农村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指出应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职业教育的一项基础建设,只要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疏通各条渠道,制定一些可行性政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定能不断发展壮大,其结构必将逐步趋于合理,从而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巩固发展,促进经济建设的持续腾飞。
  • 摘要:本文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分析历史进程的基础上,从战略高度规划了到2020年我国教育体制各个和制度创新的总体部署,指出新阶段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这次改革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把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作为改革的核心;而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有赖于充满活力的现代学校制度;学校的活力又有赖于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治理体制的改革这三者形成了整体性改革的主要部分。
  • 摘要:首先综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目标,就是“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指出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即把传统的“农业”逐步变化为“现代农业”;把传统的“农村”发展变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新生的城镇;把传统的农民培养成“新型农民”和市民。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心要落实在以人为本上,也就是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不仅在农村劳动力更加有序、有效的安排利用上,更重要的是促讲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全面提升。对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指导下职业教育改革进行了研究,指出应树立大职业教育观,统筹面向农村的各类教育,形成全面提升农民及其子女文化素质和从业技能的合力,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要合理定位,发挥城乡职教的各自优势,加强沟通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培养培训体系等等。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实用技能学程、建教合作教育计划、双轨训练旗舰计划、产学携手计划等四项校企合作的工作人力培育计划。指出校企合作向来职业教育范畴阐述、论证的议题。以培育企业工作人力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教育,不谈与企业的合作,似乎不可能,也不应该。因此,关键是必须对准校企合作应有的焦点。毕竟职业教育的基本要务在于工作人力的培育,而不是金钱利益的创造。职业教育范畴校企合作的焦点,应该是对学校办学有帮助的项目,对教师教学、研究有帮助的项目,以及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项目:否则,学校与企业不分,教育与利益挂钩,恐怕很容易就疏离了人力培育的神圣使命。
  • 摘要:本文通过讲述职业学校与当地企业之间所发生的那些小小的故事.分析指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只要坚持主动接轨企业,主动服务企业,校企合作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如果能够把学校、企业与政府之间结成“铁三角”的关系,那么职业教育就会迎来灿烂的明天。
  • 摘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我国职教改革的方向,是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院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突破口.然而,从我们对部分中职校的调研中得知,"工学结合"面临困难,开展并非一帆风顺,亟须进一步加强工学结合的实践探索,以推进"工学结合"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本文简要阐述了中外"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内涵和意义,同时结合上海市商业学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提出了中职服务类专业"三明治"式"工学结合企业认知实践"的管理模式,探讨实验的效果以及提出进一步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建议.
  • 摘要:民办职业院校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产权不明晰,阻碍了民办职业院校的进一步发展,产权界定是民办职业院校运行机制中的重要保证.在此,以产权经济学的产权分析为视角,将产权制度作为内生变量,对民办职业院校产权制度及其内涵进行界定,通过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来达到对民办职业院校产权的明晰,明确民办职业院校产权的法理生成与制度生成,并基于法人治理机制、产权交易机制、产权意志机制与产权监督机制对民办职业院校产权运行机制进行阐释.
  • 摘要:北京市教委正在进行中等职业学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实验项目,目前已进入课程实施阶段.笔者认为为了提高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质量,需要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与新课程配套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笔者在本文中就评价的指导思想、原则、主体、要素、方法与工具、评价结果使用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评价指导思想方面,笔者认为应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系统的评价制度.在评价原则方面,笔者认为应坚持公正、公平原则;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原则;坚持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原则.在评价主体方面,笔者建议主要由五部分组成:领导、同行教师、企业人员、学生、教师个人.在评价要素方面,笔者认为应关注三维目标;关注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关注教学内容及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关注教学效果.在评价方法与工具方面,笔者建议使用各种评价表,进行定量评价;开座谈会,进行定性评价.本文后附了使用的各种表格.在评价结果的使用方面,笔者建议作为教研活动的研讨材料,并作为修改前期课改材料的依据之一.
  • 摘要:本文对北京博杰纵横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在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探索,通过岗位实践让学生学会与不同人群沟通、交流的技巧,学会如何去待人接物,学会如何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提升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工作之余,由企业高管、优秀部门经理组成讲师团,对实践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创业历程、沟通技巧、职业规划、消防安全、突发事件处理、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应用技能,工作之余,精心规划了几条精品旅游线路,如北大清华校园文化精品游、爱国主义精品游、奥运精品游等等,通过旅游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北京政治、经济、文化,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开展丰富文化娱乐活动,促进企业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广泛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共同发展。指出其不断在校企合作领域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开发,逐渐受到各级教育部门、学生、家长、社会的一致认可,这也成为了我们作为大学生创业团队不断进取的不竭动力。能够为现代服务业校企合作模式提供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的操作方案,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深人、可持续的向前发展,是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博杰纵横国际集团有意愿也有信心与之共同努力,开拓现代服务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新纪元。
  • 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方向,是增强高职院校办学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学院发挥源于企业的优势,针对铁路建设行业、施工企业特点,因企制宜,创新机制,优化管理,在校企合作、互惠多赢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着力构建“四方联动、四级对接”的校企合作机制,教学围着工地转,教师下到现场去,走出了一条具有铁路工程类高职院校特色的校企合作之路。
  • 摘要:职业学校教学队伍的结构建设可以通过某种管理手段完成,而队伍的内涵建设最终要靠校本培养培训实现.分析指出教学队伍的真水平体现于教学中,教学队伍在教学过程中成长壮大。把教师的校本培养培训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最重要途径不失为一种高明的选择。而原本作为研究或竞赛用的公开课、原本每一个教师都要经历的“教学包”制作以及原本是要专门人员承担的课程开发,当它们屈尊被一所职业学校拿来作为教师校本培训的手段,会惊奇地发现,它们竟然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绝佳途径。
  •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为适应职业教育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并通过在这种机制下的运行,创造一种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利用环境,不断改造环境,寻找一条又好又快高速长期的发展之路.文化管理就是这样一种尝试,本校通过八年来的不断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指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创新中的文化管理,主要是建立共同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以及文化创建文明环境等方面。建立行为规范是学校文化管理最直接、最快的显性体现,自觉按规范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是文化达到最高层次的标志。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创新中的文化管理,一定要有机制进行保障,才能在长期的学校文化建设中真正发挥作用,把握住方向,这里有许多的空间要拓展、要丰富,许多的问题要研究、要探讨,同时又要与时俱进地改革创新和完善,笔者坚信继续扎实地做下去,一定会更加显现其长效作用与优势。
  • 摘要:本校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按照文件精神要求,在教育教学规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改革,构建了职业院校农林类专业"岗课证融合4-1-1"人才培养模式,在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实践中应用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近200名学生受益,并推动了学院27个专业办学理念、条件、设施、效益等全方位、高层次、立体化发展,研究成果获得了湖南省2010年度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摘要:本文阐述了按照马思洛需要层次论,一切道德上的动机归根到底都是人们在实践中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需要,只有通过实践体验,才能真正使受教育者体会到道德秩序的意义,引发道德需求,激发道德培养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德育实效产生的前提。指出哲学由重科技理性到凸显体验的变迁、道德教育哲学由重认知到凸显体验的转向、课程哲学由重经验向凸显体验的转型,为体验式职业生涯教育提供了理论前提。体验式职业生涯教育是对传统德育困境的积极回应和超越。同时指出经过十年的积极探索,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已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职业环境为背景、以职业发展活动为途径”的主体性、发展型、活动化的体验式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 摘要:黑龙江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将职业指导与就业创业教育和学科教学整合,并将职业指导与就业创业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深入研究了就业指导、提供援助及咨询服务的实践问题,侧重研究了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总结了黑龙江省的一些实践经验、问题与建议.指出通过推进创业教育帮助学生自信地面对不确定的劳动力市场,中职教育作为一种技能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教育,除了狭义的创业教育外更应该进行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品质的教育。各级党委和政府需改善创业环境,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支持中职毕业生自主创业。同时入完善就业市场和就业服务是促进中职毕业生就业的重要环节。逐步完善就业市场体系,积极培育、开拓和完善中职毕业生的直接、间接、有形、无形市场,为学生就业创造更广阔的空间等等。
  • 摘要: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作为国家民航局的直属院校,在进入新世纪后认真贯彻《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明确学校艺术教育的总方针,建立艺术教育领导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开设艺术教育课程,抓好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学生艺术社团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校艺术教育进入了稳步向上发展的新阶段,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养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被上海市市教委授予了"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称号,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践证明,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它在推进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
  • 摘要:本文研究了在我国工业化进程背景加速情况下,面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体制转变的历史条件下,贯彻和落实全国教育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办学方针,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体系,发挥体系的整体育人功能,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新的职业教育发展条件下,如何将先进的工业文化引进职业学校的途径和方式,共同提高师生的工业文化素养和水平,促进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彰显职业学校特色的校企文化共同育人的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特色.
  • 摘要:本文研究了职教师资培养模式转轨过程中职技高师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在重点建设的示范性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引领下,逐步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建立有效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突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职教师资培养的优势,提高社会认可度,从数量和质量满足职业教育发展对高素质师资的需求,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加大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并建立健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机构等。
  • 摘要:在中德政府合作职教师资培养项目基础上,经过1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已初步形成了职教师资培养的“同济模式”。同时,在某些方面仍需要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包括在理论层面需要进一步提炼和深入研究,在实践层面还有待所毕业学生在职业学校工作当中检验和证明。十分期待着,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基础上,职教师资培养“同济模式”,在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发展过程中能提供良好的借鉴价值并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 摘要:本文通过对职教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指出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政策法规属于制度供给范畴当前我国职教教师培养培训既有政府行为,也有市场机制作用下相关教育培训机构的自主行为不管是政府行为还是机构的自主行为,都离不开制度的供给,即政策法规的有力支持就总体而言,当前主要问题是制度供给不足一是政策出台了,但没能落实,尚存在政策法规上的空白。为此,全面落实已出台的政策,及时制定新政策,以引导、激励、规范职教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就显得十分迫切。
  • 摘要:教师能力结构的研究必须考虑研究对象的专属性、能力因子选择依据和各因子的权重.分析中职教师能力结构研究的必要性,以中职教育对教师的准入要求、职责要求和中职教育特性要求为依据,筛选出13项中职教师能力因子,并分为核心能力、外围能力和边缘能力三级,供中职学校在师资招聘、考核、评优、规划教师职业生涯等方面参考使用.
  • 摘要:文章阐述了农林类高职院校的办学历程证明,它的崛起和发展需要政治、经济、人力的支持,更需要农耕文化的支撑。农林类高职培养的人才一定要适应地方农业发展模式、区域特色,结合农耕文化的特点,传承和异化农耕文化,这就是办学出路根据农科学子培养的特殊性,着眼于课程体系与农业生产特点的针对性,教学过程与农业生产过程的适应性,培养目标与农业人才要求的吻合性,进行改革、探索和实践。逐步摸索出符合人才焙养规律、活应农林牛产特点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 摘要:本文分析指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国家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步伐,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依照发展、质量、合作、创新等四个关键词,解读《规划纲要》中有关职业教育的内容。解读文本,对创新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进行思考,要实现农村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办学形式、投资体系、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创新。
  • 摘要:本文从德育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情境体验、社会实践、角色互演、辩论会四种形式开展教学实践,同时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引进了过程积分的形式,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度及效果,为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支撑.实践证明,在德育课教学中引进体验式教学能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在能力和情感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 摘要:本文研究指出学校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职能与定位,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构建课程体系,把专业课程分为文化知识类、工具类、公共类和职业群专业类四大板块,强化学生的公共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培训,让学生真正成为市场需要的人才。同时充分整合各类资源,狠抓质量立校,努力构建“对外开放拓市场,对内改革聚合力”的职业教育新格局,以铸造名师、专业、基地、就业“四大品牌”为切人点,推动学校和谐发展。
  • 摘要: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我国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还存在没有真正实现实质性衔接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一现象,以园林园艺类专业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明确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分层,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作为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思想.在认真分析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能力结构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出中专分园林园艺专业和中专园林园艺专业合二为一的课程体系,以真正实现园林园艺类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质性衔接.
  • 摘要:新的发展时期,《教育规划纲要》对发展职业教育做出新的部署,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调在新阶段要以提高质量为重点,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重视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发展的新特点,明确提高质量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点。同时对“高职教育五年规划”进行了思考,变化是职业教育必须应对的新挑战,具体到高职来说,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必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面对日益凸显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必须在改善民生、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同时形成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 摘要:本文对校企合作的专业,营销与策划专业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指出以企业需要为导向的职业能力有三个内容,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来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经过探索,提出最核心的能力是学习能力,因为认为学生如果能拥有自主学习、自我拓展的能力,那么就是企业最欢迎的。
  • 摘要:本文从行业企业的角度分析了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指出培养的学生到达企业后,流动过快,不利于其本人和企业的发展,以及作为职业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外,还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合作的能力,为学生适应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开展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课实训室的建设,提高学生工作能力和就业能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设置、调整专业,更好地与区域经济发展对接,突出特色专业建设,真正形成把企业带进学校、把学校融入企业的“双元制”培养模式,在服务地方经济产业中进一步找到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
  • 摘要:综述了湖南初步形成了以高职院校为龙头、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乡镇农校为基础、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了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行业、企业广泛参与的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这一格局的形成,主要是得益于对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指出农村职业教育由于教育资源相对城市薄弱,教学条件较差,一直是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的总体的质量和水平。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一个明显的优势是,农村职业教育可以得到更为公平的发展机遇,如教育资源的分配。同时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湖南还建设了一个全省职业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广大职业院校可以将优质教学资源网上发布,特别是要求立项建设的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必须上网,实现职业院校共享。
  • 摘要: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借用"法人"的概念,建立了"专业法人"制度,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从管理学的视角,运用组织结构理论分析了该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指出其有效地改造了学院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管理运行机制,形成了矩阵式扁平化的教学管理组织框架,提升了教师地位,提高了管理效率,建立了对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快速反应机制”,实现了专业建设与行业、市场的有效对接,把专业办成了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初步形成了“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 摘要:本文研究了畜牧兽医专业"四位一体"产学结合推行工学结合模式的内涵与具体内容,探讨了其运行模式与效果,实现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科技推广、科技示范、科技指导的目的,也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师资队伍、科研水平等方面找到了托举专业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点,服务与育人并举,学校、政府、企事业、学(协)会、学生多方共赢.
  • 摘要:发展太阳能光伏和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是关键。由于光伏、集成电路产业是一项新兴产业,国内外光伏、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的培养能力明显不足,人才非常紧缺,因此,各高校、各中等职业学校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光伏、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为培养大批实用型的人才,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分会、半导体光伏行业协会HR平台、上海大川光伏能源有限公司创建人才储备基地,以国家产业政策为主导,行业协会参与指导,以高科技战略产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为己任,以培养明天的高科技行业工程师为使命、以商业运作为模式,半导体行业人才储备基地已成为以上海、长三角为中心、辐射全国的招聘、培训、求职、创业、派遣为一体的专业、诚信的服务实体。
  • 摘要: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手段,要根据高职教育教学规律、企业岗位人才需求规律,认知实训基地内涵、功能,创新实训基地建设的形成模式、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是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的重要课题.
  • 摘要:本校在总结和分析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基础上,大胆创新,牵头组建了具有诸多特点的创新性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职教集团,这是本校基于“双闭环控制”原理的职业学校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下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之一,也将为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借鉴和思路。指出作为教学质量保障的外环控制,企业对实习生和毕业生的评价是衡量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更是学校调整教学计划、促使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和原动力。集团通过定期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收集企业反馈信息、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等方式,全面推进企业对毕业生和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价机制,及时发现问题作出反馈,从而对教学不断进行调整,促进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对接。同时,在实训室营造工作氛围的教学环境,将其打造成生产性的实习车间,实践性教学推行企业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吻合度,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行为养成与企业要求一致,学生在技能和文化上均能快速融人工作岗位。
  • 摘要: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人才培养高质量的主要保障,但在理论研究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各种问题需要解决.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在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改革,始终以"按五种能力"的标准,培养"应用型、职业型的创业者"的培养目标要求进行人才培养.学院以"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以"第三学期"的教学管理制度为支撑,以生产任务课程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为核心,以"项目作业"教学法为推动,以ISO9000质量监控体系作为保障,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 摘要:文章对当下流行的深基础、宽基础、根基础三种高职课程基础观模式进行了比较研判,认为"深基础"是错位误导的基础观,应予以解构和否定;"宽基础"是不当强求的课程观,需深思而慎取."根基础"是一种适合高职教育的课程基础观.它具有应需适度、基于发展、与外部环境互动、扎根于生活和职业世界的性质,以及动态生成性、内在整体性、持续共生性、过程开放性的基本特征.
  • 摘要:本文探讨了酒店前台接待岗位英语口语技能实训教材开发的背景及意义,围绕实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编写、练习设计和评价方式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教材强调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来训练语言技能。倡导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多听多说,让学生到更大的学习空间去感知、体验、模拟、实践,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英语与外宾交流与沟通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备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树立处处为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为将来在饭店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指出符合校情、学情开发出的酒店前台岗位口语技能实训教材,是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经过一个阶段的试验来论证口语技能实训教材改革的可行性和科学合理性。将在今后的实践中,跟踪饭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过程,总结我校改进语言技能训练课改经验,继续对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成果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的发展为主旨,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优势。
  • 摘要:本文研究指出专业改革从课程入手是不恰当的,必须注意专业改革的专业整体性,同时职业分析是确定职业背景、专业培养目标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和手段,以及"头脑风暴"是职业分析时比较有效的思维方法.
  • 摘要:本文以2006、2007和2008年上海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为资料,通过三年间毕业生就业情况揭示目前上海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理性分析,探索对应措施,改进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评价机制,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在关注技术精湛、能力出众的高水平科研人员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的同时,还要更多地关心普通技术工人,要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等等。研究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推动上海中等职业教育就业质量的提升.
  • 摘要:本研究对5所高职院校的376名女大学毕业生进行了择业价值取向和职业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女大学毕业生择业价值取向在年级、学科、学校、有无兼职经历、是否独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大学毕业生择业效能感在性别、在校身份、兼职经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大学毕业生的择业价值取向与择业效能感存在显著的相关,同时择业价值取向对择业效能感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 摘要:本文首先对黑龙江省商务学校进行了综述,指出针对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创业潜力较大、创业难度相对较小的专业,学校组织教师进行专门的创业指导。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能够独立开设网上商店,部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也在尝试自己开店,众多学生先就业学到经验后以走上创业之路,并有很好的发展。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校学习期间就得到创业体验,学校专门创办了“校园夜市”已有七年历程,校园远航学生实习商场专由学生经营管理,各专业都进行推销、谈判过程的历练,创建企业程序的亲自参与,企业运作角色演练等为学生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总之,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加强中职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坚定不移,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会用心探索。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