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与吸收生理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950篇,会议文献有183篇,学位文献有395篇等,消化与吸收生理的主要作者有周吕、黄裕新、朱进霞,消化与吸收生理的主要机构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消化内科、首都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中国医学科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短发夹RNA(small hairpin RNA,shRNA)干扰肝细胞内氧化应激感受器Keap1下调后对缺氧肝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4条Keap1...
2.[期刊]
摘要: 生物钟能够广泛调节机体的行为和生理功能,研究发现肠道也具有生物钟节律且受中枢生物钟节律的调控。生物钟节律紊乱现象广泛存在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以及结直肠癌...
3.[期刊]
摘要: 目的:提高对MRI诊断小儿先天性肛门闭锁(congenital anal atresia,CAA)术后排便障碍价值的认识,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
4.[期刊]
摘要: 中医教学和临床中对肝的功能多注重肝主疏泄、主藏血,理论上不够充实。我们以《内经》、张仲景、金元四大家等历代医家对肝的认识开始学习研究,厘清了“肝主敷和”的渊源...
5.[期刊]
摘要: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e,HIRI)是在肝移植、肝切除等外科手术中的常见并发症,是引起肝损伤的...
6.[期刊]
摘要: 脂滴(lipid droplets,LDs)是由单层磷脂包裹中性脂质的油状液滴,起源于内质网,在胞浆中膨胀变大,最后发生LDs分解,释放游离脂肪酸为细胞发挥正...
7.[期刊]
摘要: 目的 探究富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CCN1)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
8.[期刊]
摘要: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包括缺血损伤和循环恢复后的再灌注损伤两个过程,是肝切除、肝移植等术后发生肝功能障碍甚至肝衰竭的重要原因。血红素加氧酶1(HO-1)...
9.[期刊]
摘要: 胆汁淤积性肝病(cholestasis liver disease,CSLD)是因胆汁生成、分泌及排泄障碍导致肝内外胆汁淤积的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药基于“湿、热...
10.[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白细胞介素(IL)-6在对乙酰氨基酚(APAP)所致急性肝损伤(ALI)后肝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实验,培养AML12小鼠正常肝细胞,...
11.[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肝胆肿瘤患者半肝切除术后早期肝再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2014年1月—2020年12月因肝胆肿瘤行半肝切除的患者,82例具...
12.[期刊]
摘要: 肥胖、糖尿病都是代谢性疾病,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其病因可能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糖脂代谢和肠道菌群是其中的重要环境因素。糖脂代谢紊乱会...
13.[期刊]
艾迪注射液对H22肝癌模型小鼠组织中阿霉素和阿霉醇分布的影响
摘要: 目的研究艾迪注射液(ADI)对阿霉素(DOX)及其活性代谢产物阿霉素醇(DOXol)在H22肝癌模型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H22肝癌移植瘤小鼠模型,...
14.[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吡非尼酮(PFD)联合阿霉素(DOX)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H22移植瘤模型小鼠40只随机均分为4组,对...
15.[期刊]
摘要: 菌群移植(FMT)是治疗与肠道微生物群改变相关疾病的一种很有前景的疗法,但目前关于FMT的方案差异较大,尚无统一的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FMT的应用推广。...
16.[期刊]
摘要: 人类肠道微生物代谢物(Gut Microbial Metabolites,GMM)与人体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这些小分子功能的探究是研究人员不断进行的课...
17.[期刊]
摘要: 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在维持宿主脂质代谢稳态过程中发挥着关键调节作用。肠道菌群能协助并增强宿主对食物中多糖的消化,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对长链脂肪...
18.[期刊]
摘要: 作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及新兴的“代谢器官”,肠道菌(gut microbiota)的结构与功能变化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密切相关。这种相关性主要体现...
19.[期刊]
乌司他丁对多脏器衰竭大鼠TLR4/NF-κB信号通路及肝损伤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对多脏器衰竭大鼠Toll样受体(TLR)4/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及肝损伤的影响。方法SPF清洁级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激素组、低...
20.[期刊]
摘要: 目的应用B/M型超声研究健康成年人吞咽不同体积和黏度食物时的舌体运动。方法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4月15日,于北京博爱医院行超声检查的健康成年人中,...
1.[会议]
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吞咽时颏下肌群和舌骨下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特征分析
摘要: 目的:研究鼻咽癌(NPC)放疗后患者吞咽时颏下肌群和舌骨下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rn 方法:选取经吞咽造影检查证实存在咽期吞咽障碍的NPC放疗后患者1...
2.[会议]
摘要: 本文就肠道菌群与宿主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轴之间的关系及研究进行综述,为宿主肠道微生态系统紊乱、中枢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疾病的微生态疗法提供新的思路.
3.[会议]
摘要: 代谢组学的研究过程中一般包括代谢组学数据的采集、数据的预处理、数据分析、生物标志物筛选与鉴定及代谢通路生物功能解释和代谢通路分析等步骤。数据分析的方法有主成分...
4.[会议]
摘要: 老年人胃肠动力减弱,其回盲瓣功能也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回盲瓣功能障碍容易导致小肠细菌过度增长,进而出现腹胀、营养吸收不良等情况.另外,老年人容易出现便秘...
5.[会议]
摘要: 作为非侵入性的取材方式之一,粪便经常被用于检测疾病相关标志物.近年来,发现由一组庞大而复杂的微生物构成的肠道菌群在人体众多生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与人...
6.[会议]
摘要: 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又叫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元基因组学.它通过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利用基因组学的研究策...
7.[会议]
摘要: 文章综述了肠道微生物对宿主膳食蛋白代谢的影响,并分析了在高蛋白饮食时,肠道微生物在蛋白质发酵、氨基酸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对宿主健康的影响,旨在研究膳食蛋白...
8.[会议]
摘要: 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GDF15)是一个调节系统能量平衡的应力敏感因子,属于生长因子-β大家族.GDF...
9.[会议]
摘要: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方法(TEM)评估口服高剂量无机硝酸盐对小型猪唾液腺超微结构的影响.采用7-8月龄实验用小型猪为研究对象.将10只动物随机分为高剂量口服硝酸...
10.[会议]
摘要: 本研究旨在确定中国正常体重人群中,体成分指标与异常代谢表型间的关联,并探索其关联强度在不同年龄组中分布是否不同.研究结果表明,正常体重中国人群中,脂肪增加和骨...
11.[会议]
摘要: 目的:探讨E3泛素连接酶CIS功能失调在诱导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采用基因敲除技术在小鼠肝细胞内特异性地去除COP9信号体亚基8(Csn8...
12.[会议]
摘要: 肠道微生态参与机体的消化吸收、免疫反应、生物拮抗等过程.体内外相关因素使肠道环境、宿主及菌群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发生变化,导致肠道菌群的种类、数量的比例失...
13.[会议]
超保守元件uc.372通过抑制miR-195/miR-4668的成熟来调控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最终促进肝脏脂质蓄积
摘要: 目的:超保守RNA是一类长链非编码RNA,在人、大鼠和小鼠中都十分保守.然而,ucRNA的生理意义和病理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可知.本研究旨在探讨超保守元件家族...
14.[会议]
摘要: 能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能量的储存在个体生存和进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脂肪是最有效的能量物质,主要储存在脂肪组织中.在营养过剩条件下,脂肪过量积累从而引发肥胖...
15.[会议]
摘要: 综述了两种主要肠道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对肠道和人体的影响。肠道有益菌及其代谢产物与人体相互作用,和人体有着密不可分的互利共生关系,在维持肠道健康、促进消化吸收营...
16.[会议]
摘要: 人类肠道中栖息着大量微生物,包括共生菌、致病菌、中间性菌等,其中共生菌数量最大,与人类共同生活、进化至今,具有促进人体营养吸收、合成维生素、免疫调节等生理功能...
17.[会议]
摘要: 目的:研究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TBS)对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兴奋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双侧大脑半球运动皮质对舌骨上肌群的调控机制.rn 方法:选取健康受...
18.[会议]
摘要: 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技术在吞咽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现从其原理大手,介绍了sEMG的信号来源,sE...
19.[会议]
摘要: 目的:探索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同步吞咽任务对吞咽运动中枢的神经电生理学影响.rn 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双盲设计.选取健康受试者20例,先后给予阳极...
20.[会议]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青年人和老年人的自发吞咽音特征.rn 方法:健康受试者100例,分为青年组(19~30岁)和老年组(60~85岁),每组50例(男女各25...
1.[学位]
摘要: 目的:比较小鼠在热中性温度30℃,室温23℃,低温6℃环境中,肝脏脂滴及线粒体蛋白的变化,探讨小鼠肝脏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糖脂代谢的变化及其机制. 方法:将小鼠...
2.[学位]
摘要: 目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中Hic-5调控肝再生的分子机制。 方法:1.利用野生型(...
3.[学位]
摘要: 研究目的: 肝脏与身体中的其他器官不同。在肝部分切除手术后,肝脏具有极大的潜在的再生能力。肝切除术目前仍是治疗肝脏各种良性及恶性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肿瘤根...
4.[学位]
SIRPα依赖的肠道CD103+CD11b+树突状细胞调节胆汁酸代谢
摘要: 背景和目的: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已知的抗原作用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被认为是连接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桥梁...
5.[学位]
摘要: 目的:比较小鼠在热中性温度30℃,室温23℃,低温6℃环境中,肝脏脂滴及线粒体蛋白的变化,探讨小鼠肝脏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糖脂代谢的变化及其机制. 方法:将小鼠...
6.[学位]
摘要: 目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中Hic-5调控肝再生的分子机制。 方法:1.利用野生型(...
7.[学位]
摘要: 研究目的: 肝脏与身体中的其他器官不同。在肝部分切除手术后,肝脏具有极大的潜在的再生能力。肝切除术目前仍是治疗肝脏各种良性及恶性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肿瘤根...
8.[学位]
SIRPα依赖的肠道CD103+CD11b+树突状细胞调节胆汁酸代谢
摘要: 背景和目的: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已知的抗原作用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被认为是连接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桥梁...
9.[学位]
大鼠ARC-PVN Nesfatin-1神经通路对胃牵张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和胃运动的影响及调控研究
摘要: 目的: Nesfatin-1 是一种含有 82 个氨基酸的厌食肽,在下丘脑弓状核(ARC)内有nesfatin-1免疫阳性神经元的表达。下丘脑室旁核(PVN...
10.[学位]
摘要: 代谢组学产生源自细胞代谢的小分子谱,可以直接反映复杂生化反应网络的结果,从而提供关于细胞生理学的多方面见解.随着系统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代谢组学凭借自身...
11.[学位]
体外发酵模型检测食品营养组分对健康人与IBS-D病人肠道菌群的影响
摘要: 研究背景:益生元是一种被宿主微生物选择性利用以赋予健康益处的底物。已有研究证明益生元对不同肠型的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具有差异性。低聚异麦芽糖(Isomalto-...
12.[学位]
Dpr1通过Akt/mTOR通路调控肝再生过程中自噬介导的脂代谢
摘要: 肝再生是一个涉及多细胞、多因素、多信号通路参与的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早在19世纪就开始对肝再生的过程进行相关研究,迄今为止,虽然对肝再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参与...
13.[学位]
摘要: 白蚁是一种网翅目的社会性昆虫,根据肠道是否存在鞭毛虫可以分为高等白蚁(无鞭毛虫)和低等白蚁(有鞭毛虫)。白蚁主要生活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多以植物(木头、树叶等...
14.[学位]
大鼠下丘脑腹内侧核-伏隔核nesfatin-1通路构成及胃功能调控研究
摘要:
目的:
Nesfatin-1是新发现的一种能够抑制摄食和胃运动的新型脑肠肽类激素,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等外周器官。“饱食中枢”下丘脑腹内侧...
15.[学位]
摘要: 近年来,作为研究肠道干细胞调控机制的一个热点模型,果蝇肠道干细胞(Intestinal Stem Cell,ISC)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当中。相比于哺乳动...
16.[学位]
摘要:
目的:
肠道微生物对于维持宿主健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的波动直接影响着体内微生态的平衡,并由此引起机体功能紊乱甚至导致疾病。饮食、生活习惯...
17.[学位]
摘要: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又称为CCN2,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且分子量为38KD的细胞外基质...
18.[学位]
摘要:
目的:
肝脏是维持体内代谢平衡的重要器官。正常的成体肝细胞一般不进行细胞分裂,但当肝脏受到急性损伤和感染等情况下,肝细胞能够快速增殖并修复损伤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