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物运输、保鲜、贮藏、加工、包装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三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3806篇,会议文献有214篇,学位文献有364篇等,水产物运输、保鲜、贮藏、加工、包装的主要作者有谢晶、李来好、杨贤庆,水产物运输、保鲜、贮藏、加工、包装的主要机构有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为探索人工接种、混菌发酵鳜鱼(Siniperca chuatsi)技术,弥补传统发酵鳜鱼较为粗放、经验式的加工方式,提升产品品质,将菌种混合接种于鳜鱼进行发酵...
2.[期刊]
摘要: 为提升鲜活贝类品质与食用安全性,解决贝类前处理加工中净化效率低,污染物难以脱除,净化过程损耗等难题。本文从贝类对污染物蓄积及转化代谢规律、净化方法及影响净化效...
3.[期刊]
摘要: 针对鲜活扇贝加工中开壳困难、效率低、开壳后贝柱和内部组织损伤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红外加热开壳方法。在红外加热过程中,贝壳表面温度是影响开壳效果的关键因素,为...
4.[期刊]
摘要: 为提高低盐发酵鱼的风味和安全品质,以鳊鱼(Parabramis pekinensis)为原料,接种戊糖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ento...
5.[期刊]
运输方式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稚贝存活率、生长、消化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探究
摘要: 为优化马氏珠母贝苗种运输技术,提高运输效率,以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稚贝为研究对象,分别以有水和无水两种运输方式汽运8 h条件下开展实验...
6.[期刊]
摘要: 为研究电麻醉工艺对珍珠龙胆石斑鱼麻醉效应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暂养24 h后的石斑鱼投入电击箱,采用脉冲直流电压对鱼体进行电击,以未电击组作为对照组,通过计...
7.[期刊]
摘要: 为研究不同低温条件下的冻融循环对鱼糜加工品质变化的影响。将制得的鱼糜样品定量分装成3组,分别置于4、-18、-35℃冰箱中,并模拟5次冻融循环。期间,分别进行...
8.[期刊]
智能感官分析技术结合传统感官评价对细点圆趾蟹蟹肉制品品质特性研究
摘要: 采用智能感官分析技术结合传统感官评价,研究了细点圆趾蟹蟹肉、细点圆趾蟹重组蟹肉、仿蟹肉块和仿蟹肉棒的感官品质。4类均为低脂类、可放心食用的食品。用电子舌技术与...
9.[期刊]
摘要: 为了探明不同开壳方式对牡蛎开壳效率和品质的影响,采用水煮、蒸煮、微波、超高压和电击5种开壳方式对牡蛎进行开壳,以开壳率、张壳大小作为开壳效率的评价指标,以生鲜...
10.[期刊]
摘要: 为分析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优势腐败菌的不同接种方式对其冷藏期间品质变化影响及致腐能力。将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
11.[期刊]
摘要: 为减少虾夷扇贝带水运输成本和风味损失,探讨“无水运输—湿藏销售”的可行性,以糖原、磷酸精氨酸、腺苷三磷酸(ATP)关联物以及核苷酸能荷分析扇贝活力的变化,以味...
12.[期刊]
摘要: 【目的】探究保活运输中低氧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氧化应...
13.[期刊]
摘要: 为探究双频超声(dual-frequency ultrasound,DUS)和柠檬酸(citric acid,CA)联合处理对大黄鱼冷藏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分...
14.[期刊]
冷休眠结合薄膜包裹对太平洋牡蛎生态冰温保活期品质及代谢的影响
摘要: 为优化牡蛎流通作业模式,探明不同保活前处理方式对牡蛎无水保活期活力、品质的影响,本研究模拟实际产业运输,将采捕后的太平洋牡蛎冷链运输到销售地,经过人工海水复苏...
15.[期刊]
摘要: 岩藻聚糖硫酸酯是一种主要存在于褐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中的天然活性成分。岩藻聚糖硫酸酯结构中含有L-岩藻糖和硫酸基团,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酸性杂多糖,已有研究...
16.[期刊]
摘要: 淡水产品物流是联通淡水产品捕捞、加工、销售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保障淡水产品大范围流通、解决消费不平衡问题的重要途径。中国是淡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淡水产品具有...
17.[期刊]
摘要: 以蛋清蛋白(EWP)和β-环状糊精(β-CD)为原料制备新型抗冻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佳抗冻活性的EWP-β-CD复合物的制备条件,然后将不同...
18.[期刊]
摘要: 为科学评价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不同部位肌肉营养与风味特征,对比分析了其背部和腹部肌肉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风味...
19.[期刊]
摘要: 本研究以白鲢鱼鳞为原料,通过生物酶解制备白鲢鱼鳞抗冻多肽(ScAFPs)。以嗜热链球菌冻融存活率为主要指标,以水解度为辅助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
20.[期刊]
摘要: 本文评估了橄榄油油浸结合超高压杀菌应用于秋刀鱼软罐头加工的潜力,设置了五种处理方式:不加橄榄油的未杀菌组、橄榄油油浸的超高压杀菌(UHPSO)组、不加橄榄油的...
1.[会议]
摘要: 探究新鲜大黄鱼在不同温度下,其优势腐败菌对碳源的利用及动力学的差异性.设定在5°C、25°C二种温度条件下,通过感官及理化指标确定其货架期终点,使用MIDI气...
2.[会议]
pH、aw和盐分下鱼源腐败希瓦氏菌生长/非生长界面模型建立和验证
摘要: 选取鱼源腐败希瓦氏菌为研究对象,研究室温(25°C)条件下pH、aw及盐分(NaCl)对腐败希瓦氏菌生长概率的交互影响.采用二阶线性Logistic回归方程和...
3.[会议]
摘要: 为了研究带鱼在冷藏期间的品质变化与水分迁移的关系,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
4.[会议]
摘要: 金枪鱼肉鲜味美、营养丰富,是名贵的生食水产品,但不易保藏,品质易劣变腐败,它的品质和保鲜方法密切相关.冷链流通可以延缓生食水产品中腐败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延长水...
5.[会议]
摘要: 为研究温度波动对美国红鱼品质变化的影响,本实验模拟了四个不同的冷链物流过程,包括贮运、销售和消费终端,通过对红鱼品质变化表征特性指标(白度、感官评价)、物理指...
6.[会议]
摘要: 为研究三文鱼在不同贮藏温度下品质与货架期间的关系,设计了0、5、10、15、20°C五组不同温度的贮藏实验.通过分析三文鱼感官品质、色差(L值、a值)、pH、...
7.[会议]
摘要: 建立快速检测鲭科鱼类中8种生物胺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两种鲭科鱼类(马鲛鱼和秋刀鱼)不同贮藏条件下(-30°C、4°C和25°C)生物胺的变化规律.衍生后...
8.[会议]
摘要: 以低温驯化后的紫贻贝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低温无水保活实验,对紫贻贝在6°C、3°C、1°C、-1°C和-2°C贮藏条件下的保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贻贝的...
9.[会议]
摘要: 采用研制的复合生物保鲜剂对鹰爪虾进行保鲜性能对比试验,得到复合生物保鲜剂的最佳配方为:乳酸链球菌素(Nisin)1g/L,纳他霉素0.2g/L,普鲁兰多糖5g...
10.[会议]
摘要: 本文对指示微生物与水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应用指示微生物分析与预测水产品中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微生物分布状况的可能性,为水产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控制微生...
11.[会议]
摘要: 金枪鱼肉鲜味美,营养丰富,是名贵的生食水产品,但其不易保藏,品质易劣变腐败,它的品质和保鲜方法紧密相关.通过冷链流通可以延缓生食水产品中腐败微生物的代谢过程,...
12.[会议]
摘要: 为研究温度波动对美国红鱼品质变化的影响,本实验模拟了四个不同的冷链物流过程,包括贮运、销售和消费终端,通过对红鱼品质变化表征特性指标(白度、感官评价)、物理指...
13.[会议]
摘要: 目的:为了探究三文鱼在不同贮藏温度下品质与货架期间的关系,设计了0°C、5°C、10°C、15°C、20°C五组不同温度的贮藏实验. 方法:通过分析三文...
14.[会议]
摘要: 为了研究带鱼在冷藏期间的品质变化与水分迁移的关系,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
15.[会议]
摘要: 研究了南极磷虾的冻藏温度和质构之间的关系.将南极磷虾样品分别在-18°C、-25°C、-30°C、-50°C4个温度下共贮藏,对南极磷虾进行理化指标分析和质地...
16.[会议]
摘要: 流化冰是一种由微观球状冰晶和冷海水组成的温度在0℃以下两相制冷介质.本文以刚捕捞后的养殖大黄鱼为原料,以片冰为对照研究了流化冰对大黄鱼的预冷却效果以及贮藏效果...
17.[会议]
壳聚糖-柑橘精油复合生物涂膜剂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及对低温贮藏鲐鱼品质的影响
摘要: 对壳聚糖-柑橘精油复合生物涂膜剂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并以冰鲜鲐鱼鱼肉为研究对象,采用品质比较法对壳聚糖-柑橘精油复合生物涂膜的保鲜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壳...
18.[会议]
摘要: 虾是中国重要的水产资源之一,保活运输是活虾供应和销售的基本保证.影响虾无水保活运输的因素包括种类及状况、密度、暂养、预冷等.目前常用无水活运方法有麻醉法、冰温...
19.[会议]
摘要: 本文研究了温度、湿度、清洗对缢蛏无水保活的存活率、失重率和开壳率的影响,探索其无水保活的关键因素.对缢蛏个体进行控湿、清洗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实验.缢蛏置于0℃、...
20.[会议]
摘要: 结合冻鱿鱼加工工艺,依据SN/T0223-2011标准的要求,分析不同解冻方式对于冰衣率的影响.通过对比试验,结合吸水率对不拆包装和拆除包装两种解冻方式的冰衣...
1.[学位]
摘要: 我国是世界贝类生产的大国,目前贻贝加工方法主要是基于热加工而进行的,而国外人的饮食习惯,需要获取新鲜的贻贝肉,同时将全部的贻贝肉留在半边的壳上。为了满足这一需...
2.[学位]
摘要: 贻贝不仅是国内外受欢迎的海产品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的主要经济贝类。半壳贻贝作为畅销海内外的贻贝产品,其需求量更是连年增涨。目前半壳贻贝主要是通过手工获得,其加工...
3.[学位]
摘要: 我国是世界贝类生产的大国,目前贻贝加工方法主要是基于热加工而进行的,而国外人的饮食习惯,需要获取新鲜的贻贝肉,同时将全部的贻贝肉留在半边的壳上。为了满足这一需...
4.[学位]
摘要: 贻贝不仅是国内外受欢迎的海产品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的主要经济贝类。半壳贻贝作为畅销海内外的贻贝产品,其需求量更是连年增涨。目前半壳贻贝主要是通过手工获得,其加工...
5.[学位]
大黄鱼特定腐败菌S.baltica信号分子与生物胺消长关系及调控
摘要: 大黄鱼蛋白含量丰富,水分含量高,在贮藏过程中极易发生腐败。生物胺是一类低分子含氮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游离氨基酸在对应脱羧酶脱羧反应产生大量生物胺,而生物胺...
6.[学位]
摘要: 鲜活水产品口感细嫩而有弹性,味道鲜美,安全性高,营养价值高,在水产品市场中占据了重要的份额。虾养殖的地域性和气候性比较明显,保活运输是活虾广泛供应和销售的基本...
7.[学位]
摘要: 本课题将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与阿魏酸(Ferulic Acid,FA)以不同主客体比例(1∶0.5、1∶1和1∶2)通过共沉积...
8.[学位]
摘要: 中国对虾是中国重要的渔业经济产物,因其肉质鲜嫩味美,高蛋白低脂肪的白肉特性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但其特殊的生存环境及高水分的生理特性给捕捞后的对虾带来极大负面影...
9.[学位]
摘要: 随着冷链技术的发展,冷冻原料在水产品二次加工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解冻作为冷冻原料二次加工前的必经步骤,对冷冻原料的品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超声技术在食品工业...
10.[学位]
摘要: 鮸鱼(Michthys miiuy)是我国重要的出口鱼类品种,在广东、浙江等地产量丰富。鱼类由于富含蛋白质与氨基酸,在内源性及微生物源酶的作用下,会发生氨基酸...
11.[学位]
摘要: 冷冻保藏是水产品最普遍最有效的保藏方式,能够有效抑制水产品的腐败变质。但是,在冷冻保藏过程中冰晶的形成过程及其形成后的状态对于食品的品质如持水性、蛋白质变性、...
12.[学位]
獐子岛现代海洋牧场构建技术的研究——悬浮颗粒物、干露、静水压力对虾夷扇贝的影响
摘要: 本论文通过研究水体中悬浮颗粒物、干露及静水压力对虾夷扇贝的影响,进而为虾夷扇贝底播区的选择及养殖容纳量的评估提供理论指导,促进虾夷扇贝底播增殖的持续健康发展。...
13.[学位]
摘要: 美国红鱼属高蛋白低脂肪鱼类,其呈味氨基酸百分含量与其他鱼类相比较高,味道鲜美,常被制成生鱼片。生食对鱼肉的鲜度品质有极高要求,因此,对美国红鱼品质保鲜技术进行...
14.[学位]
内蒙古淡水鱼低温贮藏中腐败菌群分析及特定腐败菌群体信号分子研究
摘要: 我国淡水鱼产量大且种类丰富,但大多地区以鲜销为主,在低温保鲜条件下贮藏,加工水平较低,这导致了淡水鱼在死后易腐败,对淡水鱼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极大的...
15.[学位]
摘要: 中国是淡水鱼生产和消费大国,2016年淡水鱼总产量2986.65万t。受我国居民喜食鲜活淡水鱼之习惯及加工业发展滞后的制约,我国淡水鱼加工比例仅17.1%,仍...
16.[学位]
摘要: 河豚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因其体内含有河豚毒素在国内长期被禁食。目前中国关于河豚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无毒养殖技术及中毒护理方面,深加工技术及保鲜技术的研究很少,...
17.[学位]
摘要: 2016年中国有条件放开红鳍东方鲀的加工经营,这必然会带动国内市场对红鳍东方鲀的需求,推动红鳍东方鲀养殖与加工产业的发展。本论文以红鳍东方鲀为主要研究对象,分...
18.[学位]
摘要: 我国盛产罗非鱼,但加工方式单一,以整鱼冻藏、冻罗非鱼片居多。在存储期间,有害菌污染、内源酶活动等负作用常会导致罗非鱼产品脂肪氧化和蛋白质变性,严重影响食用质量...
19.[学位]
低温水产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危害评价及细菌素复合纤维的抑菌效应
摘要: 单增李斯特菌(LM)是世界公认的四大食源性病原菌之一,该菌不仅对营养要求不高,且生长温度范围较广(0.4~50℃),-20℃下能存活一年,并且在低温等不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