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发射动力学

发射动力学

发射动力学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69篇,主要集中在武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13183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振动工程学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四届全国机械工程博士论坛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2011年中国仿真大会、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等;发射动力学的相关文献由387位作者贡献,包括芮筱亭、王国平、徐诚等。

发射动力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7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13183 占比:99.92%

总计:213351篇

发射动力学—发文趋势图

发射动力学

-研究学者

  • 芮筱亭
  • 王国平
  • 徐诚
  • 马大为
  • 于海龙
  • 乐贵高
  • 何斌
  • 徐振钦
  • 王汉平
  • 贠来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振军; 臧雨晴; 李强; 史晓军
    • 摘要: 固体火箭从发射筒发射过程中,采用弹性支撑降低火箭结构与发射筒内壁接触引起的冲击,弹性支撑力学模型对火箭发射过程中结构振动响应计算存在影响。利用多体动力学建立包含火箭、发射筒、弹性支撑在内的发射动力学模型,在火箭发射物理过程分析基础上,利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火箭壳体与弹性支撑局部有限元模型,获得了火箭壳体与弹性支撑接触面积变化对支撑刚度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于火箭发射多体动力学建模的弹性支撑改进模型,求解弹性支撑模型改进前后火箭发射过程结构振动响应与弹性支撑支反力,分析了弹性支撑模型改进对结构振动响应的影响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提出的弹性支撑改进模型可以准确描述火箭尾部结构脱离弹性支撑过程中接触面积逐渐变化到零的物理过程;与弹性支撑模型改进前相比,改进后结构弯矩响应峰值显著减小。该成果有助于准确评估火箭发射过程结构响应水平,对于火箭结构精细化设计具有工程意义。
    • 屠天雄; 王国平; 芮筱亭; 缪云飞
    • 摘要: 为降低多管火箭发射动力学响应,基于多体系统Riccati传递矩阵法(RMSTMM)、直接微分法(DDM)、遗传算法(GA),分别建立了多管火箭发射动力学仿真计算方法、灵敏度分析方法和多目标动力学优化方法,并用于多管火箭动力学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动力学响应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建立的灵敏度分析方法程式化程度高,矩阵阶次低,计算时间远小于Lagrange方法.随着系统复杂度的增加,计算速度优势愈发明显.俯仰体与回转体的连接刚度、回转体与车体的连接刚度以及14^(#)、16^(#)、17^(#)车轮与地面的连接刚度是对动力学响应影响最大的结构参数,也是优化中的设计变量.优化后,俯仰体回转方向和俯仰方向的角速度方差分别降低了97.84%和95.22%.
    • 王璟慧; 姜毅; 杨昌志; 牛钰森
    • 摘要: 针对多模块多级活塞杆冷弹射过程中燃气压强差异导致的弹射模块不同步问题,研究模块同步性对弹射装置性能和火箭动力学响应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推导分析多级活塞杆模块运动同步性与动力同步性的关系;搭建三模块八级活塞杆动力学模型,考虑燃气压强差异导致的动力不同步,研究弹射装置的运动同步性、结构安全性和火箭的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由于实际火箭质量约为动力模块质量的20倍,满足运动同步性的质量条件,火箭与弹射模块总是保持运动同步性;缓冲装置压缩变形量累积使得各模块有效行程不同,弹射时长不同;三模块动力同步性差异越大对弹射装置安全性与火箭离轨姿态越不利,多级活塞杆最大应力增大,火箭的离轨时间增加,离轨时刻的俯仰角速度和偏航角速度增大。
    • 潘霄; 姜毅; 王勃漫; 任烨波
    • 摘要: 为提高火箭弹射的性能,研究一种新型改进火箭多级筒燃气弹射装置的安全性,对其弹射过程中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及发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使用有限元方法对该弹射装置的弹射过程进行仿真,将弹射出的火箭位移、速度、俯仰角等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有限元计算模型的有效性。在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分析筒节间隙、推力偏心和发射角度对多级筒弹射安全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发射角度是弹射安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筒节间隙和推力偏心是次要影响因素,火箭弹射偏转、筒节间相互作用力和横向最大位移增大都是这些因素影响弹射安全性的主要表现;当活塞筒筒节间隙扩大到0.3 mm或发射角度偏转到3°时,会对发射安全性产生较大的威胁。
    • 姚建均; 王枭; 刘宁; 梅宇; 吴杨; 余歌扬
    • 摘要: 针对导弹发射装置动力学建模困难的问题,本文采用多体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发射装置结构拓扑图和元件间传递方程,以推导系统的总传递方程。为研究初始扰动因素对导弹发射精度的影响,本文利用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和刚柔耦合理论,对发射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并利用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和Creo设计了多刚体和刚柔耦合仿真系统。结果表明:刚柔耦合系统具有吸收振动的功能;导弹的发射间隔越大、闭锁力越小,导弹的初始扰动越小,发射精度越高;添加燃气流力的模型更能准确地反映导弹实际发射过程。
    • 陈苗; 姜苏洋; 张博宇; 弓韬; 孟艳
    • 摘要: 本文以某型浮动基座多联装偏载发射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刚柔耦合发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浮动平台上偏载发射进行动力学仿真,并通过1:1弹射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经试验验证仿真置信度大于90%,仿真模型准确有效。以上述仿真模型为基础对浮动平台偏载发射和普通硬质场坪发射过程中弹体出筒姿态、筒口位移等数据进行仿真对比分析,得出浮动平台偏载发射的影响范围和主要影响原因,浮动基座在发射载荷作用下垂向出现较大位移,由此影响弹体侧向出筒姿态,侧向出筒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增加均超过2倍,同时在浮动基座支撑刚度和偏载发射耦合作用下,发射过程中发射筒出现较大侧向偏移,由此引起弹体出筒姿态的变化。仿真分析结果和相关数据为后续优化设计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
    • 丁树奎; 王良明; 杨志伟; 丁旭冉
    • 摘要: 为研究远程火炮射击时弹丸起始扰动的形成机理,基于凯恩动力学方法建立火炮动坐标系下弹丸动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火炮运动环境下的弹丸运动描述方法,给出弹与炮相互作用力和力矩的表达式.结合工程实际,对弹丸在发射过程中运动规律进行理论研究.通过仿真验证弹与炮间隙、弹丸质量偏心、膛内火药气体泄漏以及身管弯曲、身管弹性振动和炮架跳动对弹丸起始扰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膛内火药气体泄漏会造成弹丸膛内运动异常,产生恶劣的起始扰动;身管弯曲和身管弹性振动对起始扰动有明显影响,炮架跳动对弹丸膛内运动及起始扰动影响不是很大;研究成果可为改进远程火炮设计和提高射击精度提供重要理论参考依据.
    • 徐宏英; 周柏承; 刘军; 彭昊; 李娜
    • 摘要: 坦克行进间炮口扰动是影响火炮射击命中率的主要因素,对提升射击精度及打击效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为得到坦克行进间射击时的车体动态响应特性,以及结构非线性对炮口扰动的影响规律,利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及Recurdyn建立某型履带坦克刚柔耦合模型.考虑随机路面不平度、身管柔性、身管-衬瓦间隙和耳轴-轴承间隙等结构非线性的影响,分析得到不同行进速度和不同路面等级下坦克车身及炮口振动的规律.
    • 米粮川; 杨洪澜; 徐长顺; 张红霞
    • 摘要: 从暓基本的牛顿力学出发,系统地推演了分析力学的d'Alembert-Lagrange方程描述,将方程中的广义主动力分解成外力的广义主动力、伺守力的广义主动力和耗散力的广义主动力三个部分,分别对应作用在大口径火炮炮身上的弹丸发射作用力、复进机的气体势能伺守力和炮架弹性的伺守力的广义力、制退机液压阻尼的耗散力广义主动力.这一动力学方程全面系统地描述火炮的发射动力学过程,具有较强的概念操作性.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三种大口径火炮的创新设计方案,并且进行了广义的创新设计论述.
    • 刘朋科; 周柏承; 李娜
    • 摘要: 为了更好地研究坦克总体结构参数对炮口扰动的影响程度,提出了一种坦克结构参数不确定性分析流程.利用动力学分析软件建立了某型坦克炮发射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行进间发射过程进行仿真分析,进而随机抽取样本点代入多体动力学方程进行仿真计算.通过训练Kriging代理模型构建了坦克不确定性的Kriging近似模型,利用失效模式灵敏度分析(MSA)方法得到了坦克结构参数灵敏度排序结果.最后运用多岛遗传算法对坦克刚柔耦合模型的炮口角位移进行了优化,得到了使坦克系统炮口扰动更小的结构参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