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反帝

反帝

反帝的相关文献在1951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军队党的生活、贵州民族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反帝的相关文献由125位作者贡献,包括无1、王建伟、阿莲等。

反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2 占比:100.00%

总计:122篇

反帝—发文趋势图

反帝

-研究学者

  • 无1
  • 王建伟
  • 阿莲
  • 世全
  • 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世界史、中国现代史教研组与57、58级部份同学
  • 乔丽华1
  • 付林
  • 伊里·穆考夫
  • 余长泓
  • 冯祖贻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顾延欣
    • 摘要: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反帝斗争。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下,1929年底哈尔滨反帝同盟会正式建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民众进行反帝斗争的重要外围组织。哈尔滨反帝同盟会为了进一步扩大宣传、动员民众,创立了最早的机关刊物《现在旬刊》。《现在旬刊》因其鲜明的反帝反军阀立场,很快便引起国民党政府当局的“重视”。随后不久,《现在旬刊》便湮没在历史尘埃之中。《现在旬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民众进行反帝反军阀斗争的历史见证者,其关键史实的澄清对中共东北地方党史的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葛静波
    • 摘要: 反排外思想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近代国人处理中外关系时的重要原则.五四运动时期,上海等地民众呼吁和平抗争,并谴责暴力行径,反排外思想初步形成.国民革命初期,中共积极为义和团运动正名,辩证剖析其功过,并号召运用文明科学精神从事反帝运动,反排外思想进一步发展.五卅运动时期,社会各界既驳斥外媒关于中国"排外"谣言,也努力宣传反排外思想,促使五卅运动和平顺利进行,反排外思想达于成熟.国民革命后,"反排外"一语成为了国内与中外政治纷争话语体系里的关键内容,凸显了反排外思想的社会影响力.
    • 薛长明
    • 摘要: 焦作煤矿1925年反帝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成功缩影,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留下了从产业工人启蒙到发动工人运动完整的运行轨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尝试着由照搬俄国革命模式向把马列主义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最初萌芽,对以后的中国革命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
    • 蒲传新; 樊明方; 杨芳
    • 摘要: “五四运动”前,致力于启蒙的先进知识分子侧重于把西方列强看做世界先进文明的化身,并未刻意强化其侵略者的身份,更愿意相信中国落后的原因在于自身.一战后,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文明的先进性产生怀疑,西方列强作为侵略者的身份就更加明显.先进知识分子普遍关注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色彩”,对其颠覆世界资本主义的口号报以浓厚兴趣,折射出他们内心长期以来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强烈不满.而苏俄基于国际主义原则和国家利益的需要,也开始引导中国实行彻底的反帝政策,它为中国的民族危机提供了新解释——中国落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国际资本主义的压迫.这种解释引起激进知识分子的强烈共鸣.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迅速接受了国际主义思想,并拿它作为认识和解决中国问题的工具.国际主义者主张推翻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不加区别地反对一切帝国主义.半殖民地的中国要实现民族独立则必须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集中力量打击最主要的敌人.由此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迫切任务.回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心路嬗变的历程,不仅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极端重要性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指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摘要: 策划人语发生于100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复杂的运动,它广义上包含了新文化运动以及学生游行的民族主义运动。这场波澜壮阔的运动,既是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也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五四运动之后,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并带领中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
    • 毛必祥; 蒋贤斌
    • 摘要: 关于五四运动对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影响,学界一般认为五四运动使孙中山走向反帝道路。但事实上,苏联与中共在20世纪20年代并不认为孙中山具有反帝思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矛盾,是因为学界在思想史研究中未能将"情绪"与"思想"做出严格的区分,同时,存在将"情感层次上的意识"与"观念层次上的意识"混为一谈的嫌疑,从而影响了对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正确理解,导致20世纪20年代泛化的"反帝"概念成为诠释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唯一工具。这使得学界在研究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过程中往往只突出孙中山的反帝情绪,但对于他寻求列强援助的对外主张避而不谈。实际上,作为观念层面上的孙中山民族主义,五四运动的影响在于使其从"国民国家"观念转向"民族国家"观念,并且主张在"民族"(或者说是"国族")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独立。这种观念的形成,说明了孙中山在五四运动之后走向国家主义。
    • 周家彬
    • 摘要: 1931年至1937年间,中共对反帝统一战线的认识经历了复杂变化。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出于对英、法、日协同侵略的担忧,中共提出反帝统一战线。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共产国际发出反法西斯的号召。中共将反法西斯解读为反国民党,逐渐发展出反帝反法西斯统一战线。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要求区分人民阵线与反帝统一战线,指示中共继续坚持反帝统一战线,将敌人主要锁定在日本一国。1936年中共提出"抗日的人民阵线",引发国统区对中共统一战线性质的误判。随后,中共将统一战线更名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多次澄清其与人民阵线的区别。中共统一战线策略口号虽几经变化,帝国主义理论仍是其一以贯之的理论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