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螺离心机
卧螺离心机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77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8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92649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石油和化工设备、流体机械、通用机械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2015(第五届)全国选矿前沿技术与装备大会、第十一届全国非均相分离学术交流会、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等;卧螺离心机的相关文献由907位作者贡献,包括钱青、钱健航、周成蹊等。
卧螺离心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2649篇
占比:99.73%
总计:92900篇
卧螺离心机
-研究学者
- 钱青
- 钱健航
- 周成蹊
- 周华欣
- 周水清
- 曲世强
- 王亚洲
- 卢彦俊
- 杨超
- 高建生
- 徐群
- 王存林
- 卢仁伟
- 周凌峰
- 邓亲华
- 曾建清
- 莫珉珉
- 鲍建寅
- 吴培钧
- 林进来
- 邓翔
- 阮智伟
- 沈云旌
- 郑强
- 陈林
- 顾湘
- 付双成
- 任欣
- 袁惠新
- 费翔
- 郭雪
- 黄韧浩
- 刘步实
- 夏坚
- 张艺婳
- 李曰兵
- 杨彪
- 宋晓君
- 宋立华
- 文军
- 李哲宇
- 潘帅
- 潘芝渭
- 贾高顺
- 陈一琳
- 齐伯奎
- 张秀云
- 朱兆帅
- 董连东
- 陈鑫
-
-
-
-
万国鹏
-
-
摘要:
总结卧螺离心机日常维护经验,通过对卧螺离心机在磨损、煤种变化、药剂添加、设备维护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卧螺离心机在五环炉黑水处理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可行的改进办法,实现了卧螺离心机在五环炉黑水处理系统中的稳定运行。
-
-
张增年;
席建秋;
刘东方;
李华川;
蒋锐;
刘少胡;
甘泉泉
-
-
摘要:
为满足钻井液高效分离的需求,亟需研制高转速卧螺离心机.针对中高转速卧螺离心机转鼓破裂、螺旋输送器叶片断裂的技术难题,以3200 r/mim离心机的转鼓和螺旋输送器结构参数为基础,利用有限元法分析转速提高到4200 r/mim时卧螺离心机转鼓和螺旋输送器的最优参数.为提高计算精度,首先对转鼓和螺旋输送器的网格进行无关性分析,推荐转鼓和输送器的网格数分别为250000和600000.另外,以应力变形和安全系数为评判依据,利用有限元法分析转鼓壁厚、螺旋叶片螺距、厚度和倾角的结构参数,得出螺距、厚度为螺旋输送器的敏感参数,建议优选螺距为116 mm、厚度为7.5 mm,其余结构参数影响不是特别明显.建议根据螺旋输送器的振动特性和固液分离特性进一步优选结构参数,为高速离心机研制提供参考.
-
-
夏坚
-
-
摘要:
介绍了煤化工中涉及固液分离的相关技术,对煤气化沉降槽灰水采用真空带式过滤机和卧螺离心机的分离效果进行了对比,重点阐述了卧螺离心机在煤气化沉降槽黑水、煤焦油上的分离情况,以及双级活塞氨法烟气脱硫专机的特点.
-
-
李华川;
席建秋;
吴先进;
刘有平;
蒋锐;
刘少胡;
甘泉泉
-
-
摘要:
在卧螺离心机振动问题的研究中,缺乏对其在4200 r/min高转速时不同结构参数和整机模型的分析.为此,通过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对转速为4200 r/min卧螺离心机的转鼓和螺旋输送器进行整体与单体模态分析,研究结构参数对其模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钻井液分离时转鼓和螺旋输送器的振动频率为58.33 Hz,通过改变叶片螺距或厚度可以调节整机共振临界频率;推荐螺旋输送器的螺距为116 mm,厚度为7.5 mm;螺旋输送器叶片倾角和半锥角对临界转速影响较小,建议根据固液分离特性对其进一步优选;转鼓在工作转速下不会发生共振,改变转鼓的圆柱段或圆锥段壁厚会减小转鼓的临界转速,其中转鼓的圆柱段对振动的影响较明显.研究结论可以为高速卧螺离心机的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
-
李正国;
孟庆华
-
-
摘要:
通过技术改造、流程再造等方式,通过引进大处理量的卧螺离心机,取代板框压滤机,处理盐水精制岗位送来的盐泥;把滤液全部回收利用,盐泥通过调浆装置调成浓度合格的浆液送往热电车间脱硫塔,实现湿法脱硫,完全满足使用要求,但通过对离心机的使用,发现其不足,希望能够进一步改进,完全满足企业需要.
-
-
夏坚
-
-
摘要:
介绍了煤化工中涉及固液分离的相关技术,对煤气化沉降槽灰水采用真空带式过滤机和卧螺离心机的分离效果进行了对比,重点阐述了卧螺离心机在煤气化沉降槽黑水、煤焦油上的分离情况,以及双级活塞氨法烟气脱硫专机的特点。
-
-
谈志超;
刘雪东;
郭文元;
张炜
-
-
摘要:
基于mixture模型,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某型卧螺离心机转鼓转速、处理量及转速差等参数对气化灰水分离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渣含固率随着转鼓转速增加而快速增加,转鼓转速达到2000r/min之后,继续增加转速,出渣含固率增加趋缓;出渣含固率随着处理量的增大无明显变化,但在50.75m3/h之后继续增大处理量,出渣含固率会有一定下降;转鼓与螺旋推料器之间的转速差对卧螺离心机的分离性能影响不明显.采用相同型号离心机进行气化灰水的现场分离试验,试验结果与模拟数值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对卧式螺旋离心机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
朱明军;
胡大鹏
-
-
摘要:
首先提出了用于油水砂分离的三相螺旋沉降式离心机两种结构模型.通过CFD数值计算发现,带有轴向管法兰的三相卧螺离心机结构模型存在一定的缺陷,即管法兰上有堵砂的情况出现且分离效率较低.通过改进设计,可调溢流挡板的三相卧螺离心机结构模型是可取的.该模型有较高的油相回收率,且固相也相对较干燥,适用于油水固三相分离.该模型还具有水与油砂分离、油水与砂分离或油与水砂分离等几种不同的排液方式.对此三相卧螺离心机加工制造,搭建实验平台,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此种结构的三相卧螺离心机对油相的分离效率较高,挡板圆弧中心到转鼓中心轴的距离对分离效率有着不同的影响.
-
-
-
-
于凯;
王振波;
金有海;
刘杨;
杨佳佳;
蒋青修
- 《第十一届全国非均相分离学术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为研究卧螺离心机在低浓度下对细微颗粒的分离性能,进行了卧螺离心机固液分离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旋流器-离心机串联分离试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物料浓度对卧螺离心机总分离效率(下文简称分离效率)影响最大,其次是转速和液位高度,差速的改变对卧螺离心机的分离效率影响最小.单因素试验表明: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卧螺离心机分离效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浓度、转速和差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液位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旋流器-卧螺离心机串联分离效率可达98%以上,且分离性能更加稳定.
-
-
付双成;
董连东;
袁惠新
- 《第十一届全国非均相分离学术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利用fluent软件对卧螺离心机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模拟静压沿着半径向外逐渐增大,在转鼓内壁处达到最大,由于液体旋转存在滞后,故模拟液压值低于理论液压值;轴向速度在锥段沿着径向速度梯度较大,周向速度在靠近螺旋及转鼓内壁处较大,径向速度总体比较小,且无明显规律性.两相模拟结果展示了卧螺离心机内部固体体积分数的分布规律,为优化卧螺离心机的结构提供参考.
-
-
郑世华;
陈海斌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2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介绍了卧螺离心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在城市湖泊底泥脱水中的应用,探讨了差转速、污泥浓度对泥饼含固率、絮凝剂用量对固相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河湖污泥经离心脱水后平均泥饼含固率约为52%,平均固相回收率约为85%,处理量达到约90m3/h.在卧螺离心机操作参数一定时,泥饼含固率随着差转速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污泥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
-
-
-
-
-
-
- 四川联合大学
- 公开公告日期:1999-02-10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力和磁力复合作用的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它主要由转鼓、螺旋输送器和差速器等部件组成。在转鼓圆柱筒体上安装有使悬浮液中的磁性粒子受到吸引力作用的磁力装置。当离心机工作时,磁性粒子在离心力和磁场吸引力双重推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加速地沉降在转鼓内壁上,固相由螺旋输送到排渣口,从而使悬浮液中的固、液两相得到有效的分离。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含有极细磁性粒子悬浮液的离心沉降分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