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螺杆压缩机
单螺杆压缩机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72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568205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石油天然气学报、沈阳工业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四届现代切削与测量工程国际会议、第二届国际压缩机、风机高峰论坛、1999年全国空调器、电冰箱(柜)及压缩机学术交流会等;单螺杆压缩机的相关文献由396位作者贡献,包括周中华、陈贞毅、章根国等。
单螺杆压缩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68205篇
占比:99.99%
总计:2568344篇
单螺杆压缩机
-研究学者
- 周中华
- 陈贞毅
- 章根国
- 冯全科
- 吴伟烽
- 张兆恒
- 刘沙沙
- 黄韶云
- 刘建军
- 原和平
- 马科军
- 赵忖
- 方宜荣
- 丁晓鸿
- 叶毅
- 季小军
- 李冬梅
- 祝翌
- 陈其鸣
- 查谦
- 钟伟华
- 王双红
- 吴玉庭
- 朱景福
- 李锦上
- 邵艳春
- 朱鹏
- 陈伟成
- 马重芳
- 万尚炳
- 王可
- 余小玲
- 杨小平
- 邓谦
- 冯业
- 刘伟健
- 周本汉
- 崔中
- 张晓羽
- 殷军
- 程中甫
- 阳峰
- 雷标
- 魏会军
- 任震涛
- 徐健
- 李亚斌
- 李健
- 程汉明
- 赵斌
-
-
彭程宇;
谢佳;
冯全科;
吴伟烽
-
-
摘要:
为了减小两级单螺杆压缩机电机负载转矩的波动,基于单螺杆压缩机力学特性,建立了两级单螺杆压缩机串联螺杆转子的力学模型,研究了串联螺杆转子的气体阻力矩变化特性,计算分析了空气质量流量为40.6 kg/m^(3)的两级串联单螺杆压缩机在不同排气压力下的气体阻力矩波动比,并与任意一级独立运行的单螺杆压缩机的气体阻力矩波动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工质质量流量为固定值的单螺杆压缩机,存在确定的压比,使其气体阻力矩波动比最小;两级串联单螺杆压缩机的气体阻力矩波动比小于其中任意一级独立运行的单螺杆压缩机的气体阻力矩波动比;在两级串联单螺杆压缩机中,一、二级螺杆转子间初始相位差对单螺杆压缩机总气体阻力矩的波动幅值有影响,并存在一个最优初始相位差,使总气体阻力矩波动幅值最小。该研究结果对两级单螺杆压缩机设计以及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黄锐;
夏天;
陈国庆;
孙帅辉
-
-
摘要:
本文针对单螺杆压缩机啮合副油膜流场数学模型进行研究。目前对于该油膜流场的模拟,常采用的模型为油膜压力分段计算模型,而此模型未考虑润滑油沿星轮齿长方向上的流动和星轮齿面扩散区域导致的油膜负压,是否适用于啮合副油膜流场计算,仍未有直接实验验证结果。为此,本文建立了啮合副间隙的三维模型,考虑了沿星轮齿长方向上的润滑油流动和几何扩散区域的空穴现象,提出了油膜流场数值模拟计算模型,搭建了啮合副油膜流场压力测试实验台,并基于ANSYS FLUENT对实验台啮合副间隙内的油膜压力场进行模拟,且将实验结果与本文模型和油膜压力分段计算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并考察了两种数学模型的精确度和适用性。对比结果表明:油膜压力分段计算模型得出的油膜压力场整体大于本文模型得出的压力场;油膜压力分段计算模型在星轮齿型面为单直线型面且螺杆转速较低时,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而本文模型在三种型面以及两种螺杆转速下均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
-
彭程宇;
张瞾;
谢佳;
吴伟烽;
冯全科
-
-
摘要:
针对传统大排量、大压差单螺杆压缩机工作过程中阻力矩波动大、噪声高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螺杆转子奇数齿槽结构,并基于力学基本原理及单螺杆压缩机工作特性,对奇数齿槽螺杆转子受力状况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奇数齿槽螺杆转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异步压缩单螺杆压缩机中螺杆转子的动力学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异步压缩单螺杆压缩机螺杆转子主要受径向气体力作用,该作用力不仅大小不断变化,其方向也沿着螺杆转子的径向不断旋转,变化周期为转过两星轮齿夹角所需时间的1/2;该作用力的等效作用位置在螺杆中心面与排气端面之间呈周期性变化,并在开始排气时发生突变.上述研究结果对异步压缩单螺杆压缩机设计以及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王增丽;
王青阳;
孙卓辉;
王宗明;
刘兆增
-
-
摘要:
为推进过程流体机械一流课程建设步伐,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家一流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自主探索能力培养的要求,完善了实验课程内容体系,设置了开放性、探索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在现有实验平台基础上,基于虚拟仪器技术构建了可实施开放性、探索性实验的单螺杆压缩机工作性能测试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既能够实现单螺杆压缩机关键性能参数及p-V图的测试,还支持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参数,开展变工况性能研究及热力变形特性研究.该平台可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自主探索能力培养提供一种新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方案,具有较高的教学实用性.
-
-
-
-
-
刘闪威;
鹿院卫;
吴玉庭;
马重芳
-
-
摘要:
为了深入研究单螺杆压缩机的工作特性,根据单螺杆压缩机的结构特点,设计、制造了一台空气源热泵用单螺杆压缩机样机,其满负荷内容积比为2.92.并依据GB/T 5773-2016《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设计完成了压缩机性能测试系统的搭建,对压缩机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了性能测试.得到了单螺杆压缩机的制热量、输入功率、COP、容积效率以及排气温度等状态参数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研究得到:蒸发温度变化范围从-10°C上升到5°C,冷凝温度固定40°C不变时,制热量迅速增加从130.7 kW上升到209.2 kW,制热COP从3.59升高到5.21,单螺杆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升高了9.05%.在低温大压比下,以及内外压比不匹配的条件下,单螺杆压缩机的泄漏会增加,进而导致容积效率会显著下降.实验数据可为单螺杆压缩机在空气源热泵的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
-
-
-
摘要:
液化空气与厚普股份成立合资公司4月25日,液化空气集团与成都华气厚普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创建合资公司——液空厚普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旨在为燃料电池电动车开发、制造和部署加氢站。两家公司将通过该合资企业共同开发项目,以促进中国加氢站网络的发展。
-
-
张华宗;
王祖辉
-
-
摘要:
通过总结目前现有单螺杆压缩机啮合型线类型,并对每一种啮合副型线优、劣进行了概述,针对其中圆柱包络型线啮合副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同时对此种啮合副型线通过现有的数学工具和三维软件进行实际建模,验证单螺杆压缩机圆柱包络啮合型线的可行性.另外还通过现有仿真技术模拟了单螺杆压缩机啮合型线理论设计与实际三维模型成型过程仿真.整个参数化建模分析与研究过程可以帮助相关工程人员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提高设计效率,同时可以作为同行业研究单螺杆压缩机型线啮合副时的参考方法.
-
-
蔡培源;
郑京禾;
王举贤;
陈贞毅;
周中华;
殷军
- 《第九届(2018)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技术交流会》
| 2018年
-
摘要:
在聚丙烯生产过程中,丙烯单耗损失是影响聚丙烯生产成本的决定因素,一些气体放空点排放的丙烯气体没有有效回收是丙烯消耗高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介绍由中国石化九江石化分公司和好米动力设备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新型石化用水润滑丙烯气回收单螺杆压缩机机组.单螺杆压缩机由于其结构原理的优越性,单级压比高,动力平衡性极好,无泄漏三角形,具有高效、高压、高经济性,符合炼化行业大规模化对压缩机组长周期、大流量、高压比、高能效和环保的要求.
-
-
金光熹
- 《第二届国际压缩机、风机高峰论坛》
| 2006年
-
摘要:
单螺杆压缩机结构虽然简单,但其螺杆/星轮啮合副形状复杂,泄漏通道众多,几何精度要求很高,要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和运行可靠性,须根据此机种的特点,深入研究,采取对策.本文以作者多年来研究成果为基础,就影响单螺杆压缩机质量的主要环节作一分析,其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均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
-
刘闪威;
鹿院卫;
雷标;
智瑞平;
吴玉庭;
马重芳
- 《2017年全国热泵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空气源热泵以其电热转换效率高、环保、系统简单和投资小的优势,被认为是北方煤改电供暖的主要技术途径之一.但低温下空气源热泵工况变动较大,热泵的制热量和COP都衰减严重,限制了空气源热泵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本文提出以补气增焓和复合滑阀耦合的空气源热泵单螺杆压缩机技术方案,可解决空气源热泵低温性能差和变工况产生过压缩或欠压缩损失等技术问题.计算分析了单螺杆压缩机的最佳补气位置及内容积比和容量百分比随复合滑阀位移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做了空气源热泵单螺杆压缩机的整机设计,为20匹至500匹空气源热泵系统设计提供了解决方案,对促进中型空气源热泵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
-
李锦上;
段外琴
- 《第四届现代切削与测量工程国际会议》
| 2010年
-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窄间共轭啃合副二次包络型而的三面共点构造法。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构造两个辅助平面两次包络面相交产生交点构造李问共轭啮合副的二次包络刑面,然后利用一次包络型面和二次包络型面设计出空间共轭啮合副。该办法设计的空间啮合副能实现高精密共轭啮合,是机械设计和制造领域能广泛适用的基础方法,对高复杂、高难度、高精密共轭啮合副的设计和制造将产生很大影响。
-
-
李锦上;
段外琴
- 《第四届现代切削与测量工程国际会议》
| 2010年
-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窄间共轭啃合副二次包络型而的三面共点构造法。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构造两个辅助平面两次包络面相交产生交点构造李问共轭啮合副的二次包络刑面,然后利用一次包络型面和二次包络型面设计出空间共轭啮合副。该办法设计的空间啮合副能实现高精密共轭啮合,是机械设计和制造领域能广泛适用的基础方法,对高复杂、高难度、高精密共轭啮合副的设计和制造将产生很大影响。
-
-
李锦上;
段外琴
- 《第四届现代切削与测量工程国际会议》
| 2010年
-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窄间共轭啃合副二次包络型而的三面共点构造法。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构造两个辅助平面两次包络面相交产生交点构造李问共轭啮合副的二次包络刑面,然后利用一次包络型面和二次包络型面设计出空间共轭啮合副。该办法设计的空间啮合副能实现高精密共轭啮合,是机械设计和制造领域能广泛适用的基础方法,对高复杂、高难度、高精密共轭啮合副的设计和制造将产生很大影响。
-
-
李锦上;
段外琴
- 《第四届现代切削与测量工程国际会议》
| 2010年
-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窄间共轭啃合副二次包络型而的三面共点构造法。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构造两个辅助平面两次包络面相交产生交点构造李问共轭啮合副的二次包络刑面,然后利用一次包络型面和二次包络型面设计出空间共轭啮合副。该办法设计的空间啮合副能实现高精密共轭啮合,是机械设计和制造领域能广泛适用的基础方法,对高复杂、高难度、高精密共轭啮合副的设计和制造将产生很大影响。
-
-
李锦上;
段外琴
- 《第四届现代切削与测量工程国际会议》
| 2010年
-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窄间共轭啃合副二次包络型而的三面共点构造法。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构造两个辅助平面两次包络面相交产生交点构造李问共轭啮合副的二次包络刑面,然后利用一次包络型面和二次包络型面设计出空间共轭啮合副。该办法设计的空间啮合副能实现高精密共轭啮合,是机械设计和制造领域能广泛适用的基础方法,对高复杂、高难度、高精密共轭啮合副的设计和制造将产生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