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单色光

单色光

单色光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61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物理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3637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实验教学与仪器、昆虫学报、中国实验动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家禽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等;单色光的相关文献由788位作者贡献,包括陈耀星、王子旭、曹静等。

单色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4 占比:4.54%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47%

专利文献>

论文:3637 占比:94.99%

总计:3829篇

单色光—发文趋势图

单色光

-研究学者

  • 陈耀星
  • 王子旭
  • 曹静
  • 董玉兰
  • 贾六军
  • 李俊英
  • 谢电
  • 额尔敦木图
  • 毛强
  • 刘淑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海涛; 孙强; 林志伟; 王乐; 冯俊洲; 刘洋; 武洋; 李宝伟; 吕志刚
    • 摘要: 研究利用自制趋光装置在室内测定了西花蓟马成虫对不同波长单色光(253~700 nm)的趋光行为反应,筛选出敏感波长的光,并制定相应的粘虫板进行田间诱集效果研究,为开发和生产防治西花蓟马的诱虫灯和粘虫板提供合理依据。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对不同波长单色光均有趋性,无负趋光性,其对黄色光(570.5 nm)和蓝色光(468.5 nm)的趋性最强,趋光率均为83.34%;对黄色光(570.5 nm)的趋光位移最大,达到31.87 cm,综合比较黄色光(570.5 nm)对西花蓟马的诱集效果较好,室内趋光结果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通过室内筛选适合防治西花蓟马的粘虫板,结果表明,黄色粘虫板(570.5 nm)和蓝色粘虫板(468.5 nm)对西花蓟马的诱集效果最好,在一天中,诱集到西花蓟马峰值时间主要集中在8:00~10:00时、14:00~16:00时两个时段。在田间黄、蓝色粘虫板诱集效果研究,结果显示黄色粘虫板(570.5 nm)对西花蓟马的诱集效果显著高于蓝色粘虫板,24 h平均诱集量可达到27.69±6.65头·板^(-1)。在生产上可制作570.5 nm波长的诱虫灯和黄色粘虫板(570.5 nm)来防治西花蓟马。
    • 郭铁城; 曾海涛; 徐皓; 唐琪; 赵冠杰; 崔卓越; 苟玉琴
    • 摘要: 为研究不同光照和渗透胁迫条件对枸杞离体叶片花青苷积累的影响,该研究使用萌发后25 d的‘宁杞7号’红枸杞和黑果枸杞无菌苗离体叶片进行不同光照(白光、红光、蓝光、远红光)和渗透胁迫(蔗糖浓度梯度)处理7 d,然后测定枸杞离体叶片中花青苷含量。结果表明:1)枸杞离体叶片中花青苷积累受培养基中不同浓度蔗糖影响差异显著,花青苷积累随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升高先升高再降低,在白光(15000 lx)下蔗糖浓度500 mmol/L时,‘宁杞7号’红枸杞和黑果枸杞离体叶片花青苷的积累均达到最大值;2)相同浓度蔗糖的渗透胁迫下,不同波长单色光对枸杞离体叶片中花青苷积累的影响差异显著:蓝光(450 nm)下,黑果枸杞离体叶片中花青苷的积累显著高于‘宁杞7号’红枸杞,黑果枸杞离体叶片中花青苷积累量最高值超过相同渗透胁迫白光处理时花青苷积累量的3倍;红光(650 nm)和远红光(730 nm)下,‘宁杞7号’红枸杞离体叶片中花青苷的积累显著高于黑果枸杞,且远红光下2种枸杞离体叶片花青苷积累差异更显著,但绝对值较低。结果表明,蔗糖浓度400~500 mmol/L的渗透胁迫条件下可适于诱导枸杞离体叶片中花青苷积累,短波长的蓝光较适合黑果枸杞离体叶片中花青苷诱导,而长波长的红光更适合红枸杞离体叶片中花青苷诱导。该研究结果为后续以枸杞离体叶片或悬浮细胞作为生物反应器低成本大规模生产花青苷提供了重要依据。
    • 杨瑞欣; 郝文琴; 王雪芸; 王梓皓; 杨一凡; 侯雷平; 张毅
    • 摘要: 为探究纳米硒和红蓝光配比对生菜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意大利耐抽薹生菜为试材,采用水培法,在红蓝光比例为4 ∶ 1、1 ∶ 2及单独红光与蓝光照射条件下,分别用不同浓度(0、24、48 μmol/L)纳米硒溶液对生菜叶面进行喷施处理.结果表明:(1)在4 ∶ 1红蓝光、1 ∶ 2红蓝光及红光照射条件下,喷施纳米硒均能有效提高生菜生物量,其中在4∶1红蓝光照射下喷施48 μmol/L硒溶液时,植株生物量最高且增幅最大.(2)增加蓝光比例可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且在单独蓝光照射下喷施48 μmol/L硒溶液时,叶绿素含量最高且增幅最大.(3)纳米硒在4 ∶ 1红蓝光下可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并降低其水分利用率,在单独红光照射下增大了气孔导度,在单独蓝光照射下可提高水分利用率,并降低其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综上,在4∶1红蓝光照射下喷施48 μmol/L硒溶液对生菜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积累的促进效果最好
    • 王璐; 曹静
    • 摘要: 外界光环境对家禽的生长发育和能量代谢具有重要影响,其中肝糖原主要通过调节血糖平衡进而维持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正常的能量代谢,而目前关于单色光对肉鸡肝糖原合成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将48只刚出壳的雄性Arbor Acre(AA)肉鸡分别饲养于白光(400~700nm)、红光(660nm)、绿光(560nm)和蓝光(480nm)至35日龄,通过测定肝指数,对肝脏进行HE和PAS染色观察其组织学变化,检测肝脏中肝糖原含量以及肝糖原合成相关基因的mRNA水平,以探讨单色光对肉鸡肝糖原合成的影响。
    • 贺嘉伟; 许新科; 孔明; 张波; 王道档; 郭天太; 赵军
    • 摘要: 为解决小视场金属物体表面高光对于结构光三维测量的影响,在颜色空间转换法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改进,提出一种适用于面结构光的金属表面高光抑制方法,利用偏振镜对单色偏振光的选通性消除大面积高光,并实现一种基于色度亮度分离与像素填补的强化消光算法消除残余高光点.利用对比实验分别对硬币、钥匙及金属塞尺三组被测物进行三维重构,高光点降低为原来的6.35%、4.48%、6.22%,表面该方法可有效抑制金属表面高光,大幅度减少高光点数,得到较好三维重构结果,效果优于颜色空间转换法,为消除金属表面高光对结构光三维测量的影响提供参考.
    • 崔召焱; 王浩然; 孔令杰; 郭清(辅导)
    • 摘要: 生活中会有大量不再使用的光盘,它们成了“废品”。实际上,光盘也有一些妙用,现在我们就用光盘开始一次奇妙的视觉之旅吧!下雨后,天空会出现彩虹。在生活中我们也能见到类似的现象,比如,当道路上洒水车经过,阳光照射到空气中水滴时,光线被折射后分散成单色光,并按一定顺序,形成由红、橙、黄、绿、蓝、靛、紫7种颜色连续光谱构成的图案,这就形成了彩虹。因此,可以利用分光镜将自然光(复合光)分开,人为制造出类似彩虹的现象。
    • 陈祯; 姜静; 张瑞平; 李红梅; 况荣平
    • 摘要: 为明确烟蓟马成虫的敏感光谱及光强对其趋光行为的影响,利用自制的昆虫趋光行为测试装置,测定了烟蓟马成虫对15种单色光(波长340~649 nm)和6个光强梯度(1、10、50、100、150、200 lx)的趋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烟蓟马成虫对全光谱自然光和15种不同单色光均具有正趋光反应,无避光反应.在测试的15种单色光中,510 nm的蓝绿光(趋向率:80.0%;趋向位移:35.8 cm)及450 nm的蓝光(趋向率:80.0%;趋向位移:29.8 cm)对烟蓟马成虫的吸引力较强,其余趋向位移大小依次是绿光(538 nm)>紫光(414 nm)>红光(601 nm)>蓝光(492 nm)>紫外光(380 nm)>紫外光(340 nm)>红光(628 nm)>蓝绿光(504 nm)>绿光(549 nm)>黄绿光(568 nm)>黄光(577 nm)>黄光(589 nm)>红光(649 nm).成虫对蓝绿光(510 nm)的趋向位移显著强于对全黑暗对照处理及蓝绿光(504 nm)、绿光(549 nm)、黄绿光(568 nm)、黄光(577、589 nm)和红光(628、649 nm)7种单色光的趋向位移.整体来看,成虫的敏感光谱主要集中在紫外(340—380 nm)—蓝紫(414—492 nm)—蓝绿(510 nm)短波区,对绿—黄—红(549—649 nm)长波区不敏感.光强对烟蓟马成虫的趋光行为影响显著,表现为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其趋光性整体呈波状增强趋势.烟蓟马成虫对不同单色光和光强度的趋向位移存在显著差异,生产上可采用450 nm的蓝色或510 nm的蓝绿色诱虫板对其进行监测和物理诱控.
    • 胡陈明; 陈家磊; 蒋小松; 杨朝武; 李晴云; 杜华锐; 熊霞; 宋小燕; 余春林; 张增荣; 邱莫寒; 夏波; 杨礼; 彭涵
    • 摘要: 为了解单色光对优质肉鸡商品代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及肉质的影响,选择大恒699肉鸡商品代为研究对象,采用红光(A组)、蓝光(B组)、绿光(C组)3种单色光并以全光谱(D组)为对照开展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单色红光试验结束体质量达2608.8 g,生长性能最好;脾指数达22.69,是所有试验组最高值;肌内脂肪含量达1.39%,肌酐酸含量达5.61%,肉质最好;单色红光更有利于优质肉鸡商品代的生长发育,适合商用化生产使用;单色绿光组各项指标均最低,不适应用作商品化生产.
    • 邓青燕; 卢克祥; 钱卫国; 王伟杰; 戴明云
    • 摘要: [目的]研究个体和群体斑马鱼对5种单色光的趋光反应.[方法]在无外界光源干扰下,设置红光(625±5)nm、黄光(585±5)nm、绿光(525±5)nm、蓝光(455±5)nm、紫光(400±5)nm等5种人工光源光照环境,利用自制装置研究个体和群体斑马鱼在5种单色光照环境下的趋光反应.[结果]个体斑马鱼在单色光环境下的停留时间比例依次为绿光24.11%、红光15.02%、紫光10.35%、蓝光8.87%、黄光7.96%,绿光显著高于黄光和蓝光(P0.05);群体斑马鱼趋光率为紫光(21.31%)、红光(19.96%)、绿光(19.58%)显著高于蓝光(14.07%)和黄光(9.58%)(P<0.05),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体斑马鱼在黄色光环境下的趋光反应均最不明显;斑马鱼对5种单色光的选择指数表明,个体斑马鱼和群体斑马鱼均趋向蓝、绿光,回避黄光;紫光和红光则表现为个体斑马鱼回避,群体斑马鱼趋向.斑马鱼对5种单色光的瞬间适应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绿光、红光、紫光、蓝光、黄光.[结论]斑马鱼不喜好黄光环境,对紫光、红光、绿光表现强烈的趋向性,对蓝光的喜好程度适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