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大补汤
十全大补汤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30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肿瘤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3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28267篇;相关期刊189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光明中医、国际中医中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首届全国方剂组成原理高峰论坛、2011年全国中医药肿瘤学术年会等;十全大补汤的相关文献由569位作者贡献,包括包素珍、宋红、郑小伟等。
十全大补汤—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8267篇
占比:99.76%
总计:128570篇
十全大补汤
-研究学者
- 包素珍
- 宋红
- 郑小伟
- 孙在典
- 曹志然
- 孙珏
- 刘博
- 刘墉
- 张莉
- 许建华
- 郭刚
- 杜德极
- 王玉梅
- 范忠泽
- 倪敏
- 张勇
- 张磊
- 柽坤
- 梁芳
- 武元则人
- 白克运
- 金芳
- 陈淑兰
- 雷茂华
- 韩建宏
- 丸山博文
- 代红雨
- 储真真
- 刘伟志
- 卢履范
- 周少英
- 周文英
- 周辉
- 唐莹
- 姚石安
- 孔金芳
- 孙伟涛
- 孙清廉
- 容小翔
- 川村秀树
- 巢志茂
- 戎瑞雪
- 成文利
- 方宜宥
- 李宁宁
- 李明晶
- 李朝衡
- 李莉
- 杜旭
- 杜贯潮
-
-
姚子睿;
杨正兴;
刘干炎;
王金象;
蔡承敏
-
-
摘要:
目的:分析十全大补汤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9月在九江市中医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肾脏病5期行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性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十全大补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b)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全大补汤能有效降低腹膜透析患者的炎症反应,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值得推广。
-
-
艾进伟;
韩叶萍;
姚鹏博;
张仲博;
张董喆;
曹玉净;
王上增;
刘汝银
-
-
摘要:
目的:观察十全大补汤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贫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方法:对照组40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手术和常规术后抗炎防血栓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入院后即刻开始服用十全大补汤至术后第14天。分别记录术前1天、术后第1,2,3,5,7天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变化、输血率及输血量、输白蛋白率及白蛋白量,记录围术期并发症。结果:两组均在入院48 h内手术治疗,术中出血量不多。术后第1,2,3,5天两组的血红蛋白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第7天基本恢复正常。治疗组第2,3天的血红蛋白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全大补汤能有效提高PFNA术后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含量,减少输血量和血清白蛋白量,改善患者围术期整体状况。
-
-
张晖;
曹晶晶;
孔令超;
高向茹
-
-
摘要:
目的:探讨十全大补汤联合五味消毒散加减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感染、炎症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营养支持,腹部切口按时换药。治疗组术后排气后口服十全大补汤合五味消毒散加减,并于腹部切口外敷中药包。比较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及产后康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CRP、TNF-α、IL-8、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IL-10、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妇应用十全大补汤联合五味消毒散加减有助于预防术后感染,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调节免疫,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
沈狄;
马云淼;
蔡明;
邵才江;
黄金山
-
-
摘要:
骨折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人群[1]。老年群体存在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骨钙丢失多、骨钙吸收减慢等生理退化现象,所以骨折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病率极高[2-3]。研究表明,老年患者在骨折前即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的状况,再加上骨折发生时以及骨折术后患者处于应激状态,胃肠消化和吸收功能随之减弱,而术后又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更进一步加重了老年患者的营养不良[4]。
-
-
李祺
-
-
摘要:
目的:探讨十全大补汤对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减毒增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xcel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补汤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方式干预,补汤组施行十全大补汤干预;比较两组临床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治疗有效率。结果:在干预后,通过对比两组肠道不适、恶心呕吐、脱发、头晕例数及治疗有效率可知,补汤组整体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中应用十全大补汤能够提升治疗有效率,增强免疫能力,改善肠道不适、恶心呕吐、脱发、头晕等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
-
-
辛天星
-
-
摘要:
目的 分析十全大补汤肠内营养治疗胃癌术后气血两虚证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胃癌术后气血两虚证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采用十全大补汤肠内营养治疗)和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十全大补汤肠内营养治疗胃癌术后气血两虚证患者的效果显著.
-
-
欧阳斌;
唐本夫
-
-
摘要:
目的:探究十全大补汤联合手术治疗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创伤性骨折患者14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实施十全大补汤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创口消肿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全大补汤联合手术治疗创伤性骨折,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有利于患者预后.
-
-
郭阳
-
-
摘要: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于术后化疗期间应用十全大补汤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诊治的68例结直肠癌患者开展本次研究,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另加十全大补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和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结直肠癌患者十全大补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升临床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
-
雷婉丽
-
-
摘要:
目的:探讨十全大补汤联用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胃癌术后气血两虚证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胃癌术后气血两虚证老年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参照组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应用十全大补汤联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结果:研究组干预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及CD4+水平均高于参照组,CD8+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气血两虚证老年患者联用十全大补汤与肠内营养支持作用明显,能明显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提高.
-
-
苏德易;
雒映宏;
高丽
- 《第二届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医药发展论坛》
| 2017年
-
摘要:
目的:评价加味十全大补汤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加味十全大补汤治疗,联合西药治疗采用阿卡波糖50mgtid控制血糖,阿伐他汀钙10mgqn调节血脂,缬沙坦80mg qd控制血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阿卡波糖50mg tid控制血糖,阿伐他汀钙10mg qn调节血脂,缬沙坦80mg qd控制血压.10天一周期,连续治疗二个周期后检查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42%和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十全大补汤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选用.
-
-
代红雨;
郝钰;
唐莹;
王顺梅;
杜贯潮
- 《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从细胞分裂周期变化角度探讨十全大补汤调整肉桂剂量促进创面修复及皮肤修复的机理。方法:采用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造成氧化损伤成纤维细胞模型。以血清药理学方法获取大鼠血清,用以对成纤维细胞模型的干预。并运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M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分裂周期的变化。结果:MMT法结果显示2倍肉桂组和4倍肉桂组对氧化损伤的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具有促进增殖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经500μmol/L的H2O2刺激30分钟的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中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高,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在药物干预24小时后,4个用药组均可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升高;在药物干预48小时后,除了去肉桂组以外,其余3个用药组均能使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去肉桂组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十全大补汤对氧化损伤的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具有调控成纤维细胞周期、促进增殖的作用,而适当增加肉桂剂量可以起到增效的作用。
-
-
何迎春
- 《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十全大补汤来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系由补气剂四君子汤与补血剂四物汤组成八珍汤,再加入黄芪、肉桂而成,是中药补益剂的代表方剂,具有补气益血,温肾阳,滋肾阴等功能,临床上用于诸虚不足之证.本文介绍采用十全大补汤治疗脏躁症、低血压、干燥综合征和发热四例临床案例,分析病理机制及中医理论,探讨十全大补汤的临床应用,提出临床上用于诸虚不足之证。是祖国医学治疗男女诸虚不足,如面色恍白、身乏体倦,腰膝酸软,脉细弱无力等的经典名方。有益气补血,增强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并具有抗癌活性。
-
-
-
郭刚;
许建华;
韩建宏;
梁芳;
孙珏;
范忠泽
- 《首届全国方剂组成原理高峰论坛》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十全大补汤对小鼠Lewis 肺癌原发瘤(先前接种肿瘤)切除后转移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rn 方法:构建C57/BL6 小鼠Lewis 肺癌肺转移模型,随机分为原发瘤切除组(TR)、原发瘤未切除组(TP)、十全大补汤组(Shiquan Dabu Tang group,SDT)。采用切除原发瘤及十全大补汤31.2 g.kg-1治疗10d,摘除眼球取血,剥出肺脏,应用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肺部转移瘤情况。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转移瘤微血管密度(MVD)及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治疗后小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抑素(AS)和内皮抑素(ES)的表达水平。rn 结果:治疗10 d后,小鼠肺转移灶数与原发瘤切除组(47.30±5.57)个比较,十全大补汤组(8.28±5.25)个及原发瘤未切除组(10.71±3.30)个均明显降低(P<0.01);小鼠肺脏质量与原发瘤切除组(0.57±0.05)g 比较,十全大补汤组(0.26±0.05)g 及原发瘤未切除组(0.28±0.05)g 均明显降低(P<0.01)。原发瘤切除组、原发瘤未切除组和十全大补汤组转移瘤Ki67 表达分别为(45.1±6.84)%,(44.6±5.23)%,(27.1±5.17)%,CD34 表达分别为(65.4±5.32)%,(58.6±15.09)%,(27.9±4.38)%,十全大补汤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 检测显示,与原发瘤切除组比较,十全大补汤能够降低血清中VEGF 及上调ES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原发瘤切除可使荷瘤小鼠体内的VEGF和ES 比例失衡,有利于肿瘤血管生成及促进转移。十全大补汤明显抑制小鼠原发瘤切除后转移瘤生长,明显抑制转移瘤血管生成以及与之相关的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作用。
-
-
-
王晓东;
吉田健;
本田 健一;
牛岛严;
川野 真一;
丰永 英津子;
马健;
项平;
王玲玲
- 《2006南京国际中医药论坛》
| 2006年
-
摘要:
以处于显著废用症候群状态、长期卧床、经管营养施行中的13位病人为对象,实施了连续性合并投与十全大补汤和八味地黄丸2,4周的临床实验,对于是否可以证明其具有调节免疫学检查数值,改善临床感染症状的问题,进行了与另外15例非投药群的比较和讨论。rn 在中药投药群12周后的血液检查中,84.6%的患者的CD4/CD8以及CD4数值的上升被明确,与非投药群相比,为有意义的高比率的上升结果。rn 在两群间,CD8、嗜中性球吞食能、免疫球蛋白、白血球数、淋巴球数比、嗜中性球数比的检查数值的有意义变化差,没有被检测出来。rn 在临床表现上,如一定期间的发烧日数、吸痰的频率、尿检所见等,两群间的明显差别也没能被明确。rn 虽然如此,由于确定了投药12周后CD4/CD8以及CD4的数值变化为有意义的高比率的上升结果,因此已经可以证明上述中药的投药具有提高淋巴球功能的调节作用。
-
-
-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首届国际中医治未病学术大会》
-
摘要:
以属于显著状态的废用症候群、长期卧床、经管营养施行中的病人13例为对象,实施了连续性合并投与十全大补汤和八味地黄丸24周的临床实验,对于是否可以得到证明这些中药具有改善调节感染症和相关的免疫学检查值,以及是否可以见到临床上的感染症被抑制的临床表现的问题,进行了与15例非投药群的比较和讨论.对于中药投药群,在投药12周后的血液检查的结果当中,CD4/CD8以及CD4的上升被认定为84.6%,与非投药与群相比较,可以确定为有意的高效率的上升的结果.在两群间的CD8、嗜中性球吞食能、免疫球蛋白、白血球数、淋巴球数比、嗜中性球数比的检查数值的移动的有意的差别,没有被检测出来.在临床表现上,如一定期间的发烧日数、喀痰吸引的频率、尿检所见等,在两群间的差别也没能被明显地确定.虽然如此,由于在投药12周后CD4/CD8以及CD4的数值的移动,被确定为有意的高效率的上升的结果,因此已经可以证明上述中药的投药具有提高淋巴球功能的调节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