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中心城市
区域中心城市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851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4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66365篇;相关期刊528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四川统一战线、四川省情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八届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年会暨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地理学术研讨会、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区域中心城市的相关文献由859位作者贡献,包括林枫、孟祥林、徐浩鸣等。
区域中心城市—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6365篇
占比:99.49%
总计:167216篇
区域中心城市
-研究学者
- 林枫
- 孟祥林
- 徐浩鸣
- 戴道晋
- 王文刚
- 赵复强
- 闫恩虎
- 陈炜
- 丁玲玲
- 刘伟
- 刘传岩
- 刘强
- 刘臣
- 刘龙胜
- 勾春平
- 向劲松
- 吴同起
- 喻新安
- 宋先钧
- 宋波
- 定政
- 庞金鑫
- 张世威
- 张太宇
- 张宝通
- 张弢
- 张紧跟
- 张道海
- 彭明唱
- 徐君
- 文荣森
- 曹存正
- 本刊编辑部
- 朱寅健
- 朱璋嘉琦
- 李万春
- 李凯旭
- 李和平
- 李学鑫
- 李玉轩
- 李金星
- 李韶杰
- 杜栋
- 杨凯
- 杨剑
- 杨平福
- 杨建涛
- 林亚敏
- 林金柱
- 梁先玉
-
-
朱晓俊
-
-
摘要:
内蒙古幅员辽阔,东西发展不协调,蒙东地区缺少强有力的区域中心城市作为支撑。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遵循城镇化的基本规律,急需在蒙东地区加快培育发展具有辐射力、带动力的区域中心城市。本文分析了赤峰、通辽两市的基本市情,着重指出制约赤峰、通辽承载力和辐射力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提升城市能级的基本路径和重要举措。
-
-
周加来;
黄启成
-
-
摘要: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提升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省域中心城市具有经济体量大但综合承载力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特点。合肥市2010—2019年综合承载力数据表明,合肥市承载力发展情况良好。2014年后合肥市已经实现在理想城市综合承载力内实现可持续发展。10年间硬件承载力取代软件承载力成为制约城市综合承载力发展的因素,管理、资源和土地承载力代替科技和设施承载力逐步成为较大的障碍因子。建议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环境整治手段、强化基础产业引入和促进产学研进一步融合发展等方面促进合肥市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持续优化提升。
-
-
苏红义
-
-
摘要:
汉中作为陕南第一大城市,北靠秦岭,南滨巴山,不仅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装备制造、现代材料、高品质食药等现代产业也蓬勃发展。“十三五”末,汉中市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1500亿元大关。进入“十四五”,汉中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动能从何而来?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汉中如何以思想赋能在自己的用人新导向、产业新优势,发展新活力上实现发展突围?2020年的陕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和去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汉中要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创新增长极。
-
-
张依妮
-
-
摘要:
区域中心城市是一个地区最具竞争力的主体,区域中心城市具有好的辐射带动力,有利于地方的持续发展和区域协调。南京作为长三角与中西部地区的连接枢纽,深入研究南京市的辐射带动力强弱,具有一定的价值。
-
-
吴保建;
邹建平
-
-
摘要:
邓州市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北依伏牛,南连荆襄,西纳汉水,东接宛洛,有豫、鄂、陕“三省雄关”“豫西南门户”之称,国土面积2369平方千米。邓州市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被国务院确定为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是河南省直管县、河南省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和南阳副中心城市,全域纳入《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是医圣张仲景出生地.
-
-
杨福灵
-
-
摘要:
本文从经济发展力、城市吸引力、民生改善力、可持续发展力4个维度,构建川西南、滇西北区域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2020年此区域6市(州)综合实力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攀枝花市在6市(州)中综合实力最强,具备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支撑。但攀枝花市还需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强化区域中心城市带动、集聚作用上下功夫。
-
-
张柯
-
-
摘要:
对于四川的经济副中心建设,有这样一句话:“每个四川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副中心,每个地级市都有自己的副中心梦想。”这句话一方面说明成都作为四川经济中心名副其实、没有争议,另一方面也说明各城市之间、特别是七个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差距不大,谁都不服谁。如何成为副中心?有人提出,若想成为全省经济副中心,GDP要达到3000亿元-4000亿元,实际上,现在四川已经有城市达到这个标准,那么这是否说明确定经济副中心的条件已经成熟了呢?
-
-
-
廖俸;
周淼葭
-
-
摘要:
四川省宜宾市,万里长江第一城,2022,活力与机遇倍显。这是一座拼搏进取的奋进之城,紧扣加快建成四川省经济副中心和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的目标,昂扬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迈进,迸发出无限魅力。譬如青岛之于山东、宁波之于浙江、厦门之于福建、深圳之于广东、苏州之于江苏,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省域副中心多是开放程度高、外向型经济高度发达的航运外贸型城市,地处西南一隅的宜宾市,对四川而言,坐拥长江第一城的航运便利,又是四川面向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开放的桥头堡,争创四川经济副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正是宜宾市展现勃勃雄心的底气。
-
-
-
-
摘要:
近年来,邓州市政协积极响应建设“书香政协”号召,立足实际,以学习为先导、以读书为途径,推动委员履职本领和议政建言水平持续提升。“书香政协”已经成为市政协重要的工作品牌和履职名片,“书香政协”建设中积蓄的智慧和力量,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履职成效,为邓州建设中等城市、丹江口库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注入了激扬的动力。
-
-
扈茗;
欧阳鹏;
谢宇;
龙茂乾;
陈蕾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新时期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体现出新趋势,即规模体量不大的次级区域中心城市同样能在全球、国家和区域层面发挥专业化职能和战略性作用,也对中国现阶段国土均衡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职责和内涵定义.在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对蚌埠建设淮河流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发展战略和行动路径进行了探索,为同类城市提供借鉴参考.
-
-
许可双;
辜桂英
- 《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以往对区域中心城市腹地的研究有两大派系:中心地理论派系和网络腹地派系.两大派系分别存在着对实际联系界定不足和与区域规划实践结合不够的缺点.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腹地划分的两大研究方法有机结合,尝试利用工商大数据,采用改进的企业总部—分支法结合中心地理论,研究中心城市的腹地,旨在较为科学地界定中心城市的腹地范围,且满足区域规划需求.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第一,将两大方法有机结合,以企业联系方法为基础方法,结合中心地理论,较好满足区域规划实践的需求;第二,改进以往的企业联系方法,从名称、法人、地址三种方法界定城市之间的联系;第三,提出基于企业联系方法的拓展优化方向.本文以保定为例对其腹地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如下:区域中心城市的腹地特征存在着域内全覆盖域外强联系、域内基本覆盖域外多向联系和域内低覆盖域外单方向联系三种类型,保定属于域内基本覆盖域外多向联系类型;保定强联系范围主要是行政辖区,但与北京中心城区、唐山及临近的大兴区联系紧密,与石家庄、沧州联系较为紧密.根据网络联系的取大原则,结合中心地理论和雄安新区大事件,最终确定保定的腹地范围仅为除定州和雄安新区外的保定市辖区(县).
-
-
-
-
肖磊;
朱刚;
陈彩媛
-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西南省际边界地区往往地形复杂,发展滞后,协调难度大.省际中心城市受制于行政区划问题,往往不能充分发挥其经济带动与区域辐射作用.本文以重庆市万州区发展为例,研究典型省际中心城市面临的问题困境,探索相应的发展路径.主要路径包括:一是要突破政策瓶颈,扭转缺乏省际层面重视、政策投放弱的困境,在国家视野中寻求战略定位,从而争取机会;二是要突破交通瓶颈,加强省际交通建设,实现省际中心城市与不同方向之间的协同发展;三是要突破地形瓶颈,通过与周边城市协作共建,扭转城市用地紧缺困境,整合区域资源,释放发展动力.
-
-
潘爱丰;
李永超
- 《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合肥是一座在短暂七十年内快速成长壮大的区域中心城市,1949年以来共经历六轮城市总体规划.本文以合肥市都市区为研究对象,以历轮城市总体规划为抓手,从城市总体规划引导空间形态演变的视角来探寻其过程规律,基于“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长轴来把脉合肥城市发展.同时,采用数理统计、归纳比较等研究方法,从总体全局、纵向分时段比较、横向分指标比较等三个思考维度出发,进一步探讨城市总体规划对空间形态演变的引导路径,并依据当前发展态势,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合理研判,为建构大合肥未来城市空间发展的理想模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为城市决策提供发展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