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北方农牧交错带

北方农牧交错带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65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农业基础科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03701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理学会西北地区学术年会、2007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年会、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等;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相关文献由343位作者贡献,包括潘志华、安萍莉、潘学标等。

北方农牧交错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8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03701 占比:99.97%

总计:503863篇

北方农牧交错带—发文趋势图

北方农牧交错带

-研究学者

  • 潘志华
  • 安萍莉
  • 潘学标
  • 秦红灵
  • 高旺盛
  • 刘军会
  • 妥德宝
  • 李春阳
  • 赵沛义
  • 高吉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红娟; 李赟; 李雅丽; 武占岭; 沈彦俊; 裴宏伟
    • 摘要: 基于作物模型对作物蒸散耗水过程和水分-产量关系进行模拟研究,可为提升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农业水资源综合管理提供关键科学依据。以北方农牧交错带雨养裸燕麦为研究对象,通过2018年和2019年大型蒸渗仪观测数据以及结合校准后的RZWQM2作物模型,对雨养状态下裸燕麦的蒸散结构和水分产量关系进行了研究,并量化了灌溉总量分别为30 mm、60 mm、90 mm和120 mm 4种灌溉制度下的裸燕麦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生产效率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①在裸燕麦完整生育期内,作物蒸腾主要表现在拔节期(35.50%)、孕穗期(23.54%)和开花期(28.26%),月总蒸散量表现为6月最小(10.40 mm)、8月最大(164.10 mm);②与雨养处理相比,裸燕麦在总灌溉量为60 mm的平均叶面积指数增加均大于10%,平均生物量增加大于20%,产量分别增产7.49%和9.50%;③裸燕麦总灌溉量为60 mm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达到0.91 kg/m3和1.34 kg/m3,灌溉水生产效率均高于总灌溉量为30 mm、90 mm和120 mm处理的33.3%~50.0%。研究结果对该地区裸燕麦高产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陈晨; 汪丽; 程林
    • 摘要: 北方农牧交错带濒危少数民族语地名规模不断增加,少数民族语地名文化脆弱性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尤为堪忧。地名是由多要素构成的开放性文化系统。因此,如何从系统脆弱性角度将以往对濒危少数民族语地名的定性研究扩展至脆弱程度的定量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引入脆弱性研究范式,基于大量实地考察和文献梳理,从敏感性、暴露度及恢复力的视角识别北方农牧交错带少数民族语地名文化脆弱性影响因素,构建脆弱性评价体系,讨论评价尺度和评价方法,并针对典型案例地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案例地少数民族语地名文化敏感性和暴露度突出,恢复力较弱,脆弱性较明显。其脆弱性受地名文化系统内损性和外部扰动性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地方居民对少数民族语地名语源语义的错误认知,较高的汉语普及率和汉译少数民族语地名社会认同度,以及少数民族语地名意译的非准确化是脆弱性形成的重要驱动因子。其次,汉译用字和译音的简化和非标准化,较高的地名合并、更改及弃用比,较少的地名文献储备量,以及少数民族语使用群体规模的大幅下降也是较为重要的单指标因素。
    • 杜华明
    • 摘要: 以北方农牧交错带景观生态风险为出发点,基于土地利用、土壤类型、DEM数据、道路、居民点等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加权叠加分析,得到北方农牧交错带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图,并应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生态廊道以优化生态网络结构.结果表明:北方农牧交错带低、较低、中、较高、高风险区的占比分别为0.07%,16.54%,64.32%,19.05%,0.02%;低、较低景观生态风险区主要位于农牧交错带东北段大部分区域、西北段局部区域;较高、高生态风险区主要位于农牧交错带的华北段和西北段部分.研究选取29个生态源地,构建51条生态廊道,识别出34个生态节点,形成"点-线-面"多层次生态网络优化格局.在今后的建设中,应强化生态源地的保护、加强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的建设,以形成稳定的、物种丰富的生态系统.
    • 杨洪波; 董倩倩; 李昂; 于晓丹; 付海美; 李慧婷
    • 摘要: 以初步筛选的63种抗逆性花草植物为试材,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典型地区张家口市怀来县进行引种.通过观察植物生长状况,筛选出适应该区生长的优良花草品种,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花草植物进行适应性评价,再根据引种植物的经济可行性,评估抗逆花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与乡土植物相比,外来植物的越冬保存率降低了约27个百分点;乡土植物种植方式不会影响植物越冬,但对外来植物有一定的影响,且分株种植都比种子种植的成活率高;在引种的63种植物中,有18种植物的环境适应性良好和经济适用性较高,可以大规模引种,分别为五彩石竹、拂子茅、燕麦、狼尾草、羊草、毛茛、扁蓿豆、鼠尾草、蓝花鸢尾、荷兰菊、地被菊、三七景天、八宝景天、德国景天、天人菊、黄花鸢尾、萱草、福禄考,其中有德国景天、金娃娃萱草、荷兰菊、燕麦有矮壮化现象,此研究对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恢复、资源配置及区域绿化有积极的作用.
    • 张义丰
    • 摘要: 山西省广灵县是全国著名的优质谷子产区,所产小米营养丰富,口感非常好。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主食多样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以小米为代表的杂粮市场不断扩大,广灵县谷子产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广灵县所在的大同市,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全市地形以丘陵旱坡地为主,平均海拔1000多米。由于具备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日照时数长等地理气候条件,当地非常适合春播早熟区谷子生长。
    • 张红娟; 岑剑涛; 王海英; 沈彦俊; 裴宏伟
    • 摘要: 为评估RZWQM2模型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地区裸燕麦作物生长模拟研究中的适用性,优化裸燕麦生长过程研究的完整作物模型参数,通过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区——河北坝上地区2018年和2019年两个完整生育期内裸燕麦田间试验,对该地区裸燕麦生长模拟参数在RZWQM2(Root Zone Water Quality Model2)模型中进行本土化校准。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模型参数,可使不同土层深度(0~80 cm)土壤水分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系数(R^(2))值在0.70~0.95之间,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1.73%、1.96%和21.20%、25.00%;叶面积指数模拟的决定系数(R2)值分别为0.98和0.76;生物量、株高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2值均大于0.80。本研究开发出的裸燕麦作物生长模拟参数在河北坝上这一区域具有较好的普适性,校准后的RZWQM2模型可适用于北方农牧交错带相似区域裸燕麦田间水分管理、作物生长等相关研究。
    • 高树琴; 段瑞; 王竑晟; 李昂; 石岳; 景海春; 方精云
    • 摘要: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对营养健康的更高要求,我国面临的粮食安全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口粮安全,而是逐渐演变为饲料粮安全,为此应树立大粮食安全观.文章分析了2010—2019年我国牛羊肉和牛奶的消费量及生产量,发现生产量的增长速度显著低于消费的增长速度,因而导致大量进口国外的牛羊肉和牛奶产品.对比世界和亚洲地区的平均消费量,未来我国的牛羊肉和牛奶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针对我国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 左右、奶源自给率保持在70% 以上的发展目标,如何实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提高畜牧业生产是一个重要课题.根据"以小保大"原理,通过发展小面积高产人工草地,服务大面积天然草地保护的生态草牧业,过去几年在国内不同区域的实践取得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文章就如何发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区域农牧系统的耦合效应,通过发展生态草牧业服务我国大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从而实现该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提出4点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总体规划;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加快优良牧草品种培育;加强草产品加工的科技研发,提高饲草原料的利用效率;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一批由畜产品产业主导的特色乡镇.
    • 任亮; 孙芳; 丁玎
    • 摘要: 北方农牧交错带既存在农业产业与生态建设资源竞争的矛盾,又存在经济增长与生态持续改善亟需解决的问题.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作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践的指导原则,该文从机会成本理论切入,研究优先生态建设兼顾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策略问题,通过机会成本、外部性、帕累托最优理论分析,以及应用陆地生态服务功能单位当量因子价值量计算方法对森林、草地、农田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核算,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森林、草地的生态价值大于农业产业的生态价值,因此说明农地用于造林和种草等生态建设的机会成本小于从事农业产业的机会成本.依据理论分析与量化核算所得结论,提出构建生态优先兼顾农业产业发展的综合体系,以及建立与完善生态建设激励机制的建议.
    • 王兴涛; 范向斌; 白小东
    • 摘要: 对北方农牧交错带朔州市马铃薯栽培中的4种不同灌溉方式进行比较试验,分析对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田间病害、氮肥使用率等因素.结果表明,起垄滴灌灌溉方式对马铃薯增产增效和品质提升效果十分显著,为最佳节水灌溉模式,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 韩茂莉
    • 摘要: 从史前时期至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数千年内中国疆土屡有伸缩。从黄河中下游地区凝聚为一体,到国家掌控范围自黄河流域伸向长江流域,首先完成了农耕区核心地区的政治、文化认同与境土弥合;以后以此为核心将境土向周边扩展,其中主要离合纷争发生在北方农牧交错带,这一地区在疆域变迁的回旋起落之中承担着起点与终点的双重角色;清王朝突破农牧交错带融南北蒙古、西域于大清版图之内,并继元、明两代继续实行对青藏高原的统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