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勤工助学

勤工助学

勤工助学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929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教育、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16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926篇;相关期刊890种,包括学理论、才智、产业与科技论坛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图书馆学会医院图书馆委员会第21届学术研讨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3年会、《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图书情报工作研究会第24次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研讨会等;勤工助学的相关文献由2331位作者贡献,包括段徐、俞佳超、应美丹等。

勤工助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16 占比:67.20%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32%

专利文献>

论文:926 占比:32.48%

总计:2851篇

勤工助学—发文趋势图

勤工助学

-研究学者

  • 段徐
  • 俞佳超
  • 应美丹
  • 朱平
  • 祝秀香
  • 金贵兴
  • 严晓燕
  • 卢旻昱
  • 姜扬
  • 张小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梁菲函
    • 摘要: 勤工助学是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改善生活条件,增强高校资助育人的实际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深入挖掘勤工助学的概念、特点及工作方式,通过问卷和座谈会的方式了解勤工助学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建议和对策。
    • 刘晓锐; 申健
    •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化,学校育人观念发生转变,勤工助学也逐渐从助困发展提升到育人层面。作为育人的重要载体,勤工助学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素质,对学生成长成才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当前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中还存在着助困和育人发展不平衡、育人效果不明显等状况。基于此,文章立足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与访谈法,探讨勤工助学育人的必要性,阐述勤工助学的育人作用,分析了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关于高校勤工助学育人作用提升的对策思考和见解,以期为进一步做好高校勤工助学工作提供帮助。
    • 孙长红
    • 摘要: 勤工助学不仅是高校资助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给困难学生提供经济补助和实践机会的有效途径。社会的进步加快了高校资助体系的变革,原有的保障性资助逐渐转变为发展性资助,原有的勤工助学管理模式的问题日益凸显。对现行高校勤工助学管理模式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加强保障,完善激励机制,优化岗位设置,发挥育人功能等路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勤工助学工作中,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 秦春阳
    • 摘要: 积极开展图书馆勤工助学培训工作,对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对勤助生上岗、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分析国内外勤工助学的培训现状,以河南大学图书馆为例,积极引入团队胜任力理论,通过理论回顾、文献研究、访谈调查等方法探讨分析团队胜任力构成的要素,从而提出优化培训体系的策略。
    • 张小贤
    • 摘要: 教育改革的主要议题是公平与质量。为让贫困学生获得平等、优质的教育,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相关的法规和文件不断出台,促进了我国助学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为贫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一个繁杂的过程,这是一个认识与实践结合的过程,而实践又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纵观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我们发现,现实中普遍存在轻视实践、片面重视理论的现象,使大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受到很大的限制,切断了学生对“知行合一”的正确理解,从而影响到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本文以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实现策略进行探讨。
    • 安奕霖
    • 摘要: 高等学校开展勤工助学是资助育人的重要路径之一,对于新时代大学生具有帮助其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提升劳动技能等以劳育人功能。本文通过对电力类高等院校上海E大学现行勤工助学践行以劳育人管理和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给出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劳动育人功能的对策和建议。
    • 鲁加升; 钟石根; 雷志忠
    • 摘要: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落实国家有关劳动教育文件精神,强化学生自觉劳动、自我奋斗、自立图强意识,致力于构建高职院校生活自理、生存技能、生涯规划(简称"三生")劳动教育层次递进的课程体系。学校通过"三生"劳动教育,搭建"三生"劳动教育对接平台,打造"勤工助学"劳动教育文化,推进显性和隐性劳动教育有机统一,分专业和个性化实施课程计划,促进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养成自觉的劳动习惯,自愿参加专业技能训练,提升生存技能本领,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正内涵,进而更加热爱劳动,进行创造性劳动。
    • 陈玉婷
    • 摘要: 大学生兼职对大学生的学业发展和职业社会化有重要影响,对大学生兼职的群体分布、行为、心理及相关制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大学生兼职常偏离学业本位,易形成价值迷乱和行为失序,出现了失范现象并有欠于制度规范。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总体特征和大学治理理念的变化,为了保障大学生兼职的健康发展,有必要纠正大学生兼职的失范。从大学生兼职制度的途径进行治理的对策包括:更新大学生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失范的分类纠偏制度、完善大学生资助制度体系、修订勤工助学管理的制度。
    • 刘淑娟
    • 摘要: 选取上海13所重点高校档案馆(室)为样本,围绕勤工助学学生工作岗位设置、培训、酬金发放、考核、激励、制度建设等管理要素展开问卷调查。深入分析样本数据,发现:校际间勤工助学学生数量不均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档案馆勤工助学资源更为丰富;勤工助学工作岗位设置以基础性工作为主,涉及档案类别广,但存在保密措施不到位、密级划分不明确的安全隐患;重专业培训,轻德育培训;受制于勤工助学管理经费,酬金普遍偏低;缺乏考核、激励措施,管理制度不健全;大部分单位勤工助学工作效果不理想。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策略和建议。
    • 高建东
    • 摘要: 高校学生是否具有雇员身份,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严重分歧。无论是原劳动部309号文第12条的基本立场,还是各学说争论背后所蕴含的共识,均表明学生雇员身份认定的首要问题在于如何处理劳动和教育的关系。在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和劳动关系调整模式之下,采取劳动和教育的“两分法”认定学生的雇员身份具有可行性,即基于实质的内容识别劳动要素和教育要素,以确定学生用工属于教育关系还是经济关系。只有排除学生用工中作为教育的特殊性要素,才能在经济关系中按照一般性的标准作出学生雇员身份的认定。“两分法”的思路遵循了雇员身份判断的一般性规则,解决了无法可依的困境,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面对学生用工多样化的现实状况,劳动法和教育法应当在制度上对学生雇员身份采取开放的态度,确立差异化的保护政策,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和司法实践的发展,从而使劳动与教育关系能够得到妥善的处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