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8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804898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河北医学、河南医学研究、医学信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十届中国南方骨质疏松论坛暨重庆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年会、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国际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的相关文献由148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杰、张从丽、曹振宇等。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04898篇
占比:99.99%
总计:804982篇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
-研究学者
- 何杰
- 张从丽
- 曹振宇
- 朱永顺
- 李永珍
- 王海龙
- 王顺军
- 邓军忠
- 邱军辉
- 陶艳红
- 丁土旺
- 严艳玲
- 乔崇巍
- 付锦江
- 伍子英
- 何惠兰
- 何玉涛
- 冯云峰
- 冯奕鑫
- 刘平静
- 刘志修
- 刘春
- 刘洋
- 刘海生
- 刘禹钦
- 刘胜彬
- 包洪卫
- 区国集
- 吴小静
- 吴振杰
- 吴晓峰
- 吴灿华
- 周炳荣
- 周煜虎
- 周超
- 唐春江
- 唐重成
- 夏吉利
- 姜小利
- 孙凯
- 孙若然
- 宋华荣
- 宋建华
- 尤传飞
- 崔陆朋
- 崔雅清
- 常宝生
- 庞传军
- 廖涛
- 张云
-
-
曹顺立;
崔陆朋
-
-
摘要:
目的评价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FNF)的成本-效果,比较不同术式后骨折延迟愈合生化指标水平。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郑州牟州医院收治的120例移位型FNF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DSH内固定组(36例)、人工股骨头组(42例)、髋关节置换组(42例)。对3组进行成本-效果评价,比较3组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生化指标水平。结果3组患者医疗费用、药品费用、住院检查费用及总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人工股骨头组>DSH内固定组。术后3个月,3组功能恢复量表(FR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3组FRS评分高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12周,3组血清IGF-1、β-CTX水平高于术前,sVCAM-1水平低于术前,髋关节置换组IGF-1、β-CTX水平低于其他两组,sVCAM-1水平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DHS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髋关节置换术对移位型FNF均具有良好疗效。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最明显,但成本最高。DHS内固定术产出单位效果的成本最低,但术后骨折延迟愈合风险较高。
-
-
黄兆曦;
方如务;
林海宁
-
-
摘要:
目的:分析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1月我科收治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均分为观察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和对照组(动力髋螺钉治疗),进而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3、6、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6、12个月时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
-
邱军辉
-
-
摘要: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术后骨折不愈合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9年3月-2020年6月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且完成随访的IFF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分为术后骨折不愈合组和术后骨折愈合组,分析IFF患者DHS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影响因素。结果 97例患者术后第3个月经X线片复查,有11例术后骨折不愈合,占比11.34%;有86例术后骨折愈合,占比88.66%;经单因素分析与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螺钉位置不理想、髋内翻纠正是IFF患者DHS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60岁、螺钉位置不理想、髋内翻纠正是IFF患者DHS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影响因素,临床可据此积极采取防治措施,以降低术后骨折不愈合风险。
-
-
邱军辉
-
-
摘要: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术后骨折不愈合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2019年3月-2020年6月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且完成随访的IFF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分为术后骨折不愈合组和术后骨折愈合组,分析IFF患者DHS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影响因素.结果 97例患者术后第3个月经X线片复查,有11例术后骨折不愈合,占比11.34%;有86例术后骨折愈合,占比88.66%;经单因素分析与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螺钉位置不理想、髋内翻纠正是IFF患者DHS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年龄≥60岁、螺钉位置不理想、髋内翻纠正是IFF患者DHS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影响因素,临床可据此积极采取防治措施,以降低术后骨折不愈合风险.
-
-
-
-
-
-
-
马伟龙;
孙若然
-
-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杞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PFNA组(53例)和动力髋螺钉(DHS)组(52例).PFNA组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DHS组接受DH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手术基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7 d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结果 PFNA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为86.68%(47/53),高于DHS组的69.23%(36/52)(P<0.05);PFNA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DHS组,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P<0.0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7%(2/53),低于DHS组16.98%(9/48)(P<0.05);术后7 d,PFNA组血清PⅠNP水平高于DHS组,β-CTx水平低于DHS组(P<0.05).结论 PFNA内固定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能提高髋关节功能,加快康复进程,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保证安全性.
-
-
顾小明;
包洪卫;
吴灿华
- 《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二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8月间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获得9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完整临床资料,其中采用DHS内同定51例、PFNA内固定46例.比较二组的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总出血量,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骨折复位丢失、内固定松动断裂、髋关节功能Haarris评分.rn 结果:二组在手术总出血量,内固定松动断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比较二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丢失、平均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的Ha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骨折复位丢失率低、骨折愈合时间短,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rn 结论:二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各白特点及其适应证.但在老年粗隆间骨折治疗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具有手术创伤小,内固定可靠,术后骨折复位丢失率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
-
顾小明;
包洪卫;
吴灿华
- 《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二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8月间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获得9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完整临床资料,其中采用DHS内同定51例、PFNA内固定46例.比较二组的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总出血量,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骨折复位丢失、内固定松动断裂、髋关节功能Haarris评分.rn 结果:二组在手术总出血量,内固定松动断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比较二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丢失、平均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的Ha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骨折复位丢失率低、骨折愈合时间短,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rn 结论:二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各白特点及其适应证.但在老年粗隆间骨折治疗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具有手术创伤小,内固定可靠,术后骨折复位丢失率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
-
顾小明;
包洪卫;
吴灿华
- 《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二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8月间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获得9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完整临床资料,其中采用DHS内同定51例、PFNA内固定46例.比较二组的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总出血量,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骨折复位丢失、内固定松动断裂、髋关节功能Haarris评分.rn 结果:二组在手术总出血量,内固定松动断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比较二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丢失、平均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的Ha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骨折复位丢失率低、骨折愈合时间短,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rn 结论:二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各白特点及其适应证.但在老年粗隆间骨折治疗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具有手术创伤小,内固定可靠,术后骨折复位丢失率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
-
顾小明;
包洪卫;
吴灿华
- 《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二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8月间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获得9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完整临床资料,其中采用DHS内同定51例、PFNA内固定46例.比较二组的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总出血量,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骨折复位丢失、内固定松动断裂、髋关节功能Haarris评分.rn 结果:二组在手术总出血量,内固定松动断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比较二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丢失、平均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的Ha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骨折复位丢失率低、骨折愈合时间短,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rn 结论:二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各白特点及其适应证.但在老年粗隆间骨折治疗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具有手术创伤小,内固定可靠,术后骨折复位丢失率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
-
顾小明;
包洪卫;
吴灿华
- 《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二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8月间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获得9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完整临床资料,其中采用DHS内同定51例、PFNA内固定46例.比较二组的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总出血量,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骨折复位丢失、内固定松动断裂、髋关节功能Haarris评分.rn 结果:二组在手术总出血量,内固定松动断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比较二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丢失、平均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的Ha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骨折复位丢失率低、骨折愈合时间短,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rn 结论:二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各白特点及其适应证.但在老年粗隆间骨折治疗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具有手术创伤小,内固定可靠,术后骨折复位丢失率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
-
李明辉;
刘洋;
王彩明;
孙凯;
张觅;
张红旗;
刘禹钦
- 《第十届中国南方骨质疏松论坛暨重庆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年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后的生物力学性能.rn 方法:测量正常股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后,先测量正常股骨标本的生物力学特点,然后随机制作12具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型,分别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螺钉(DHS)随机进行固定,先后完成稳定与不稳定骨折模型试验.利用电阻应变片获得垂直或扭转状态下的应变值,利用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以及位移传感器获得垂直载荷下的位移值,利用扭转试验机获得实验标本的扭矩、扭转角,制作不同内植物固定后在垂直和扭转应力作用下的统计表并进行统计学比较。测量两组标本的垂直及扭转刚度,对两组内固定物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比较。rn 结果:1.DHS主要分担正常股骨拉应力,应力主要集中在第一颗螺钉处;PFNA主要分担压应力,应力主要集中在铰刀尾部以及远端锁钉钉尾部。2.对于31-A1型粗隆间骨折,在生理载荷下,PFNA-DHS在股骨近端位移、角度位移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当扭转角度≤4°时,PFNA–DHS之间的扭矩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当扭转角≥6°时,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3.对于31-A2型粗隆间骨折,两实验组在股骨近端位移、角度位移以及扭矩-扭转角的数据统计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4.同种内植物在不同类型粗隆间骨折中的对比,生理载荷下,PFNA组在31-A1、31-A2型中的股骨近端位移、角度位移、扭矩、扭转角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在DHS组,稳定与不稳定粗隆间骨折均存在统计学差异.rn 结论:1.对于不伴有小转子缺损的31-A1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在生理载荷下,PFNA、DHS从生物力学角度上均适用;2.对于31-A2型病例,PFNA钉在抗垂直压缩、髋内翻、剪切以及扭转的能力均明显强于DHS,DHS不适用于伴有小转子骨折或缺损的病例;3.髓内固定承担的垂直负荷较髓外固定更多,受骨折不稳定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刚度增加的髓内固定存在应力遮挡的可能,从而导致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更大。
-
-
李明辉;
刘洋;
王彩明;
孙凯;
张觅;
张红旗;
刘禹钦
- 《第十届中国南方骨质疏松论坛暨重庆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年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后的生物力学性能.rn 方法:测量正常股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后,先测量正常股骨标本的生物力学特点,然后随机制作12具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型,分别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螺钉(DHS)随机进行固定,先后完成稳定与不稳定骨折模型试验.利用电阻应变片获得垂直或扭转状态下的应变值,利用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以及位移传感器获得垂直载荷下的位移值,利用扭转试验机获得实验标本的扭矩、扭转角,制作不同内植物固定后在垂直和扭转应力作用下的统计表并进行统计学比较。测量两组标本的垂直及扭转刚度,对两组内固定物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比较。rn 结果:1.DHS主要分担正常股骨拉应力,应力主要集中在第一颗螺钉处;PFNA主要分担压应力,应力主要集中在铰刀尾部以及远端锁钉钉尾部。2.对于31-A1型粗隆间骨折,在生理载荷下,PFNA-DHS在股骨近端位移、角度位移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当扭转角度≤4°时,PFNA–DHS之间的扭矩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当扭转角≥6°时,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3.对于31-A2型粗隆间骨折,两实验组在股骨近端位移、角度位移以及扭矩-扭转角的数据统计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4.同种内植物在不同类型粗隆间骨折中的对比,生理载荷下,PFNA组在31-A1、31-A2型中的股骨近端位移、角度位移、扭矩、扭转角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在DHS组,稳定与不稳定粗隆间骨折均存在统计学差异.rn 结论:1.对于不伴有小转子缺损的31-A1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在生理载荷下,PFNA、DHS从生物力学角度上均适用;2.对于31-A2型病例,PFNA钉在抗垂直压缩、髋内翻、剪切以及扭转的能力均明显强于DHS,DHS不适用于伴有小转子骨折或缺损的病例;3.髓内固定承担的垂直负荷较髓外固定更多,受骨折不稳定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刚度增加的髓内固定存在应力遮挡的可能,从而导致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更大。
-
-
李明辉;
刘洋;
王彩明;
孙凯;
张觅;
张红旗;
刘禹钦
- 《第十届中国南方骨质疏松论坛暨重庆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年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后的生物力学性能.rn 方法:测量正常股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后,先测量正常股骨标本的生物力学特点,然后随机制作12具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型,分别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螺钉(DHS)随机进行固定,先后完成稳定与不稳定骨折模型试验.利用电阻应变片获得垂直或扭转状态下的应变值,利用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以及位移传感器获得垂直载荷下的位移值,利用扭转试验机获得实验标本的扭矩、扭转角,制作不同内植物固定后在垂直和扭转应力作用下的统计表并进行统计学比较。测量两组标本的垂直及扭转刚度,对两组内固定物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比较。rn 结果:1.DHS主要分担正常股骨拉应力,应力主要集中在第一颗螺钉处;PFNA主要分担压应力,应力主要集中在铰刀尾部以及远端锁钉钉尾部。2.对于31-A1型粗隆间骨折,在生理载荷下,PFNA-DHS在股骨近端位移、角度位移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当扭转角度≤4°时,PFNA–DHS之间的扭矩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当扭转角≥6°时,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3.对于31-A2型粗隆间骨折,两实验组在股骨近端位移、角度位移以及扭矩-扭转角的数据统计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4.同种内植物在不同类型粗隆间骨折中的对比,生理载荷下,PFNA组在31-A1、31-A2型中的股骨近端位移、角度位移、扭矩、扭转角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在DHS组,稳定与不稳定粗隆间骨折均存在统计学差异.rn 结论:1.对于不伴有小转子缺损的31-A1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在生理载荷下,PFNA、DHS从生物力学角度上均适用;2.对于31-A2型病例,PFNA钉在抗垂直压缩、髋内翻、剪切以及扭转的能力均明显强于DHS,DHS不适用于伴有小转子骨折或缺损的病例;3.髓内固定承担的垂直负荷较髓外固定更多,受骨折不稳定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刚度增加的髓内固定存在应力遮挡的可能,从而导致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更大。
-
-
李明辉;
刘洋;
王彩明;
孙凯;
张觅;
张红旗;
刘禹钦
- 《第十届中国南方骨质疏松论坛暨重庆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年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后的生物力学性能.rn 方法:测量正常股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后,先测量正常股骨标本的生物力学特点,然后随机制作12具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型,分别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螺钉(DHS)随机进行固定,先后完成稳定与不稳定骨折模型试验.利用电阻应变片获得垂直或扭转状态下的应变值,利用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以及位移传感器获得垂直载荷下的位移值,利用扭转试验机获得实验标本的扭矩、扭转角,制作不同内植物固定后在垂直和扭转应力作用下的统计表并进行统计学比较。测量两组标本的垂直及扭转刚度,对两组内固定物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比较。rn 结果:1.DHS主要分担正常股骨拉应力,应力主要集中在第一颗螺钉处;PFNA主要分担压应力,应力主要集中在铰刀尾部以及远端锁钉钉尾部。2.对于31-A1型粗隆间骨折,在生理载荷下,PFNA-DHS在股骨近端位移、角度位移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当扭转角度≤4°时,PFNA–DHS之间的扭矩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当扭转角≥6°时,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3.对于31-A2型粗隆间骨折,两实验组在股骨近端位移、角度位移以及扭矩-扭转角的数据统计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4.同种内植物在不同类型粗隆间骨折中的对比,生理载荷下,PFNA组在31-A1、31-A2型中的股骨近端位移、角度位移、扭矩、扭转角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在DHS组,稳定与不稳定粗隆间骨折均存在统计学差异.rn 结论:1.对于不伴有小转子缺损的31-A1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在生理载荷下,PFNA、DHS从生物力学角度上均适用;2.对于31-A2型病例,PFNA钉在抗垂直压缩、髋内翻、剪切以及扭转的能力均明显强于DHS,DHS不适用于伴有小转子骨折或缺损的病例;3.髓内固定承担的垂直负荷较髓外固定更多,受骨折不稳定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刚度增加的髓内固定存在应力遮挡的可能,从而导致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更大。
-
-
李明辉;
刘洋;
王彩明;
孙凯;
张觅;
张红旗;
刘禹钦
- 《第十届中国南方骨质疏松论坛暨重庆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年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后的生物力学性能.rn 方法:测量正常股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后,先测量正常股骨标本的生物力学特点,然后随机制作12具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型,分别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螺钉(DHS)随机进行固定,先后完成稳定与不稳定骨折模型试验.利用电阻应变片获得垂直或扭转状态下的应变值,利用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以及位移传感器获得垂直载荷下的位移值,利用扭转试验机获得实验标本的扭矩、扭转角,制作不同内植物固定后在垂直和扭转应力作用下的统计表并进行统计学比较。测量两组标本的垂直及扭转刚度,对两组内固定物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比较。rn 结果:1.DHS主要分担正常股骨拉应力,应力主要集中在第一颗螺钉处;PFNA主要分担压应力,应力主要集中在铰刀尾部以及远端锁钉钉尾部。2.对于31-A1型粗隆间骨折,在生理载荷下,PFNA-DHS在股骨近端位移、角度位移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当扭转角度≤4°时,PFNA–DHS之间的扭矩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当扭转角≥6°时,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3.对于31-A2型粗隆间骨折,两实验组在股骨近端位移、角度位移以及扭矩-扭转角的数据统计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4.同种内植物在不同类型粗隆间骨折中的对比,生理载荷下,PFNA组在31-A1、31-A2型中的股骨近端位移、角度位移、扭矩、扭转角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在DHS组,稳定与不稳定粗隆间骨折均存在统计学差异.rn 结论:1.对于不伴有小转子缺损的31-A1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在生理载荷下,PFNA、DHS从生物力学角度上均适用;2.对于31-A2型病例,PFNA钉在抗垂直压缩、髋内翻、剪切以及扭转的能力均明显强于DHS,DHS不适用于伴有小转子骨折或缺损的病例;3.髓内固定承担的垂直负荷较髓外固定更多,受骨折不稳定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刚度增加的髓内固定存在应力遮挡的可能,从而导致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