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16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96656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医疗装备、现代诊断与治疗、河南外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届中国南方骨质疏松论坛暨重庆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年会、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研讨会、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7年骨伤科分会学术年会等;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相关文献由31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宁、刘宏毓、刘彦旬等。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6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6656 占比:99.83%

总计:96825篇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发文趋势图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研究学者

  • 刘宁
  • 刘宏毓
  • 刘彦旬
  • 刘泽辉
  • 卢孟康
  • 吴永超
  • 常爱红
  • 张朝臣
  • 李国俊
  • 李红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至熙; 欧阳培; 郭文琳
    • 摘要: 目的对比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系统(inter tan)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泰和县泰和医院选取2017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8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FNA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Inter Tan治疗,对比2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及手术后4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术后6个月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4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个月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0.00%,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更微创,而Inter Tan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更佳,更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更高。
    • 何荣; 陈关林
    • 摘要: 目的:探析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各项临床资料,按自愿入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FNA内固定的方法治疗,研究组采用骨水泥型加长柄髋关节置换治疗,记录两组出血量、输血量、平均下床负重行走时间、血红蛋白、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出血量、输血量多于对照组,但术后平均下床负重行走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红蛋白水平均已下降,研究组降幅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与14 d,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虽然出血量与输血量多,但术后疼痛轻,能够缩短患者术后下床时间。
    • 黄璐; 刘勇; 涂月; 钟志安; 袁锋; 卢诚; 苏川涛
    • 摘要: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AHR)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IF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1年4月于宜春市中医院治疗的86例高龄IF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HR组与PFNA组,各43例。AHR组采用AHR治疗,PFNA组采用PFNA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骨密度、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HR组术后7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PFNA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术后6个月外侧粗隆下骨密度高于PFNA组,AHR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PF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IFF患者采用AHR治疗有利于减轻疼痛,改善骨密度水平及髋关节功能,且并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
    • 梁品超
    • 摘要: 目的:分析PFNA手术与保守用于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及BALP、BMP-2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PFNA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骨关节功能和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临床指标、骨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手术的临床治疗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速度,改善患者血清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露萍; 骆露莎; 金婷婷; 倪佳丽
    • 摘要: 目的探讨Autar风险评估联合预防血栓护理模式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到2020年10月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5例,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根据Autar风险评估等级给予相应的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对康复知识掌握程度、自我管理能力以及下肢皮温升高、疼痛、肿胀、DVT发生率,护理干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康复知识掌握程度、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疼痛、肿胀、皮温升高及DVT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utar风险评估联合预防性护理模式有助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康复,降低DVT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从而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崔召伟; 穆岭; 邢旭辉
    • 摘要: 目的 探讨通脉汤联合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PFNA)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液凝血状态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3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FNA治疗,观察组采用通脉汤联合PFNA治疗.比较两组凝血指标及DVT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凝血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有显著提高,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T、APT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IB、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为3.85%,低于对照组的1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脉汤联合PFNA治疗可改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降低DVT发生率.
    • 李振起; 李麟
    • 摘要: 目的:讨论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的治疗效果,并对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方法:研究起止时间:2020年5月-2020年9月,病例数:68例,患者类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以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人数均为34例,后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问题的发生情况.结果:完成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问题的发生情况,显示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9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59%.2组比较,研究组更具优势,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是帮助患者减少受到并发症问题影响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患者身体恢复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使用.
    • 杜文化; 苏文莉
    • 摘要: 目的 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手术治疗,采用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方案,对比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试验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期间来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住院手术治疗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PFNA治疗,观察组则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05.3±0.98)ml,手术时间为(43.4±2.21)分钟,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此外,观察组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疗效更好,可以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王群
    • 摘要: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减少隐性失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3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隐性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隐性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隐性失血量,预防术后并发症.
    • 于存远
    • 摘要: 目的:探究全髋双动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6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全髋双动置换术,n=30)与研究组(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n=30).就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时的疼痛、功能障碍评分情况展开研究对照.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的疼痛、功能障碍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治疗1、3、6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功能障碍评分均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较优(P<0.05).结论:相比全髋双动置换术,临床针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