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Masquelet技术

Masquelet技术

Masquelet技术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专利文献151843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临床骨科杂志、创伤外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等; Masquelet技术的相关文献由362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大鹏、刘兵、刘欣伟等。

Masquelet技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51843 占比:99.94%

总计:151935篇

Masquelet技术—发文趋势图

Masquelet技术

-研究学者

  • 周大鹏
  • 刘兵
  • 刘欣伟
  • 殷渠东
  • 喻爱喜
  • 王孝辉
  • 薛海鹏
  • 赵勇
  • 韩天宇
  • 顾三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邦瑜; 刘飞飞; 任莉荣; 阮玉山; 李绍波
    • 摘要: 目前因为交通事故、创伤、感染等因素导致的骨缺损越来越常见,骨缺损的治疗负担仍然很大,这些损伤具有重要深远的临床和经济社会影响。长期受到并发症和再手术发生率高以及功能结果差的限制,其治疗仍存在困难。对于骨缺损的治疗手段也是备受关注,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骨移植手术,而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先进的治疗技术,比如Masquelet技术、Ilizarov骨搬移技术、组织工程骨技术、基因疗法等。本篇文章就目前现有的一些治疗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治疗思路。
    • 孙嘉潞; 金铄; 赵维彦; 赵世伟
    • 摘要: 目的探讨牵引钢板联合骨水泥诱导膜(Masquelet)技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伴骨缺损临床疗效.方法2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伴骨缺损患者Ⅰ期行外固定架固定,并在骨缺损处填充万古霉素骨水泥,使其产生Masquelet膜.后期拆除外固定架,通过第3掌骨、腕关节、桡骨远端背侧切口应用牵引钢板跨过骨折区进行植骨.结果2例均获得随访15个月.2例患者取出钢板后伤手屈伸功能恢复,复查X线显示桡骨骨折及缺损区愈合良好,骨密度影增高.术后6个月两例患者DASH评分分别为31分和39分;术后9个月分别为24分和27分;术后12个月分别为18分和21分;拆除钢板后末次随访(15个月)分别为16分和18分.末次随访时Gartland-werley评分两例皆良.结论牵引钢板联合Masquelet技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伴骨缺损具有稳定强性、感染风险低的临床效果.
    • 步开东; 高岚; 胡继超; 何健
    • 摘要: 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Masquelet技术)联合游离皮瓣移植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Masquelet技术联合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的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先进行创面清洗,清创后Ⅰ期手术外固定架固定,采用骨水泥填充骨缺损区域,行皮瓣移植修复创面;Ⅱ期手术取髂骨植骨修复骨缺损,15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5±5.3)个月。结果Ⅱ期术后供受区植皮均成活;植骨均获骨性愈合,临床疗效评价中优9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6.7%(13例/15例);手术后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均取得良好效果,术后8周下肢的疼痛、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活动度及恢复日常生活情况评分均较术后1周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squelet技术联合游离皮瓣移植是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王有为
    • 摘要: 目的:探讨Masquelet技术与骨移植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效果及其对患者关节功能、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血沉、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2020年7月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64例下肢长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予以Masquelet技术,对照组予以骨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的膝、踝Lowa评分,术前、术后4周PCT、CRP、WBC及红细胞沉降率,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膝、踝Low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骨移植术相比,Masquelet技术治疗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关节功能,减慢血沉,降低WBC、CRP及PCT水平。
    • 邓盼; 徐云钦
    • 摘要: 目的探讨Masquelet技术联合显微外科技术治疗Gustilo IIIC型胫骨开放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应用Masquelet技术联合显微外科技术治疗Gustilo IIIC型胫骨开放骨缺损患者18例。实施分阶段治疗方案,第一阶段常规行骨与软组织清创、血管神经及肌腱组织修复术,骨折断端行外固定架固定,骨缺损处使用骨水泥spacer填充,局部VSD创面覆盖引流,病情稳定后二期行皮瓣手术修复创面。第二阶段行骨水泥spacer取出、自体骨取骨植骨术,第二阶段距第一阶段皮瓣修复术后时间约为7~12(8.3±1.5)周。所有患者至少随访1年以上。记录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情况,并使用踝关节功能Iowa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18例患者术后获得20~28(24.2±2.0)个月,皮瓣均完全成活。18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约为5~8(6.0±0.9)个月。仅有3例出现>1 cm的肢体短缩。在最后的随访中,踝关节功能Iowa评分为83(71,88)分,优良率为88.9%。结论应用Masquelet技术结合显微外科技术能有效治疗Gustilo IIIC开放性胫骨远端骨缺损。
    • 刘增兵; 李强; 刘文霞; 李新海; 马凯; 霍玉宝; 王金广; 王清和; 于亚东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Masquelet技术与克氏针外固定支架辅助自体骨移植技术治疗大段掌指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我科收治32例大段掌指骨骨缺损病例,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19~57岁,平均(41.30±1.37)岁;行改良Masquelet技术治疗(改良组)15例,行自制克氏针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外固定支架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根据2000年由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制定的上肢功能评定标准中关于手部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患手术后功能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全部患者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13.70±2.13)个月,所有患者大段骨缺损均实现骨性愈合修复。改良组患者优良率为73.33%,术后住院时间(12.00±1.51)d,骨折愈合时间(9.46±1.18)周,患肢功能评分(8.00±1.85)分,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00%;外固定支架组患者优良率为64.70%,术后住院时间(13.11±1.11)d、骨折愈合时间(11.58±2.69)周,患肢功能评分(6.76±1.43)分,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7.10%。改良组明显优于外固定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Masquelet技术与克氏针外固定支架辅助自体骨移植技术治疗大段掌指骨骨缺损,临床可行、能够达到预期的保指(肢)并恢复部分功能的目的,改良Masquelet技术较克氏针外固定支架辅助自体骨移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愈合快、适应证广泛、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更值得临床推广。
    • 赵东军; 王晗; 杨森; 何欣; 张倩; 张勇; 李鹏; 佘新安; 马驰蛟; 崔君智; 刘存旺; 李振涛; 黄兴敏
    • 摘要: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技术(Masquelet)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对慢性创面修复效果及病人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安康市中医医院创伤整形科收治的慢性创面病人6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病人创面清创后以PRP外敷治疗,观察组病人创面清创后先行Masquelet技术,后行PRP治疗。比较两组慢性创面病理切片中真皮细胞DNA含量、创面缩小率、细菌清除率、肉芽组织覆盖率、肉芽组织厚度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创面病理切片中真皮细胞DNA含量为(27.56±1.23),明显多于对照组(24.26±0.53),P<0.05;观察组创面缩小率明显大于对照组[(82.25±9.68)%比(55.58±7.53)%,t=12.01,P<0.01];观察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23±8.58)%比(76.01±7.56)%,t=11.24,P<0.01];观察组肉芽组织覆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56±9.78)%比(66.58±6.54)%,t=10.33,P<0.01];观察组肉芽组织生长厚度明显厚于对照组[(6.58±0.21)mm比(4.19±0.37)%,t=19.26,P<0.01];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81.20±4.01)分比(71.50±5.19)%,t=5.66,P<0.01]。结论Masquelet技术联合PRP治疗慢性创面,可促进创面愈合,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可临床推广。
    • 吴永军; 赵猛
    • 摘要: 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曲折漫长,需要控制骨感染和修复骨缺损,一直是骨科的棘手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方法众多,临床常用手段包括清创后植骨、抗生素缓释技术、带血管蒂骨移植、Masquelet技术及Illizarov技术,使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取得突飞猛进的效果,但目前没有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方案,大部分方案都存在一定不足。因此,笔者查阅、回顾了感染性骨缺损的文献,就主要治疗现状予以总结。
    • 姚泓成; 刘强; 覃彪; 王瑞学
    • 摘要: 目的:观察携隐神经内踝上穿支皮瓣移植联合Masquelet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88例胫骨远端骨折或(和)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41)及对照组(n=47)。研究组患者采用携隐神经内踝上穿支皮瓣植皮术联合Masquelet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踝上穿支皮瓣植皮术联合Masquelet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皮瓣移植成功/坏死情况、创面完全愈合时间、首次清创距离皮瓣移植手术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皮瓣移植术后首次清创后3、7及15 d患者疼痛情况;于末次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评分评价患者骨缺损愈合优良率、术后骨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骨愈合率、平均愈合时间、平均完全负重时间及术后骨愈合不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患侧肢末次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为93.62%,与研究组患侧肢末次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随访复查血清白细胞、CRP、ESR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及术后首次清创后3、7、15 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皮瓣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携隐神经内踝上穿支皮瓣联合Masquelet技术结合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修复效果满意,术后获得骨愈合率级皮瓣移植成活率高,且未见明显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滕加文; 陈文明; 李宝锋
    • 摘要: 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联合Masquelet技术对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所致骨缺损患者临床疗效、骨愈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所致骨缺损88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给予封闭负压引流联合Masquelet技术修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封闭负压引流联合自体骨移植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骨愈合相关指标、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骨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2组SF-36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术后3个月及6个月研究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联合Masquelet技术对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所致骨缺损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术后骨愈合,且能有效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