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C
WBC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9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篇;相关期刊340种,包括拳击与格斗、中国医疗设备、基层医学论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6年浙江省医学会检验医学会议等;WBC的相关文献由146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庆峰、夏兰兰、李敬等。
WBC
-研究学者
- 刘庆峰
- 夏兰兰
- 李敬
- 王海燕
- 翟福英
- 金妹娟
- 严辉
- 代红伟
- 冯莎莎
- 凌晓午
- 刘峰
- 刘忠军
- 刘显菊
- 刘珍珍
- 刘红波
- 刘艳明
- 卜学文
- 叶艾竹
- 周志敏
- 夏世勤
- 夏沫
- 夏静
- 孙瑞林
- 孟娟
- 安邦权
- 宋建明
- 崔凤玲
- 崔斌
- 廖深福
- 张伟
- 张彦红
- 张斌
- 张永娟
- 张瑞霞
- 张聪
- 张莉
- 张金生
- 徐名雄
- 徐春美
- 徐蔚东
- 方琼
- 朱晶
- 朱育昌
- 朱艳春
- 李丽苹
- 李伏君
- 李军
- 李华
- 李占平
- 李娟
-
-
计德丽
-
-
摘要:
目的探讨对重症脑梗死伴有肺部感染患者实施降钙素原检测后获得的早期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肺部感染)和非感染组(无肺部感染),感染组36例,非感染组24例。依据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20分组;针对所有患者合理展开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以及白细胞(WBC)计数检测,并就患者病情程度通过APACHEⅡ评分实施评估,对获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感染组患者的CRP同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的WBC高于非感染组,PCT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0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检测的有效实施,可就重症脑梗死伴有肺部感染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映,为疾病早期确诊提供依据。
-
-
曾秀雅;
练明建;
任小英;
彭友缘
-
-
摘要: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的检测及动态观察,探讨炎性指标及其清除率在患者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212例感染性脓毒血症患者,根据感染的程度分为一般脓毒血症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72例,重症脓毒血症组81例及感染性休克组59例。根据其预后情况可分为存活组191例,死亡组21例。同时收集120例同期在ICU住院但不符合脓毒血症诊断的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不同组进行PCT、IL-6、CRP、WBC持续监测并比较统计分析,并监测随着住院时间延长不同脓毒血症组、存活组和死亡组PCTc、IL-6c、CRPc、WBCc清除率的改变并比较分析。结果:不同脓毒血症组APACHEⅡ评分、PCT、IL-6、CRP、WB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通过存活组和死亡组在3d、5d PCTc、IL-6c、CRPc、WBCc清除率分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T、IL-6、CRP、WBC的联合检测对脓毒血症患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持续监测可为临床提供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PCTc、IL-6c等清除率指标是一个更敏感及可靠的指标在评估脓毒血症患者的预后及治疗中受到关注。
-
-
张晓蕾;
刘逸飞;
高彬
-
-
摘要:
目的分析经尿道精囊镜治疗对难治性血精症患者精液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及血清INH B(Inhibin B,INH B)的影响。方法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唐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8例难治性血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68,经尿道精囊镜治疗)、对照组(n=60,保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精液WBC、RBC、PRO计数,勃起、射精功能以及并发症。结果研究总有效率为(89.7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精囊镜治疗难治性血精症临床疗效显著,可调节患者WBC、RBC、INH B水平,改善勃起、射精功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
王小雅;
王琪
-
-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因素以及外周血WBC、NLR、MMP-9联合评估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NIHSS)评分、外周血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以及治疗后随访3个月的临床资料,根据溶栓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分,共65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共31例)。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脑卒中患者外周血WBC计数、NLR、MMP-9水平与其NIHSS评分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根据外周血WBC计数、NLR、MMP-9水平预测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颈动脉狭窄情况、合并冠心病情况、LDL-C水平、外周血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MMP-9水平、NIHSS评分与预后良好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外周血WBC计数、NLR、MMP-9水平、NIHSS评分是影响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脑卒中溶栓治疗患者的外周血WBC计数、NLR、MMP-9水平与其NIHSS评分呈正相关。绘制ROC曲线并进行分析发现,根据外周血WBC计数、NLR、MMP-9水平预测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3、0.768、0.814,三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的AUC最大,达0.930。结论外周血WBC计数、NLR、MMP-9水平、NIHSS评分是影响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外周血WBC计数、NLR、MMP-9水平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预测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
王有为
-
-
摘要:
目的:探讨Masquelet技术与骨移植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效果及其对患者关节功能、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血沉、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2020年7月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64例下肢长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予以Masquelet技术,对照组予以骨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的膝、踝Lowa评分,术前、术后4周PCT、CRP、WBC及红细胞沉降率,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膝、踝Low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骨移植术相比,Masquelet技术治疗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关节功能,减慢血沉,降低WBC、CRP及PCT水平。
-
-
郭亚萍;
冷华平;
宋娇
-
-
摘要: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骨科创面感染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颐和医院骨科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108例创面感染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VSD组(52例)、常规治疗组(56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RP、WBC、ESR水平,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围手术期指标:抗生素应用时间、感染控制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分析两组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CPR、WBC、ESR水平均下降,且VSD组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技术治疗骨折创面感染患者疗效好,可降低患者血清炎症指标水平,促进患者创面康复。
-
-
邵莹;
张强
-
-
摘要:
目的 分析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降钙素原(PCT)等几种常用的炎症标志物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且确诊细菌感染的新生儿共91例作为细菌感染组,其中的败血症患者44例作为败血症组,细菌性肺炎患者47例作为细菌性肺炎组。选择本院同期43例非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作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血WBC、NEU%,血清CRP、HBP、PCT水平,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效果。结果 细菌感染组WBC、NEU%、CRP、HBP、PC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败血症组WBC、CRP均显著高于细菌性肺炎组(P均0.05)。各指标的ROC曲线显示HBP、PCT对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效能较好。结论 WBC、NEU%、CRP、HBP、PCT对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其中HBP、PCT诊断效能最好,而WBC和CRP可能在区分新生儿败血症和细菌性肺炎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
-
陈杏娣;
戴智芳;
陈琼
-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20年5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3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135例来院体检的健康者作对照组,先比较两组的血清CRP、PCT及WBC水平,再按疾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A、B、C、D组,比较四组的血清CRP、PCT及WBC水平,并分析患者血清CRP、PCT及WBC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血清CRP、PCT、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B、C、D组患者的血清CRP、PCT、WBC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综合评估分级的提高,血清CRP、PCT、WBC水平明显增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CRP、PCT、WBC水平与综合评估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CRP、PCT及WB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随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CRP、PCT、WBC水平与其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通过监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血清CRP、PCT、WBC水平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
-
-
江朋;
唐勇;
郑庆昆
-
-
摘要:
目的:探究WBC联合CAMI-STEMI评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实验室资料、CAMISTEMI评分及基本资料,并统计患者院内死亡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作用。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WBC及CAMI-STEMI评分升高均是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1)。WBC联合CAMI-STEMI评分预测患者院内死亡的AUC为0.804,敏感度为85.00%。结论:入院时WBC联合CAMI-STEMI评分对STEMI患者PCI术后院内死亡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
王洪敏
-
-
摘要:
目的分析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对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淋巴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数字随机法对其进行分组,采取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吡柔比星+醋酸泼尼松片为对照组(n=30),采取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醋酸泼尼松片为研究组(n=3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水平、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其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总生存期(OS)。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WBC以及PLT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两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淋巴瘤患者采取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过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其WBC以及PLT水平,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