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骨碎补总黄酮

骨碎补总黄酮

骨碎补总黄酮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4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基础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9324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华地方病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九届西部骨科论坛、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七届COA国际学术大会、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糖尿病论坛等;骨碎补总黄酮的相关文献由428位作者贡献,包括谢雁鸣、李晋玉、俞兴等。

骨碎补总黄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2 占比:0.68%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9324 占比:99.30%

总计:19461篇

骨碎补总黄酮—发文趋势图

骨碎补总黄酮

-研究学者

  • 谢雁鸣
  • 李晋玉
  • 俞兴
  • 徐林
  • 曾辉
  • 赵晋宁
  • 周芳
  • 舒晓春
  • 赵许兵
  • 姜俊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龙亚丽; 田启会
    • 摘要: 拟研究骨碎补总黄酮对缺氧环境中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潜能的影响。运用骨碎补总黄酮(TFDR)干预低氧浓度(10%)环境中犬BMSCs 4周后诱导成骨分化,倒置显微镜观察茜素红染色BMSCs钙结节形成,比色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RT-PCR检测成骨分化关键基因Runx2、Osterix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氧浓度抑制了犬BMSCs钙结节形成和ALP活性(P<0.01),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Runx2、Osterix表达降低(P<0.05或P<0.01);与低氧组相比,TFDR能显著促进低浓度氧中BMSCs钙结节产生和ALP活性(P<0.05),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5),促进Runx2、Osterix表达升高(P<0.05或P<0.01)。骨碎补总黄酮能够促进低氧浓度下犬B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
    • 黄锦阳; 吴凡; 袁灵梅; 曾志奎; 戈阳华; 熊伟; 郭灵; 潘斌
    • 摘要: 目的基于slit-RoBo信号通路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对诱导膜技术骨组织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48只SD大鼠(雄性SPF级),依据体重分层结果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中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每组12只。建立诱导膜实验模型,二期植骨后第2 d各中药组给予不同浓度骨碎补总黄酮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干预空白组及模型组。术后8周行影像学检查,PCR检测CD31、Emcn、slit3、ROBO相关基因表达。结果X线结果显示模型组成骨优于空白组,而中药高、中剂量组较模型组成骨更佳。CD31、Emcn、slit3、ROBOmRNA表达,模型组较空白组提高(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骨碎补总黄酮通过slit-RoBo信号通路调控血管偶联成骨促进诱导膜技术骨重建。
    • 吴洁; 吴睿哲; 葛殊玮; 伍强; 孙绍裘; 王凡; 曾景奇
    • 摘要: 目的:研究骨碎补总黄酮对牵张成骨模型大鼠成骨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5只,构建左侧胫骨牵张成骨模型,经5天静止期,使用胫骨环状外固定器以0.2 mm/d的速度牵引,连续20天。术后第1天起,低、中、高剂量组予骨碎补总黄酮浓度67、201、603 mg/kg行灌胃处理,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30天后处死动物,留取标本,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成骨生长相关蛋白BMP-2、CTGF、FGF-2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成骨相关蛋白BMP-2、CTGF、FGF-2的表达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高剂量组效果最明显,具体表现为CTGF的相对表达量提高3.4倍,BMP-2提高5.125倍,FGF-2提高6.333倍。结论:骨碎补总黄酮可通过促进DO大鼠成骨相关蛋白BMP-2、CTGF、FGF-2的表达加速新生骨形成及软组织修复。
    • 吴睿哲; 吴洁; 刘凯; 葛殊玮; 伍强; 王凡; 曾景奇
    • 摘要: 目的: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及动物实验探究骨碎补总黄酮与脂肪因子结合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中筛选骨碎补总黄酮的有效成分,使用Autodook Tools对有效成分与脂联素(ADP)、瘦素(LEP)进行分子对接计算;将40只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每组10只。采用背侧入路双侧卵巢摘除手术构造去势大鼠模型,造模2个月后连续给予相应药物干预12周,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BMD);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DP、LEP、雌二醇(E_(2))水平。结果:分子对接结果提示骨碎补总黄酮有效成分中有6种成分与LEP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有8种成分与ADP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动物实验研究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MD及血清E_(2)、ADP、LEP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骨碎补总黄酮可能通过改善E_(2)分泌、调控ADP的表达、延缓BMD的流失来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 刘潇予; 陈光耀; 吴子彧; 金琦; 陶庆文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骨碎补总黄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获取骨碎补总黄酮的活性成分,通过TCMSP、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STITCH数据库预测骨碎补中有效黄酮类成分靶点,并通过Uniprot数据库获取标准靶点名称。通过Gen Bank、Gene Cards、Dis Ge NET和OMIM数据库检索RA疾病相关靶点。获取骨碎补药物靶点-RA的交集基因,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以预测核心蛋白,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骨碎补总黄酮治疗RA调控网络,并将骨碎补总黄酮活性成分与预测得到的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从骨碎补总黄酮中筛选出木犀草素、柚皮素、山奈酚等活性化合物共10个,预测得到有效靶点210个,筛选RA相关靶点2009个,得到骨碎补总黄酮-RA交集靶点123个。其中STAT3、MAPK1、MAPK3、AKT1、MAPK8、IL-6、TNF、MAPK14、IL-4、IL-2、VEGFA、IL-1β、MAPK9等可能为骨碎补总黄酮治疗RA的关键作用靶点。GO基因富集分析提示,转录调控及细胞因子活性调节可能是骨碎补总黄酮发挥RA治疗作用的关键途径。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示PI3K/AKT、IL-17、TNF-α、T细胞受体转导及Th17细胞分化调节等信号通路可能在骨碎补总黄酮治疗RA发挥重要作用。骨碎补总黄酮治疗RA调控网络提示,木犀草素与柚皮素可能是骨碎补总黄酮治疗RA的关键成分。分子对接提示木犀草素与核心靶点AKT1、PI3K和STAT3具有较好的亲和能力,可能通过改变分子构象进一步影响其磷酸化。结论:骨碎补总黄酮可能通过调控炎性相关细胞因子及相关传导途径,从而抑制RA的炎性反应,而PI3K/AKT通路可能是骨碎补总黄酮发挥治疗RA的重要途径。木犀草素是骨碎补总黄酮治疗RA的关键分子,并可能通过抑制相关核心蛋白的构象,进而调控磷酸化发挥下游途径作用。
    • 黄敏玲; 卢赵琦; 申震; 林海雄; 冯骏杰; 黄枫; 姜自伟; 蔡群斌
    • 摘要: 背景:骨缺损是骨科临床的难题,骨碎补总黄酮对骨缺损治疗有确切疗效,但是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基于Notch信号通路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在骨重建过程中对血管生成和骨形成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中药+DAPT组、DAPT组,每组12只。构建大鼠股骨缺损模型,分别给予中药骨碎补总黄酮和Notch通路阻滞剂DAPT干预,干预12周后通过X射线片、Micro-CT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缺损的成骨情况,免疫组化检测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1、Hes1、骨形态发生蛋白2、Notch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片、Micro-CT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中药组的成骨效果明显优于其他3组;②免疫组化检测显示中药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1、Hes1、Notch1平均吸光度值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5);中药+DAPT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es1、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平均吸光度值大于DAPT组(P<0.05),但CD31和Notch1表达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结果表明,骨碎补总黄酮通过激活Notch通路促进骨重建过程中成血管-成骨耦联,从而促进骨修复。
    • 陈学生; 张洪钦; 陈秋琴; 林立; 王永胜
    • 摘要: 目的 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对大鼠骨质疏松(OP)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21只斯普拉格-杜勒(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各7只.空白组不做处理,模型组制备卵巢摘除诱导OP模型,治疗组造模后给予0.054 g/(kg?d)骨碎补总黄酮灌胃.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右侧股骨头骨密度(BMD).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骨转化标志物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甲状腺素(PTH)水平,镜下观察骨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病理学变化.结果 干预前,模型组的BMD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空白组和治疗组的BMD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观察见治疗组股骨组织骨小梁数量、密度、布局和完整性均好于模型组.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的BGP低于空白组,BALP、PTH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BGP低于空白组,BALP、PTH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BGP高于模型组,BALP、PTH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去势诱导的OP给予骨碎补总黄酮干预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 王军松; 李佳; 刘桂奇
    • 摘要: 背景骨碎补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rhizome drynariae,TFRD)是骨碎补的主要活性成分,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TFRD可有效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进而促进骨愈合,但目前其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探讨TFRD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倍增反应和分化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获取SD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基中加入TFRD,根据TFRD浓度的不同分为低浓度组(TFRD 0.1 mg/L)、中浓度组(TFRD 1.0 mg/L)、高浓度组(TFRD 10.0 mg/L),细胞培养基中未加入TFRD的作为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BMSCs细胞增殖情况,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各组成骨分化情况,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中浓度组与对照组β-catenin、RunX2、PPARG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时间点低浓度、中浓度、高浓度TFRD组吸光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4组矿化结节数统计,中浓度组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β-catenin和RunX2 mRNA表达明显升高,PPARG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中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β-catenin和RunX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PARG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TFRD可促进BMSCs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β-catenin、RunX2表达,抑制PPARG表达有关。
    • 黄翔宇; 林立垚; 郝敏; 刘凯
    • 摘要: 目的 探索骨碎补总黄酮(DMF)基于Notch信号通路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将大鼠进行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并将大鼠分为7个组别,即NC组、维甲酸(RA)组、DMF联合RA组、JaggedⅠ联合RA组、JaggedⅠ联合DMF及RA组、γ-分泌酶抑制剂(DAPT)联合RA组、DAPT联合DMF及RA组;分别检测各组Notch-1、Hes-1 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 JaggedⅠ联合RA组Notch-1、Hes-1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RA组,DMF联合RA组及DAPT联合RA组Notch-1、Hes-1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RA组(P<0.05);JaggedⅠ联合DMF及RA组Notch-1、Hes-1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JaggedⅠ联合RA组(P<0.05);DAPT联合DMF及RA组Notch-1、Hes-1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DAPT联合RA组(均P<0.05).结论 DMF能够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大致与抑制Notch信号通路相关.
    • 张朝栋; 曹芹芹; 徐婷婷; 林露茜; 岳珂; 郑晶晶; 黄淑成
    • 摘要: 骨组织维持平衡的关键在于骨代谢的动态平衡.一旦骨代谢失衡,就会导致骨损伤甚至骨骼疾病.中药骨碎补含有主要活性成分——骨碎补总黄酮,该活性物质对骨质疏松、骨缺损、骨折和骨关节炎等骨骼疾病有治疗作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从骨组织、血管、骨细胞以及调控机制四个方面综述骨碎补总黄酮对骨代谢的影响,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