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骨感染

骨感染

骨感染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19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1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6828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23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年会、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第二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骨伤科学术年会、第十九届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等;骨感染的相关文献由534位作者贡献,包括毛璐、马术友、鲁锋等。

骨感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1 占比:1.01%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6828 占比:98.95%

总计:17006篇

骨感染—发文趋势图

骨感染

-研究学者

  • 毛璐
  • 马术友
  • 鲁锋
  • 张鸿图
  • 严雪征
  • 于海泉
  • 刘金月
  • 卿明松
  • 张伯松
  • 彭笳宸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官娟; 宋娜; 霍花; 罗珊珊; 程余婷; 熊玥; 洪伟; 廖健
    • 摘要: 背景:唑来膦酸可抑制骨吸收,但其是否能抑制炎症性骨疾病及其相关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分析唑来膦酸对脂多糖诱导破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脂多糖将RAW264.7细胞诱导为破骨细胞,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和F-actin染色鉴定诱导结果。将RAW264.7细胞分5组培养: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对照组加入脂多糖处理,其余3组在加入脂多糖的基础上分别加入0.1,1,5μmol/L的唑来膦酸处理,培养6 h后,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LRP3、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cleaved-caspase-1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蛋白表达。培养第5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形成情况,F-actin染色观察破骨细胞肌动蛋白环。结果与结论: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和F-actin染色显示,脂多糖可诱导RAW264.7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②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0.1,5μmol/L唑来膦酸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与F-actin染色显示,1,5μmol/L唑来膦酸可抑制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③与对照组比较,0.1,1,5μmol/L的唑来膦酸均可抑制NLRP3、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蛋白表达(P<0.05),1,5μmol/L的唑来膦酸均可抑制cleaved-caspase-1的蛋白表达(P<0.05);④结果表明,唑来膦酸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该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NLRP3信号通路实现的。
    • 曹飞; 惠敏; 董西玲; 王乐; 王祖旭; 张敏; 张晓明; 刘童斌
    • 摘要: 背景:骨组织具有自我更新重建并修复组织缺损的功能,然而当发生大面积严重的骨缺损时往往需要骨移植物或骨替代物来重建缺损,这就加大了植入物周围骨感染的风险.目的:制备出载有不同银浓度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复合纳米纤维支架,确定既促进细胞增殖又具有抗菌特性的银浓度.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载有不同银浓度(0,0.001,0.01,0.1 mol/L)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复合纳米纤维支架,通过扫描电镜、能量色散光谱仪及透射电镜表征4组支架的微观形貌与元素组成.将MC3T3-E1成骨细胞与4组支架共培养,检测支架对细胞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将4组支架分别与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大肠杆菌(ATCC25922)共培养,通过形成的抑菌圈和抑菌率观察支架的抗菌性能.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下可见,4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较为连续,直径较为均匀,电纺丝呈现网状结构,其中分散着大小各异的孔隙结构,随着支架中载银含量的增加,纳米纤维的直径逐渐增大.透射电镜下可见,载银支架纳米纤维上均匀分散着黑色的银纳米颗粒,颗粒的大小直径为(46±24) nm.②CCK-8实验显示,与未载银支架相比,载银0.001,0.01 mol/L的纳米纤维支架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载银0.1 mol/L的纳米纤维支架抑制了成骨细胞的增殖.细胞核与细胞骨架染色显示,载银0,0.001,0.01 mol/L的纳米纤维支架有利于成骨细胞形态的伸展,载银0.1 mol/L的纳米纤维支架不利于成骨细胞形态的伸展.③碱性磷酸酶染色显示,载银0,0.001,0.01 mol/L的纳米纤维支架有利于成骨细胞的分化,载银0.1 mol/L的纳米纤维支架抑制了成骨细胞的分化.④抑菌圈实验显示,未载银支架无抗菌性能,随着支架中载银含量的增加,载银支架的抗菌性能增强.抑菌率实验证明载银量为0.01 mol/L的纳米纤维支架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⑤结果表明,载银量0.01 mol/L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复合纳米纤维支架既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又具备优秀的抗菌性能.
    • 王淦; 张妍; 崔宇韬; 刘贺; 田宇航; 李少荣; 范谊; 吴丹凯; 彭传刚
    • 摘要: 创伤后骨髓炎是骨组织感染的严重并发症,使患者长期卧床,生活质量下降,最终残疾甚至危及生命。目前临床控制骨感染的首选疗法是彻底清创外加全身和局部使用抗生素。但细菌在局部感染部位的繁殖可形成生物膜,从而使细菌难以被清除,成为控制感染的难点。此外,长期使用抗生素还会引起各种全身不良反应并增加细菌耐药性。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是种类丰富的新兴抗菌物质,能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或细胞壁的抗菌机制对抗耐药菌,引起研究者的青睐。考虑到抗菌肽局部给药疗效更好,近年来研究者对AMPs与局部药物递送相结合治疗骨感染进行了研究。如骨水泥、钛合金假体、水凝胶以及发展较快的纳米粒子可将抗菌肽稳定释放而不影响抗菌肽的生物活性。根据AMPs的特点、结构分类及抗菌机制选取合适的药物载体搭载AMPs或与抗生素共同整合,从而制出具有较强抗菌功能的材料,是治疗骨组织感染的一种有效且有前景的方法。本文介绍了AMPs的抗菌机制及将其运送至局部靶向部位的一些载体,总结讨论AMPs对抗耐药病原体的优势,并分析了AMPs在现有的研究环境下所要处理的优先事项和应用前瞻。
    • 洪嘉颖; 张涛
    • 摘要: 骨感染是骨科中治疗费用高、周期长、致残率高的疾病,目前的治疗措施存在易反复、需二次手术取出内植入物等问题,研发具备抗菌性能的体内可降解植入材料能减轻患者痛苦及社会负担。镁基金属具有体内可降解、与人体骨相近的弹性模量、一定的抗菌性能等优点,在骨感染修复材料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镁基金属作为骨感染修复材料的优点、存在的问题、提高其耐腐蚀性和抗菌性能的处理方法以及镁作为骨科内植入物的临床应用。
    • 何昌军; 张堃; 任程; 黄强; 李明; 路遥; 许毅博; 熊晨; 李忠; 马腾
    • 摘要: 目的:探讨抗生素硫酸钙结合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采用抗生素硫酸钙结合骨搬运技术治疗的18例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4例;年龄28~57岁,平均(39.0±8.0)岁。病程6~25个月,平均(11.9±5.7)个月。清创后骨缺损长度为4~10 cm,平均(6.3±1.9)cm。彻底清创后在骨缺损处填充抗生素硫酸钙,安装骨搬运外固定架并于术前设计部位截骨,行骨搬运治疗。记录术前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及骨愈合时间、外固定指数(EFI),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2周、4周、6周、1年复查WBC、CRP、PCT、ESR等炎症指标,根据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协会(ASAMI)评分评价骨愈合与功能结果。结果:18例患者获得15~51个月随访,平均(30.5±9.3)个月。16例患者一期骨性愈合,愈合时间7~15个月,平均(11.7±2.0)个月。EFI为1.2~2.8月/厘米,平均(2.0±0.5)月/厘米。针道感染、轴线偏移、无菌性渗液和对接端不愈合发生率分别为27.7%、22.2%、38.9%和11.1%。术后各时间点炎症指标均较术前降低(P0.05),其他时间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出现踝关节僵硬。所有患者无骨搬运段矿化不良、感染复发、截肢、血管神经损伤等发生,肢体力线及长度恢复良好。根据ASAMI评分,末次随访时骨愈合结果的优良率为83.3%(15/18),功能结果优良率为88.9%(16/18)。结论:抗生素硫酸钙结合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可以有效控制感染、降低对接端不愈合率、恢复肢体功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陈倩; 赵雪阳; 尤德强; 曾戎; 于振涛; 李卫; 王小健
    • 摘要: 术后感染是临床上常见且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开发新型抗菌涂层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的科学及社会意义。在3D打印多孔钛骨支架表面制备了具有抗菌功能的生物活性涂层,研究发现,银(Ag)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介孔生物玻璃(MBG)涂层之中,随着Ag含量的增加(0%,0.5%,1%,1.5%,摩尔分数),介孔涂层的比表面积从377.6 m^(2)/g下降到363.35 m^(2)/g。体外矿化结果表明,随着Ag含量的增加,磷灰石诱导能力略微下降。抗菌实验表明,银的添加显著提高了支架的抗菌性能。添加少量的银(0.5%)即可达到100%的抗菌率。支架与MC3T3-E1细胞共培养的实验结果表明,Ag掺杂的MBG涂层具有良好细胞相容性,且添加少量银能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使用一种简单的浸渍提拉法将掺Ag的MBG涂层应用于具有复杂的多孔结构3D打印钛支架上,使得支架的矿化性能、杀菌性能以及细胞相容性显著提高。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多功能骨植入支架提供了新思路。
    • 田彭; 陈欣
    • 摘要: 开放性骨折、骨内固定物植入术后及血源性感染均可导致骨感染。有研究报道长骨开放骨折感染率可达27%。骨感染标准的治疗方法是进行彻底的清创,包括清除坏死软组织和坏死骨组织,全身及局部使用敏感抗生素,重建骨缺损,并进行有效的创面覆盖。目前对于外科医生而言,骨感染仍然是巨大的挑战。
    • 冯建波; 程飘涛; 李陈诚; 宫首航(综述); 彭笳宸(审校)
    • 摘要: 骨缺损越来越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其临床发病率逐年增加,常常与感染并存,治疗非常困难且难以奏效,因此,针对感染性骨缺损的研究越来越多,目前针对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抗生素骨水泥钢珠。随着新型支架材料的不断发明,3D打印的支架材料结合抗菌因子材料逐渐应用于临床,为感染性骨缺损患者带来了喜讯,特别是可生物吸收的具备抗菌活性的支架材料,能满足各种临床骨缺损形状对临床越来越需要,但该材料仍处于研发阶段,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来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使之更贴合临床实际应用,为感染性骨缺损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 孙梦瑗; 汪璐; 曲远青; 王艳艳; 万娜
    • 摘要: 目的:分析四川成都地区骨科伤口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与耐药现状.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成都地区西部战区总医院骨科分离自伤口分泌物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鉴定及其SCCmec分型、各菌株MLST分型和spa分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20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毒力因子,并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敏分析.所有结果同时进行MRSA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菌株间的比较.结果:195株细菌MRSA检出率为21.0%,MRSA以SCCmecⅠ(41.5%)、Ⅳ(36.6%)型为主,MLST型别主要为ST59(58.5%)和ST630(17.1%),spa型别主要为t437(43.9%);MSSA的MLST主要型别为ST188(22.1%)和ST6(13.6%),spa型别主要为t189(19.5%)和t701(10.4%).MRSA菌株hlb(P<0.01)和seb(P<0.01)基因携带率较高,而cna(P<0.01)和ebpS(P<0.05)基因携带率较低,且这一结果与分子分型相关.耐药分析提示某些抗生素可在经验性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中优先选择.结论:成都地区骨科伤口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为ST59/ST630-t437-MRSA-SCCmecⅠ/Ⅳ和ST188-t189-MSSA.分子分型结果与毒力因子携带情况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对本地区抗菌策略的制定有一定参考作用.
    • 李宇鹏; 郑进发; 林进标; 王永标
    • 摘要: 目的 分析骨延长骨搬移技术治疗骨感染、骨缺损的临床观察.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4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骨感染、骨缺损患者46例,按其治疗方式分组,其中24例接受Orthofix单臂轨道式外固定支架治疗(Orthofix组),另22例接受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治疗(Ilizarov组),比较治疗效果,如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等.结果 Orthofix组愈合指数、带架时间、骨延长长度、骨延长区域矿化时间与Ilizarov组相比,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ADL评分、SAS评分,治疗前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izarov组ADL评分高于Orthofix组,SAS低于Orthofix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thofix单臂轨道式外固定支架术与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术在治疗骨感染、骨缺损上疗效基本相当,但后者对患者心理影响程度较小,临床治疗骨感染、骨缺损时可根据患者实际状况等因素综合确定治疗方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