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骨髓炎
创伤性骨髓炎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2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459642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基层医学论坛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2016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2015广东省药师周大会等;创伤性骨髓炎的相关文献由31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春、郭峭峰、沈立锋等。
创伤性骨髓炎—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59642篇
占比:99.97%
总计:459761篇
创伤性骨髓炎
-研究学者
- 张春
- 郭峭峰
- 沈立锋
- 黄凯
- 张展
- 仲崇华
- 卢淑贞
- 张晓文
- 段晓红
- 王颖彦
- 罗懿妮
- 翁琼英
- 赖潇潇
- 陈海云
- 林晓琪
- 郑钦洪
- 陈勇
- 隋海明
- 黄柳华
- CHEN Hai-yun
- DUAN Xiao-hong
- LAI Xiao-xiao
- LU Shu-zhen
- LUO Yi-ni
- WANG Ying-yan
- 乔伟松
- 俞华军
- 倪竹南
- 刘亦杨
- 刘建国
- 刘金龙
- 刘锋卫
- 卢俊浩
- 吴人杰
- 周振霞
- 姚洪霞
- 孟娇
- 宁丽
- 宁漱岩
- 寿旦
- 庄洁
- 张亚峰
- 彭莉
- 徐海栋
- 曲俊荣
- 李天一
- 李霞
- 林少晖
- 林炳远
- 王新卫
-
-
胡曙荣;
冯瑞强;
容英潮;
黄俊文;
潘月帆;
蒋锐
-
-
摘要:
目的探究皮瓣覆盖、抗生素骨水泥填充、负压封闭灌注冲洗治疗创伤性骨髓炎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创伤性骨髓炎并软组织缺损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39.75±15.34)岁;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38.80±15.41)岁。对照组接受常规皮瓣覆盖、负压封闭灌注冲洗治疗;观察组接受皮瓣覆盖、负压封闭灌注冲洗联合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治疗,两组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手术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反应蛋白变化率)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骨缺损长度、软组织缺损面积。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48%(19/2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1.90%(13/21)](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反应蛋白变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的骨缺损长度、软组织缺损面积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皮瓣覆盖、抗生素骨水泥填充、负压封闭灌注冲洗治疗创伤性骨髓炎并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骨缺损、软组织缺损,且患者术后恢复快,经济负担小,值得在临床推广。
-
-
彭莉;
罗秀铭
-
-
摘要:
目的分析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疾病特点,探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配合焦点式心理护理对数字评估量表(NRS)评分的影响。方法根据护理方式不同把2018年1~12月期间收治的88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健康教育配合焦点式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NR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两组护理前NR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第7d NRS评分(4.9±1.0)分、护理第14d NRS评分(2.1±0.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3±1.8)分,(4.8±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14d后SAS评分(44.3±1.0)分、SDS评分(42.9±1.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2.1±1.7)分、(51.3±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F-36总评分为〔(89.5±8.9)分〕高于对照组的(48.9±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骨髓炎患者治疗期间实施健康教育联合焦点式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
-
彭莉;
罗秀铭
-
-
摘要:
目的 分析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疾病特点,探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配合焦点式心理护理对数字评估量表(NRS)评分的影响.方法 根据护理方式不同把2018年1~12月期间收治的88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健康教育配合焦点式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NR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 两组护理前NR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第7d NRS评分(4.9±1.0)分、护理第14d NRS评分(2.1±0.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3±1.8)分,(4.8±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14d后SAS评分(44.3±1.0)分、SDS评分(42.9±1.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2.1±1.7)分、(51.3±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F-36总评分为[(89.5±8.9)分]高于对照组的(48.9±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性骨髓炎患者治疗期间实施健康教育联合焦点式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
-
应志强;
黄凯;
任海勇;
林炳远;
郭峭峰;
刘亦杨
-
-
摘要:
目的 观察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联合手术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四肢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MRSA感染四肢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一期手术治疗,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病灶处植入载盐酸万古霉素硫酸钙人工骨,观察组在围手术期静滴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对照组静滴盐酸万古霉素.比较两组术后的炎症指标、肾功能指标、引流管留置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骨髓炎复发率.结果 术后第16?d,对照组的炎症及肾功能指标与观察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在术后第5年出现骨髓炎复发.结论 利奈唑胺联合手术治疗MRSA感染创伤性骨髓炎更值得推荐.
-
-
于佳
-
-
摘要:
目的:分析创伤性骨髓炎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80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作为,患者收治时间为2017年4月-2020年4月,患者分组采用单双号法进行,双号为一组(观察组,40例),单号为一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治疗方法为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对照组治疗方法为抗生素骨水泥,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创面愈合时间对比,观察组(20.74±2.55)天,相较于对照组(28.16±2.28)天更短,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92.50%,相较于对照组75.00%更高,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骨髓炎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患部疼痛和减轻其机体炎症反应,还能缩短其创面愈合时间.
-
-
王卫刚
-
-
摘要:
目的:比较诱导膜技术与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78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诱导膜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Iowa膝关节评分及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Iowa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创伤性骨髓炎患者,效果优于诱导膜技术,有利于促进患者膝关节及踝关节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
吴阳
-
-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敷结合抗生素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60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15例、好转13例,治疗有效率93.3%(28/30);对照组治愈6例、好转15例,治疗有效率70.0%(21/30)(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结合抗生素治疗创伤性骨髓炎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
-
-
赵行琪;
万皓阳;
覃汉俊;
姜楠;
林庆荣;
胡岩君;
杨俊;
余斌
-
-
摘要:
目的 总结华南地区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四肢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 检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创伤骨科病例系统,时间范围: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回顾性采集诊断为四肢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信息,如性别、发病年龄、致伤原因、是否开放、是否多个部位感染、术中组织致病微生物培养结果、致病菌数量与种类以及是否进行截肢等,并对上述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及统计. 结果 华南地区共计有674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男女比为4.81∶1.造成创伤性骨髓炎的外伤以开放性损伤为主(64.09%,432/674).创伤性骨髓炎的主要致伤原因为交通伤(39.51%,211/534).创伤性骨髓炎以单发感染病灶为主(83.68%,564/674),主要累及下肢:胫骨(53.19%,300/564)、股骨(18.97%,107/564)、跟骨(11.70%,66/564)及其他足部骨(4.61%,26/564).术中取组织标本进行致病微生物培养的阳性率为65.26% (355/544).多数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由单一致病微生物感染引起(74.65%,265/355),最常见的单一致病微生物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8.11%,101/265),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0.00%,53/265).创伤性骨髓炎所致截肢率为3.71%(25/674),整体致残率为4.45% (30/674). 结论 华南地区四肢创伤性骨髓炎好发于男性,多继发于开放性骨折.创伤性骨髓炎最常见的致伤原因是交通伤,好发于下肢骨,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
-
张良春
-
-
摘要:
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社会中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多,而且这些人群受到交通事故的创伤后,多以骨折的患者为主,进行手术之后就会受到感染,增加了创伤性骨髓炎的发病几率。创伤性骨髓炎主要是由于人体受到创伤而引起骨髓组织受到感染。该炎症多发生于青壮年群体中,尤其以下肢最多,如果严重的粉碎性骨折或者闭合性的骨折进行手术固定后受到一定感染的患者就极易引发创伤性骨髓炎。如果引发创伤性骨髓炎症,一定要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才能避免炎症的进一步发展,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
-
沈立锋;
郭峭峰;
刘亦杨;
黄凯;
鲁宁;
张展;
马苟平;
张春
-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7年骨伤科分会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创伤性骨髓炎时对原有内固定的处理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合并有内固定存在的胫骨骨髓炎95例,均采用组织瓣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植入的方案进行治疗,36例保留钢板,59例拆除内固定改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随访并分析. 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骨愈合时间4~13个月,平均7.4个月.保留钢板者均为病程小于2个月,内固定未失效,其中有1例局灶型骨髓炎复发,拆除钢板者中有2例骨髓炎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胫骨创伤性骨髓炎合并有内固定存留时,若病程小于2个月,内固定未失效者,经彻底清创载抗生素硫酸钙植入组织瓣覆盖创面后可考虑保留钢板.
-
-
崔太安;
唐林俊;
李献和;
周绍勇
-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中医骨伤科高峰论坛》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总结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联合比目鱼肌内侧半肌瓣转移,二期取皮植皮治疗胫骨中上段创伤性骨髓炎合并骨外露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组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左侧14例,右侧11例,年龄30-65岁,严重创伤导致的胫骨开放性骨折合并的软组织缺损,骨外露10例;胫骨骨折手术内固定伤口感染,骨外露15例,创面均位于胫骨中上段前方,纵向骨外露长度在15-20cm左右.骨外露时间3月一2年不等。所有病例伤口分泌物均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呈阳性。所有病例均在彻底清创、抗炎等治疗的基础上行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联合比目鱼肌内侧半肌瓣转移,二期取皮植皮治疗。 结果:25例全部成功,3例创缘少量渗出,经换药处理后均愈合,随访1--3年,无溃疡和炎症的复发,1年后再次进行取骼骨植骨治疗骨质缺损,疗效满意。 结论: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联合比目鱼肌内侧半肌瓣血供丰富,抗感染能力强,组织丰厚,适宜修复死腔;是治疗小腿中上段创伤性骨髓炎、软组织合并骨质缺损的理想肌瓣。手术操作简单,成功率较高,便于推广,尤其是不具备显微外科技术的基层医院的外科医生,很容易掌握。
-
-
-
罗懿妮;
卢淑贞;
陈海云;
王颖彦;
段晓红;
赖潇潇
-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混合真菌感染的创伤性骨髓炎在临床中较为少见,这类感染治疗通常较为困难.本文详细叙述了笔者对1例外伤后近平滑念珠菌合并微球菌、纹带/无枝菌酸棒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药学监护全过程:在手术清创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该患者情况及药敏结果,甄别真正的感染菌,及时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配合中医中药治疗,并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充分利用药学知识,积极与微生物室联系,协助医生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醒医生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根据药物经济学原理选择药物品种及药物剂量,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为患者节约了就医成本。临床药师参与治疗团队,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有效、适当、经济,使得临床药学服务在提高医疗治疗水平和促进合理用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
-
郭峭峰;
张春;
沈立锋;
张展
- 《第二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骨伤科学术年会、第十九届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及选择.方法:回顾我科2007年8月~2011年6月创伤性骨髓炎185例,男151例,女34例;年龄7~78岁.病程21天~30年.发病部位:胫腓骨96跟骨43股骨12跖骨10跗骨3掌骨5髂骨4尺桡骨2髌骨7胸锁关节1锁骨2.治疗手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单纯病灶清除4例,单纯行病灶清除加载抗生素人工骨植骨术25例,行病灶清除加载抗生素人工骨植骨加邻近肌皮瓣转移覆盖创面111例,行病灶清除加载抗生素人工骨植骨加游离皮瓣移植覆盖创面27例,其中61例同时行自体髂骨植骨.病灶清除加骨搬移16例(股骨3例,胫骨13例).直接截肢2例.结果:本组病灶清创植骨加皮瓣覆盖创面的111例病例有16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或植皮创面愈合.4例3个月后再次出现窦道,再次清创植骨手术治愈.6例感染治愈,但骨不连,6月后行植骨术,最终骨折愈合.1例改行骨搬移治愈.16例骨搬移病例中1例股骨中上段骨搬移病人在搬移过程中再次外伤致外固定架近端骨折伴感染,最终行股骨中段截肢.7例再次行自体髂骨植骨术后治愈.近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骨髓炎患者均遗留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骨干创伤性骨髓炎忠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骨髓炎治疗关键是彻底广泛扩创,利用显微外科技术改善局部血循环.方法有多种,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大部分病人可采用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加邻近皮瓣转移一期治愈.因此,治疗中需充分运用各种皮瓣肌瓣以及复合组织瓣转移等显微外科技术,显微外科技术在创伤性骨髓炎治疗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骨搬移是伴有大段骨缺损的创伤性骨髓炎病例的首选方法.
-
-
孙华伟;
谢振军;
赵国红;
邓小兵;
郑竞舟;
邓名山;
赵建军;
樊志强;
张学来;
陈建文
- 《第三届全国创伤骨科学术会暨组织修复与重建新技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II)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骨不连的疗效.rn 方法:①对骨髓炎伴有皮肤缺损者,先行皮瓣或肌皮瓣覆盖创面,待皮瓣成活稳定后,骨髓炎仍有窦道者,术中彻底清创,清除死骨,切除病变骨质;②对骨不连患者,术中清除骨不连区瘢痕和硬化骨,至骨断面出血活跃,打通两断端髓腔.然后于胫骨结节下行骨膜下截骨,安装(II)izarov外固定架,一期闭合创面,术后第5天开始进行骨搬移延长,直至骨缺损断端对接.rn 结果:骨髓炎、骨不连所切除骨质均获得成功延长并一期骨愈合,骨髓炎无复发.rn 结论:(II)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骨不连疗效可靠,是一种新的治疗理念,主要并发症为针道感染.
-
-
-
沈立锋;
张春;
郭峭峰;
张晓文;
马苟平;
俞华军;
钟甫华
- 《2009年浙江省显微外科、手外科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组织瓣加万古霉素人工骨一期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可行性。rn 方法:2006年7月--2008年7月,我们在彻底清创后应用组织瓣覆盖创面,万古霉素人工骨植骨一期治疗创伤性骨髓炎17例,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20-68岁。rn 结果:骨髓炎治疗均获成功,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3个月,2例患者皮瓣术后出现部分坏死,面积不超过1/4,经换药治愈,1例皮瓣术后出现远端1/3左右坏死,经邻近皮瓣转位修复,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人工骨反应性渗出。rn 结论:一期组织瓣移植或转位覆盖创面、万古霉素人工骨植骨修复骨缺损治疗创伤性骨髓炎是可行的。随着交通和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创伤后骨髓炎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不少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已超过血源性骨髓炎[1,2]。且不少骨髓炎为高能量创伤后所致,常合并有软组织缺损需修复重建,治疗较为棘手,病程较长。2006年7月-2008年7月我们应用组织瓣加万古霉素人工骨植骨一期治疗该类创伤性骨髓炎17例,临床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