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出版人才

出版人才

出版人才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05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人才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7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360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编辑学刊、出版参考、出版广角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中国编辑学会第九届年会、第七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等;出版人才的相关文献由201位作者贡献,包括孟庆春、张辉冠、李洋等。

出版人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7 占比:12.59%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51%

专利文献>

论文:1360 占比:86.90%

总计:1565篇

出版人才—发文趋势图

出版人才

-研究学者

  • 孟庆春
  • 张辉冠
  • 李洋
  • 于友先
  • 刘中新
  • 刘晓欢
  • 刘梦楠
  • 刘玲武
  • 叶新
  • 吴道弘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阎晓宏
    • 摘要: 出版人才指在策划、编辑、制作、管理与销售等不同环节作出突出贡献、取得优异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出版人。对出版人才的衡量,可以从卓越的策划能力、挖掘优秀作品的能力、提升稿件质量的能力、面向读者或者市场制作和传播的能力四个方面展开。
    • 黄震
    • 摘要: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精神,积极探索和实践新时代出版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未来,该社还将进一步强化人才发展战略,完善"薪酬体系""绩效体系""人员编制与信息化""上升渠道""人才培养"五方面的制度体系,多渠道吸纳人才,运用好的政策优化人才成长通道,利用好的制度创新人才培训,不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全面实施实战导向型的用人机制,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 孟轶; 李景玉
    • 摘要: 文章基于文化强国、出版强国的背景,分析了高质量出版人才是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资源和主体性力量,论述了出版人才应该拥有由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所构成的政治素质,由精品策划能力、高水平编校能力、专业化印制能力、全媒体营销能力、国际化出版传播能力所构成的业务能力,以及由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所构成的数字能力。最后指出,高质量出版人才能力体系是以政治素质为引领,以业务能力为主体,以数字素养为关键的一整套内涵丰富、动态演变、与时俱进的能力体系。
    • 王慧
    • 摘要: 作为职业教育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学分银行”为完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认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依托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标准推进继续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学习内容从同质到定制;关注出版人才持续性发展,以精准化、个性化、系统化服务赋能专业成长,实现学习态度从被动到主动;加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设计和管理平台建设,实现继续教育管理从松散到系统,是未来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改革创新的方向。
    • 王高阳
    • 摘要: 对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是教育界和出版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新时代出版人必须承担的重任。基于此,文章探究党史学习教育背景下出版单位结合实践培养新时代出版人才的模式。
    • 朱长纯
    • 摘要: 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不断日新月异,加之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数字技术发展迅速,推动以移动终端为主的新媒体发展,给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阅读载体选择产生不小冲击,更是对传统图书出版行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出版由于其自身所具有阅读简便、出版成本低、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深受读者青睐,传统图书出版若想在此种情况下持续良性发展,则不得不对数字出版给传统出版行业产生的具体影响进行分析,以制定适应时代变化的传统出版行业的发展策略。
    • 徐立萍; 施勇勤; 余丹阳
    • 摘要: 信息技术和媒体平台的兴起加速了出版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产业融合的不断升级对出版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共建学院的举措为高校培养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结构,具备内容策划和统筹技术实现的职业能力,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出版专业人才提供了实力支撑,有助于高校实施培养目标与行业发展需求协同,知识结构要求与师资队伍建设协同,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料协同,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 张倩
    • 摘要: 【目的】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古籍数字出版相关资料,对出版社数字出版环境和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为数字赋能古籍出版转型发展提出问题和建议,丰富数字赋能古籍出版转型发展的理论材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籍数字出版进行保护。【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出版业态转型、数字出版、出版数字化转型等研究资料,通过整理、归纳、分析和总结形成本文古籍数字出版研究的基础;采用访谈与研讨法了解古籍数字出版的现状与问题。【结果】古籍数字出版质量、题材与供需问题亟待强化,安徽“古籍大省”古籍文献整理、组织全省古籍保护、数字赋能古籍出版和保护为推进古籍数字化提供借鉴参考。【结论】古籍数字出版优化要提高古籍数字出版质量,基于用户需求合理选择古籍数字图书选题,做好数字媒介融合提供差异化图书产品,基于现状与问题完善古籍数字出版模式,选配复合型出版人才支持古籍数字出版。
    • 沈倩倩
    • 摘要: 自19世纪下半叶始,上海的出版业逐渐兴起,并在20世纪初成为近代中国出版文化中心.此中缘由,并非偶然,而是受政治环境的演变、经济资本的汇聚、文化氛围的氤氲、教育思潮的引领、出版人才的觉醒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推动、所促成.
    • 刘巧巧
    • 摘要: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出版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难题。在“快餐文化”的渗透下,国民的阅读率降低,图书销售不断萎缩,实体店难以为继,甚至有些人发出了“传统出版业是夕阳产业”的感慨。面对如此多元化的时代,传统出版业应该怎样发展才能突破这一瓶颈,成了每位出版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