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片雷管
冲击片雷管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1年内共计136篇,主要集中在武器工业、化学工业、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325225篇;相关期刊27种,包括科技广场、测试技术学报、中国测试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4年火炸药及装药安全性与寿命评估技术研讨会、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2010年火炸药技术学术研讨会等;冲击片雷管的相关文献由279位作者贡献,包括蒋小华、王亮、王丽玲等。
冲击片雷管—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25225篇
占比:99.97%
总计:325320篇
冲击片雷管
-研究学者
- 蒋小华
- 王亮
- 王丽玲
- 郭菲
- 褚恩义
- 付秋菠
- 只永发
- 韩克华
- 任西
- 杨振英
- 张玉若
- 王窈
- 周密
- 曾庆轩
- 李勇
- 秦国圣
- 高原
- 冯长根
- 同红海
- 吕军军
- 尹强
- 李敏
- 王寅
- 王猛
- 祝明水
- 袁士伟
- 覃文志
- 金丽
- 万方美
- 何碧
- 党瑞荣
- 刘剑钊
- 刘永刚
- 张凯
- 张海斌
- 徐容
- 施志贵
- 朱鸿志
- 李娜
- 李涛
- 李艺
- 杜秋华
- 王小刚
- 王建华
- 王治平
- 罗承沐
- 谭福利
- 贺思敏
- 赵世明
- 邓志国
-
-
刘园园;
郑松;
康兴国
-
-
摘要:
针对冲击片雷管与安全系统分体设计中高压起爆能量在0.5 m长电缆传输中衰减,导致冲击片雷管不能可靠起爆的问题,提出了冲击片雷管与安全系统分体设计高压起爆能量衰减优化方法.该方法对几种可以使用的传输电缆的分布电感进行计算分析,选用电感值低的扁平电缆作为传输导线,并以此建立分体式起爆回路仿真模型,分别改变仿真回路中高压电容参数U0、C,使回路电流达到冲击片雷管最小可靠起爆电流.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保证冲击片雷管正常起爆和起爆电路各器件正常工作的条件下,适当地提高高压电容C或者充电电压U0都可以使回路电流提高,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符合.因此,在冲击片雷管与安全系统分体设计中,通过对传输电缆、高压电容的充电电压U0和容值C三者综合进行优化实现冲击片雷管可靠起爆的方案是可行的.
-
-
崔银锋;
周伟江;
康乐
-
-
摘要:
文中结合聚能战斗部所用引信对传爆序列的实际需求,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聚能战斗部直列式引信用的传爆序列,其初级火工元件选用冲击片雷管,爆炸网络采用一点输入、六点输出形式的同步起爆网络,六点输出同步性极限偏差在200 ns以内。通过传爆序列起爆、传爆以及隔爆能量匹配性设计及试验,验证了传爆序列各火工元件起爆、传爆匹配性良好,在增强对爆炸网络施主药柱隔爆措施的情况下,施主药柱不会直接起爆战斗部主装药,由爆炸网络起爆聚能战斗部主装药,爆炸能量能够按照预定的路径有控制地传递,确保了爆炸网络正常发挥作用。
-
-
崔银锋;
周伟江;
康乐
-
-
摘要:
文中结合聚能战斗部所用引信对传爆序列的实际需求,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聚能战斗部直列式引信用的传爆序列,其初级火工元件选用冲击片雷管,爆炸网络采用一点输入、六点输出形式的同步起爆网络,六点输出同步性极限偏差在200 ns以内.通过传爆序列起爆、传爆以及隔爆能量匹配性设计及试验,验证了传爆序列各火工元件起爆、传爆匹配性良好,在增强对爆炸网络施主药柱隔爆措施的情况下,施主药柱不会直接起爆战斗部主装药,由爆炸网络起爆聚能战斗部主装药,爆炸能量能够按照预定的路径有控制地传递,确保了爆炸网络正常发挥作用.
-
-
夏家锦;
索志荣;
李尚斌;
黄明;
王敬凯;
耿文静
-
-
摘要:
为解决低感高能炸药用于冲击片雷管时起爆可靠性和长贮起爆可靠性的矛盾,防止超细粒子在长贮中发生团聚是关键。叙述了一种海胆状LLM-105晶体的制备方法,掌握了关键结晶参数对海胆状LLM-105形貌的影响规律,采用了XRD、1H NMR、FT-IR等手段表征了海胆状LLM-105的结构,再以TG-DSC和量热实验获得了热性能和爆轰性能。结果表明:海胆状LLM-105的热分解峰值温度高于普通LLM-105约5°C,恒容燃烧热为-9.95 kJ/g,标准摩尔生成焓为-7.253 kJ/mol;密度1.6 g/cm^3时的爆压和爆速分别为22.0 GPa和7.304 km/s。与HNS、TATB及HMX等炸药相比,海胆状LLM-105可作为新一代冲击片雷管用始发药的优选对象。
-
-
夏家锦;
索志荣;
李尚斌;
黄明;
王敬凯;
耿文静
-
-
摘要:
为解决低感高能炸药用于冲击片雷管时起爆可靠性和长贮起爆可靠性的矛盾,防止超细粒子在长贮中发生团聚是关键.叙述了一种海胆状LLM-105晶体的制备方法,掌握了关键结晶参数对海胆状LLM-105形貌的影响规律,采用了XRD、1H NMR、FT-IR等手段表征了海胆状LLM-105的结构,再以TG-DSC和量热实验获得了热性能和爆轰性能.结果表明:海胆状LLM-105的热分解峰值温度高于普通LLM-105约5°C,恒容燃烧热为-9.95 kJ/g,标准摩尔生成焓为-7.253 kJ/mol;密度1.6 g/cm3时的爆压和爆速分别为22.0 GPa和7.304 km/s.与HNS、TATB及HMX等炸药相比,海胆状LLM-105可作为新一代冲击片雷管用始发药的优选对象.
-
-
韩克华;
焦清介;
褚恩义;
李蛟;
张玉若
-
-
摘要:
为研究多点同步起爆系统同步性时间以及系统设计方法问题,采用基于爆炸同步网络技术的微型导爆索工艺以及基板式炸药沟槽装药工艺,基于冲击片雷管技术,设计3种多点同步起爆系统,分别对其组件的作用过程进行拍摄,对系统的同步性时间进行测试和对比,对同步性时间的影响因素等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冲击片雷管的多点同步起爆系统同步性时间最优,制作工艺更便于控制,系统体积更便于小型化设计,在武器弹药系统中更便于进行系统集成;影响冲击片雷管多点同步起爆系统同步性时间的主要因素是雷管的参数、发火能量裕度、各支路的等效参数等;影响基于导爆索方法的多点同步起爆系统同步性时间的主要因素是导爆索的爆速和爆速偏差;影响基于沟槽装药方法的多点同步起爆系统同步性时间的主要因素是装药工艺。
-
-
涂小珍;
张波;
曹可;
宫正;
李伟
-
-
摘要:
为了掌握经长期贮存后的飞片材料在初始起爆条件下的飞片速度是否会发生显著性退化,采用光子多普勒测速仪对经71°C加速老化不同时间后的聚酰亚胺飞片材料形成飞片的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针对不同时间加速老化后的聚酰亚胺飞片材料,在相同起爆条件下由其形成飞片的最大速度及飞片出炮筒时的速度均无显著性变化,且在一定炮筒厚度下,飞片出炮筒的速度没有达到最大值.
-
-
-
吕栋腾;
韩克华
-
-
摘要:
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法制备得到不同厚度的铜膜和铝膜,采用扫描电镜(SEM)、台阶仪以及阻抗分析仪进行表征,并对其电爆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金属薄膜在溅射过程中,溅射功率决定金属薄膜的质量,既溅射功率越大,金属薄膜的致密性越好,晶粒颗粒越小,晶粒分布也越均匀;桥箔厚度对爆发时间和爆发电流均有显著影响,较薄的桥箔电爆性能优于较厚的桥箔;比较相同桥区尺寸、相同厚度的铜箔和铝箔,铝箔电爆性能更好.
-
-
张玉若;
梁车平;
程涛;
韩克华;
金丽;
何强
-
-
摘要:
基于提升爆炸箔类火工品一致性与可靠性的目的,结合换能元制备过程,采用故障树分析法(FTA)建立了换能元失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感度试验,对各类失效模式进行了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换能元桥区存在微小通孔时或边缘存在凸起时,50%发火电压有较大幅度提升,失效概率最高.
-
-
-
-
秦国圣;
李博;
褚恩义;
任西
- 《中国兵工学会第十七届引信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概述了冲击片雷管多点起爆技术的发展,对多点起爆技术在先进战斗部起爆系统中的应用、多点起爆模拟大尺寸传爆药起爆钝感炸药的技术进行了介绍,讨论了MEMS技术对先进战斗部起爆技术的影响,对冲击片雷管多点起爆系统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
-
-
ZHAO Xin;
赵新;
JIAO Feng;
焦峰
- 《第十五届中国航空测控技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爆炸箔是冲击片雷管的核心部件,也是高能等离子体换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爆炸箔的电特性及其ANSYS仿真预测技术,能够极大地降低成本,提高冲击片雷管的优化效果.针对冲击片雷管的爆炸箔特性,建立ANSYS仿真模型,通过电爆炸仿真技术实现了电阻值、电流密度、电爆炸过程及其峰值电流的仿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ANSYS仿真与试验结果较吻合,验证了ANSYS仿真技术能够较为真实地预测爆炸箔的电爆炸特性.
-
-
史春红;
雷珏;
陈道明;
王丽霞;
徐拴劳;
王培勇;
于江
- 《陕西省兵工学会第十三届青年学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冲击片雷管具有良好的抗冲击、防辐射和抗静电能力,是一种极其安全可靠的雷管,适用于直列式爆炸序列.HNS具有耐热性能好,爆轰感度高,临界直径小等特点.此外,超细HNS对冲击片敏感,而机械感度和静电感度低,耐热性能高,适合用于冲击片雷管装药.针对影响HNS性能的因素,本文分别分析研究了纯度、粒度、晶型及装药密度等因素对其冲击片起爆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高纯、超细、具有球型颗粒HNS,当装药密度为理论密度85%~90%时,具有良好冲击片起爆性能.
-
-
-
轩伟
- 《陕西省兵工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学术交流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钝感火工品的概念、产生背景,重点介绍了在该领域的激光点火、爆炸逻辑网络和冲击片雷管等前沿技术,通过对国内外技术水平进行比较,总结了中国与国外技术的差距及技术瓶颈,并对钝感火工品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