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战斗部

战斗部

战斗部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3年内共计1496篇,主要集中在武器工业、军事技术、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7篇、会议论文108篇、专利文献66912篇;相关期刊198种,包括兵工学报、轻兵器、四川兵工学报等; 相关会议63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第十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2011年中国兵工学会学术年会等;战斗部的相关文献由2217位作者贡献,包括许志峰、王世英、臧晓京等。

战斗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27 占比:1.65%

会议论文>

论文:108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66912 占比:98.19%

总计:68147篇

战斗部—发文趋势图

战斗部

-研究学者

  • 许志峰
  • 王世英
  • 臧晓京
  • 袁宝慧
  • 周涛
  • 冯顺山
  • 王树山
  • 肖川
  • 卢永刚
  • 蒋建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沈瑞琪
    • 摘要: 含能材料包括火药、炸药、火工药剂、烟火药剂等能源材料,含能装置包括了火工品、引信、战斗部、火箭和枪炮弹药的推进装药等功能装置。这些材料和装置的共同特点是含有敏感、容易自分解和组分挥发的含能材料,含能材料中的各组分会发生预反应和组分扩散、迁移等内相容问题。
    • 董军超; 朱重阳; 陈津虎
    • 摘要: 目的解决高可靠、小子样战斗部飞行可靠性评估时样本量不满足标准要求的问题。方法通过对战斗部结构功能分析,建立包含壳体强度、主装药安定性及主装药正常起爆等单元的可靠性框图,并利用L-M法对战斗部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首先利用基准设计许用值的安全系数法将应力强度干涉模型与安全系数进行结合,对壳体强度可靠性进行评估;然后结合战斗部试验数据,利用最大熵试验法,在小样本下评估战斗部主装药安定性及正常起爆的可靠性;最后,将各单元的可靠性数据转化为成败型数据进行分析,利用L-M法,结合战斗部整机试验数据,开展战斗部飞行可靠度评估。结果分别计算了小子样下战斗部壳体和装药安定性及正常起爆的可靠度,并将其转换为等效成功数和等效失败数,结合战斗部试验打靶等可靠性信息,综合评估了战斗部飞行可靠度。结论充分利用战斗部在研制阶段的试验信息进行评估,减少了样本量,解决了战斗部可靠性高、样本量小的评估难题。
    • 朱福林; 郭东; 陈阳; 周亮; 马宝成; 段雨劼; 潘湛
    • 摘要: 为了减小前级战斗部爆炸后应力波会沿壳体和压圈等结构对主级战斗部药型罩造成的影响降低最终的侵彻威力,设计了2种壳体结构,采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分析了2种壳体结构对主级战斗部的影响,优化壳体结构具有更好的侵彻威力。对2种壳体结构的侵彻威力进行了垂直静破甲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壳体结构的侵彻威力优于传统壳体结构。
    • 姚江涛; 张侃
    • 摘要: 针对引信弹道适应性问题,以美军“战斧”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为例,采用有限元仿真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导弹末端弹道意外触地、落水2种极限工况下引信的弹道适应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意外触地条件下,引信感受到的过载较大,能可靠起爆战斗部;意外落水条件下,引信感受到的过载较小,存在不能起爆战斗部的可能;该研究方法可供引信设计和生产单位借鉴。
    • 高欣宝; 李笑楠; 陈浩
    • 摘要: 大口径干扰弹大多采用整体装填一次性起爆的方式,具有分散性差、成烟面积小等问题。针对这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围绕子母式干扰弹进行结构设计,并基于内弹道理论,分析建立了抛撒过程模型。采用MATLAB编程,计算分析了抛撒过程压力、子弹罐体和干扰弹弹体抛射速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子弹罐体和弹体的抛射速度。通过静态抛撒试验测试表明,子弹罐体和干扰弹弹体的抛射速度的误差分别为3.2%和7.3%,验证了战斗部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抛撒策略的可行性,为干扰弹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 李一鸣; 李文彬; 韩伟; 张庆; 王晓鸣
    • 摘要: 为研究战斗部壳体破片平均质量与平均穿孔面积的关系,针对3种战斗部装药JH-2、JOXL-1、RBOE-1设计了战斗部静爆试验和水井回收试验。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利用侵彻孔洞图像轮廓信息和自然破片平均质量的关系,标定了3种炸药的破片平均质量比例系数。结果表明,当壳体破片质量大于0.1g的破片计入有效破片时,3种炸药的破片平均质量比例系数分别为0.2249、0.3010、0.3907;当壳体破片质量大于1g的破片计入有效破片时,3种炸药的破片平均质量比例系数分别为0.5521、0.5772、1.0646;通过战斗部静爆后自然破片的穿靶试验可获得战斗部壳体形成自然破片的平均质量,较大程度地减少了以往试验的复杂性,方便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可为常规战斗部乃至不敏感战斗部的毁伤效能评估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 安宣谊; 董永香; 叶坪; 孙启添
    • 摘要: 基于战斗部破片速度轴向分布特性及冲击波在空气中的运动规律,获得了虑及破片速度轴向分布特性的冲击波与破片联合作用距离区间分析模型,研究了仅冲击波作用、仅破片作用及冲击波与破片联合作用3种加载模式对单层/双层间隔钢靶的毁伤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加载模式下,单层/双层间隔钢靶的变形破坏模式不同:仅冲击波作用时,钢靶主要发生破孔和撕裂或鼓包变形,有破片作用时破片穿孔特征会显著影响钢靶变形破坏特性;作用距离相同时,不同加载模式对单层钢靶作用造成的鼓包变形高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仅冲击波作用、冲击波与破片联合作用和仅破片作用;双层间隔钢靶的变形破坏特性受靶板间距的影响而互相约束,对冲击波与破片的防护能力随靶板间距的增加而提高;冲击波预先加载会显著降低靶板抗破片侵彻性能。
    • 薛静云; 李翰山; 曾涛
    • 摘要: 针对多层破片战斗部参数等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很难直接用已有毁伤评估方法计算的问题,提出多层破片战斗部对飞行目标毁伤概率的计算方法。该方法根据多层破片战斗部与飞行目标的空间关系,设计多层破片对目标的散布密度函数;分析破片命中飞行目标约束条件,计算破片击穿飞行目标要害舱段概率。仿真模拟得到了不同飞散距离、不同飞散角度区间条件下破片命中飞行目标的数量,表明了多层破片对飞行目标的毁伤概率与破片散布密度、散布范围的映射关系。该模型可为多层破片战斗部打击飞行目标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 胡晓东; 熊伟; 蒋学乔; 芮亮; 赵保全
    • 摘要: 针对弹药着角、着速,靶标种类、厚薄变化组合多样的侵彻环境,在分析了多种侵彻工况特点与炸点控制技术的基础上,采用数值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典型弹药侵彻工况计算分析,延期起爆模式设计,建立了延期起爆设计的基本思路,可为侵彻弹药炸点控制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 李鑫; 王伟力; 梁争峰
    • 摘要: 研究不同起爆方式下战斗部破片速度、飞散角度是评估战斗部三维能量场分布特性的基础。概括了单点和两点偏心起爆方式下破片径向速度分布计算模型,其中单点偏心起爆径向速度可通过添加修正变量函数、引入能量分配点、爆轰冲量作用理论推导3种方式获得,两点偏心起爆径向速度主要基于爆轰碰撞马赫波理论求得;归纳总结了考虑两端稀疏波效应的轴向破片速度分布计算模型,包括基于试验结果的装填比函数修正和Gurney方程函数修正;分析对比表明轴线点起爆方式下破片飞散偏转角采用以Randers-Pehrson为代表提出的模型是比较准确的,因为其考虑了轴向速度差异性以及特征加速时间这一表征破片加速历程的参数;指出建立偏心起爆方式下轴向破片速度和飞散偏转角计算模型是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其对于定向战斗部设计、毁伤威力评估及引战匹配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JP]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