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战配合
引战配合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60篇,主要集中在武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48269篇;相关期刊37种,包括兵工学报、航空兵器、探测与控制学报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兵工学会第十四届测试技术年会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二届仪器科学及测控技术年会、2007年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2004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等;引战配合的相关文献由345位作者贡献,包括简金蕾、任宏滨、曹俊等。
引战配合—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8269篇
占比:99.68%
总计:48422篇
引战配合
-研究学者
- 简金蕾
- 任宏滨
- 曹俊
- 史志中
- 冯杰
- 周宗海
- 李静
- 范宁军
- 诸德放
- 费元春
- 路明
- 陈宁
- 任勐
- 余曜
- 吕鸿鹏
- 孙卫平
- 宋哲
- 张京国
- 张安民
- 张志鸿
- 张真
- 张西京
- 李世中
- 李静海
- 梁超
- 武江鹏
- 焦志刚
- 王建国
- 王正杰
- 蒋涛
- 蔡克荣
- 马登武
- 骆强
- 伍旭东
- 何广军
- 侯云辉
- 党敬宣
- 党淑雯
- 冯忠国
- 冯清娟
- 刘华宁
- 刘占辰
- 刘斌
- 刘永山
- 刘洪涛
- 刘清成
- 卢芳云
- 司忍辉
- 吴炎烜
- 姚宏宝
-
-
阚飞;
刘华宁;
李晓霞;
姚湘荣;
李曦秋
-
-
摘要:
针对静电引信采用被动探测方式,不能提供引战配合所需信息的难题,根据静电探测原理,设计了一种静电引信双探测器布设阵列,解算出了引战配合所需信息,并结合静电探测器的静电电压响应曲线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零点(脱靶点)的全公式化引战配合延时模型,解决了静电引信被动探测时引战配合信息获取及高效引战配合的难题,同时可以为其他型号引战配合研究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
-
-
贾岛;
陈磊;
朱志鹏;
余曜;
迟德建
-
-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学习在图像、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各个不同的领域展现出了优异的性能,迅速成为了业界热门的技术之一。同时,为满足未来空战的需求,引战系统在智能探测、智能化引战配合等方面需要发展新的技术。本文通过分析机器学习在回归、分类等方向的应用,提出了引战系统在引战配合规律设计、试验数据生成和目标要害部位识别等方面应用机器学习的基本方法及应用前景,为后续引战系统向智能化高效毁伤发展指出了方向。
-
-
林京鹏;
胡小林;
索王军
-
-
摘要:
针对传统引战配合方法在产品研发、毁伤决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大数据在促进引战配合智能化发展中的应用。解析了引战配合实现智能化的途径和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分析其发展特点,结合发展趋势,从使迭代更加高效、研发过程更加安全、决策更加客观全面、毁伤更加精准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大数据在促进引战配合发展中的应用。为未来数据的收集模式及快速积累、模型的训练手段提升等方面研究打下基础。
-
-
陈红;
李世中;
杨超
-
-
摘要:
为了满足定向战斗部在引战配合时的起爆控制要求,针对定向战斗部预制破片的飞散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六分位激光引信探测定位的起爆控制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六分位激光探测模型对目标方位的准确识别,实现对定向战斗部起爆方位的控制。为了研究不同起爆方式对战斗部威力的影响,利用LS_DYNA有限元仿真软件,模拟研究了在不同起爆方式下战斗部的破片飞散规律,找到最佳起爆控制方位。仿真结果表明:偏心60°双线起爆下定向破片速度增益为9.32%,定向毁伤区域约为120°;偏心120°双线、三线和等距三线起爆下定向破片速度增益分别为8.44%、10.56%和11.53%,定向毁伤区域约为60°。建立的探测模型可以与定向战斗部的起爆控制有效配合,达到对目标的最佳毁伤。
-
-
商旭升;
史志忠
-
-
摘要:
制导引信一体化技术是引信技术的一个新发展方向,为了提高对空中机动辐射源目标的毁伤效果,采用末段制导与引战配合一体化技术,充分利用导引头、惯导和引信本身提供的导弹与目标信息,在末端制导过程中根据目标与导弹的相对运动信息进行实时弹目交会情况预测,结合给定的目标几何特征信息,实现了最佳起爆时机、起爆方向、目标杀伤概率等系统建模,最后通过仿真计算并验证了起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可进一步提高防空导弹引战配合效率和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具有重要的军事应用价值.
-
-
张乐;
李苏杭;
刘丽龙;
苗雨晴;
陈建平
-
-
摘要:
超低空突防是目前中东和叙利亚战场上广泛采用的进攻策略,针对超低空武器隐蔽性和突然性的特点,本文从雷达对低空目标的识别,导弹对目标的锁定以及弹目遭遇姿态对引战配合的影响三个方面展开分析,采用频率捷变技术改善雷达对低空目标的跟踪,通过对导引头对镜像目标和真实目标频差、功率差的分析,及弹目交汇角度对引战配合的影响,合理把握发射时机规避导弹错锁和战斗部毁伤概率低的风险,进而优化半主动制导武器对超低空目标的作战效果.
-
-
赵忠海;
焦志刚;
李木;
刘洪涛;
范卫民
-
-
摘要:
运用ABAQUS仿真平台建立导弹撞击不同硬度目标模型以及MEMS惯性开关模型,分析了导弹撞击目标过程中的惯性过载情况、惯性开关在撞击惯性力情况下的闭合情况,结合导弹弹道过载特性及目标识别解算准则,设计了MEMS惯性触发电路和惯性开关;结果表明:MEMS惯性触发电路可以对防空导弹弹道过载进行准确的测量,当冲击过载超过300g时,MEMS惯性触发电路可以有效起爆传爆序列,当冲击过载小于300g时,MEMS惯性触发电路可以有效保证传爆序列不发火,保证某典型防空导弹初始飞行弹道安全,实现制导引信一体化引战配合设计。
-
-
赵忠海;
焦志刚;
李木;
刘洪涛;
范卫民
-
-
摘要:
运用ABAQUS仿真平台建立导弹撞击不同硬度目标模型以及MEMS惯性开关模型,分析了导弹撞击目标过程中的惯性过载情况、惯性开关在撞击惯性力情况下的闭合情况,结合导弹弹道过载特性及目标识别解算准则,设计了MEMS惯性触发电路和惯性开关;结果表明:MEMS惯性触发电路可以对防空导弹弹道过载进行准确的测量,当冲击过载超过300g时,MEMS惯性触发电路可以有效起爆传爆序列,当冲击过载小于300g时,MEMS惯性触发电路可以有效保证传爆序列不发火,保证某典型防空导弹初始飞行弹道安全,实现制导引信一体化引战配合设计.
-
-
唐辉;
焦志刚;
赵东志;
赵丽俊;
朱小平
-
-
摘要:
为有效毁伤装甲目标,有必要考虑如何尽可能规避爆炸反应装甲作用场.针对爆炸反应装甲和破甲弹结构特性及作用机理,建立一种基于坦克炮低伸弹道的近炸引信作用距离计算模型.根据模型几何关系确定出破甲弹与爆炸反应装甲的极限交会距离,进而推出一级近炸引信作用的合理距离.运用该模型以某型破甲弹为例,推出极限交会距离的理论值以及一级近炸引信作用距离与弹丸速度的关系.爆炸反应装甲威力场试验表明,极限交会距离的安全临界值与其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由此计算模型推导出的引信作用距离具有较高精度,对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贾岛;
余曜;
蒋涛;
张强;
朱志鹏
-
-
摘要:
为提高引战配合设计效率,直观分析不同条件下防空导弹的引战配合效果,基于虚拟现实引擎Unity 3D,采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创建导弹、目标及环境的三维模型场景,结合近炸引信和战斗部的设计参数建立引信探测启动、引战延时、战斗部爆炸和杀伤元素打击命中等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弹目交会条件及引战系统数学模型驱动三维模型,完成视景仿真,客观逼真再现弹道末端导弹对目标的探测与毁伤全过程。该引战配合可视化仿真方法可为引战配合设计及飞行试验分析提供支撑。
-
-
-
-
韩仲瑶;
路明;
惠江海
- 《中国兵工学会第十八届引信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在建立目标机体坐标系模型的数学基础上,应用仿真软件对影响舰空导弹引战配合效率的各个因素进行数学仿真,得出了仿真结果并对仿真结果进行阐释,之后介绍了可以提高引战配合度的一种方法:制导引信一体化技术并分析了工作过程.
-
-
段江红;
吕春林;
李德强;
胡宝鹏
- 《中国宇航学会特种装备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学术交流会》
| 2012年
-
摘要: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将3ds max软件用于靶场可视化仿真,具有光明的前景和显著的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3ds max的引战配合分析和杀伤效果可视化仿真方法实现的基本情况及靶场实际飞行试验应用举例.该方法不但能够作为靶场试验分析鉴定的一种创新手段,还可以在飞行试验前根据弹道仿真参数,预估杀伤目标部位,也可推广用于工业部门引战配合设计可视化仿真校验.
-
-
苏若曦;
吴炎烜
- 《中国兵工学会第十七届引信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本文针对巡飞弹引战配合的特殊性,提出了单自由度随动战斗部的概念.在定义了战斗部坐标系的基础上,给出了动态毁伤元命中点的公式,并提出了不同炸高条件下战斗部转角的角度要求.通过对反扭矩进行分析初步验证了单自由度随动战斗部技术的可行性.
-
-
-
贺其恭;
姚宏宝;
李盛;
马献华
- 《中国宇航学会特种装备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
| 2010年
-
摘要:
激光引信引战配合仿真系统设计中,激光引信启动特性仿真主要用于激光引信对目标探测过程、信息处理方法以及启动特性的仿真,并对引信启动概率进行评估.因此探讨建立具有较高的运算效率和较为贴近实际的激光引信启动特性算法是激光引信引战配合仿真系统研究设计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从仿真系统建立的研究实际出发,对激光引信引战配合仿真系统中引信启动特性展开研究.
-
-
-
-
姜飞;
胡立;
张宏
- 《中国兵工学会第十七届引信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随着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近几年出现越来越多的子弹药系列,遂行对集群的人员、轻型装甲、跑道等进行打击、封锁任务,作为子弹药的核心单元,引信为子弹药的最终完成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外子弹药发展现状,结合所从事工作的实际,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一是重视引战配合,提高引信的可靠性水平,确保弹药可靠作用;二是注重弹药发展趋势,先期开展基础应用技术研究,以应对型号发展需要;三是以引信技术发展带动子弹药的发展.本文围绕着以上三个方面论述子弹药引信在设计时如何适应子弹药技术发展,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