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农业劳动力转移

农业劳动力转移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496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48380篇;相关期刊304种,包括江汉论坛、人口学刊、西北人口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二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暨"4+1"方经济论坛、2004年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等;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文献由537位作者贡献,包括许经勇、韩俊、康就升等。

农业劳动力转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3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48380 占比:99.80%

总计:248876篇

农业劳动力转移—发文趋势图

农业劳动力转移

-研究学者

  • 许经勇
  • 韩俊
  • 康就升
  • 夏振坤
  • 潘纪一
  • 罗浩轩
  • 余贤
  • 冯海发
  • 吴敏一
  • 孙亚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郝铭; 陈常优
    • 摘要: 基于河南省104个县域2013、2016、2019年3期截面数据,利用产劳弹性系数、标准差椭圆等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县域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劳动力间耦合关系与模式进行了探索,划分出乡村发展的不同类型,并提出了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结果表明:(1)2013~2019年河南省县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呈稳步增长态势,2013~2016年、2016~2019年分别增长了6.35%与7.91%,经济增长中心呈现“东进北移”的空间格局。(2)2013~2019年河南省县域农业劳动力数量呈快速下降趋势,2016年后下降地区数量较上一时段有大幅增长,农业劳动力数量增长中心快速向东北方推进。(3)2013~2019年河南省县域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劳动力间耦合关系不断协调,发展模式呈现出集约化的良好态势。
    • 夏金梅; 吴梦秋
    • 摘要: 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涌入城市获得了就业机会,实现了进城农业劳动力的职业转变、身份转变以及生活方式转变与工业化、城市化同步发展。但是,我国城镇化水平较低,城市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并非无限吸纳,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及其市民化的过程是滞后于城镇化发展过程的。从新发展格局下的内需空间拓展来看,一方面,农业劳动力“乡—城”流动,人口向城市集聚,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另一方面,返乡创业政策及“乡村振兴”战略导向下,进城劳动力“城—乡”回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这种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的“双循环”引导农业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既能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激发新发展格局的内需潜力,又能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渠道,整体上提高城乡要素配置效率,实现了新发展格局的动能供给。
    • 摘要: 如果把拖拉机自动行走贴上“智能化”的标签,这样的智能化未免过于肤浅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农业机械化领域里智能化在一夜之间风靡起来,即使在各种头条热搜上,农机智能化也不缺“存在感”。那么,农机智能化是一时之热吗?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粮食生产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看到这样亮眼的数据你很难想象,在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尤其是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复杂背景下,如果没有农业机械化的物质技术支撑,土地中的粮食能长得这么好?
    • 官永进; 秦贤宏
    • 摘要: 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化肥使用强度影响,并对农机服务在其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机服务对农户的化肥使用强度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②农机服务在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化肥使用强度的影响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③地形条件在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机服务购买的影响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但在农机服务对化肥使用强度的影响无显著调节作用。
    • 台德进; 蔡荣
    • 摘要: 在理论上,数字经济突破了地理空间束缚,通过优化要素资源布局和扩大交易市场规模为城乡经济融合提供新动能,从而有助于推进共同富裕。基于200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结论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城乡经济融合,尤其在东部地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文章的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市场规模扩大是数字经济影响城乡经济融合的两个关键路径。进一步的门槛效应分析表明:过多或过少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都会抑制数字经济对城乡经济融合的正向作用。最后,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还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提升本地区城乡经济融合,还有助于提升邻近地区城乡经济融合。为此,各地区应加大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破除制约农业劳动力流动的堵点,逐步消除市场壁垒,推动城乡经济融合。
    • 赵斌斌; 蔡弘
    • 摘要: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借助OLS和Probit模型,探索了农村宗族网络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并将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作为调节变量,进一步考察了两者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宗族网络为代表的非正式制度对农业劳动力转移存在积极影响;宗族网络与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在性别和家庭规模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正式制度在宗族网络与劳动力转移间存在明显的调节作用,社会保险虽然实现了全覆盖但是待遇可携带型差,反而减弱了宗族网络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正向影响,而商业保险弥补了社会保险的不足提升了宗族网络对劳动力转移的正向影响.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需要积极发挥传统宗族网络关系的现代生命力,在构筑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险基础上,开发更多针对流动人口的商业保险,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生活质量.
    • 徐李璐邑
    • 摘要: 研究城镇化进程中的粮食安全问题,本质上是城镇化进程中产业之间的协调问题.中国的城镇化由于规模庞大、人口众多,使得城镇化是否影响粮食安全的研究一直伴随着国家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而从未间断过,特别是中国开始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之后.在简单回顾城镇化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历史的基础上,通过着重梳理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对粮食安全的研究文献,从城镇化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和城镇化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的解决方案两个角度的内容出发,指出了研究侧重点的发展变化.在影响因素问题上,研究者们从最初的侧重关注耕地减少,到探索农业生产技术应用提升农业生产力,再到保障劳动力的资源水平和满足粮食消费,越来越全面地认识城镇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而在解决方案上,从战略政策的演变,到夯实生产能力的策略变化,再到对海外资源依靠方式的转变,体现出不断完善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立.最后认为未来的研究可以在空间异质性、人力资本和制度要素变化上进一步深入.
    • 孙亚南
    • 摘要: 农业劳动力转移有助于减少农村贫困,人力资本积累是转移劳动力减贫和预防返贫的关键.文章基于逻辑推演和数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意愿增强收入挣得能力、引发人力资本投资效应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扩大人力资本存量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三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通过人力资本投资促进农村减贫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以人力资本投资为中介变量、"农业劳动力转移—中介传导—农村减贫"为传导机制的中介效应理论模型,并进行计量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基于迁移的人力资本投资中介模型还是基于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中介模型,农业劳动力转移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均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减贫.为更好地提升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本文提出了增加农业转移劳动力的整体受教育水平、职业技能水平、健康人力资本水平,着力做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等因应之策.
    • 沈映春; 杨甜茜; 周映玥; 黄璜
    • 摘要: 环京津贫困带作为中国十四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发展严重滞后,阻碍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本文以环京津贫困带为研究范围,从微观家庭入手,考察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家庭福利水平的影响,对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有重要意义.以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为基础,采用A-F多维贫困测算方法,从收入、住房、保险、教育四个维度对福利水平进行衡量.得出的结论是,环京津贫困带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家庭福利水平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但随着家庭贫困程度的加深,边际作用减小;收入与住房维度受影响显著,但保险与教育维度不受影响;家庭农业劳动力转移同时带来负面影响,家人团聚减少、留守儿童与老人的问题亟待解决,后者又反过来制约农业劳动力转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