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兴观群怨

兴观群怨

兴观群怨的相关文献在1933年到2022年内共计21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1篇、相关期刊166种,包括船山学刊、齐鲁学刊、学园等; 兴观群怨的相关文献由221位作者贡献,包括马育良、孙亚男、孙银周等。

兴观群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1 占比:100.00%

总计:211篇

兴观群怨—发文趋势图

兴观群怨

-研究学者

  • 马育良
  • 孙亚男
  • 孙银周
  • 方汉文
  • 曾玲先
  • 林从龙
  • 毛宣国
  • 王冰
  • 王拥军
  • 苗鸿满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军
    • 摘要: 在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于诗词背景、创作意图、内涵本质的理解十分重要。基于孔子的“兴观群怨”思想,展开古诗词教学,梳理该理念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创新古诗词教学模式。
    • 潘大伟
    • 摘要: 【专题解释】古代文论中对文章的价值与地位有“诗言志”“以化成天下”“兴观群怨”“经国之大业”“补察时政”等说法。文学价值是指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作者的思考创作为文学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基础,读者的阅读接受使文学价值得以实现。因此,要实现经典理论文章的文学价值,读者就要参考相关资料,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感受文章强大的思想力量。
    • 唐明林
    • 摘要: “兴观群怨”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体现着孔子对诗歌具有的美学和社会教育的深刻认知。从教育教学视角来看,在强调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兴观群怨”对提高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效果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文章结合高中语文课程中的诗歌教学部分,探索提出“兴观群怨”教学理念的实践途径,以期丰富教学方式。
    • 李忠东
    • 摘要: “兴观群怨”诗教观是孔子对诗教课程的实践过程与教育功能的认识与概括。“兴观群怨”诗教观对高中古诗教学具有启示意义,可以培养学习者的联想力与表现力,提高观察力与认识力,锻炼合群性与社会化,同时还能涵养交际力与价值观。现代古诗教学应当继承与革新“兴观群怨”诗教观,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察体认,研读文本;群体交流,深入探究;得体表达,德育启迪,培养学生古诗词学习与鉴赏的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 汪泽
    • 摘要: “兴”“观”“群”“怨”概括出《诗经》服务政教的社会功能,与此同时也关联着对诗歌原义的创造性转化,对作品之生成与影响的考察,对思想艺术的交流共鸣,对心灵的疏导疗愈,为其在当今诗词课堂的转化应用提供了条件。以《锦瑟》的教学过程为例,“兴”依托有声诵读与象喻联想激活学生的自由感发思维,“观”引导学生探究审视诗歌创作成因及文学史意义,“群”于跨时空的切磋交流中培养创新与严谨并重的学术精神,“怨”立足“消解矛盾”的情感目标对悲情体验进行正面价值引导。
    • 粟凤焦
    • 摘要: 儒家将诗歌当作抒情言志的重要工具,而“诗教”作为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具有兴、观、群、怨的情感表达与教化作用,对古代平民教育的普及有着重要影响。“诗教”功能从古至今未曾断裂,“兴观群怨”的诗教内涵在现代教育中依然有着重大意义。
    • 陈钰
    • 摘要: 随着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篇幅也增加了许多,可见对于古诗词教学的重视,近年来,对于古诗词教学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从一个新的理论视域下,“兴观群怨”的理论与古诗词教学相结合,丰富古诗词教学的理论,并且拓展了古诗词教学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之间对话交流沟通,寻找“共通感”。
    • 王兴龙
    • 摘要: 诗歌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学习诗歌能让高中生增长知识,增强情感体验,提升人文修养,培养文化自信.孔子提出的"兴观群怨"阐明了诗歌的社会功能,在帮助高中生更全面、更立体地解读诗歌,高效学习诗歌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兴观群怨"出发,解析其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具体呈现.
    • 毛宣国
    • 摘要: 王夫之诗学理论建构与《诗经》阐释密不可分,它主要通过三个命题体现出来.“《诗》者,幽明之际”以《诗经》祭祀诗为对象,重视诗乐在沟通人神中的功用,并以音乐为介质展示了幽明隐显、形上与形下世界中诗歌本体存在的意义;“诗以道情”说从《诗经》批评实践出发,不仅会通“诗言志”和理学家的性情论等理论资源,而且以“气”的哲学观念为本,突出了“情”与“景”、“心”与“物”不可分离的本源性的关系,因而具有了超越传统情感诗学的价值与意义.“兴观群怨”是中国《诗经》学和诗学史上的重要命题,王夫之对这一命题阐释的意义在于,它以“情”为中心,将“兴观群怨”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从“现量”说的意义上阐释“兴”,因而赋予了这一命题新的内涵.
    • 曹毕飞; 邹亚妮; 方海
    • 摘要: 我国叙事性艺术首饰的个人表达主题强烈凸显传统人文精神的影响.展开个人表达主题进行详细分析,依据诗的"兴、观、群、怨"四种创作论或功用论来归纳出情感释放、观点剖析、人际交流和反思批判四个子主题,创新性地呼应首饰与诗两者叙事性功能,以传统的诗创作或评价理论推动中国叙事性艺术首饰的当代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