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苏轼词

苏轼词

苏轼词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42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6篇、专利文献5498篇;相关期刊295种,包括文史知识、文学教育、语文学刊等; 苏轼词的相关文献由396位作者贡献,包括苏轼、马丁良、叶嘉莹等。

苏轼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6 占比:7.19%

专利文献>

论文:5498 占比:92.81%

总计:5924篇

苏轼词—发文趋势图

苏轼词

-研究学者

  • 苏轼
  • 马丁良
  • 叶嘉莹
  • 汪倩
  • 王振泰
  • 胡艺宁
  • 贾琪
  • 赵英超
  • 丁放
  • 伍桂蓉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威; 徐定辉
    • 摘要: 苏轼的词意象丰富,内蕴无穷,其中“风”是苏轼词众多意象中的一个突出意象。“风”意象在苏轼词中是叙事写景抒情的时间线索、人物心理状态的自然投射、政治人生的多重隐喻、自由洒脱的精神象征。本文试图从多个维度来探究“风”意象在苏轼词中的表层和深层的功能作用、审美意蕴与文化品格。
    • 陈金美
    • 摘要: 从词汇的角度,结合情感词典对苏轼词中的情绪词文本展开质性文本分析。经过多次编码、分析发现:苏轼在其词作中表达的情绪感受是丰富多样且频繁的,消极负向情绪较积极正向的多,运用的情绪转化策略包括认知重评、允许接受、注意转移、人际支持、情境选择、表达抑制、着眼未来、学道修禅、对比凸显九种,较多使用允许接受、转移注意、认知重评、人际支持四种转化策略来调节消极情绪感受。
    • 摘要: 《顾彤艺术歌曲选》已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书中共收录了《采菊东篱下》(东晋·陶渊明诗)、《念如娇·赤壁怀古》(宋·苏轼词)、《再别康桥》(徐志摩诗)、《我爱这片土地》(艾青诗)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诗)等14首附带钢琴伴奏谱的艺术歌曲。
    • 赵林江; 牛士伟
    • 摘要: 苏轼的词作是其人生浮沉的真实描绘和价值态度的艺术展现,真实地反映着其思想历程及所生活的时代,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苏轼是在出世与入世、得意与失意的磨难中度过一生的,由此形成了其异于常人的独特的生活哲学。儒释道三种流派的思想在其生活中均有所展现,且这些思想在其不同人生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儒家的忧国忧民、佛老的人生如梦常常伴随着其境遇的改变在其笔端隐现,而作为一个普通人,人间清欢、手足之情的流露则是其自然属性的真情释放。
    • 摘要: 主编赏评:这件作品内容为苏东坡词《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行草书正文和落款,配白文印"朱氏",装饰条用楷书"苏轼词",形式感非常美。行草书创作难度大在于字法要正确,不可生造。作者这点做得很好,足见其严谨认真,基本功扎实。行草字字独立的章法创作最难,整件作品只有两处两字相连:"潮来"与"东坡",均处理得自然流畅。整件作品轻松飘潇,无做作感,除"晖、稀、年、州"四字长竖纵伸外,无突兀放纵之笔,可谓收放自如。字法规范,一字之间充满了对比变化的综合应用,如"霏"字的连断、纵横、疏密、收放、虚实、轻重。
    • 杨云清
    • 摘要: 苏轼词中有大量“梦”意象以及多处“人生如梦”的阐发,这与苏轼亲好佛道、谙熟佛经是分不开的。在佛经中,“梦”常常被作为喻体来说明诸法空相之理。“深悟实相”的苏轼在词中大量用到“梦”,除了使词作具有空灵缥缈的艺术效果之外,还使得词中之“理趣”因合于佛道而“超逸绝尘”。苏轼词中写到“梦”时常暗示着其视点与“梦”相对,即处在“觉”的状态下对人生的观照,因此苏词中的“人生如梦”更多的是苏轼对于人生真相的体悟,而非消极情感的抒发。同时,“梦”与“醒”的相互映衬使得苏词在虚实结合之间有了新的思想高度。
    • 赵林江; 牛士伟
    • 摘要: 苏轼的词作是其人生浮沉的真实描绘和价值态度的艺术展现,真实地反映着其思想历程及所生活的时代,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苏轼是在出世与入世、得意与失意的磨难中度过一生的,由此形成了其异于常人的独特的生活哲学.儒释道三种流派的思想在其生活中均有所展现,且这些思想在其不同人生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儒家的忧国忧民、佛老的人生如梦常常伴随着其境遇的改变在其笔端隐现,而作为一个普通人,人间清欢、手足之情的流露则是其自然属性的真情释放.
    • 杨云清
    • 摘要: 苏轼词中有大量"梦"意象以及多处"人生如梦"的阐发,这与苏轼亲好佛道、谙熟佛经是分不开的.在佛经中,"梦"常常被作为喻体来说明诸法空相之理."深悟实相"的苏轼在词中大量用到"梦",除了使词作具有空灵缥缈的艺术效果之外,还使得词中之"理趣"因合于佛道而"超逸绝尘".苏轼词中写到"梦"时常暗示着其视点与"梦"相对,即处在"觉"的状态下对人生的观照,因此苏词中的"人生如梦"更多的是苏轼对于人生真相的体悟,而非消极情感的抒发.同时,"梦"与"醒"的相互映衬使得苏词在虚实结合之间有了新的思想高度.
    • 司保峰
    • 摘要: 苏轼词曾多被讥嘲算不上“本色当行”,比如批评他“以诗为词”“以议论为词”等,但我们却由此可以看出,苏轼敢于打破窠臼与陈规、自成一家的胆魄。而且,他在词作中有所议论,抒写人生感悟,使得苏词更富有一定的哲理趣味,不似其他人的作品那么单薄、乏味。比如《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