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关学

关学

关学的相关文献在1937年到2022年内共计50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1939篇;相关期刊301种,包括中国哲学史、理论导刊、船山学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4年清明·弘扬民族独特传统文化学术交流会等;关学的相关文献由41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学智、灏峰、米文科等。

关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6 占比:2.2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1939 占比:97.74%

总计:22446篇

关学—发文趋势图

关学

-研究学者

  • 刘学智
  • 灏峰
  • 米文科
  • 魏冬
  • 林乐昌
  • 王美凤
  • 刘宗镐
  • 赵均强
  • 李敬峰
  • 贺文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豆文凯
    • 摘要: 对冯从吾编纂的《关学编》(附续编)中关中地区关学学人籍贯进行分析,发现关中地区的关学学人在宋、金、元、明、清的发展过程中,关学学人群体的中心由宋代的关中西部逐渐转移到元明时期的关中中部,至清代则转移到了关中东部,由此也形成了咸阳、西安、渭南三个关学学人圈。关中地区关学学人分布密集的三个重要区域,其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大部分处于交通要道,经济发达,同时关学学人“笃学践履”的文化精神、“以文化人”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影响关学学人群体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 张柯
    • 摘要: 关中学者自张载开始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学术团体,团体内部成员之间除学术间的往来外,还有政治、姻亲等方面的复杂关系。范育与李复同属关中学者,由两人的姻亲关系阐明范育在李复求学和从政历程中的重要作用,以此说明北宋后期关学的传承并非张载一人,并揭示北宋后期关中地区文人群体内部的复杂关系以及这一时期关学思想的传播脉络。
    • 刘学智
    • 摘要: 蜀与秦地关中在地缘上皆属西部,蜀学与关学其学术发展在历史上有较多的交集。张载自幼在涪州生活近十二年之久,其成长很可能受到蜀(巴)文化的影响。关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蜀地诸多学人的关注,古代如魏了翁、张栻、庹正、虞集、张骥等,近现代如李源澄、张德钧等。他们或曾为张载请谥,或为关学学人著述撰写序跋并高度评价关学,或著述关学研究专论以传扬关学。其以不同形式关注和研究张载及其关学,对推动关学在蜀地的传播、深化关学研究起过重要作用。将蜀学与关学相关联加以研究,对推动西部儒学的研究有着特殊的意义。
    • 摘要: 林乐昌,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兼任国际儒联理事、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2019年,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宋明清关学思想通论”(19ZDA029)首席专家。编著《张载理学与文献探研》(人民出版社2016)、《关学源流》(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等多种。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关学是宋代以降关中地域思想文化中最为璀璨的奇葩,也是具有全国乃至世界性影响的地域性学术流派之一。身居关中书院的《唐都学刊》,开辟“关学研究”栏目,为关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我们期望此举可以推动关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为此,我们热诚欢迎海内外关学研究者惠赐佳作,特向从事该领域研究或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征集稿件。具体要求如下:1.稿件作者:高校教师、博士研究生及学术研究机构的相关研究人员,投稿请附作者简介。2.论文选题:关学理论问题研究及实践问题探讨。选题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论述有理有据,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语言通畅、凝练。3.论文字数以1万字左右为宜,欢迎万字以上的大作。4.中英文摘要:概括和反映论文的主要观点和中心思想,200—300字(中文)。
    • 高谨
    • 摘要: 西安文理学院书院校区是原明代关中书院的校址所在地。历经400余年,西安文理学院作为关中书院的教育遗产资源,兼具高等教育属性和文化遗产属性。对关学精神遗产的传承、关中书院的保护和利用,是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理论支撑,是高校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来源。本文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从关中书院的历史沿革、冯从吾的教育思想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提供新思路,为学校创新发展提供文化支持。
    • 摘要: 2020年12月,林乐昌教授主编的《关学源流》(以下简称《源流》)一书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该书的题记引用的是清儒全祖望的诗句:“关洛源流在,丛残细讨论。茫茫溯薪火,渺渺见精魂。”使用这四句诗烘托《源流》一书的写作初衷,是很贴切的。
    • 赵均强
    • 摘要: 张载认为的圣人就是天人合一的人,“大几圣矣,化则位乎天德矣。”一个人若能“大”、若能“成性”,则可以成为圣人。从“大能成性之谓圣”“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心统性情”“变化气质”“下学工夫”“乐天安命”六个方面,对张载道学的为圣工夫论进行通贯诠释,从中可以看出尽管张载学达性天,但其落脚点还是在教人学为圣人。因此,为圣之学是张载道学的重心之所在,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阐发。
    • 李笑冰; 朱子君
    • 摘要: 本文从关学角度出发,以关中传统民居中具有代表性的韩城党家村民居为研究对象,针对关学思想所倡导的仁义礼序、宗族结构、阴阳方位等核心理念,对党家村村落选址与空间布局,院落形态特征以及民居细部特征进行分析,探索关学对关中传统民居的影响,传承地域文化,在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印记.
    • 贺文华
    • 摘要: 宋明时期的陕西书院教育继儒圣之道统,续儒教之学统,展关学之新枝,讲学、明道、爱国,聚众授徒,尤为重视"内圣修身"之养成教育,在书院教育内容、对象、目标、方法等方面形成了自身教育特色,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当代书院唯有赓续传统、古为今用、双创转化、打造新时代的文化地标,赓续往圣"为生民立命"之历史使命,才能成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引领高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