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全身振动训练

全身振动训练

全身振动训练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篇,主要集中在体育、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90944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当代体育科技、沈阳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5全国体育保健康复学术会议、第三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等;全身振动训练的相关文献由291位作者贡献,包括吴雪萍、刘臻、夏晓昧等。

全身振动训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90944 占比:99.94%

总计:191050篇

全身振动训练—发文趋势图

全身振动训练

-研究学者

  • 吴雪萍
  • 刘臻
  • 夏晓昧
  • 李玉章
  • 程亮
  • 谭景旺
  • 陆飞
  • 安平
  • 沈艳梅
  • 闫振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可钦; 张立; 张春艳; 陈程程; 齐辉; 赵彬
    • 摘要: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结合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中心的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镜像组、振动组和结合组,每组30例。镜像组采用镜像疗法专用镜盒进行上肢和手部镜像训练,根据患者功能情况的差异,选择不同的动作任务,如修饰、进食、系扣子、翻书、持物训练等,每次30 min,1次/d,每周6 d,持续8周;振动组采用全身振动训练,应用德国SVG公司生产的Wellengang振动治疗仪,振动频率30 Hz,振动幅度3 mm,总时间30 min,1次/d,每周6 d,持续8周;结合组采用镜像疗法(20 min)+全身振动训练(10 min)的方式,每周6 d,持续8周。3组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凯瑟琳-波哥量表(CBS)测评患者存在空间忽略的严重程度;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测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测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BI指数)测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前3组CBS评分、MMSE评分、FMA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3组的C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MMSE评分、FMA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结合组优于镜像组和全身振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疗法结合全身振动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空间忽略程度、认知功能障碍,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 胡川; 杨晓; 顾莹; 刘敏; 王欣
    • 摘要: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病人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病人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3例)与治疗组(23例)。两组病人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全身振动训练,两组均训练4周。比较两组步行稳定性、10 m步行测试时间、步行时空参数。结果两组治疗前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10 m步行测试(10MWT)时间、步行时空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TUGT、10MWT时间明显缩短,步行时空参数明显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振动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病人的肌肉力量、姿势控制力及平衡能力。
    • 宋英杰; 陈北焱; 刘国秀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全身振动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康复疗效。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信息资源系统(VIP)、Pubmed、Web of Sciense、Springer Link和Cochrane Library共8个数据库,收集全身振动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1篇,研究对象43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改善疼痛和膝关节功能上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WOMAC评分、股外侧肌表面肌电RMS值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纳入Meta分析的结局指标结果显示,全身振动训练在改善腿部肌肉力量和改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在肌肉功能活动方面无明显改善作用。结论:全身振动训练在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膝关节功能、腿部肌肉力量和神经营养方面有一定优势,临床康复医师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性使用本疗法。
    • 陈卓; 王丝蕊; 章鑫; 廖维靖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全身振动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全身振动训练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1年2月。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篇文献,共255例研究对象(试验组n=138,对照组n=117)。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全身振动训练更能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SMD=0.58,95%CI(0.07,1.09),P=0.03]及步态表现[SMD=-0.48,95%CI(-0.82,-0.13),P=0.007]。结论:全身振动训练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与步态表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刘羽多; 万祥林
    • 摘要: 目的比较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和全身振动训练(WBVT)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2021年5月至7月,于北京体育大学招募FAI男大学生17例,随机分为PNF组(n=8)和WBVT组(n=9),分别接受PNF训练和WBVT,共6周。干预前后采用Y平衡测试仪、动态平衡仪、三维测力台和运动捕捉系统进行测试。结果训练方法对Y平衡成绩、平均轨迹误差以及各落地后动力学参数的主效应均不显著(F0.05),训练方法和时间对落地后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的交互效应显著(F=6.232,P=0.030),PNF的效应量更大;时间和训练方法对左右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出现时间交互效应显著(F=10.674,P=0.008),WBVT组峰值出现时间更晚(P<0.05)。结论PNF和WBVT对FAI患者的效果总体相当。
    • 吴艳; 傅登群; 严小览
    • 摘要: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该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每天2次,每周5 d,治疗周期为6周;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全身振动训练,每天1次,每周5 d,共6周。训练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运动力指数上肢部分(MI-UE)、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进行评价。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FMA-UE评分、MI-UE评分、FTHUE-HK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训练6周后两组患者FMA-UE评分、MI-UE评分、FTHUE-HK评分、MBI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训练6周后观察组患者FMA-UE评分、MI-UE评分、FTHUE-HK评分、MBI评分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振动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
    • 张赢丹; 马丙祥; 孔亚敏; 蔡婷婷; 谷双龙; 张晓蒙
    • 摘要: 全身振动训练(Whole-body vibration training,WBV)是一种神经肌肉训练方法,主要包含振动频率、振动强度和振动方式三个参数调控。训练过程中训练者站立、坐或半蹲在振动平台上,平台通过对人体施加振动波(通常使用5~60 Hz频率),刺激肌肉纺锤体和α运动神经元等感受器,使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产生适应性反应进而提高部分身体功能[1]。
    • 褚亚君; 梁晋裕; 赵军; 郝亮
    • 摘要: 目的探讨12 w全身振动(WBV)训练对绝经后肥胖妇女身体成分、心率变异性(HRV)及收缩压(DBP)和舒张压(SBP)的影响。方法将27名绝经后肥胖妇女随机分为WBV训练组(n=13)和肥胖绝经组(n=14)。WBV训练组进行12 w WBV训练(频率30~40 Hz,振幅为2 mm、5次/w);肥胖绝经组被要求在整个实验期不进行任何规律体育锻炼。所有受试者在WBV训练前、后测试身体成分〔体重、体重指数(BMI)、体脂肪量、躯干脂肪量、体脂百分数及肌肉质量〕、HRV(时域及频域指标)及血压(SBP及DBP)的变化。结果经过12 w WBV干预,与训练前比较,WBV训练组体脂肪量、体脂百分数及躯干脂肪量均显著下降(均P<0.05)。WBV训练12 w后与肥胖绝经组比较,WBV训练组体脂肪量、躯干脂肪量及体脂百分数均显著减少(均P<0.05)。与训练前比较,WBV训练组训练后HRV时域指标HR显著下降(P<0.001),R-R间期及LnRMSSD均显著增加(P<0.01,P<0.05);频域指标LnLF及LnLF/LnHF均显著降低(均P<0.01),LnHF显著增加(P<0.05);SBP及DBP均显著降低(P<0.01,P<0.05)。训练后与肥胖绝经组比较,WBV训练组肥胖绝经后妇女HRV指标LnRMSSD显著增加(P=0.030)、LnLF/LnHF及SBP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WBV训练可能是一种改善绝经后肥胖妇女身体成分及心脏自主功能的有效干预方法。
    • 徐利亚; 古鸿毅; 张一民; 孙婷婷
    • 摘要: 目的:运用Power Plate振动训练仪对青少年体操运动员进行WBVT,探究WBVT对其腰背肌力和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32名青少年体操运动员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8人。振动频率分别为A组无振动,B组30Hz,C组50Hz,每周3次,每次5组。D组作为对照组不采用任何训练。训练8周后,分别进行腰背部位肌群等长肌力测试以及星形偏移平衡测试,记录测试结果与训练前进行对比。结果:B组和C组受试者的腰背肌群等长肌力和平衡能力在经过8周的WBVT之后均显著增强,C组振动训练效果更佳。A组和D组腰背肌群等长肌力和平衡能力训练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8周30Hz和50Hz的WBVT均可以增强青少年体操运动员的腰背肌力和平衡能力,并且50Hz振动训练效果更佳。
    • 杨德洪; 王奎玲
    • 摘要: 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是在世界范围内高发的一种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全身振动训练(WBVT)因其安全易行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特殊人群慢性病治疗与康复领域。该文将近年来把WBVT应用于KOA治疗与康复中的中英文文献进行归纳,分析WBVT对KOA患者疼痛症状及行走机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WBVT可明显降低KOA患者的疼痛水平,并可明显提升和改善其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及行走速度。作为一种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WBVT在KOA领域的应用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