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放电性能
充放电性能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290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化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7篇、会议论文66篇、专利文献218668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储能科学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49种,包括第八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真空计量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年会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科技委真空与低温专业组学术年会、2015年全国智能电网用户端能源管理学术年会等;充放电性能的相关文献由778位作者贡献,包括周震涛、唐致远、沈波等。
充放电性能—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8668篇
占比:99.89%
总计:218911篇
充放电性能
-研究学者
- 周震涛
- 唐致远
- 沈波
- 翟继卫
- 曾帅波
- 王成扬
- 谢德梅
- 刘守平
- 夏同驰
- 夏熙
- 张永强
- 徐冰亮
- 徐安莲
- 李峰
- 李峰宇
- 李新海
- 武国良
- 王占东
- 王志兴
- 王连旭
- 田中青
- 田卫国
- 董会超
- 董尔佳
- 谢志懋
- 赫文秀
- 郭华军
- 于非
- 何月德
- 其鲁
- 刘于斯
- 南俊民
- 史琳
- 叶超超
- 吴智远
- 孙彦平
- 张治红
- 文衍宣
- 杨常玲
- 梁兴华
- 王涛
- 董晓东
- 袁华堂
- 高飞
- 魏取福
- 于奥
- 何见超
- 余晴春
- 冯力
- 冯孝中
-
-
吉祥;
曾国建;
许杨;
杨法松;
熊珊珊
-
-
摘要:
低温条件下,由于锂离子电池本身的物理特性,其电解液粘度将增加,从而使得锂离子电池外在表现为功率密度及能量密度的下降。本文针对锂离子电池在低温条件下充放电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自放电限流电路加热电池包的方法,使得电池在低温条件下可以在短时间内自发加热达到电池正常工作的温度,从而达到降低电池损耗,延长电池寿命,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目的。
-
-
曾帅波;
叶林鸿;
郭颖华;
韩雷;
高群;
徐伟
-
-
摘要:
可充电锂电池具有比能量高、质量轻、绿色环保等优点,是极具发展前景的研究方向.其中锂电池电极中粘结剂的不同剂量影响着电极粘结力、电极柔韧性、电极电化学稳定性等,从而影响整个电池的性能,故选择最适合剂量的粘结剂尤为重要.可充电锂电池的活性物质:粘结剂:导电剂的最佳比值为8:1:1,本着节省材料的原则,此次实验制备的扣式电池中分别采取0.05、0.06、0.07克的粘结剂制备成二次锂离子电池进行测试,分别用CV、EIS、电池充放电及循环特性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粘结剂剂量为0.06克的电池充放电性能最好,可逆容量最好,EIS的阻抗值最小,且在该剂量下制备的电极内阻小,电极电导率高,制备的电池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1.19mAh/g和134.19mAh/g.当充放电倍率电流增加到5C时,可逆放电比容量仍有54mAh/g,且电池库伦效率高达98.98%.
-
-
肖伟;
杨占旭;
乔庆东
-
-
摘要:
为了充分利用纳米纤维膜的多孔特性,同时克服其低机械强度的缺陷,以聚丙烯腈(PAN)为主要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法在石墨电极表面制备PAN纳米纤维膜,形成隔膜-电极一体化结构单元(SAA),并对SAA的孔道结构、力学性能、电解液性能、热尺寸稳定性及电池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SAA中PAN隔膜与石墨电极的粗糙表面结合紧密,PAN隔膜呈现出发达的孔道结构,电解液亲和性良好;在150°C热处理0.5 h,SAA表面隔膜的热收缩率小于2%,显著优于市售聚烯烃隔膜.基于良好的理化特性,SAA装配的钴酸锂全电池表现出优异的循环容量和倍率容量保持性,如在0.2 C下,经历200次循环后电池的放电容量保持率为98%,在32 C下电池的放电容量为0.5 C下的44.3%.因此,电极表面直接制备纳米纤维膜可形成完整的隔膜-电极一体化单元,在充分发挥纳米纤维膜优势的同时,可优化电极与隔膜的界面相容性、改善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并能够提高电池的装配效率.
-
-
苑景春;
陈加成;
韩振;
丁平;
陈冬
-
-
摘要:
由于充电制度对电动车蓄电池循环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电动车蓄电池采用三种充电制度时对应的充放电性能、充电过程中的热效应、失水量和循环性能做了分析研究.相比普通快慢充制度,多段式快充制度较大地提升了充电效率,对电池失水影响较小,同时又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是目前较为良好的充电制度.
-
-
张鹏飞;
王克亮;
裴普成;
左亚宇;
魏满晖;
柳晓添;
肖雨
-
-
摘要:
为了改善传统纽扣式锌-空气电池电解质泄露以及金属外壳易腐蚀的弊端,同时优化锌-空气电池的性能,对电解质中引入添加剂进行了研究.将丙烯酰胺与醚类聚合物混合制备的凝胶电解质与由纯丙烯酰胺制备的电解质进行对比,分别将两种凝胶电解质组装成纽扣式锌-空气电池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并对两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聚丙烯酰胺电解质相比,加入了醚类聚合物的新型电解质在粘性、导电性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组装的纽扣式锌-空气电池可以在5 mA的电流下循环充放电35 h以上,具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在丙烯酰胺中加入醚类聚合物对电解质的性能以及锌-空气电池的性能起到了改善作用.
-
-
阮观强;
郁长青;
胡星;
华菁
-
-
摘要:
将锂离子电池置于不同磁感应强度(3.95 mT、19.75 mT和39.50 mT)的亥姆霍兹线圈磁场中进行充放电实验,研究磁场对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电池的充放电容量随着磁感应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3 C倍率下,当磁感应强度增加至3.95 mT、19.75 mT和39.50 mT时,与不放置在磁场中相比,放电容量分别增加了2.03%、8.13%和17.48%,且磁感应强度与充放电容量近似呈线性关系.随着磁感应强度的增加,电池的充放电能量增大,放电时的端电压提高.
-
-
曾帅波;
叶林鸿;
郭颖华;
韩雷;
高群;
徐伟
-
-
摘要:
可充电锂电池具有比能量高、质量轻、绿色环保等优点,是极具发展前景的研究方向.其中锂电池电极中粘结剂的不同剂量影响着电极粘结力、电极柔韧性、电极电化学稳定性等,从而影响整个电池的性能,故选择最适合剂量的粘结剂尤为重要.可充电锂电池的活性物质:粘结剂:导电剂的最佳比值为8∶1∶1,本着节省材料的原则,此次实验制备的扣式电池中分别采取0.05、0.06、0.07克的粘结剂制备成二次锂离子电池进行测试,分别用CV、EIS、电池充放电及循环特性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粘结剂剂量为0.06克的电池充放电性能最好,可逆容量最好,EIS的阻抗值最小,且在该剂量下制备的电极内阻小,电极电导率高,制备的电池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1.19mAh/g和134.19mAh/g.当充放电倍率电流增加到5C时,可逆放电比容量仍有54mAh/g,且电池库伦效率高达98.98%.
-
-
李瑜;
王昆磊;
原沁波;
赵鸣;
刘世斌
-
-
摘要:
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被认为是新型电动汽车领域里最有潜力的能量储存与转换系统.首先对碳纳米管阵列进行氮原子掺杂及表面氧化,形成结构稳定的氮掺杂碳纳米管阵列材料,然后采用热回流法对氮掺杂碳纳米管表面以杂化复合的形式结合纳米Co3O4粒子,形成锂空气电池空气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Raman、XPS等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氮掺杂碳纳米管阵列表面上均匀结合纳米Co3O4颗粒,直径约为50 ~ 100 nm左右.以纳米Co3O4/氮掺杂碳纳米管阵列为空气电极,与金属锂片构成锂空气电池,并进行电池充放电性能、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0.05 mA/cm2的条件下循环40次后仍能保持较稳定的循环性能,与纯氮掺杂碳纳米管阵列相比,锂空气电池的充放电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
-
-
-
-
Chunyan Luo;
罗春艳;
Lichang Du;
杜立昌;
Xing Du;
杜星
- 《第八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北斗二号区域导航卫星能源系统采用氢镍蓄电池组作为储能电源,在地影期间整星能源主要由蓄电池组提供,卫星蓄电池组能否正常工作对卫星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蓄电池组的在轨管理是卫星长期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蓄电池组充电容量、放电容量、充放电比以及放电深度是蓄电池组的四个主要参数指标,反映了蓄电池组的性能及供电能力.本文介绍了镍氢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卫星在地影过程中蓄电池放电、充电、充放电比及放电深度的变化趋势,重点分析北斗二号GEO、IGSO、MEO三种不同轨道卫星蓄电池组充放电比的差别,并结合北斗二号区域导航卫星蓄电池组在地影季的在轨数据,给出了蓄电池单体性能下降的状态监测及蓄电池充放电性能监测方法,提出了依据充放电性能分析的北斗导航卫星蓄电池组在轨管理方法,为后续导航卫星的蓄电池在轨管理提供参考.
-
-
-
-
刘洪波;
夏笑虹;
陈杰;
何月德
- 《第29届全国炭素技术暨节能减排交流大会》
| 2013年
-
摘要:
以石油焦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双电层电容器用高比表面积活性炭.考察了活化剂与石油焦的质量比(碱炭比)对活性炭的孔结构及其比电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KOH用量较高时可以起到扩孔的作用,制得中孔含量丰富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碱炭比为5时,活性炭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分别为2646 m2/g和1.66cm3/g,中孔率高达53.6%,以该活性炭作电极组装成的双电层电容器在1mol/LLiPF6(EC+DMC+EMC)有机电解液中的比电容高达173F/g,电流密度增加5倍,容量保持率达到82.9%,具有良好的充放电性能和功率特性.
-
-
-
王立民;
吴耀明
- 《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镍氢电池是一种高能量密度、清洁的二次电源,主要应用于各种电器设备、运输车辆、电能存储等领域,稀土储氢合金主要应用于镍氢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本文结合近年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储氢合金和动力镍氢电池方面的成果,介绍了的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的进展,研制了宽温(-45~60°C)应用的超熵化储氢合金和宽温镍氢动力电池,电池在宽温度范围具有优良的充放电性能,经纯电动车实际运行情况检验,电池综合性能优异.
-
-
黄佳琦;
彭翃杰;
程新兵;
张强
- 《2017中国化工学会年会暨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
| 2017年
-
摘要:
具有高理论能量密度的锂硫电池有望成为下一代高性能电化学储能系统,但受限于多电子化学反应的复杂机制及活性物质本征的低电导率,锂硫电池的实用化仍有赖于高性能电极材料和隔膜电解质等关键材料的开发.针对锂硫电池正极复合材料活性材料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纳米碳基元结构设计和三维组装提高了正极硫活性材料的利用率和稳定性;并通过正极骨架中的极性修饰、及催化转化功能的引入,改善了硫正极材料的反应动力学性质,提高了大电流充放电和库伦效率等性能。针对锂硫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间产物穿梭扩散导致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引入选择性隔膜提高电池库伦效率的原理和方法,以功能高分子和纳米碳等基元材料构筑隔膜,大幅提升了锂硫电池反应的库伦效率。这些锂硫电池核心材料的开发将有助于构建实用化、高循环稳定性的锂硫电池系统。
-
-
黄佳琦;
彭翃杰;
程新兵;
张强
- 《2017中国化工学会年会暨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
| 2017年
-
摘要:
具有高理论能量密度的锂硫电池有望成为下一代高性能电化学储能系统,但受限于多电子化学反应的复杂机制及活性物质本征的低电导率,锂硫电池的实用化仍有赖于高性能电极材料和隔膜电解质等关键材料的开发.针对锂硫电池正极复合材料活性材料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纳米碳基元结构设计和三维组装提高了正极硫活性材料的利用率和稳定性;并通过正极骨架中的极性修饰、及催化转化功能的引入,改善了硫正极材料的反应动力学性质,提高了大电流充放电和库伦效率等性能。针对锂硫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间产物穿梭扩散导致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引入选择性隔膜提高电池库伦效率的原理和方法,以功能高分子和纳米碳等基元材料构筑隔膜,大幅提升了锂硫电池反应的库伦效率。这些锂硫电池核心材料的开发将有助于构建实用化、高循环稳定性的锂硫电池系统。
-
-
黄佳琦;
彭翃杰;
程新兵;
张强
- 《2017中国化工学会年会暨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
| 2017年
-
摘要:
具有高理论能量密度的锂硫电池有望成为下一代高性能电化学储能系统,但受限于多电子化学反应的复杂机制及活性物质本征的低电导率,锂硫电池的实用化仍有赖于高性能电极材料和隔膜电解质等关键材料的开发.针对锂硫电池正极复合材料活性材料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纳米碳基元结构设计和三维组装提高了正极硫活性材料的利用率和稳定性;并通过正极骨架中的极性修饰、及催化转化功能的引入,改善了硫正极材料的反应动力学性质,提高了大电流充放电和库伦效率等性能。针对锂硫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间产物穿梭扩散导致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引入选择性隔膜提高电池库伦效率的原理和方法,以功能高分子和纳米碳等基元材料构筑隔膜,大幅提升了锂硫电池反应的库伦效率。这些锂硫电池核心材料的开发将有助于构建实用化、高循环稳定性的锂硫电池系统。
-
-
黄佳琦;
彭翃杰;
程新兵;
张强
- 《2017中国化工学会年会暨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
| 2017年
-
摘要:
具有高理论能量密度的锂硫电池有望成为下一代高性能电化学储能系统,但受限于多电子化学反应的复杂机制及活性物质本征的低电导率,锂硫电池的实用化仍有赖于高性能电极材料和隔膜电解质等关键材料的开发.针对锂硫电池正极复合材料活性材料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纳米碳基元结构设计和三维组装提高了正极硫活性材料的利用率和稳定性;并通过正极骨架中的极性修饰、及催化转化功能的引入,改善了硫正极材料的反应动力学性质,提高了大电流充放电和库伦效率等性能。针对锂硫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间产物穿梭扩散导致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引入选择性隔膜提高电池库伦效率的原理和方法,以功能高分子和纳米碳等基元材料构筑隔膜,大幅提升了锂硫电池反应的库伦效率。这些锂硫电池核心材料的开发将有助于构建实用化、高循环稳定性的锂硫电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