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症
儿童抽动症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76239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少年儿童研究、浙江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33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三十二次学术大会、第十五届全国儿科神经学术会议等;儿童抽动症的相关文献由220位作者贡献,包括叶树良、金昕、刘雨东等。
儿童抽动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6239篇
占比:99.85%
总计:76357篇
儿童抽动症
-研究学者
- 叶树良
- 金昕
- 刘雨东
- 卓金华
- 吕建光
- 姜书琴
- 孙月
- 张伟
- 张秀英
- 张青龙
- 李彦均
- 李敬娴
- 李正华
- 李秀明
- 杨欣伟
- 杨艳艳
- 梁彩玲
- 王帅
- 王晓
- 王雪峰
- 郭小州
- 郭武玲
- 陈亨平
- 陈刚
- 韩新民
- 魏秀英
- Gu Guoxiang
- Han Xinmin
- Sun Jichao
- Yuan Haixia
- Zhou Rongyi
- 丁平
- 中华
- 仝智伟
- 任艳玲
- 伍红星
- 何立
- 余延云
- 侯雪勤
- 俞婉静
- 俞淑敏
- 倪金霞
- 冷贵生
- 刘东
- 刘义
- 刘健
- 刘勇
- 刘小钰
- 刘建伟
- 刘晓光
-
-
张伦广;
郑志刚;
潘三元;
刘小钰
-
-
摘要:
目的:观察葛根祛风解痉汤联合“三步三位三法”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型儿童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门诊就诊的寰枢关节半脱位型儿童抽动症患儿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例。治疗组采用葛根祛风解痉汤联合“三步三位三法”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硫必利联合床边牵引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枢椎齿突与寰椎两侧块间距差。结果: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94.74%(18/19);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3例,有效率84.21%(16/19)。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枢椎齿突与寰椎两侧块间距差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枢椎齿突与寰椎两侧块间距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祛风解痉汤联合“三步三位三法”手法治疗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型抽动症具有较好疗效。
-
-
尹玲;
陈捷峰;
罗裕川
-
-
摘要:
目的:探讨用阿立哌唑联合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儿童抽动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53例抽动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53例患儿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7例).对两组患儿均使用阿立哌唑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儿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及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的评分.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其YGTSS的评分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用阿立哌唑联合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儿童抽动症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改善患儿的运动性抽动及发声性抽动.
-
-
李正华;
梁彩玲;
姜书琴;
杨艳艳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伴脑、心电图异常的抽动症儿童的可行性分析.方法 将2019年1月-12月接受治疗的90例儿童抽动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研究组采用菖麻熄风片联合氟哌啶醇治疗,对照组仅接受氟哌啶醇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显著下降,研究组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脑电图异常总数、重度、中度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治疗伴脑电图异常儿童抽动症可获得显著效果,促进患儿脑电图正常,同时药物应用安全.
-
-
伍红星;
陈雅恒;
余延云
-
-
摘要:
目的 研究氟哌啶醇联合五维赖氨酸颗粒在儿童抽动症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中山市人民医院儿童康复治疗科收治的150例抽动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口服氟哌啶醇,试验组联合服用氟哌啶醇和五维赖氨酸颗粒.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肌肉功能、肾功能、神经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肌肉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y-氨基丁酸(GABA)、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哌啶醇联合五维赖氨酸颗粒对儿童抽动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
-
-
-
李正华;
梁彩玲;
姜书琴;
杨艳艳
-
-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伴脑、心电图异常的抽动症儿童的可行性分析。方法将2019年1月-12月接受治疗的90例儿童抽动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研究组采用菖麻熄风片联合氟哌啶醇治疗,对照组仅接受氟哌啶醇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显著下降,研究组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伴脑电图异常儿童抽动症可获得显著效果,促进患儿脑电图正常,同时药物应用安全。
-
-
徐燕清
-
-
摘要:
孩子常常挤眉弄眼、扭脖子咧嘴,是太调皮吗?不一定。要警惕孩子可能患了抽动症。典型的抽动通常出现在5~7岁年龄段,8~12岁年龄段可能会频率或严重程度增加,多从头部或者是颈部区域开始。抽动障碍并不少见,据报道,在学龄儿童中,抽动发生率在25%左右。为此,我们特别邀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专家来和大家谈谈儿童抽动症。
-
-
张乾
-
-
摘要:
每年寒假都是儿童抽动症就医问诊高峰。儿童抽动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时期起病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分为四肢、面部、躯干部肌肉不自主抽动、主要表现为频繁眨眼、挤眉、吸鼻、噘嘴、张口、伸舌、点头等运动性抽动,以及喉部异常、有时发生口出秽语的发声性抽动。临床研究显示,疫情发生以来,儿童抽动症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发病率至少增加20%以上,从而导致抽动症患儿扎堆就诊。
-
-
-
江越
-
-
摘要:
眨眼是大多数人都不会注意的一个生理现象。据美国《心理科学》杂志研究统计,正常情况下,人平均每4~6秒眨眼1次,即平均每分钟眨眼12.5次,除去8小时睡眠,一个人每天眨眼的次数大概能达到1.2万次。据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张健介绍,正常的眨眼有助于泪液润滑角膜,清洁、湿润眼球,并帮助眼睛清除灰尘和其他异物。眨眼频率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人在紧张时,眨眼频率会变快,儿童多瞬症和儿童抽动症可能会导致频繁眨眼,帕金森病会减少眨眼频率。
-
-
-
王月红
- 《2016中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究会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足部按摩对儿童抽动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例儿童抽动症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人,对照组6人.实验组给与足部按摩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门诊,给予常规集体教育或个案指导无足部按摩干预.结果:治疗3个月后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进行疗效评估.实验组痊愈率33.3%(2/6)总有效率100%(6/6),对照组痊愈率16.7%(1/6)总有效率83.3%(5/6)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足部按摩有利于减轻或缓解患儿的抽动症症状,足部按摩对于儿童抽动症具有显著疗效.
-
-
金昕;
叶树良
- 《2016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高峰论坛》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治疗儿童抽动症的经验.方法:采用中医通督整脊手法为主,并配合患儿及家属心理调摄治疗小儿抽动症2例.结果:本案例患儿经过6次治疗并配合心理调摄后,原有眨眼、耸鼻子、喉咙发出怪声等抽动症状消失,并逐步停用硫必利等西药,经随访1个月后上述症状未出现.结论:通督整脊法配合心理调摄通过平调督脉气血,构建心理平衡从而取得良好效果,但对其作用的机理还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
-
王广青;
廖薇
-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三十二次学术大会》
| 2015年
-
摘要:
儿童抽动症又称抽动障碍,虽绝大部分患儿在1年内可自愈,但它会在一定程度或者一定时间内影响学习、交往、品行和心理,所以建议还是要积极治疗.西医无特殊治疗,而中医辨证内外合治加心理治疗却有很大优势.本文介绍一例情志因素致病的儿童抽动症,运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无副作用,患儿容易接受,依从性好.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用壮药泡制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于患者体表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以局部的刺激,通过经络传导,调整机体气血归于平衡,使人体各部恢复正常的功能。壮医药线点灸则是壮医针灸学三大疗法之一。壮医针灸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气血均衡学说,认为“疾患并非无中生,乃系气血不均衡。”气血化生于谷道、水道、气道,通过龙路、火路而循环流行,上达天部,下抵地部,中行人部,布散全身,滋养机体,其代谢产物最后又通过三道排出人体,化归自然。另外本病的发病与家长对孩子期望太高,要求太严,造成孩子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抑有重要关联。因此,除了治疗以外,正确的家庭护理,改善家庭气氛,改变教育方式,能够提高疗效、减少疗程、避免复发。
-
-
侯雪勤;
张轶;
肖农
- 《第十五届全国儿科神经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的:了解影响重庆地区儿童抽动症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象为2010年3月~2012年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科就诊的288例确诊为抽动症的儿童.所有儿童均使用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进行严重程度评估,同时完成脑电图检查。结果:(1)288例确诊为抽动症儿童中有54例脑电图异常.(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代养人文化程度、性别、每日玩游戏或看电视时间是影响抽动症儿童症状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首次发作距就诊间隔时间与严重程度亦存在相关性(R2=0.836,P<0.001).(3)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每日玩游戏或看电视时间长、代养人文化程度高、存在家庭环境问题是儿童抽动症严重程度高的强危险因素(OR=5.1256).结论:引导家长减少儿童心理压力,减少儿童每日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时间能缓解抽动症症状,心理治疗可为抽动症儿童新的治疗方法.
-
-
-
-
金昕;
叶树良
- 《2016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高峰论坛》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治疗儿童抽动疽的经验.方法:采用中医通督整脊手法为主,并配合患儿及家属心理调摄治疗小儿抽动症2例.结果:本案例患儿经过6次治疗并配合心理调摄后,原有眨眼、耸鼻子、喉咙发出怪声等抽动症状消失,并逐步停用硫必利等西药,经随访1个月后上述症状未出现.结论:通督整脊法配合心理调摄通过平调督脉气血,构建心理平衡从而取得良好效果,但对其作用的机理还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