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20207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中国健康教育、国际护理学杂志、护理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会议暨第七届“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暨首届全国亚健康+与移动医疗融合应用学术大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科研统计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6年护理分会学术年会等;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相关文献由49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英蓉、李粉玲、余丽君等。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7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0207 占比:99.85%

总计:120387篇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发文趋势图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研究学者

  • 王英蓉
  • 李粉玲
  • 余丽君
  • 卞苏环
  • 李彩红
  • 于凤梅
  • 应琪
  • 杨林
  • 赵晓山
  • 余兰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惠; 戴冰
    • 摘要: 目的研究独生子女老年父母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及其对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中文修订版量表和简版老年抑郁量表对129名独生子女老年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独生子女老年父母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偏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在文化程度和常住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及精神成长、人际关系、体育运动、健康责任、营养和压力管理6个维度与抑郁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独生子女老年父母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处于较低水平,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抑郁密切相关,提升独生子女老年父母的精神成长和开展体育运动有利于减少其抑郁症状。
    • 陈培华; 程玉莲
    • 摘要: 目的:了解上海市大学生健康生活水平,探究大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身体质量指数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健康生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大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选取上海市部分高校对55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健康促进生活方式6个维度总分为(130.20 ±22.17)分。不同范围BMI指数对大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有显著影响。BMI处于肥胖范围的被测者得分最高,其次分别为标准组、超重组、过轻组。结论:上海市大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程度处于中度偏低,总体状态良好。女性、年级越高、居住地为农村、非独生子女、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的大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较低。BMI范围处于超重组的大学生认识到体重过重可能会造成身体隐患,导致疾病发生,所以对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认识程度更高。
    • 马潇斌; 郝习君; 陈长香; 宋琼; 郝晶
    • 摘要: 目的了解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现状,分析个人、家庭、社区、社会支持对其影响。方法采用一般资料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对河北省唐山市的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中3448名75岁及以上老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高龄老年人HPLP-Ⅱ得分均分为(124.32±23.446)分,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文化、性格、生活幸福、生老病死的态度、与子女交流、与人结交朋友、与人交谈、爱好、邻里交往的频率、社区活动的频率、养老事业发展态度、社会公平是老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龄老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有待改进,应指导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各支持体系加强对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重视,改善老年人群的健康相关行为。
    • 寇梦婷; 周亚娟
    • 摘要: 目的了解石嘴山市社区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Profile-Ⅱ,HPLP-Ⅱ)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150名60岁及以上的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石嘴山市社区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平均得分为(121.30±16.06)分。6个维度中,营养维度得分最高,其次是自我实现、压力管理、人际关系维度,运动和健康管理维度得分最低。结论社区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体水平一般,年龄、民族、居住类型、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和生活满意度都是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
    • 谢京晶; 肖海云; 李蕊; 董修芝; 徐鲲
    • 摘要: 目的了解山东省某省级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健康生活方式现状,找出影响因素,为促进护士健康行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抽样调查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压力源量表、Pender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对山东省济南市三级甲等医院的护士进行健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健康生活方式总分为(59.80±14.58)分,不同护士群体的健康生活方式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病房护士的生活方式得分最低,为(58.57±13.39)分,急诊护士得分最高,为(63.56±17.73)分,其次是ICU护士(58.83±13.36)分;是否有采取锻炼的措施、工作压力、奖金、血压最终纳入护士健康生活方式多元回归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查区域护士群体的健康生活方式处于中等水平,管理者可以通过鼓励护士参加体育锻炼、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关注护士的奖金、鼓励护理人员关注血压等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护士的健康生活方式得分。
    • 丘春花; 曾莉如; 陈泽虹
    • 摘要: 目的:探讨“键对键”与“面对面”联动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74例G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9例和对照组8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键对键”与“面对面”联动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糖代谢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焦虑情绪[采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I)]、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不良妊娠结局情况。结果:干预2个月,两组FPG、2 h PG及HbA_(1)c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将“键对键”与“面对面”联动健康教育应用于GDM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促进患者健康生活方式,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
    • 刘晓芳; 刘佩琪
    • 摘要: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TTM)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7月冠心病患者112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TTM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GSES)评分、自我管理能力(AHSMSRS)及健康行为水平(HPLP-Ⅱ)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GSES评分、AHSMSRS评分和HPLP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M协同护理模式可增强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及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健康行为水平。
    • 褚冬梅; 郭佳玉; 肖露微; 冷娟娟; 李健芝
    •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2DM)并发糖尿病肾病(DKD)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衡阳市某两所三甲医院收治的308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分组,即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为30~300 mg/24 h纳入DKD组,UAER<30 mg/24 h纳入非DKD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发生DKD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的308例T2DM患者中,DKD微量白蛋白尿患者有136例(44.16%),非DKD微量白蛋白尿患者有172例(55.8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KD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血压史人数占比、腹型肥胖人数占比高于非DKD组,自我效能评分、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低于非DK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β=0.055,OR=1.057,95%CI=1.007~1.109)、收缩压(β=0.039,OR=1.040,95%CI=1.016~1.064)、LDL-C(β=0.333,OR=1.395,95%CI=1.017~1.914)、腹型肥胖(β=0.596,OR=1.815,95%CI=1.039~3.171)、HbA1c(β=0.182,OR=1.199,95%CI=1.071~1.344)是T2DM患者发生DKD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P<0.05),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β=-0.018,OR=0.983,95%CI=0.967~0.998)、自我效能评分(β=-0.029,OR=0.972,95%CI=0.948~0.996)是T2DM患者发生DKD微量白蛋白尿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血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极易并发肾脏疾病,护理人员需注重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倡导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从而预防或延缓DKD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
    • 赵维; 程玉莲
    • 摘要: 目的:研究上海高校大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上海市高校1118名全日制在读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 II)进行评价。结果:上海高校大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为(131.88 ±23.30)分,各维度得分依次为:自我实现(25.99 ±5.93)分,人际关系(24.82 ±4.65)分,营养(21.58 ±4.24)分,压力处理(21.17 ±4.58)分,健康职责(20.01 ±5.64)分,运动锻炼(18.31 ±5.15)分。男性、城镇户口、独生子女、父母双方受教育程度越高、个人每月生活费越多的大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相对较高。其中,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双方受教育程度、个人每月生活费是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结论:大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体处于中上水平,但缺乏一定的运动锻炼。可通过体育运动干预、加强体育锻炼宣传力度、体育设施建设、丰富体育活动以及提高体育成绩权重等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水平。
    • 薛长峰; 米勒得·沙依热
    • 摘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健康素养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关系,为健康中国背景下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21年江西省9所高校10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健康素养问卷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及Pearson相关分析、回归系数分析健康素养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关系。结果大学生健康素养与健康生活方式呈正相关关系(r=0.259,P<0.01);回归分析发现,健康素养能够预测健康促进生活方式(β=0.259,P<0.01),健康行为对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有正向影响,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对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没有影响。结论高校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引导大学生将健康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行动当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