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偏向

偏向

偏向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3年内共计49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8篇、专利文献213篇;相关期刊256种,包括开放时代、理论界、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偏向的相关文献由767位作者贡献,包括肖振环、李华林、李卫平等。

偏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8 占比:56.62%

专利文献>

论文:213 占比:43.38%

总计:491篇

偏向—发文趋势图

偏向

-研究学者

  • 肖振环
  • 李华林
  • 李卫平
  • 仲伯华
  • 史卫国
  • 山崎真嗣
  • 朱光
  • 李文辉
  • 樊仲维
  • 王琦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孟子敏; 李莉
    • 摘要: 在当前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学理念“低浅化”“简单化”的偏向、教学内容“狭隘化”“宽泛化”的偏差、教学方式与方法“生硬化”“单向化”的倾向以及教学效果评价“单方化”“单维化”的偏颇,亟须从提升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教育教学理念、助力教师正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内容开发、推动教师创新课程思政“教”与“学”的方式方法、促使教师完善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多路径并举加以改进,以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 韩晓芳
    • 摘要: 媒介不是被动等待使用的工具,而是已改变了社会的政治关系,并赋予受众新的社会交往形式和意义的重要力量。文章基于新报刊史书写范式,以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的社会动员实践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体现的泛媒介观,利用媒介感知偏向对根据地民众开展感性与理性的针对性说服等高超的媒介技巧,以期深层次挖掘抗战资源,也为新时代国家层面的媒介动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杨小彦
    • 摘要: 本文尝试从汉语的象形特征出发,讨论书写这一实践所隐含的意义.书写既指写作,也指写字,并在文化的上下文中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传播偏向.本文明确指出,汉语这一象形文字之所以能够维持并运用至今,书写(书法)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文并指出,中国历史一直是双语并行,也就是统一的书面语和各地差异极大的口语.所有这些无疑构成了汉语书写的文化背景.
    • 李凌凌; 鲁建群
    • 摘要: 本文以抖音与微博中关于两会的热点内容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媒介平台的传播偏向.通过媒介环境学的视角,阐释了平台间技术选择和交互界面设计,如何塑造用户对内容的接收状态和参与方式,以及如何进一步影响到用户对内容的态度倾向.
    • 谭杰; 姬广绪
    • 摘要: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数字时代的用户个性化定制提供了系统、成熟的解决方案,算法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基于内容相关性和静动态用户兴趣人格画像的算法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偏向".此种偏向会导致多元话语被悬置的问题,助推公共话语的极化,由此有必要在检讨算法的基础上呼唤数字时代的人文精神.本文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中相关话题的推荐和新闻内容排序讨论基于算法的推荐展现的内容结果形成了信息茧房,希冀借此研究呼吁数字时代的多元信息生产和内容展现,对当下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科技向善提供一个可能的文化注脚,并以此作为观察技术与人文对话的窗口.
    • 马燕
    • 摘要: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信息传播是一个宏大且责任重大的课题,将传播学的媒介情境理论与社会认知心理学结合起来,分析2020年年初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媒介情境的差异化、谣言化等失衡现象,总结民众出现身份感知错位、态度与认知失调、认知冲突、心理失控、心理创伤等认知心理偏向,提出强化短视频平台传播、打造专业辟谣平台的浸润式传播、网民和媒体共同构建"减压阀"式媒介情境、运用智能技术筛查污名化网络信息等对策.
    • 陈臻渝
    • 摘要: 本研究自建《朝日新闻》涉台新闻报道标题微型语料库,使用数据分析软件KH Coder 3进行新闻报道标题的高频词统计,通过分析高频词互文链,剖析日本主流媒体涉台新闻报道的传播偏向特征.研究发现:(1)在城际交流方面,新闻报道高频词中地区名称居多,显示日本主流媒体更多关注日本与中国台湾的城市间交流活动;(2)在经济方面,日本主流媒体更加聚焦对日本有直接经济影响的渔业协定、夏普与鸿海企业间的商业出资以及旅游观光业;(3)在政治方面,日本主流媒体主要关注与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之间的交往动态.尽管日本主流媒体独立性较强,但其涉台新闻受政治因素影响依然显著;(4)在文体生活方面,日本主流媒体聚焦棒球、高尔夫球以及影视业的相关内容.
    • 王云
    • 摘要: 一要纠正“文案主导”的评判偏向。有些行误认为做好党建工作,就是把部署党建工作的文件印发、相关制度装饰上墙、支部会议活动和党员笔记等抄写齐备。而上级行则对这些“留痕”的基础工作赋予了很高的评价权重,基层行亦以此作为应对考核的圭臬,亟待纠偏.
    • 潘天波
    • 摘要: 在科技史领域,技术与人文是一对备受学界争议的问题范式.在先秦,诸子开启了技术恐惧的政治批判与技术风险的人文化解蔽机制,实现了技术与人文的宗教神话批判向道德物化的转向,显露了先秦社会技术控制与人文偏向的思想萌芽,并呈现先秦技术生成的人文根源与发展动力.同时,偏于人文的先秦技术物无疑增益于人文哲学思想的早熟,而人文哲学思想又反哺了技术变革及其造物文化.澄明此论,有补于当代技术发展领域的人文困惑及其价值选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