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保水开采

保水开采

保水开采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220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环境保护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3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25315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地下水、地球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北京力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第五届中国充填采矿技术与装备大会、第六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大会等;保水开采的相关文献由388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庆享、金志远、马立强等。

保水开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3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25315 占比:99.92%

总计:225490篇

保水开采—发文趋势图

保水开采

-研究学者

  • 黄庆享
  • 金志远
  • 马立强
  • 张东升
  • 许猛堂
  • 范立民
  • 冯军发
  • 周泽
  • 张文忠
  • 徐佑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智国军; 刘润; 杨瑞刚; 秦伟; 鞠金峰
    • 摘要: 区段煤柱参数对相邻采空区间的水力联系具有显著影响,而在煤矿地下水库设计时,区段煤柱参数的确定缺乏科学理论支撑。针对上述问题,以万利一矿4-2煤盘区区段煤柱为研究对象,根据区段煤柱侧向支承压力演化规律设计煤(岩)样渗流试验,获得煤(岩)样渗透率随垂直应力的变化函数,揭示了采空区多孔介质渗透率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区段煤(岩)柱水渗流特性的CFD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采空区水位的降低、煤柱宽度的增大,采空区水流动范围和流动速度均不断减小,水位18.65、28.65、38.65 m条件下采空区水进入相邻采空区的临界煤柱宽度分别为30、50、70 m;当区段煤柱宽度小于10 m时,采空区水可以在底部煤层绕过弹性核区进入相邻采空区;当煤柱宽度超过20 m时,采空区水不能通过底部煤柱进入相邻采空区。
    • 王佳奇; 卢明银; 王庆雄; 王旭锋; 李贤功; 翟文睿
    • 摘要: 随着煤矿绿色开采技术的成熟应用,我国矿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特别是西部生态脆弱矿区的生态环境实现了正向演替。因此为了量化衡量矿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反映绿色开采技术对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作用,基于绿色开采中的保水开采技术,提出了一套以保水开采技术为基础的矿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该评价体系中,采用较为客观的熵权法来对各个指标进行赋权以减少指标赋权时的专家主观性,并且为了兼顾评价信息的随机性与模糊性,采用能够描述信息随机性与模糊性的云模型理论作为建模基础,构建了一套以熵权法和云模型为基础的保水开采生态环境评价模型。该模型能够量化给出保水开采技术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达到对以保水开采技术为主的矿区生态环境评价的目的。另外,通过实地调研选择神东矿区的哈拉沟煤矿为例,借助本评价模型对哈拉沟矿区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并对本评价模型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哈拉沟矿区的生态环境水平位于评语级“优”与评语级“良”之间,总体处于一个较好水平,和哈拉沟矿区生态环境状况相一致,从而验证了本评价模型的合理性;但通过评价云图也可看出评价结果偏向“良”的评语级,也反映了哈拉沟煤矿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有提升空间,并结合分析结果给出了矿区后期应注意塌陷面积和塌陷深度等方面的改善建议。研究表明:本评价模型能够客观地对保水开采技术实施后的矿区生态环境水平进行量化评价,并能够给出矿区生态环境改善的建议,以达到科学利用保水开采技术,实现矿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目的。
    • 李全生; 李晓斌; 许家林; 徐祝贺; 张村
    • 摘要: 岩层采动裂隙是破坏覆岩含水层威胁井下安全生产的直接原因,也是工作面推过后,地表持续下沉变形及生态累积影响的根源。为了解当前覆岩裂隙发生机制、演变规律、研究方法及生态影响与治理进展,实现资源开发与矿区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阐述了采动裂隙演化规律与生态治理技术发展现状。介绍了煤矿采动裂隙的形成过程、裂隙类型、研究方法、监测手段及研究发展趋势;从开采影响的空间特征方面,从依覆岩裂隙、底板裂隙与地表裂缝3方面分类介绍了裂隙/裂缝演化规律及分布特征,重点分析了深部开采与我国西部沟壑区高强度开采地表裂缝形成的力学机制;探究采动裂隙在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方面的应用及生态治理技术,并给出基于开采参数优化的源头减损技术、覆岩承载结构稳定性维持减损技术、变形调控减损技术、覆岩离层注浆减损技术、采复一体化技术、土壤改良与植物修复技术、采煤沉陷区综合修复技术等,实现采煤同时兼顾对地下水、瓦斯、矸石等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地表建筑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分析认为,采动裂隙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力学演化机制及量化描述、深部多物理场耦合、探索新应用领域及控制研究、厘清采动损伤科学内涵及评价方法、明晰矿区生态修复的科学理念、构建采动损伤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智能化调控系统等将是未来亟需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 柳晶; 李根威
    • 摘要: 义棠煤矿9号、10号煤层埋藏深、带压大,存在奥灰水突水的可能,给100602工作面的安全开采带来严重影响。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手段对底板破坏深度进行确定:理论计算确定工作面斜长为70 m时,底板破坏深度范围为9.56~11.61 m;工作面斜长为140 m时,底板破坏深度范围为14.53~17.26 m。数值模拟确定工作面斜长为70 m时,底板破坏深度范围为8.3~9.6 m;工作面斜长为140 m时,底板破坏深度范围为16.2~17.3 m。在现场实测中,工作面实际采高为5.4 m,工作面斜长为140 m,测得底板破坏深度范围为17.10~17.58 m。奥灰水系距离工作面底板30 m左右,可以实现保水开采
    • 解庆典; 穆驰
    • 摘要: 孟加拉国Barapukuria矿水文地质结构复杂,矿井水害、冲击地压和采空区自燃等多种灾害并存,严重影响矿井安全生产。在分析矿井地层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开展孟巴矿厚煤层分层开采对覆岩结构影响。运用UDEC模拟不同开采高度对结构关键层破坏情况,分别计算3 m和5 m开采高度覆岩结构和垂直应力演化规律。实践表明,通过在孟巴矿应用分层开采,控制开采高度,可实现开采工作面顶板能量分次释放,有效避免应力集中,保证覆岩结构关键层的稳定性;可控制覆岩破坏范围,抑制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防止LDT隔水层被击穿,有效保证底板水分次疏放。研究结果显示,孟巴矿厚煤层分层开采高度小于5 m,可满足开采后结构关键层的稳定性,降低矿井灾害影响。
    • 宋硕鹏
    • 摘要: 煤炭是我国支柱性不可再生能源之一,其总量在长久的开采作业中持续下降,逐渐成为了紧缺资源。并且,矿山开采作业往往伴随着较为显著的环境污染,其作业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相悖。基于此,结合当前矿山开采的现状,重点分析了在煤矿开采作业中应用绿色开采技术的优势及具体策略,同时提出数条优化煤矿开采作业的措施,希望能够促进煤矿企业的绿色发展。
    • 吴宝杨; 李鹏; 王雁冰; 张冰; 池明波
    • 摘要: 为满足煤水共采相似模拟试验材料对物理、力学、水理等性质的特殊要求,以石英砂、重晶石粉和滑石粉为骨料,以C325白水泥为粘结剂,以硅油为调节剂,使用电动平板夯振动压实成型,研发了一种低强度、吸水率可调、遇水不崩解且容易制作的新型煤岩体流固耦合相似材料。通过正交试验、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获取了材料的各类参数及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材料密度可控范围为1.87~2.21 g/cm^(3),单轴抗压强度可控范围为0.75~5.24 MPa,弹性模量可控范围为117.76~505.05 MPa,吸水率可控制在1.85%~23.55%,各参数可通过石英砂含量、重晶石粉含量、水泥含量和硅油含量进行精确调节。采用该材料开展了多煤层开采煤矿地下水库模拟试验,试验中煤柱坝体裂隙发育与现场情况一致,离层裂隙和采空区具有较强的储水效果,而区域垂向裂隙导水效果更明显,验证了该材料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 白如鸿; 刘壮; 刘宁平; 高兴斌; 贺铜章
    • 摘要: 榆神矿区是陕北煤炭基地建设的核心地区,矿区地处沙漠边缘,水资源贫乏,浅埋煤层开采对浅层地下水影响显著,并造成水位下降和生态环境变化。榆树湾煤矿是榆林能源集团榆神煤电公司的主力矿井,核定生产能力1 000万t/a,近年来矿井涌水量一直保持在800 m^(3)/h以上,目前地表水对矿井涌水危害不大,影响矿井涌水的因素是采空面积和开拓长度的增大,采掘破坏影响的顶板含水层向矿井充水通道变多,导致矿井涌水量逐渐增大。分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矿井充水因素,矿井涌水量与大气降水、采掘面积等因素的关系,提出从区域上研究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矿井涌水量持续来源的途径,建立矿区地下水动态、井下出水点监测系统,采取一系列保水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矿井涌水量较大的难题,促进煤矿产能提升,服务绿色矿区建设。
    • 张玉军; 宋业杰; 樊振丽; 尹希文; 赵秋阳; 张风达; 甘志超; 张志巍; 李友伟
    • 摘要: 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在保障煤炭资源开发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实现对水资源的保护,是黄河流域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科学难题.以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田为背景,对不同水文地质和采矿条件下覆岩结构类型、导水裂缝带发育规律、地表裂缝分布特征、采动隔水层稳定性以及疏控水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针对厚基岩浅层地下水保护,监测分析了导水裂缝带与地表裂缝发育特征及其连通性,研究了保证隔水层稳定性的保水开采技术;针对浅埋薄基岩厚土层条件下的地表水体保护,探讨了黏土隔水层对导水裂缝带的抑制作用和采动影响下的阻水特性,研究了基于采动黏土阻水效应的保水开采技术;针对深部多重高压含水层,提出了"先疏后采与边采边疏相结合"的疏控水技术,实现了安全开采前提下的最大程度的对水资源的保护.
    • 宋立平
    • 摘要: 为降低煤矿开采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达到资源开采相互之间及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一种状态,提出了开采和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现代煤炭开采生态保护系统和技术体系.在阐述绿色开采概念的延伸和补充的基础上,对涉及关键层岩层控制理论与隔水层重构理念进行了论述,构建了煤炭绿色生态开采技术体系和框架,并重点介绍了海绵矿井技术、煤泥水处理技术、矸石零排放技术以及废弃矿井利用技术.分析认为,要实现绿色生态开采,必须提前布局,优化设计、统筹考虑、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以确保煤炭绿色生态开采的健康持续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