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感温度
体感温度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08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电工技术、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693124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中国纤检、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气象知识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7全国针织技术交流会 、2015年全国地质灾害与防治战略学术论坛、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体感温度的相关文献由484位作者贡献,包括尚可政、朱寿燕、王式功等。
体感温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93124篇
占比:99.98%
总计:693267篇
体感温度
-研究学者
- 尚可政
- 朱寿燕
- 王式功
- 刘涛
- 叶先才
- 孙凤华
- 宁家宏
- 宁录游
- 石茹琳
- 程韡
- 等
- 许晓珂
- 邱升
- 陈静
- 任健
- 候长江
- 刘征
- 刘德
- 刘洋
- 刘海军
- 刘金荷
- 史乐贤
- 史佩然
- 叶鸿
- 向波
- 吕广华
- 吴安福
- 吴腾
- 周义德
- 周余萍
- 喻乐
- 夏鸿志
- 姚建刚
- 孙雪
- 宁健
- 帅嘉琪
- 庞明月
- 康强
- 张亚齐
- 张凯
- 张加昆
- 张志薇
- 张晶
- 张江鹏
- 张玉蓉
- 张珂珩
- 张莹
- 张雨蒙
- 徐赛坤
- 徐雁萍
-
-
武略;
焦瑞莉;
王毅;
夏江江;
严中伟;
李昊辰
-
-
摘要:
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模式的预报数据和北京地区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使用两种机器学习算法(线性回归和梯度提升回归树)对站点的体感温度进行误差订正,并采用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对预报效果进行评估,进一步与传统订正方法模式输出统计(Model Output Statistics,MOS)得到的订正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线性回归、梯度提升回归树、MOS和ECMWF预报得到的平均RMSE分别为3.12、3.06、3.45、4.06°C,即机器学习算法明显优于MOS和ECMWF模式原始预报。机器学习订正方法不仅在平原地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高海拔站点的订正效果更加突出,为北京冬奥会复杂山地条件下赛事正常运行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保障。
-
-
齐来勇;
翟雪
-
-
摘要:
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是秋冬季主要关注的病症。昼夜温差大,冬季通风管理应激也比夏季大,因此呼吸道疾病发病早,病程长。鸡群在通风受凉或者闷棚后,尤其在前中期调整风机,引起通风量和湿度变化较大时,体感温度变化较为剧烈,呼吸系统受损,病毒、细菌、支原体容易侵入呼吸系统,出现气管上部弥漫性出血,支气管栓塞。
-
-
王伟;
胡社教;
谢文静
-
-
摘要:
体感温度是保证煤矿采煤人员安全作业的重要监测参数。人的体感温度受温度、湿度和风速三个因素的影响,它是非线性的关系。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对被检测数据的采集,采用人工方法计算人的体感温度。本文设计了一种智能体感温度传感器,通过采集温度、湿度、风速三个分量,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法直接得到体感温度。试验结果表明,传感器输出的体感温度达到设计要求。
-
-
-
-
摘要:
近日消息,格陵兰岛单日融冰60亿吨、欧洲多地打破史上最高气温纪录、中国多个省份气温突破历史极值要要在全球范围内,眼下骇人的极端高温正炙烤着世界各地的人们,而这一幕也同样正在美国上演.据美国媒体当地时间7月23日报道,美国多个地区的气温在7月份达到创纪录的高位,目前已有至少19人因高温而死亡,其中美国东北部部分地区的体感温度更是达到了恐怖的约43.3摄氏度……。
-
-
王晓宏
-
-
摘要:
夏季外界温度高且湿度大,对鸡群的生长发育非常不利,此时的通风管理至关重要。如果管理失误就会导致鸡舍温度发生剧烈变化,不仅能够给鸡群带来严重的热应激,还会过早使用湿帘致使鸡群不适应而发生冷应激。同时在通风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风速和湿帘给鸡群带来体感温度的变化,避免给鸡群带来的不良影响,让鸡群以最适宜的状况度过炎热的夏季。
-
-
本刊综合
-
-
摘要:
在炎热的夏季,除了开空调、吃冰棒,你还知道什么解暑技巧吗?其实,夏天穿对衣服也能达到“降温”的目的。一起来看看夏季如何科学穿衣。 暴晒时长与人体升温 要想知道穿什么衣服最“解暑”,首先要明白夏季人体升温与哪些因素相关。除了气温,很多人认为在太阳下暴晒的时间越长,人体的温度就越高。其实,人体受阳光照射的时长与体感温度并不成正相关。
-
-
王浩宇;
钟志江;
刘涛;
范静
-
-
摘要:
通过修正温度、风速、湿度等环境因素和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因素对个人的体感温度的影响,得到了穿衣厚度的精确计算公式,并推荐了相应的服装款式。进一步地,对于河南省郑州市一个典型的青壮年男性,根据2011年、2019年典型月份的气候数据,研究其穿衣厚度及变化趋势。
-
-
王仲昀
-
-
摘要:
过去一年中,警方已侦破几十起非法捕捞案件,有力遏制了长江上海段非法捕捞犯罪活动。夜深人静,寒风凛冽,除了大风刮过芦苇荡时留下的"刷刷"声,周围一片死寂。岸边的体感温度早已降至零下,很难想象会有人出现在此。"动了,动了,出来了!"凌晨4点,经过近9小时蹲守后,终于传来了令人振奋的声音。
-
-
张恬熙
-
-
摘要:
2021年的第一个节气是小寒,而今年的北京,也迎来了21世纪以来最寒冷的冬天。2月的北京真的特别冷,有几天的最高温度只有-11°C,体感温度甚至达到了-30°C。走在街上,明显能感觉到呼呼的北风在耳边咆哮,拼命想钻进身体里每一处温暖的角落。这个时候,大概每个人都希望冬天快一点过去,早点迎来春暖花开的春天。
-
-
史军
-
-
摘要:
肉鸡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风险也越来越大。北方冬季外界气温较低,湿度小,给肉鸡饲养管理带来挑战,需针对气候特点减少应激,提高养殖效益,该文论述秋冬季节肉鸡饲养管理注意事项。
-
-
茅飘洋;
李喜岳;
俞涵婷;
邱王泽禾
- 《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利用天台当地2014年到2016年近三年地面观测资料计算体感温度,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其与近三年循环系统死亡人数做相关性分析,将当日与滞后十日内的相关性分别进行比较.得出循环系统死亡率和体感温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又以1-3月的相关性更为明显.
-
-
Li Jia-yun;
李佳耘;
Ma Xin-ping;
马新平;
Wang Shi-gong;
王式功;
Zhang Ying;
张莹;
Shang Ke-zheng;
尚可政
- 《2015年全国地质灾害与防治战略学术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研究了在混杂因子的共同作用下,体感温度的变化对循环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对两种系统疾病的死亡人数和体感温度的关系做了分析.结果显示,当以周为时间序列单位,体感温度在20°C以下时,每降低1°C,循环系统疾病的死亡人数增加1.31%,降低5°C,增加6.86%;当以日为时间序列单位,体感温度在14°C以下时,每降低1°C,循环系统疾病的死亡人数增加1.19%,降低5°C,增加5.79%.同样以日为时间序列,当体感温度在20°C以下时,每降低1°C,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人数增加1.41%,降低5°C,增加6.86%,说明体感温度的冷效应对死亡人数的影响较为明显.
-
-
Ma Pan;
马盼;
Wang Shigong;
王式功;
Zhang Zhiwei;
张志薇;
Shang Kezheng;
尚可政
-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创新性地利用“黄金分割率”计算人体的最佳舒适条件,即“最佳舒适温度”Ts(°C),并据此设计出新的体感温度计算方法、划分舒适度等级;所用资料为北京和武汉196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的逐日观测资料,包括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将新公式与北京、武汉、酒泉等地使用的舒适度指数公式比较计算结果,认为新公式具有普适性高、实用性强、科学全面和简洁明确等特点.人体舒适度的计算在气象疾病发病率预测、野外施工条件预报、旅游区域和季节热点分析、交通运输和驾驶安全性分析,以及军事装备和着装配置决策等领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服务公众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据.
-
-
罗生洲;
张加昆;
李江英;
周余萍
- 《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2年
-
摘要:
利用青海各地气象站1971-2010年相关资料计算各地体感温度表明:尖扎、民和、循化、西宁等地适宜旅游季节开始最早,结束最晚;平安、同仁、格尔木、昂欠等绝大部分地区于4月份上旬至下旬由东南向西北陆续开始,于10月份上旬至下旬由西北向东南陆续结束;刚察等地适宜旅游季节开始最晚,结束最早.尖扎和民和等地有8个旬的“舒适”期,贵德以东的黄河谷地、西宁以东的湟水谷地有2-6个旬的“舒适”期,其余地区无“舒适”期,“很凉”和“凉爽”期有13-18个旬.省会西宁4月份的11-20时为“凉爽”,其余时次为“很凉”;7月份07-08时为“凉爽”,其余时次为“舒适”;10月份12-18时为“凉爽”,其余时次为“很凉”.
-
-
-
-
-
金雪;
章微清
- 《2017全国针织技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简要阐述了近年来,智能调温类适温型纤维国内外研发及应用情况,从原料、织造、染整3方面入手,介绍了开发智能调温运动功能针织面料的设计思路.基于此,选择日本调温粘胶原料97.6°F(R)与棉的混纺纱,在佳鼎JD21DM90型单面圆纬机上开发纬平针组织莱卡运动功能面料,介绍编织工艺及注意事项,染整工艺及技术关键点,最后测试了产品的基本性能及调温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该智能调温功能针织面料进行的温度缓冲性实验,其测试结果与同规格常规面料比,升温过程中最大温度差2.3°C,降温过程中最大温度差2.0°C,该调温面料可有效减缓体感温度的骤冷骤热,起到缓冲作用,适合于短时间内环境温差变化较大的环境中.
-
-
范进进;
Fan Jinjin;
Yin Zhaoyan;
尹炤寅;
Jiang jie;
姜杰;
Liu yiyan;
刘熠炎
- 《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对2007至2013年黄石市逐日电力负荷进行分解,并进一步讨论气象要素对气象负荷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黄石市逐日最大电力负荷总体呈线性增长,但金融危机期间电力负荷则呈下降趋势;2010年之前,工作日的气象负荷率高于节假日,但自2011年起,该现象出现反转,且差值逐渐增大;气象要素对电力负荷具有显著影响,且体感温度及扩展得到的人体舒适度等级有助于更准确的分离气象敏感负荷及获得气象负荷率;研究时段内,体感温度高于22.9°C(工作日)或21.5°C(节假日)时,即会产生敏感负荷,且当体感温度升高1°C时,最多可导致气象负荷率增加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