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低位前切除术

低位前切除术

低位前切除术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6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3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742182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中国肛肠病杂志、河南外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全国大肠癌治疗规范高峰论坛暨第九届广东省大肠癌学术研讨会、2006全国大肠癌转移与复发诊治学习班暨第八届广东省大肠癌学术研讨会等;低位前切除术的相关文献由448位作者贡献,包括程卫东、喻德洪、孙哲等。

低位前切除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3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42182 占比:99.98%

总计:742341篇

低位前切除术—发文趋势图

低位前切除术

-研究学者

  • 程卫东
  • 喻德洪
  • 孙哲
  • 本刊编辑部
  • 汤铜
  • 傅传刚
  • 冯能宙
  • 吴向荣
  • 周晓华
  • 夏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垒; 单长岭; 肖志强; 杨迎新; 张志国; 苗同林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一针法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在直肠癌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我科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低位前切除+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实施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一针法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组(改良组,n=32)与传统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组(传统组,n=28)。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包括根治术共需手术时间(低位前切除+预防性回肠造口术)、造口还纳术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吻合口漏及造口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过程顺利,在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3~4个月完成造口还纳术。改良组根治术共需手术时间、造口还纳术手术时间均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组造口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改良一针法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操作更为简单,有助于减少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也可缩短造口还纳术所需要的手术时间。
    • 池诏丞; CRAIN N; HO N; ABOULIAN A
    • 摘要: 目的:近年来机器人结直肠手术的普及率有所上升,但与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优势仍然不确定。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机器人和腹腔镜部分或完全直肠切除术后的短期结果。方法:本研究是在南加州的五家凯萨医疗机构的大型三级医疗中心进行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共进行863例机器人和腹腔镜直肠手术,包括低位前切除术、直肠切除结肛吻合术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的短期结果,包括手术后住院时间,急诊返回率,30天再入院率和死亡率。
    • 黄胜辉; 高艺煌
    • 摘要: 背景:尽管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被认为是直肠癌的标准术式,但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的技术定义和评估方法却未进行探究。本研究旨在介绍完整ISR的手术操作,并评估完整括约肌间纵肌切除术(total intersphincteric longitudinal mus⁃cle excision,TILME)是否有助于ISR的完整性及减少复发。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接受机器人辅助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的1080例直肠腺癌患者,收治患者的时间跨度超过10年。通过严格调整基线特征,我们对LAR组与ISR组的患者(两组之比为1:1)和三个ISR亚组的患者(部分ISR、次全ISR、完全ISR之比为2:2:1)分别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对存档记录的标本和视频/照片进行重新评估,以检查TILME的完整性。结果:在接受ISR的患者中,84.5%的患者实施了完整TILME。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完整TILME是与5年累积局部复发率增加相关的唯一独立参数(OR为23.385,95%CI为1.492~366.421,P=0.03),并且与括约肌间纵肌周围脂肪组织情况、是否施行结肠肛管吻合术、是否施行完全ISR独立相关(P<0.001~0.05)。尽管所有患者术后12~24个月的大便失禁平均评分结果和肛管直肠测压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差,但仍可接受。接受完整TILME患者的5年累积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有高于接受不完整TILME患者的趋势,5年累积无病生存率为74.1%vs.60%(P=0.18),5年总生存率为85.9%vs.70%(P=0.10)。结论:TILME的完整性似乎是完整ISR的一个独立指标,可减少低位直肠癌术后的局部复发。
    • 黄展禄
    • 摘要: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术后形成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漳州市第二医院进行直肠癌LAR(低位前切除术)治疗的576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1年内随访统计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将出现吻合口漏患者57例纳入吻合口漏组,未发生吻合口漏519例患者纳入无吻合口漏组。对吻合口漏组、无吻合口漏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明确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术后形成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TNM(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吻合口距肛缘距离、保留LCA(左结肠动脉)与否、术后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实施情况的分布均与吻合口漏相关(P<0.05)。患者性别、BMI(体质量指数)、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生活习惯、高脂血症、术前实验室指标、肿瘤分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最大直径、神经受侵、肿瘤与肛缘距离、手术出血量、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分布与吻合口漏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吻合口距肛缘距离<2 cm、未保留LCA、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分别是直肠癌LAR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吻合口距肛缘距离<2 cm、未保留LCA、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分别是直肠癌LAR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吻合口距肛缘距离<2 cm的患者应高度警惕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临床治疗中需斟酌是否保留LCA、新辅助同步放化疗使用。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机器人结直肠手术学》译著于2020年12月出版发行。本书原著由美国知名的结直肠外科医生Howard Ross、Sang W.Lee和Bradley J.Champagne等主编,中文版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学系主任党诚学担任主译。该书主要阐述了应用机器人手术治疗良恶性结直肠疾病的方法和步骤,尤其是右半结肠、乙状结肠、左半结肠、全结肠和结直肠切除术中的关键点;深入探讨了低位前切除术、直肠固定术、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和横结肠切除术等;并对当前达芬奇机器人系统的特点、手术解剖、术前评估和意外情况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机器人结直肠手术学》译著于2020年12月出版发行。本书原著由美国知名的结直肠外科医生Howard Ross、Sang W. Lee和Bradley J. Champagne等主编,中文版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学系主任党诚学担任主译。该书主要阐述了应用机器人手术治疗良恶性结直肠疾病的方法和步骤,尤其是右半结肠、乙状结肠、左半结肠、全结肠和结直肠切除术中的关键点;深入探讨了低位前切除术、直肠固定术、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和横结肠切除术等。
    • 李剑锋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RAL)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3-01—2017-09间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普外科行RAL术的24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6例(55.28%),女110例(44.72%);年龄(62.23±12.26)岁.采用新辅助化疗94例(38.21%),腹腔镜手术158例(64.23%),预防性回肠造口77例(35.65%).统计吻合口漏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吻合口漏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将单因素分析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体质量指数≥28 kg/m2、术前低白蛋白血症、肿瘤距肛缘距离≤7 cm与RAL术后吻合口漏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BMI≥28 kg/m2、术前有低白蛋白血症、肿瘤距肛缘距离≤7 cm是RAL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男性、肥胖、肿瘤距肛缘距离近、低白蛋白血症是中低位直肠癌RAL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此类患者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加强围术期管理.
    • 摘要: 《机器人结直肠手术学》译著于2020年12月出版发行。本书原著由美国知名的结直肠外科医生Howard Ross、Sang W. Lee和Bradley J. Champagne等主编,中文版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学系主任党诚学担任主译。该书主要阐述了应用机器人手术治疗良恶性结直肠疾病的方法和步骤,尤其是右半结肠、乙状结肠、左半结肠、全结肠和结直肠切除术中的关键点;深入探讨了低位前切除术、直肠固定术、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和横结肠切除术等;并对当前达芬奇机器人系统的特点、手术解剖、术前评估和意外情况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 常文举; 许剑民; 任黎; 何国栋; 刘天宇; 吉美玲; 监谧; 陈伊教; 吕敏之; 韦烨
    • 摘要: 目的:吻合口漏(anastomotic leakage,AL)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亟需确切有效的预防措施.本研究旨在评估机器人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联合创新技术预防AL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机器人LAR治疗的601例患者,其中191例患者为对照组(non-PST组),410例患者为治疗组(PST组).分析比较两组AL发生率、围手术期结局和长期生存率;多因素回归分析机器人LAR术后AL的高危因素.结果:依据ISREC分级,601例患者的总体AL发生率为6.8%,其中B级为5.7%,C级为1.1%.其中PST组的总体AL发生率(5.1%)明显低于non-PST组(10.5%,P=0.015);PST组的C级AL也明显改善(0.2%vs.3.2%,P=0.005).此外,PST组的手术并发症率(17.3%vs.20.9%,P=0.286)和再手术率(2.7%vs.6.3%,P=0.038)较non-PST组均显著降低.长期结局分析提示两组的局部复发率和长期生存率无显著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non-PST技术、术中出血量≥100 mL、吻合口距离肛缘<5 cm以及远端切缘距离肿瘤<2 cm分别是机器人LAR术后AL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机器人LAR联合PST技术是一种有效预防AL的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可避免常规实施保护性造口术.
    • 刘亚婷; 彭琦; 谢玲女
    • 摘要: 目的 编制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LAR)后症状评估量表并验证其信效度.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患者访谈、小组讨论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形成初量表.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抽取直肠癌LAR后患者190例进行一般资料及直肠癌LAR后症状评估量表调查,并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 初量表包含5个一级指标,38个二级指标.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9,Spearman-Brown折半信度系数为0.60,重测信度为0.523(P0.5,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56.78%.最终得到包含5个因子、24个条目的直肠癌LAR后症状评估量表.结论 所编制的直肠癌LAR后症状评估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临床评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