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748138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中国肛肠病杂志、临床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3年浙江省微创外科学学术年会、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国际结直肠外科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全国学术交流会议等;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相关文献由38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琦、曹暂剑、李德川等。

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3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48138 占比:99.98%

总计:748255篇

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发文趋势图

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研究学者

  • 张琦
  • 曹暂剑
  • 李德川
  • 杨向东
  • 颜景颖
  • 魏雨
  • 龚文敬
  • 刘荫华
  • 叶红霞
  • 叶颖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朱良薛; 袁华琴; 汪明云
    • 摘要: 肛管腺癌是发生在肛管上皮的罕见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可达60%,约20%~50%的患者出现局部复发,20%的患者出现远处内脏转移[1],发生皮肤转移鲜有报道。本文分析我院收治的肛管腺癌伴皮肤转移病例1例,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肛管腺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进行整理总结。
    • 朱斌; 董金良; 吴其肯; 陈黎
    • 摘要: 目的探讨截石位和折刀位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于本两院接受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共84例临床资料。其中45例截石位下完成手术(对照组),另39例折刀位下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术中临床指标、术后机体恢复相关指标、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资料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腹部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截石位,折刀位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可有效减少会阴部出血量,缩短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并有助于预防术后会阴部切口感染发生。
    • 杨智力; 孙锞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同开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对低位直肠癌(Low rectal cancer,LRC)手术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本院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诊断为直肠癌的患者。按照LRC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APR,实验组接受腹腔镜下APR。其中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2例。分析并比较所纳入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在院天数、术后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首次下地行走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以及切缘阴性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并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在院天数更短(P0.05)。结论 腹腔镜下APR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效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丁保锋
    •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4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行传统腹腔镜APR,观察组行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APR.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肠道功能,并分析其并发症和随访1年的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骶前引流量、造口所用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更短,手术时间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便频便急、排便受饮食影响、排便感染异常3项评分和肠道功能总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APR可缩短低位直肠癌患者住院时间,保护患者肠道功能,且不影响治疗安全性.
    • 黎瀚棻; 陈建志; 黄一平; 朱俊合; 赖依伶
    • 摘要: 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E)仍然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手术方式.经肛提肌外APE可降低直肠癌环周切缘阳性率和肿瘤穿孔率,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有研究者提出经会阴微创腹会阴联合切除术(Tpm-APE).与传统APE比较,Tpm-APE具有潜在技术优势,然而目前缺乏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支持.笔者分享参与一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的设计与结果,探讨目前Tpm-AP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实践.
    • 隋峰; 李敏哲; 沈荐
    • 摘要: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APR)术后会阴切口愈合延迟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7月~2020年6月行APR的低位直肠癌病人172例,根据术后会阴切口愈合情况,将其分为切口愈合延迟组(42例)和切口正常愈合组(130例).对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血清白蛋白、新辅助放化疗、肿瘤长径、手术方式、盆底修复、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肿瘤浸润深度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对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BMI≥28 kg/m2、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新辅助放化疗、未行盆底修复与APR术后会阴切口愈合延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辅助放化疗是APR术后会阴切口愈合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病人经历新辅助放化疗会增加APR术后会阴切口愈合延迟的风险,术前应筛选相关高危人群,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以期减少术后会阴切口愈合延迟对病人康复的影响.
    • 张海生
    • 摘要: 目的:研究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联合经括约肌间切除术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某院治疗的7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联合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研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手术并发症发生概率为5.71%,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年局部复发率无统计意义(P>0.05);总体生存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对比,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联合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更优.
    • 郝阳; 裴正浩; 王钧; 张虎; 景小松; 王耿泽
    • 摘要: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南阳市中心医院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6例,根据其采用手术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传统腹腔镜APR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33例),另33例为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AP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骶前引流量、造口所用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肠道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骶前引流量、造口所用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肠道功能评分的指标比较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1%(P<0.05)。结论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而言,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APR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还可以保障患者的肠道功能不受损伤,同时还可确保治疗的安全性,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 郝阳; 裴正浩; 王钧; 张虎; 景小松; 王耿泽
    • 摘要: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南阳市中心医院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6例,根据其采用手术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传统腹腔镜APR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33例),另33例为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AP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骶前引流量、造口所用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肠道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骶前引流量、造口所用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肠道功能评分的指标比较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1%(P<0.05).结论 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而言,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APR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还可以保障患者的肠道功能不受损伤,同时还可确保治疗的安全性,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 何金鑫
    • 摘要: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临床病患采取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ARP-PPC)治疗的临床优势.方法:取本院收治的120例低位直肠癌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来院就诊,以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完成组别的划分,即传统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APR)组(应用LAPR方案)和LARP-PPC组(应用LARP-PPC方案)各60例,对比两组相关指标情况、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LARP-PPC组除手术时间长于ALPR组外,切除标本长度、术中出血量相较ALRP均更短或更少(P<0.05).LARP-PPC组会阴部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短于LAPR组,排气时间早于LA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ARP-PPC组上排便感染异常、排便受饮食影响、便秘便急评分高于LAPR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LARP-PPC术后并发症率低于LA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RP-PPC治疗低位直肠癌者的近期预后及临床安全性更具优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