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吻合口漏

吻合口漏

吻合口漏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954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8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27256篇;相关期刊324种,包括中国肛肠病杂志、国际外科学杂志、临床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六届微创外科论坛、第六届中国武汉国际微创外科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药师协会微创外科医师学术交流会暨湖北省腹腔镜外科年会、国际胃肠疾病论坛(重庆)暨第三届内分泌外科学术研讨会等;吻合口漏的相关文献由270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俊、钟鸣、陈玉祥等。

吻合口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8 占比:3.26%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27256 占比:96.68%

总计:28191篇

吻合口漏—发文趋势图

吻合口漏

-研究学者

  • 李俊
  • 钟鸣
  • 陈玉祥
  • 吴印爱
  • 姚宏伟
  • 张忠涛
  • 张毅
  • 王志伟
  • 陈超
  • 陶凯雄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吴小宇; 周波; 曹先东
    • 摘要: 目的:探索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吻合口漏的风险预测模型,进一步运用决策曲线分析将其与传统经验模型比较,寻找最优模型,指导术中预防性造口的临床决策,减少不必要的预防性造口。方法:回顾性搜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我院404例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χ^(2)检验及Lasso分析筛选变量后,行Logistic回归寻找吻合口漏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再分别依据糖尿病、术前放化疗、血红蛋白、白蛋白、肿瘤距肛缘距离及本研究预测模型建立决策模型,绘制决策曲线,量化比较各决策模型及传统经验性预防造口对应阈值范围内的净获益率,评估临床获益情况。结果:男性(OR=4.490,95%CI:1.491~13.518)、输血(OR=5.822,95%CI:1.939~17.475)及肿瘤距肛缘的距离≤7 cm(OR=2.385,95%CI:1.086~5.237)为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机械性肠道准备为独立保护因素(OR=0.360,95%CI:0.165~0.785)。预测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73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55(95%CI:0.669~0.841)。模型在0.05~1.00阈值范围内最优,净获益率为1%~6%。结论:男性、输血、肿瘤距肛缘的距离≤7 cm、机械性肠道准备为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影响因素。本文预测模型区分度及准确度较高,在0.1~0.2阈值范围内优于其它决策模型及临床经验性判断,临床获益率最高,可用于指导术中造口决策。
    • 刘召; 张超; 谢毅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人腹腔镜下直肠癌及乙状结肠癌切除术中保留与不保留直肠上动脉和左结肠动脉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76例直肠癌患者,其中保留直肠上动脉和左结肠动脉86例,为保留双动脉组;不保留直肠上动脉和左结肠动脉90例,为不保留双动脉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保留双动脉组与不保留双动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排气时间、复发和转移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保留双动脉组较不保留双动脉组手术吻合口漏发生少(0例vs 6例,P=0.043),且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9.3%vs 21.1%,P=0.030),术后住院时间短[(7.1±3.3)d vs(8.2±3.5)d,P=0.030],住院费用少[(6.9±1.3)万元vs(7.2±1.3)万元,P=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直肠上动脉和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下直肠癌及乙状结肠癌切除术能有效降低老年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风险,促进术后康复,手术安全可行。
    • 王成交; 石英
    • 摘要: 探讨腹白线位置采用一针式进行预防性回肠双腔造口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20年6月郓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低位的直肠癌保肛患者,自腹白线一针式预防性回肠双腔造口的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28例(观察组),同期传统三层缝合式预防性回肠双腔造口的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25例(对照组)。观察组腹腔镜下完成低位吻合后,自距回盲瓣30~40 cm处回肠于脐下正中腹白线处拉出以一针式缝合方式行双腔造口,骶前两侧放置两根引流管,术后3~6个月关瘘。对照组腹腔镜下完成低位吻合后,自距回盲瓣30~40 cm处回肠于右下腹合适位置拉出以传统三层缝合方式行双腔造口,骶前两侧放置两根引流管,术后3~6个月关瘘,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后期造口还纳时间和造口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显示,5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预防性回肠双腔造口患者粪便转流效果好,观察组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造口耗时以及后期造口还纳耗时观察组相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果显示,腹白线处应用一针式预防性回肠双腔造口用于预防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便捷可行,较传统的三层缝合操作简便,耗时短,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利于后期还纳。
    • 康颖
    • 摘要: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疾病,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措施之一,但术后吻合口漏的问题一直存在。吻合口漏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最严重并发症,其致病因素复杂、多样,且具备病死率高、危害性大等特点,是影响食管癌手术治疗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如何有效预防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一直临床研究热点。临床护理作为一种医疗模式,对预防手术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研究即根据自身多年临床经验,检索相关文献,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致病因素进行总结,综述了食管癌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处理与观察,探讨其临床护理措施,为食管癌术后护理相关工作提供科研、实践等相关信息支持。
    • 金从稳; 王勇; 傅赞
    • 摘要: 目的探讨吻合口加固缝合对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及其他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外科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共计258例。根据手术方式将123例采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吻合口加固缝合患者设为观察组,135例只采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炎症指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和SF-36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炎症指标方面,观察组术后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单核细胞(Mon)、淋巴细胞(Lym)和C-反应蛋白(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吻合口漏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吻合口加固缝合降低了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黄永; 陈小军; 杨永国; 马晔; 伏广顺; 韦伟
    • 摘要: 目的评估腹腔镜下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对术后吻合口漏及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腔镜下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45例保留左结肠动脉,对照组45例不保留左结肠动脉,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口漏发生率、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自主排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游离脾曲率、末端回肠造口率、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左结肠动脉有效保障了吻合口近端肠管的血流供给,减轻了上腹下丛神经的损伤,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余向南; 袁野; 路小欢; 曹阳; 蔡明; 陶凯雄; 王征; 王国斌
    • 摘要: 吻合口漏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并针对性处理可减轻腹膜炎严重程度,降低再手术的必要性。血液、腹腔引流液、尿液等体液中存在多种成分,基于体液检验的吻合口漏早期诊断指标探索是具有临床及科研意义的研究方向,本文将针对此进行综述。
    • 李梦; 张加鑫; 王震; 王权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与C反应蛋白(CRP)、CRP与白蛋白比值(CAR)的关系,比较CRP、CAR对术后吻合口漏的预测效能,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62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第1天(POD1)、术后第2天(POD2)、术后第4天(POD4)的CRP值、CAR、CRP(POD4/POD1)、CRP(POD4/POD2)。结果:POD2观察到CRP的峰值水平。吻合口漏患者的CRA(POD4)、CRP(POD4/POD1)、CRP(POD4/POD2)均高于无吻合口漏患者。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中,POD1、POD2、POD4所测CRP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9、0.790与0.887。POD4的CRP截断值为86.70 mg/L,最佳组合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与80.4%。结论:CRP(POD4)是预测吻合口漏的良好指标,在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方面,CRP(POD4)较CRA(POD4)、CRP(POD4/POD1)、CRP(POD4/POD2)更可靠。
    • 童院生; 姜宝; 郑涛; 殷翔
    •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39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漏分为吻合口漏组(n=25例)和无吻合口漏组(n=365例)。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单因素分析采用发χ^(2)检验,具有统计意义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3 h、吻合口距肛缘距离≤7 cm、肠梗阻、血管侵犯为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为避免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患者术前白蛋白、手术时间、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肠梗阻、血管是否侵犯,是临床重点关注的指标。
    • 寇耀; 贾映东; 杨宁波
    • 摘要: 目的探讨PAPV模式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对吻合口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采用PAPV模式分为传统组(n=60)和PAPV组(n=46)。传统组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PAPV组通过PAPV模式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观察比较2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肛门功能、术后并发症及二次手术情况。结果PAPV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显著延长(P<0.05),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传统组显著缩短(P<0.05)。PAPV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其中PAPV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PAPV组二次手术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便意、感觉功能、控制能力、排便时间及排便次数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PAPV组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PAPV模式虽延长了手术时间,但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肛门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及二次手术的风险,尤其对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