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造口

造口

造口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3年内共计370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089篇;相关期刊227种,包括国际护理学杂志、护理学杂志、护理与康复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全国学术交流会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等;造口的相关文献由6640位作者贡献,包括鲁建国、聂正稳、王永胜等。

造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7 占比:16.6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3089 占比:83.31%

总计:3708篇

造口—发文趋势图

造口

-研究学者

  • 鲁建国
  • 聂正稳
  • 王永胜
  • J·A·汉森
  • N·维德
  • 刘鹏
  • M·汉森
  • 王芳
  • 董元博
  • 陈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鑫洋; 赵婧
    • 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在直肠癌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8例直肠癌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等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可提高直肠癌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 许莹莹; 朱蓓; 阎蕾; 陈圣枝
    • 摘要: 目的探讨成人造口旁疝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262例造口患者的资料,分析造口旁疝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和校准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采用训练集进行模型的内部验证,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选择另一所三级甲等医院60例造口患者资料进行模型的外部验证。结果本组造口患者造口旁疝发生率为37.80%(99/262),最终进入预测模型的因子为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造口术后时间、造口孔径大小、造口位置、是否术后肠梗阻(均P<0.05)。列线图模型在内部验证组和外部验证组中的AUC分别为0.910和0.923,两组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值和实际观察值结果一致性良好。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有助于医护人员筛查造口旁疝高危人群,可为尽早制定预见策略提供理论指导。
    • 潘明慧; 刘华章
    • 摘要: 总结1例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空肠造口状态并发肠梗阻患儿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做好肠梗阻的护理,加强患儿营养支持,并给予肠造口护理、膀胱护理、健康教育等。患儿小肠造瘘术后17 d出现呕吐腹胀,入院治疗后病情好转,造瘘口排便通畅,17 d后出院,出院19 d后再次因“腹胀1 d”入院,经治疗与护理6 d后,患儿恢复良好出院。
    • 赵丽艳; 马雪玲; 王玉珏
    • 摘要: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造口患者出院准备度与出院指导、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160例结直肠癌术后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出院准备量表(RHDS)、中文版出院指导质量量表(QDT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患者出院准备度、出院指导质量及社会支持情况。分析患者出院准备度单因素的影响因素以及与出院指导、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本组160例结直肠癌术后造口患者出院准备度评分为(147.31±10.54)分、出院指导评分为(82.41±7.12)分、社会支持评分为(29.32±5.21)分,均处于中等水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有无配偶患者的出院准备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系数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出院准备度与出院指导、社会支持呈正相关(P<0.05),出院指导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院指导质量、社会支持是结直肠癌术后造口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出院指导质量与社会支持是结直肠癌术后造口患者出院准备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实施有效干预提高出院准备度。
    • 茹永飞; 游慧颖
    • 摘要: 目的:分析以接纳承诺疗法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造口的患者应用效果,为该类患者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38例结直肠癌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69例)与对照组(69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行以接纳承诺疗法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病耻感、并发症总发生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以上述四项指标综合评估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社会影响量表(social impact scale,SIS)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patients with stoma,stoma-QOL)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14.4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实施以接纳承诺疗法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负面情绪,降低病耻感,提升其生活质量,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此护理模式值得借鉴推广。
    • 叶香婷; 郑美春; 覃惠英
    • 摘要: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与症状困扰的现状,并探讨其相互关系,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支持性照顾需求简明问卷(supportive care need survey short form,SCNS-SF34)及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胃肠道肿瘤特异性模块(M.D.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gastrointestinal cancer,MDASI-GI)对175例结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直肠癌造口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与症状严重程度及症状困扰程度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结果结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支持性照顾需求总分为(87.75±17.34)分,得分最高的为生理与日常生活需求维度,均分为(2.83±0.79)分。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总分为20.00(12.00,32.00)分,发生率最高的症状为疲乏(89.71%)。症状困扰程度总分为15.00(9.00,22.00)分,主要表现在工作(86.28%)、情绪(84.57%)的困扰。结直肠癌造口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与症状严重程度(r=0.567,P<0.001)及症状困扰程度(r=0.651,P<0.001)呈正相关。结论结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普遍存在未满足的支持性照顾需求,主要表现为生理与日常生活方面的需求;患者术后存在多种症状,造成不同程度的困扰,患者症状及困扰程度越高,其支持性照顾需求水平越高。医护人员应加强患者症状管理评估与实施针对性干预,以满足患者需求。
    • 宋秋香; 赵晓艳; 孙慧卿; 丰艳; 闫媛媛; 齐自宁; 武海霞
    • 摘要: 目的:探索叙事护理在1例晚期结肠癌伴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病人疾病生命体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最佳证据结合叙事护理为病人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包括腹腔感染治疗、饮食运动健康宣教、造口并发症风险教育、焦虑抑郁测评及叙事护理、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健康宣教、家庭归属感引导及感恩教育。结果:病人经过叙事护理干预1个月后,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愈合,焦虑评分从9分降至3分,抑郁评分从11分降至5分,以积极态度配合治疗与护理,病情平稳顺利出院。结论:叙事应用于护理情境中能发挥病例数据收集、心理护理、研究探索等综合效果,有效改善病人的焦虑情绪,促进病人自我觉察和健康结局转归。加深护士对病人的理解,与医生诊疗、循证护理有机融合,增强医务人员在工作情境中的反思,提升护理质量及职业价值感,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护理。
    • 王磊; 闫媛媛; 赵晓艳; 宋秋香; 王梦瑶; 王斌全
    • 摘要: 目的:整合国内外造口治疗师护理角色与实践的最佳证据。方法: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检索循证数据库、循证指南制作中心、造口官方协会等网站的相关指南、系统评价和专家共识,检索时间为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对不同类型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级别评定,提取并整合符合标准的证据。结果:共纳入文献9篇,其中指南4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1篇。结合临床专家判断,总结了5个方面(造口治疗师角色、造口专科护理、造口健康教育、循证实践与科研、政策建议)共29条造口治疗师护理角色与实践的最佳证据。结论:应加强国内造口护理专科化、科研化建设,形成以病人价值偏好和利益选择为基础的,由造口治疗师主导、多学科协作的造口护理方案,以推进循证护理实施。
    • 刘旭; 王文辰; 马春艳
    • 摘要: 目的调查结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术后半年的体力活动水平,并基于健康促进模型探讨结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在术后出院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运动益处和障碍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对201例结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进行调查,并于术后6个月左右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短卷调查体力活动水平。结果65.7%的结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在术后半年报告低水平的体力活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2,P=0.006)、术后辅助化疗和放疗(OR=3.855,P=0.009)和运动障碍(OR=1.163,P=0.005)是体力活动的危险因素;自我效能(OR=0.709,P=0.002)是体力活动的保护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术后半年的体力活动水平较低,年龄、术后辅助治疗、运动障碍和自我效能是结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体力活动的重要预测因素,建议术后制定适合老人术后康复的体力活动策略,积极改善放疗和化疗伴随的毒副作用,尽早开展延续性的健康促进行为,干预结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术后的体力活动。
    • 郭思勤; 杨艳; 李娜
    • 摘要: 目的:探讨以任务导向为框架的解决问题模式对直肠癌造口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6例直肠癌行造口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以任务导向为框架的解决问题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造口知识掌握情况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造口适应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造口损伤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以任务导向为框架的解决问题模式可提高直肠癌造口患者的自护能力,减少造口期间并发症,提高对造口的适应性,改善胃肠功能和生活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