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低丘缓坡

低丘缓坡

低丘缓坡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31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建筑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0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136698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城市地理、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中外企业家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4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与农牧区土地流转、2013生态环境评价研讨会、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七次学术信息交流会等;低丘缓坡的相关文献由43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洪、留双艺、廖和平等。

低丘缓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0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6698 占比:99.83%

总计:136926篇

低丘缓坡—发文趋势图

低丘缓坡

-研究学者

  • 张洪
  • 留双艺
  • 廖和平
  • 蔡广鹏
  • 袁磊
  • 黄杉
  • LIAO He-ping
  • 何招兴
  • 包广静
  • 彭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秀敏; 李青青; 石坚韧
    • 摘要: 随着乡村闲置资源与人口居住呈反比增长日益凸显,人地矛盾和社会生态及存量资源等问题急需解决。现以低丘缓坡村落更新活化为目的,在微更新理念下以定性及定量手段作宏观评估,采用循序渐进的手法,以适当、适度的介入方式延续乡村原有肌理,实现内部空间的有效利用,盘活乡村存量资源。
    • 金杭霞; 王建华; 朱丹华; 傅旭军; 袁凤杰
    • 摘要: 通过对8个大豆品种生育期、 丰产性、 蛋白质含量等品质性状的调查评价,初步筛选出了适宜浙江低丘缓坡夏播的加工型大豆品种.南夏豆35、浙A0851、浙630和嘉丰黄豆与对照当地品种相比,产量增幅分别达到25.2%、18.5%、12.4%和12.28%,丰产性好,同时蛋白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4%、4.8%、6.9%和1.9%,可替代当地品种.
    • 郭润展
    • 摘要: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问题和挑战随之而来。例如城市化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自然环境的退化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的丧失。这引起人们的关注。而通过自然的方式,去解决相应的问题变得尤为重要。欧盟和自然保护联盟对NBS (Based On Natural Solutions)进行了定义,并深入研究NBS,以应对全球挑战,而城市规划和生态建设方面是重点研究的部分。通过对NBS的概念了解,并与相应的其他生态系统方法比较分析,加深对NBS的理解。通过阅读文献,总结NBS在欧洲城市规划以及生态社区建设中的应用,并提出目前NBS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通过总结欧洲的经验,尝试将其经验借用到国内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当中。以云南省为例,提出相关的措施和建议,以优化低丘缓坡山地开发方式,以达到开发过程中尽量减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损失和经济–生态协同发展的目的。
    • 阚欣玥; 张洪
    • 摘要: 低丘缓坡建设开发是否导致水土流失以及多大程度的水土流失,是学术界一直争论的问题.本文以最早在全省开展低丘缓坡建设开发的云南省为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滇中地区62个低丘缓坡建设开发项目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对项目区进行实地踏勘,采用修正的通用土壤侵蚀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Erosion Equation,RUSLE),对滇中地区低丘缓坡项目区2010年和2018年(即建设开发前后)土壤侵蚀状况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探讨低丘缓坡建设开发所造成的地形、土地利用类型及植被覆盖率的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整体上滇中地区62个项目区在开发后土壤侵蚀状况趋向好转,具体表现为微度侵蚀等级面积净增加;(2)低覆盖草地、灌木以及≥15°坡耕地,水土保持能力较弱.其中,草地和灌木的水土流失面积较大,占总水土流失面积达76.57%;(3)水土流失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坡度≥8°的区域,若仅考虑引起水土流失面积大小,8°~25°区域内的水土流失情况最为严重,占总水土流失面积68.54%;而从引起水土流失难易程度上,坡度≥25°发生水土流失的概率最高,平均水土流失面积占该坡度面积62.05%.综上,本文揭示低丘缓坡建设开发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为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和危害评估提供数据支撑,并为区域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 惠鹏凯
    • 摘要: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自身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这就使得在进行宜耕性和宜建性分析时,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建立全面、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宜耕性及宜建性两个方面进行适宜性评价,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开发布局、开发时序以及开发重点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指导.
    • 何振嘉; 罗林涛; 杜宜春
    • 摘要: 耕地资源的减退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而基于占补平衡、增减挂钩以及残次林地资源开发等土地类项目也随着后备资源不足、集中连片性不高等因素逐渐减少,因此,寻求新的土地开发路径是当前以及今后必须要探讨的重要问题.低丘缓坡地的开发利用是加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途径.基于低丘缓坡地的开发,一定程度上创造了新的耕地资源,但很多有利用价值的土地仍然存在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土地利用率不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率也有待提高.本文对低丘缓坡地开发的内涵和意义、研究方法以及丘陵区低丘缓坡地开发的适宜性及合理性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低丘缓坡地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期为我国丘陵区低丘缓坡地开发的适宜性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 石雅馨; 张洪; 郭润展
    • 摘要: 运用InVEST模型并结合实地调研结果,对云南10个典型低丘缓坡建设项目区开发前后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进行定量测算,比较分析不同类型项目区水源涵养功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开发后项目区平均产水量和平均产水深度均低于开发前,城市建设区的产水总量高于工业区,下降程度也高于工业区;大部分项目区水源涵养总量均低于开发前,仅光华项目区水源涵养总量高于开发前,城市建设区的水源涵养总量高于工业区,工业区水源涵养量下降程度高于城市建设区;导致项目区开发前后水源涵养量变化的原因有土地利用结构、植被、地形、径流、降水、土壤等自然和人为因素,其中受土地利用类型影响较大;低丘缓坡开发导致区域生态环境受到干扰和破坏,但不同的开发模式和功能定位对其影响存在差异.因此在低丘缓坡开发过程中,应采取工程、监管、法律和经济等综合措施,实现低丘缓坡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调.
    • 张洪; 王思明
    • 摘要: 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我国山地区域粮食生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将部分城镇、工业项目向适宜建设开发的低丘缓坡区域拓展,成为我国山地省份和地区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不得已的选择.如何权衡耕地保护及粮食安全与低丘缓坡建设开发出现的生态安全问题,是低丘缓坡开发建设必须系统研究的重要问题.以云南省重点城镇化区域暨低丘缓坡开发试点重点地区——大理市为例,对此问题做初步探索.结果表明:①城镇化及城镇扩张无论建设占坝子优质耕地还是占低丘缓坡山地的林地,都将导致土地利用综合效应下降.必须在城镇化占用这两类农用地的土地利用综合效应进行权衡,两害从轻.②相比较而言,城市(镇)建设占用耕地尤其是坝子优质耕地对山地区域来说,比开发低丘缓坡山地占用林地,其土地利用综合效应损失要大很多.③通过加强低丘缓坡山地开发的生态修复和绿化以及在坝子耕地上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以增强坝子耕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导致的区域生态损失.
    • 阮永健; 李云; 李晖; 杨帆; 闫哲
    • 摘要: 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紧张的形势愈发明显,低丘缓坡资源作为重要的后备资源,其开发和利用是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重要手段,而完善低丘缓坡空间的用途管制尤为重要.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有着"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县内有许多可供开发利用的低丘缓坡资源,在低丘缓坡资源开发过程中,实行分区管制的方法:将全县低丘缓坡土地生态功能划分为北部重要生态保障圈层、中部重点生态经济综合发展圈层和南部生态恢复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圈层,即"三圈层"生态功能区来进行管制.通过仙居县低丘缓坡空间用途管制的具体实践,针对我国低丘缓坡区域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低丘缓坡用途管制途径与措施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