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表覆盖

地表覆盖

地表覆盖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595篇,主要集中在测绘学、农业基础科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9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28608篇;相关期刊226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测绘标准化、测绘技术装备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4工程测量分会与矿山测量专委会年会暨全国变形与安全监测学术研讨会等;地表覆盖的相关文献由143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军、孟媛、邢汉发等。

地表覆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9 占比:1.54%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28608 占比:98.32%

总计:29096篇

地表覆盖—发文趋势图

地表覆盖

-研究学者

  • 陈军
  • 孟媛
  • 邢汉发
  • 侯东阳
  • 程滔
  • 徐海滨
  • 李广泳
  • 王发良
  • 吴际友
  • 周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孙雨萌; 张育庆
    • 摘要: 近年来,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导致热环境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随机森林分类法对地物进行划分,结合GIS空间分析,对大连市金州区城市热环境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三点结论:(1)中心城区具有明显的热岛效应,地表温度总体上明显高于城市边缘区和郊区;(2)研究区包含5种主要地物类型,即植被、耕地、水体、裸土、建筑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其中耕地面积最大,水体面积最小;(3)在城市地表覆盖系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温度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建筑密集区、交通发达区与植被的LST最大温差可达10°C.
    • 余跑兰; 孙永明; 吴艳; 肖小军; 林小兵; 周莺; 汪海鸿
    • 摘要: 为探究地表不同覆盖物对茶树低温冻害及茶园地温时空变化的影响,指导茶农有效开展冻害预防,采用稻草、白膜、防草布3种材料对茶园地表进行覆盖,同时以不覆盖为对照,比较极端低温下茶园土壤温度时空变化和茶树冻害的发生情况,分析地表最低温度、日较差、低温持续时间与茶树受冻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白膜、稻草、防草布覆盖均能提高土壤地表最低温度,比对照分别高2.9、2.6、0.9°C,减轻茶树受冻程度,覆白膜和稻草处理的茶树受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和覆防草布处理。覆白膜具有增温作用,能提高不同深度土壤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使其较对照分别平均提高1.0~2.9°C和1.0~4.7°C,增温效果大于覆盖其他材料;覆稻草具有高温时降温和低温时升温的双向调控作用,增加了同一深度土壤温度的稳定性,日较差最小,降温效果最好;覆防草布降温不如覆稻草,增温不如覆白膜。地温时空变化主要体现在表层土壤,地下土壤与表层土壤相比温度变化趋于平缓;沿着土壤深度方向,土壤温度峰值出现的时间延后。茶树受冻率与地表平均最低温度、地表温度<0°C最长持续时间呈显著相关,与地表温度<4°C最长持续时间呈极显著相关,地表温度<0°C不是茶树受冻的临界温度,当茶园地表温度0~4°C,持续时间大于7 d且日持续时间大于13.5 h,茶树仍可发生冻害。因此,从预防茶园低温冻害考虑,覆盖材料推荐使用白膜和稻草;从保持土壤温度的稳定性考虑,推荐使用稻草。
    • 刘建歌; 白穆; 王馨爽
    • 摘要: 地理国情监测获取的地表覆盖分类成果具有覆盖区域全、精细度高、时相新等优势,具有作为深度学习分类模型训练样本的能力和优势,能够大大减少样本获取的成本。但是,受数据源、时相以及采集标准等因素的影响,直接使用地表覆盖数据作为样本,往往与模型训练采用的影像存在一定的误差。研究采用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算法,比较了人工标注样本以及不同量地表覆盖数据样本的分类结果。结果表明深度学习分类算法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即使地表覆盖样本与训练影像存在一定的误差,当样本量足够大时,同样能够获得有效的分类结果。研究成果说明了地表覆盖数据作为深度学习分类样本的可行性,为如何更好地使用该数据提供了思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深度学习中样本获取难的问题。
    • 白驹
    • 摘要: 遥感技术提取水面信息是目前高效的方法,文中通过梳理现有水面提取方法,对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提出依据应用需求可采用基于中低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大区域水面信息提取,以及基于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的水面空间分布变化监测等不同监测模式的思路。通过选取实验区,开展水面范围变化动态监测,对提出的思路进行验证,为水面范围变化动态监测提供方法参考。
    • 陈佳; 来平军; 陈适; 成晓英; 杨红艳
    • 摘要: 在深入分析10米地表覆盖项目的前提下,采用人工目视判读和EasyFeature软件半自动提取模块进行地表覆盖信息提取,对提取结果进行分析对比,评估软件功能的准确度和效率,为项目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从而进一步确定更高效的生产方式。
    • 朱明; 李景文; 吴博; 姜建武
    • 摘要: 针对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地表覆盖自动化分类精度与效率问题,在深度学习的地表覆盖分类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LCC-CNN)。用高分二号与北京二号影像数据构建训练样本集,在卷积神经网络中使用不同扩张率的扩张卷积,设计能够区分模糊地表覆盖分类边界的损失函数,实现了多尺度地表覆盖特征的融合与精准提取,利用编码-解码结构输出像素级地表覆盖分类成果。实验结果表明:LCC-CNN在实验区域地表覆盖分类总体精度达到87.17%,IOU及Kappa系数分别为0.7732与0.8291,精度优于传统的决策树与SVM方法8%以上,IOU及Kappa系数分别提高了10%和11%,且在地表覆盖分类过程中不需要人工提取分类特征与设定分类参数,降低了建模难度与时间成本,提高了自动化分类的精度与效率。
    • 薛民
    • 摘要: 对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生产中地表覆盖与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同一类型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了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生产效率与质量,对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 杜培军; 林聪; 陈宇; 王欣; 张伟; 郭山川
    • 摘要: 利用时间序列遥感影像重建过去几十年的地表覆盖是实现时空多维地理场景感知与动态建模的基础,但存档历史遥感影像分类面临样本选择难、多时相影像协同解译水平低的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已有土地覆盖产品与对应遥感影像中几何及属性特征约束的样本时空迁移方法,将迁移获得的训练样本嵌入多时相地表覆盖分类框架,获得多期地表覆盖分类结果,实现历史时期地表环境的智能感知与动态制图。太湖流域多时相分类的结果表明,无监督样本迁移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先验几何约束和光谱属性,从参考地表覆盖产品中快速获得可靠的训练样本,多时相分类精度均高于89%,满足大区域多时相地表覆盖的分类需求,为地理环境演变建模提供了有效支持。
    • 胡婵娟; 李双权; 郭雷; 杜军; 刘鹏; 任杰
    • 摘要: 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分析了河南省沿黄8市1县林地、草地、湿地、裸露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分布特征及2015—2019年的地表覆盖变化特征,发现沿黄区域不同自然生态系统中林地、草地、湿地及裸露地表的覆盖率分别为36.12%、2.61%、2.01%和0.56%。林地主要以阔叶林和阔叶灌木林为主,研究期间,针叶林、乔灌混交林、绿化林地和人工幼林面积有所增加,阔叶林与针阔混交灌木林面积有所减少;草地主要以高覆盖度草地为主,占草地面积的81.47%,研究期间,高覆盖度草地、绿化草地和护坡灌草面积有所增加,中覆盖度草地与牧草地面积有所减少;湿地中河流占整个湿地面积的97.63%,河流和水渠面积均呈增加趋势;裸露地以砾石地表为主,占整个裸露地的60%以上,研究期间,不同类型裸露地均呈下降趋势。总体来看,河南省沿黄区域不同自然生态系统分布特征存在差异,林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河南段区域,草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河南段区域,湿地空间分布上黄河下游河南段整体上高于黄河中游河南段区域,裸露地空间分布上黄河中游河南段区域整体高于黄河下游河南段区域。林地和裸露地覆盖率整体有所降低,草地和湿地覆盖率整体呈增加趋势。
    • 陈姣姣
    • 摘要: 主要针对武汉市古田老工业区地表覆盖类型的转化展开了分析,基于地类转移矩阵方法,有效阐述了区域地表覆盖类型的转入和转出,对地表覆盖类型的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武汉市古田老工业区土地资源的统筹和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