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遥感制图

遥感制图

遥感制图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篇,主要集中在测绘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18596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测绘标准化、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地理信息世界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第七届京港澳测绘技术交流会等;遥感制图的相关文献由327位作者贡献,包括廖安平、陈利军、陈军等。

遥感制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 占比:0.56%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18596 占比:99.34%

总计:18720篇

遥感制图—发文趋势图

遥感制图

-研究学者

  • 廖安平
  • 陈利军
  • 陈军
  • 何超英
  • 丁军
  • 彭舒
  • 王卷乐
  • 许尔琪
  • 郑世清
  • 陈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解文欢; 张有智; 张海峰; 吴黎; 张宇
    • 摘要: 农作物空间分布信息对加强农作物生产管理、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稳定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遥感数据制图是提取区域农作物分布的主要手段。文章以同江市为研究区,基于多时相GF-1 WFV遥感数据,采用监督分类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半自动化的方法,逐类提取2017年同江市农作物空间信息,通过GPS实测地面点进行提取精度评价,总体精度达到90%,能够满足县级农业生产管理的要求。通过遥感制图能够准确获取农作物分布信息,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自然环境,以及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产品贸易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
    • 朱传跃
    • 摘要: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动态化以及准确化的特点在整个地形勘测工作中展现的程度越来越明显。要想确保地形勘测的结果更符合人们预期的标准,无论使用哪种类型的技术,都必须要具备动态化和准确化这两项标准。本文在分析的过程当中,先针对遥感技术的概念以及具体的应用发展进行简单阐述,再分析遥感制图的种类,以及在地理信息获取工作中遥感技术的具体应用模式,最后提出遥感制图在地图制作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 林陈捷; 刘振华; 张小媛; 胡月明; 刘洛
    • 摘要: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物质条件,耕地质量评价对耕地保护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的发展,为解决当前耕地质量评价周期长、效率低的问题带来了新思路。目前基于植被遥感指标的耕地质量评价的研究中,尚未考虑利用作物红边波段评价耕地质量。因此,本研究尝试建立红边指数(red edge index,REI)和耕地质量的光谱响应模型,从Sentinel-2影像中提取14个红边指数,并使用梯度提升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算法结合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筛选对耕地质量敏感的最佳红边指数;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岭回归(ridge regression,RR)和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算法构建红边波段与耕地质量之间的光谱响应模型,比较3个模型的精度从而确定最佳模型,并结合Sentinel-2影像完成耕地质量制图。结果表明,REI-BPNN光谱响应模型为耕地质量最佳预测模型,其建模精度决定系数(R^(2))为0.70,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为10.00%,优于其他2种线性模型,其耕地质量的制图误差NRMSE为14.80%,对比前人研究有所提高,表明通过红边指数反演耕地质量具有较大的潜力,为耕地质量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 张玉平; 张德鑫
    • 摘要: 技术的不断进步,全面推动了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当前,在地图制作过程中,也全面引进了先进的技术,提升了地图的制作质量.遥感技术就是其中最为主要的技术,通过技术的有效实施与应用,为地图制作提供了优质的便利条件.遥感技术在地图制图中的全面推广,使整体制图形式发生了变化,更在质量上有所提高,遥感技术是制图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文章主要通过对遥感技术在制图工作中的应用及作用分析,进一步提出技术在实践工作中的趋势,以此,全面推动技术快速进步.
    • 陈斌; 杨顶田; 徐尚昭; 周阳阳; 王宏志; 方颖颖
    • 摘要: 林地作为一种重要森林生态资源,在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研究基于湖北省1990—2015年(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6期土地利用遥感基础调查数据、DEM和气象(气温和降水)数据,借助变化率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完成了研究区林地遥感制图分析,并对研究区近25年间林地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近25年间湖北省林地面积总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1990—1995年林地面积增加显著,增加幅度为641.14 km2;2000—2005年林地面减少显著,减少762.96 km2;1990—2015年林地类型主要以有林地、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为主,三者占林地总面积的95%以上;研究区林地在空间上分布较不均匀,鄂西北、西南为林地的主要集中分布区,而在江汉平原、武汉市、荆州市及江门市分布较少,整体呈零星状分布;林地变化活跃区集中在高程500—1000 m、坡度5—15°、气温17—18°C、降水1000—1200 mm的区域.在驱动因素上,自然地理要素的垂直地带性规律影响和制约林地的空间分布态势,而国家政策方针、经济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成为影响林地分布的短期驱动因素.本研究能为湖北省林地制图、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 刘逸竹; 李晴; 吴文斌
    • 摘要: [目的]区域尺度的灌溉耕地空间分布信息是相关研究和管理的重要基础数据.中国的灌溉农业面积居全球第二位,但目前灌溉空间分布制图相对缺乏,且多依赖人工调查,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区域灌溉耕地制图成为未来发展趋势.针对目前对我国灌溉耕地特征参量研究不足、难以描述灌溉耕地优势特征的空间差异性的缺陷,更好指导未来灌溉耕地制图.[方法]文章以高精度遥感产品作为真值,在对已有研究选用的分类参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年降水、高程、坡度、地表水分指数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作为不同类型特征参量的代表,通过单变量特征选择算法Select K Best,对我国北方不同地区的灌溉/雨养耕地的优势参量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的优势特征类别呈现较大的地域差异,一些新特征被发现较常用的参量更有效;不同地区所呈现的特征优势原因各异.耕地基础禀赋、地理条件和灌溉结果三者互相关联,共同影响灌溉耕地空间信息提取的精度.[结论]耕地基础禀赋和灌溉结果最终归因于地理条件,地理条件是未来灌溉耕地制图中需要优先重点考虑的特征参量.
    • 摘要: 30米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遥感制图数据集也叫做GlobeLand30数据集,其包含10个主要的地表覆盖类型,分别是耕地、森林、草地、灌木地、湿地、苔原、人造地表、裸地、冰川和永久积雪。这些基础数据源,对于认知和检测全球自然资源环境、分析应对全球变化等具有重要价值。中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全球地表覆盖遥感制图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宣告成功。
    • 游良志
    • 摘要: 农业农村数字化是我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在建设数字化农业农村进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从技术推广角度,农作物遥感制图角度,低空无人机遥感角度以及农业模型角度分析了我国农业农村数字化现状,并给出相应对策,以期助力农业农村数字化加速完成。
    • 刘佳; 王利民; 杨福刚; 姚保民; 杨玲波
    • 摘要: 旨在实现冬小麦面积自动化提取,提出一种基于冬小麦NDVI加权指数(WNDVI)的分类算法。将影像分割成标准的小区域,从而构建冬小麦分类单元,基于WNDVI,采用自适应方法确定冬小麦种植区和非种植区WNDVI分割阈值。以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期间的GF-1卫星WFV影像为例,构建了全国14个省(市、区)的1180个分类单元的WNDVI,实现了2014年全国主产区冬小麦种植区的空间分布图;采用14233个样本对结果进行验证精度,总体精度达到了90.6%。本方法自动化程度高,结果稳定,适合大范围冬小麦面积监测业务化运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