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八届海峡两岸测绘发展研讨会
第八届海峡两岸测绘发展研讨会

第八届海峡两岸测绘发展研讨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厦门
  • 出版时间: 2016-11-23

主办单位:;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会议文集:第八届海峡两岸测绘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基于机载Ka波段严密成像模型,详细分析了干涉系统各类误差来源,同时考虑到机载Ka波段设备具有三个接收天线A、B和C,可形成三基线干涉对数据,即A-B、A-C和B-C干涉数据,因此论文基于三基线干涉数据进行了三基线联合干涉测量检校研究.随后利用三基线干涉数据,建立了三基线联合干涉测量检校平差模型,对观测参数进行了检校处理.本文采用西安地区的机载Ka波段干涉数据进行了实验分析,并采用GPS获取了D级外业控制点,随后使用控制点进行了三基线联合干涉测量检校模型优化并生成相应DEM数据.由A-B、A-C和B-C干涉DEM高程精度之间的均方根误差确定相对高程精度,A-B与A-C干涉DEM之间的相对高程精度为0.52m,A-B与B-C干涉DEM之间的相对高程精度为1.67m,A-C与B-C干涉DEM之间的相对高程精度为1.45m.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机载Ka波段三基线联合干涉测量检校后,三基线干涉数据反演的高程精度基本一致,验证了本文三基线联合干涉测量检校方法的有效性.
  • 摘要:精密单点定位(PPP)与差分定位,是GNSS数据处理的两大策略主轴,依据点位是否移动,又可分为静态与动态.本研究使用开放源码软件RTKLIB,以不同策略解算一个星期连续追踪站(CORS)之观测量,由坐标及基线长分析数据处理成果之再现性.以IGS站TCMS为参考站,TNML距离约6.403m,TWTF距离约25km,NCKU距离约205km,实验成果PPP-静态基线之基线长TNML与TWTF可达0.06m,NCKU为0.519m.但是由各观测历元坐标观察,PPP静态成果有系统性之飘移情况,显现仍有未能模型化之误差.差分静态TNML、TWTF、NCKU之各日标准偏差分别为0.0004m、0.0256m、0.2828m,相对精度分别为1/14472、1/714143、1/828248.
  •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海水面正持续上升.海水面上升将造成海岸侵蚀、暴风浪增强以及沿岸生态环境破坏等灾害,已为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重要问题之一.台湾位处于板块变动剧烈之海岛,四周海域海水面均呈现上升情况,相较世界其他大陆地区台湾受海水面上升影响更为严重,因此台湾周遭海域海水面变化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利用验潮站与卫星测高数据,对于台湾附近海水面变化之季节讯号、线性趋势以及低频讯号进行综合分析,并且结合重力卫星GRACE观测数据与海洋实测温度和盐度数据,探讨海水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最后结合卫星测高计算之海水面变化、数值高程模型、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与精密水平测量得到地表垂直变动量、最大天文潮等因子模拟本世纪末(2100年)沿岸静态淹水情境.
  •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及穿戴式行动装置的兴起,适地性服务已成为智慧城市之热门议题.室内定位及导航为实践适地性服务不可或缺的技术.室内定位相对于室外定位是相对困难的,智能型手机内建之全球定位系统,于室外透空度良好之区域可以达到公尺等级之定位导航,但于室内或都市等高遮蔽之严苛环境,将面临无法收到卫星讯号而失去定位能力的困境.除此之外,智能型手机还装置了微机电等级之惯性传感器、WiFi、蓝芽讯号接收系统,可以发展多样化的室内定位技术以解决GPS讯号遮蔽之问题.然而,由于惯性传感器容易随着时间增加而累积,又WiFi、蓝芽等讯号接收装置皆需要额外的装置进行辅助定位,因此,本研究应用手机之高分辨率相机配合惯性传感器信息,利用光线交会几何原理快速重建用户之绝对位置与姿态,来辅助室内定位.本研究利用手机内建之相机获取室内影像,并利用摄影测量原理来获取用户之绝对位置与姿态.室内空间中之环境已事先由室内移动制图系统测绘完毕,可以提供空间后方交会中影像特征点的已知三维地面坐标,搭配特征点于影像上之像坐标,即可利用最小二乘平差法与共线条件式重建相机之外方位元素,部分未知数之初始近似值可由手机惯性传感器提供.本研究针对控制点之数量、距离、分布等交会几何分析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以精度稀释因子与定位精度作为几何分布好坏之指标,判断最优交会几何进行交会,确保影像辅助定位之精度,提供特征点选择之基础.此外,本研究提出不等权空间后方交会来增加定位精度,此方法可以降低影像透镜畸变对于定位精度的影响,最小二乘平差之权值由统计回归分析得到,根据各个特征点的可靠度给予适当之权值,在未经任何相机率定程序之条件下可以达到公寸等级之精度.
  • 摘要:使用数值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进行地形分析、模拟、与探讨,是十分常见的工作.产制DEM的数据源也十分多样化,各种不同的观测方式、产制DEM之方法等程序都会影响DEM之成果.不同之DEM有不同的特性,利用数据融合(Data Fusion)的概念将DEM进行融合,可以获得比原本还更多的信息,也可藉由分析这些信息以得到更多的结果.本研究中研究区域为荷兰地区,利用空载光达产制之0.5m分辨率AHN2(Actueel Hoogtebestand Nederland2)DEM及公开资料之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DEM与ASTER(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GDEM,SRTM DEM与ASTER GDEM分辨率皆为30m.本研究主旨为探讨不同DEM融合之方法并分析其高程变化情况,使用方法为透过傅立叶变换之频率滤波法,与空间域中之加权平均法,以及透过小波转换之小波滤波法.根据不同之方法融合岀不同之成果,再藉由数值高程模型相减法(Difference of DEMs,DoD)分析高程变化较为明显之区域,采用0.5公尺网格以空载光达测制的AHN2为参考依据.至于DEM融合,三种方法均未能呈现精度提升.
  • 摘要:三维城市模型可提供都市规划、城市导航及虚拟现实等相关应用,近年来由摄影测量领域结合计算机视觉领域之技术发展,逐渐利用高分辨率且高重迭垂直及倾斜拍摄之都市区影像,采影像密匹配技术产制高密度点云,进而快速以三角网结构建置三维城市模型.然以此三角网结构并贴附影像纹理展示大范围且包含复杂结构之城市,虽不需将各类城市对象分开建置,但此方式建物中的屋顶面及墙面皆由大量三角网组成,庞大的数据量将拖慢计算机浏览模型之速度,因此本研究将发展建物屋顶面及墙面上大量三角网简化的算法,首先将点云以meanshift分群算法群集法向量相近之三角网,接着萃取群集边界线并简化边界线,进而达到三角网简化之目标,并希望藉此降低数据量、提升浏览速度、降低硬件负担,使得以三角网结构建置之三维城市模型可以得到更广泛之应用.
  • 摘要:在台湾,由于每年能够办理地籍图重测的土地笔数有限,地籍坐标系统因为办理年份的不同,使得数值法地籍图重测后的相邻地段地籍图无法衔接,大大影响后续其他机关套迭整合应用,地政单位本身因为图根点的遗失,造成土地复丈上的困难,且相关单位已不再维护早期布建的控制点已不再维护,使的新建控制点与已经完成地籍图重测地区的地籍图不同坐标系统,又造成该分区图根点补建上的困难.因此,本研究尝试以数学模式四参数及六参数来研究地籍图坐标转换的可行性.台湾本岛面积狭小,可利用土地不多,且土地价值逐年飙升,因此以转换前后的面积差异来分析可行性,本研究地段转换前后四参数模式及六参数模式转换后并无显著差异,其中面积差异在0.1平方公尺以下者,均达92.5%以上;另面积超过1平方公尺以上者,经检视多属面积较大之土地,将其面积差值与登记面积相较,差异仅有0.01%,证明数值法地籍图采用坐标转换方式,可确保绝大多数土地所有权人的权益.
  • 摘要:不动产登记关系着民众的财产权益影响甚大,现行办理建物登记时系依建物测量成果图或建物标示图办理,前者为由地政单位测量人员之地籍测量实施规则第283条方式产制,后者则是由开业之建筑师、测量技师或其他依法规得为测量相关签证之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办理绘制及签证.两者均为以单一建号为基础之二维式建物平面图数据,不易从中判释权利范围是否具有误谬,或所有公共空间之权利描述,若因此造成登记错误,恐影响民众权益,引发诉讼.本文从建物产权登记空间范围确认之角度,探讨办理建物登记时采用三维地籍的作业模式,使登记人员在办理建物登记时即可检视建物所有权人之权利范围,保障民众权益,且未来在核发建物誊本时可以有三维模型的崭新风貌,成果数据并可加值作为后续建物多目标之应用,对于推动三维地籍的发展,有莫大帮助.
  • 摘要:香港的高程控制网是由香港政府地政总署测绘处负责管理.由于已使用了数十年,基于不同因素,这个高程控制网累积了不少误差.另一方面,使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比传统的土地测量定位定高更加简单方便,因此卫星定位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香港的高程现代化计划于2013年展开,该项目的目的是让用户应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时,能够准确定出香港的高程值.该项目涉及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香港高程控制网的重新测量,从而形成一个高精度和一致的「高程控制网2013」.第二阶段是加密高程控制点和重力点、以及构建数码地形模型.最后阶段是建立一个高精度的大地水平面模型.第一和第二阶段已经完成,大地水平面模型也刚刚建立,正在评估中.本文旨在让读者更加了解实现香港高程现代化计划的情况和评估大地水平面模型精准度的初步结果.
  • 摘要:更新地图资讯及协助土地管理是香港地政总署测绘处摄影及航空测量组(测绘处)部分日常工作,其主要目标是从不同时间的数据中进行多元化的定量分析以确定地物转变用.现时测绘处采用高分辨率的航空照片对香港地物,例如植被及构筑物,进行大范围的变化检测.当中依赖大量技术人员透过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对地物变化进行密集的检测工作.因此,变化检测是整个地图更新及土地管理过程中消耗最大量时间的项目.为了提高地图更新的效率及减少技术人员的检测时间,测绘处对于高度全自动或半自动的变化检测方法需求日益增加.因应香港地物的特征,本文使用高分辨率的航空照片,透过对象式影像分析概念对香港重点地物进行半自动变化检测方法的研究,应用此变化检测方法进行测试,有系统地分析检测结果.而这个结果将会用于改善现时测绘处采用的变化检测方法,以提升地图更新及土地管理的效率.
  • 摘要:地政总署测绘处使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香港著名历史建筑物包括元朗潘屋,卢吉道28号和湾仔同德押作三维扫描,保留建筑物原貌的重要数据,有效帮助古迹评估,亦在保留、重置、拆卸古迹或进行其他改动工程之前,为古迹作全面的三维记录.在收集数据方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比较传统测量方式,尤其对于实体表面较复杂的古迹及在收集大量数据上,效率明显有所提升.地政总署测绘处亦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火灾遗址现场进行扫描,将现场环境和所有遗留对象作三维记录,方便日后转化数据绘划平面图,和制作现场在火灾之前和之后的立体模型,方便有关当局进行深入调查火灾成因.本文介绍三维激光扫描测量工作,其原理、特性及操作、工作计划、扫描工作、数据处理、扫描结果及核实、扫描的成果:三维点云模型、计算机模像真立体模型,以及其他应用范围等.另外,本文亦会介绍怎样将激光点云进行数据转化以便使用三维打印机将历史建筑物和火灾现场印制成三维实体模型.
  • 摘要:香港面积虽小,但人口非常密集,不论在市区或乡郊地区,都存在着高密度构筑物,而且建筑物和土地用途变化很快,以致在土地管制,执行契约条款及寮屋管制等行动上面对着一定程度的挑战.一直以来,地政总署的摄影及航空测量组每年都会拍摄覆盖全港的航空照片.这些照片为土地管理提供了土地用途变化的证据,但在照片分析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因照片没有地理坐标参考数而不能直接在照片上进行量度及与土地界线作出准确的比较;同时亦难以与不同年份照片为地物的空间变化作出精密比较.二零一六年,摄影及航空测量组开始使用一台高效能大幅面数码航空相机进行航空测量.此台数码航空相机所生产的16位元全色态锐化数据除了提供高解像及高动态范围的数位影像外,其多光谱的数据采集方法更能提高照片分析的成效.在后处理方面,影像处理系统软件提供快速制作真实正射影像的功能,大大提高日后支援土地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以协助土地管理工作为出发点,本文将会讨论这台数码航空相机的特性和功能以及影像处理时的特点.同时,本文亦会论述在香港区域进行航空测量的限制和挑战.
  • 摘要:铁路是无需大量占用路面、低碳、可靠、舒适快捷的智能型运输工具,亦是推动香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高度肯定铁路作为公共运输网络的骨干之一,并积极推动以铁路网络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模式.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地政总署测绘处铁路发展测量小组于1997年成立,负责提供铁路发展土地管理所需的测量及制图服务.在铁路发展的流程中,需要管理三维土地空间.铁路车站和上盖物业一般都以综合发展型式进行,车站与上盖物业需以三维空间分界.为提供更适切的测量服务,测量小组尝试应用不同的三维科技,快速采集测量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建立并印制实体三维模型,协助相关决策人员更快和更准确地掌握车站与上盖物业三维空间的相互关系.文章会介绍三维科技在铁路发展土地管理的需求并从用家的角度分享测量小组应用三维科技的个案.
  • 摘要:铁路项目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铁路发展是为长远发展策略需要及应付公共运输系统用量饱和而定下的铁路系统规划,除了缓解现有及将来的挤塞情况,亦须融合土地发展之需求,通过建设及完善运输服务,释放邻近地区的土地发展潜力,带动新发展区的经济动力;再者进一步促进到中国内地的陆路跨界交通,成为香港跨界综合运输系统的一部分,方便连成一体的接驳.近期有香港铁路的西港岛线项目及观塘线延线项目于二零一五年底及二零一六年十月竣工落成通车,另外有三条铁路项目分别为南港岛线(东段)、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和沙田至中环线正在建造中,前者预计在二零一六年底投入服务,其他铁路项目将在数年依次完成.一条铁路由规划、兴建至通车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地政总署测绘处铁路发展测量小组依据香港法例第五一九章《铁路条例》就规划、征收土地、管理及批出土地的工作提供测绘服务,以便提供土地进行铁路项目及相关工程.当铁路工程完成时,地政总署会按铁路所需要占用的土地和占用者的身分,透过订立铁路线批约或归属契约的方式,把土地使用权批予铁路营运者.本文介绍铁路发展测量小组为铁路线批地的实务工作,小组就当时订定铁路线批约和绘制相关图则的过程中提供专家意见及协助,核对图则显示受影响地段的土地界线的资料,并在有需要的情况下进行实地土地界线测量,等等.
  • 摘要:利用GPS技术可以得到大地高,要想得到正常高必须精确已知高程异常.对于垂直变形监测,人们关心的是高程变化量而非高程本身.本文对利用GPS大地高的变化量取代水准高的变化量的可行性,基准点选取及精度分析,参考框架的建立,大气改正模型的确定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2012年和2015年两期北京市实测GPS观测数据得到的沉降量与精密水准结果比较分析,验证了GPS监测地面沉降方案的可行性.
  • 摘要:由于原始数据包含随机噪声,直接使用IGS公布的电离层总电子数进行建模会导致预测模型建立存在偏差,进而影响电离层TEC预测精度.使用传统卡尔曼滤波在对大量数据进行预处理时容易导致数据发散进而降低模型预测精度.本文采用IGS公布的2016年电离层TEC为原始数据,使用方差补偿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再利用小波神经网络完成预测,研究模型预报的精准度.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经过方差补偿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原始数据完成预报,预报残差小于2TECU占88.93%,相对直接使用原始数据建模提高3.35%,预测平均精度相对直接使用原始数据进行预测提高5.8%.且相对传统卡尔曼滤波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证明将方差补偿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在电离层TEC预处理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 摘要:针对不同对流层映射函数对CORS站数据解算的影响[1],为获知适用于中国东北部地区的对流层延迟解算策略,本文就CORS站数据解算中所使用的对流层映射函数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结论:随着卫星高度截止角的增大,NMF映射函数下NRMS值逐渐优于GMF和VMF1下的NRMS值;处理数据量大的CORS站数据,GMF映射函数具有最佳的改正效果,这些对中国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应用映射函数具有参考价值.
  • 摘要:为全面掌握中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务院于2013至2015年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这次普查的信息内容系统全面、覆盖地理范围广、技术规定要求新且多,工程环节多、关键工序多、参与的普查作业单位多、技术人员能力水平差别大.为实现"合格率达到100%,优良品率达到80%以上"的质量管理目标,地理国情普查项目实施了全过程质量控制,并首次将"预验收"的质量控制思路引入国家重大测绘工程项目.开展成果质量预验收检验,将质量控制工作前置,关口前移,为提升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实施经验.笔者结合参与的地理国情普查预验收工作,总结分析了预验收检验的目的、技术流程、检验方式及实施效果,并以笔者所参与的国家帮助西部地区地理国情普查预验收检验为例,重点列举分析了地表覆盖分类成果和地理国情要素成果在预验收检验中存在的倾向性、普遍性问题.最后总结了预验收检验的应用实施效果,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预验收的途径的有关建议.
  •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扩展,地理信息矢量数据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种领域,单一的人工外业采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基于Web开发地理矢量数据采集是扩展数据采集方式的有效途径,对数据采集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利用EPS、CAD两种软件进行矢量数据整理,运用ArcGIS Sever发布地图服务,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网页版地图矢量数据采集系统的框架和系统.以某市商业网点数据为例进行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地理矢量数据的网络在线采集、管理和共享.
  • 摘要:在工商12315投诉中,为了更加准确表达投诉商铺的具体位置和防止歧义,投诉人在表达投诉店铺名的同时会描述投诉店铺所在具体地址信息,如"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常青路284号".那么,如何对自然语言描述的投诉店铺地址进行精确定位,并在地图上标注,供工商部门办事员快速定位店铺位置并及时解决投诉纠纷,成为提高工商部门办事效率和提升民众满意度的迫切需求.为了满足12315投诉的快速定位需求,论文针对电话投诉信息多采用自然语言描述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名通名的地址分词和地址模型构建,并结合地名专名的字面相似度和地名通名的语义相似度计算构成地址各个地址要素的相似度,最后提出一种基于动态自适应权重的地址复合得分策略,计算地址匹配最终得分并排序输出推荐地址.同时,本文在基于上述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基础上开发了12315投诉地址匹配定位原型系统,实现了对投诉地址的匹配定位.实验证明,该方法能辅助12315接线员快速定位投诉地址,提高工商客户服务的自动化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 摘要:随着地理信息行业的迅速发展,房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在房产管理业务中的基础性地位越来越显著,房产基础地理信息已成为智慧房管、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专业基础信息.为了规范房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利用、更新和维护,为房产管理各项业务提供统一标准的房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标准的房产专业公共地理信息服务,规范房产基础地理数据库已成为必然.房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一个城市房产专业的公共基础地理数据库,它为城市房屋权属登记、产权产籍管理、房屋安全管理、物业管理等与房产相关的专业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公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房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数据源的房产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是智慧城市建设中公共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解决房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房产基础地理数据库组成、数据库表结构设计、要素分类与编码、分层与命名、以及地图的显示与表达等方面的问题.
  • 摘要:文章针对传统制图工艺无法满足突发情况下应急快速地图服务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规则驱动的应急快速制图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本文首先在数据角度分析了传统制图工艺面临的制图资料准备不足的问题,并提出了多级多尺度地图库的建设思路,然后结合地图设计与编制的整个过程,围绕符号、色彩、注记、表达、版式和专家经验,介绍了制图知识规则库的含义、内容、组成及存储方式,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应急快速制图系统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功能设计,最后重点阐述了数据裁切升级、地名点选取、水系渐变、境界跳绘等传统工艺中较为费时的制图工序的功能实现.本文研究成果已经应用到了安宁河流域政务保障、芦山地震"三周年"地图服务、四川省2016年防汛指挥用图编制、四川省地理国情普查图制作以及四川省领导工作用图编制等项目,应用情况表明,该系统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应急地图制图效率,而且成图质量良好,能够满足应急地图服务要求.
  • 摘要:针对目前城市中广泛存在的停车位难找和停车位使用不合理等问题,提出基于WebGIS的智能停车导航系统建设解决思路.该系统以WebGIS为基础,通过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技术集成现有的多个停车场管理子系统的信息,解决了各子系统之间信息相互独立,信息不能共享的问题.将WebGIS技术与Android技术相结合,实现了通过手机客户端的城市停车位快速查找,停车位使用情况动态实时更新,提高了停车位的使用效率.
  • 摘要:由于测绘作业单位和地点分散,给测绘管理部门的监管和取证带来了困难,无证或超出资质范围等测绘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给国家安全带来了隐患.本文重点研发了基于CORS的测绘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提出了一种动态监管的新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查、找、问的监管模式,将测绘市场监管相关的资源和对象都集中于同一个平台,实现了信息化条件下测绘市场的全程监管和高效配置.首先,开发了历史数据自动入库实现数据实现测绘用户的在线实时监控和历史回放的无缝对接,可对单个用户和热点区域进行统计和分析,提供重点巡查对象和预估经济发展趋势;其次,利用双向数据转发中间件技术将多个CORS系统的用户信息转发到中央服务器,实现多个不同CORS系统间用户信息的统一管理;系统采用基于SOA的服务架构,实现了与已有的测绘资质、信用等多种测绘管理数据库无缝集成和综合监管.系统的实现为江苏测绘市场管理提供了合理、有效的新手段,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动态监管,有效的提升了测绘行政管理效率和水平,也为全国和其他省市开展测绘市场监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 摘要:目前多以二维图形方式来表示房屋的位置和结构,数据简单,信息含量少,缺乏关联性,空间表现和分析能力都有很大的局限性.相比二维技术不同的是,应用三维建模技术对客观世界的表达更具有现实感和真实感,能给人以贴近现实的感受.本文利用现有的二维房产数据—房产分层分户平面图、房产分丘平面图分别构建室内外三维模型.其中,基于房产分丘平面图构建室外三维场景,形象地展示了房屋的外观及周边附属设施,实现了三维空间大场景下的宏观可视化操作,而通过房屋分层分户平面图构建的室内三维模型能从微观的角度形象地体现房屋内部结构、权属关系和权属范围,方便人们精确定位某一户室,了解该户室所处的三维空间位置.基于房产测绘数据的室内外一体化三维建模实现了宏观和微观的结合,室外到室内的一体化管理.
  • 摘要:房产测绘是不动产测绘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实施,其质量控制成为登记机构及测绘单位关注的焦点.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施之前,各项登记处于分散状态.房产测绘市场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作业规范及操作平台并未统一,很难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有序房产测绘环境.本文通过研究房产测绘在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后所面临的问题,分析房产测绘作业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提出不动产统一登记形势下房产测绘质量控制策略.
  • 摘要:随着手持智能终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应用已成为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特别是在民用领域,移动地理信息系统正在超越桌面地理信息系统,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热点.针对这一趋势,本文首先对客户端应用程序和WebGIS应用程序这两种移动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并选用跨平台移动WebGIS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研究并分析了移动WebGIS的几项关键技术,包括嵌入式GIS技术,LBS基于位置服务的技术,HTML5技术和Dojo开发框架技术.最后将以上这些技术与具体应用领域相结合,以"兴化菜花节"旅游专题信息为例,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面向公众的跨平台移动地理信息应用程序,为智能移动设备的目标群体提供方便快捷的地理信息服务.本文所倡导的"跨平台、可移植、高兼容"的移动WebGIS应用模式,能够有效减少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对于移动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摘要:文章针对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的各类地表覆盖和重要地理国情要素成果在"十三五"及以后的常态化更新中的监测指标和监测周期如何确定这一问题,兼顾监测区的行政区划完整性和各地表覆盖、重要地理国情要素类型的典型性,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共计31080平方公里的29个典型试验区,采用增量更新的方法对2005、2010、2013、2015四期地表覆盖和重要地理国情要素进行提取.通过对监测区二级类地表覆盖和重要地理国情要素成果4期的变化率和变异系数分析等变化指标分析,确定变化率绝对值小于10%同时变异系数小于5%的二级地表覆盖和重要地理国情要素为变化较不频繁的地类,变化率绝对值大于100%或变异系数大于30%的二级类为变化较频繁的地类.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至2015年,变化率绝对值小于10%同时变异系数小于5%的二级类有砾石地表、乔木林、人工幼林、灌木林、乔灌混合林、茶园、岩石地表、天然草地、橡胶园、库塘、河渠、果园、冰川、竹林、低矮房屋建筑区、水田,在常态化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时可放宽其监测周期或监测指标.2005年至2015年,变化率绝对值大于100%或变异系数大于30%的二级类包括盐碱地表、其他人工堆掘地、交通设施、花圃、废弃房屋建筑区、绿化林地、人工草地、苗圃、建筑工地、多层及以上独立房屋建筑、多层及以上房屋建筑区、其他设施、固化池,在常态化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时需重点监测.
  • 摘要:文章探讨了基于地理信息平台,以基础测绘矢量数据和高分辨率航空影像数据作为基础背景数据,整合长江中下游水域电子海图、电子江图数据和沿岸地理环境信息,叠加大数据量和高频率变化的水上交痛管理目标实时动态信息的构架模式,主要研究动、静态信息的整合接入、分类解码、结构重构,以及集成显示和优化的方法和技术.文章通过思考和实践此构架模式,探索相关主要类型动、静数据的加工和处理的方式、方法,来实现水上交通监管信息的多类型实时整合、高效率综合展示和结合相关业务的综合化服务.该模式及相关方法的研究对复杂水域水上智能交通管理综合平台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城市化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水平日益提升.公共服务设施作为公共服务的依托载体,其非均质空间分布会导致公共服务效益凸显空间差异和社会不公平.文章参考《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从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两方面出发,选取学校密度、不同等级医院密度等8项指标,基于服务区分析模型、模糊综合评价理论构建了核心公共服务空间格局分析模型;并以四川省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统计年鉴等相关数据资料,从全域、行政区划单元、特殊区域三个角度出发,对四川省及省内"胡焕庸线"两侧的核心公共服务空间格局现状和地区差异进行分析,为优化四川省核心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供决策参考.
  • 摘要: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地理信息服务拓展的重点领域.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以简单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对社区内党建信息、居民信息、社区房产管理等数据施行部门专用,数据使用效率低,不能满足社区业务多样化和高度关联性要求.文章基于某社区的人、地、物信息及社区管理信息,依托地理信息服务,研究并设计了一个面向街道办、社区、居民以及管理部门的智慧社区服务管理系统.基于"地理信息服务"的社区智慧管理系统,有效融合地理信息数据和社区业务数据,实现了社区业务管理的可视化,能够为社区工作人员提供直观的日常业务管理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智慧化服务,同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 摘要: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地理地址编码在兴趣点(POI)名称匹配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地理地址编码是研究如何快速有效地建立地点名称文字描述与地理坐标对应关系的技术实现方法,它是沟通各种孤立的信息系统、整合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中各种信息资源的一个关键技术.POI名称匹配是地理地址编码的关键步骤.传统的POI名称匹配费时费力,准确率不高且不稳定.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作者以德州市数字城市建设项目——"数字德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契机,以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中的POI数据快速更新为课题,以德州市×县的数字城市建设为例,就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中依据专题资料进行POI数据库的快速有效更新提出了一种基于中文分词的POI快速名称匹配与加权关键词的数据分层更新方法.
  • 摘要: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文章针对智慧交通建设需要海量的地理信息数据而传统的测绘方法无法满足这一需求的问题,以实际案例应用分析了利用移动测量技术快速获取海量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并构建智慧交通三维模型的可行性及优缺点.利用摩托车等机动车辆行驶速度快、行驶姿态较平稳、行驶便捷等优点,在机动车上装备全球定位系统、IMU惯性测量单元、激光扫描仪、数码照相机等先进的传感器和设备,快速获取包含道路路面以及道路两侧的电杆、信号灯、监控器、树木、建筑物等物体的空间位置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海量点云数据、全景影像数据等,通过对点云数据的滤波、栅格化等处理获取路面标线和监视器的位置、属性等地理信息数据,快速构建包含属性信息的智慧交通三维模型,有力加快智慧交通的建设.基于移动测量技术的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方法,降低了数据获取的成本与难度,能够获取更为全面并且精度可靠的地理信息数据,可以使智慧交通建设更加便捷、迅速并节省建设成本.
  • 摘要:地表覆盖分类信息提取是遥感应用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工作,资源三号等国产高分辨率测绘卫星为地表覆盖分类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以单分类器为主的传统分类方法无法满足遥感信息提取对精度、速度和推广应用的要求.随机森林是一种多棵决策树分类器组合的新分类算法.利用资源三号影像数据,结合试验区特点进行影像多尺度分割,充分挖掘影像目标对象的光谱、几何、纹理信息等特征,在对随机森林模型的参数确定进行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该算法开展了地表覆盖分类信息的提取研究,同时与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法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地表覆盖分类信息提取结果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达到了86.1%和0.84,比其它两种方法的结果有明显提高,而且时间效率上也能够得到保证,是一种精度高、速度快、稳定性强的优秀分类算法,为国产测绘卫星在土地利用变更和地理国情监测更新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 摘要:文章针对传统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中误检率较高、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稳定特征的多尺度变化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由细到粗的尺度分割来获取不同尺寸的目标对象,基于对象的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指数特征进行变化矢量分析得到各个尺度上的变化检测结果,将仅在一个尺度上检测出变化或者在多个尺度上均未检测出变化的图斑视为未变化图斑,其余视为变化图斑,从而得到变化检测结果.为了进一步优化变化检测结果,研究引入了sift、surf、harris等算法分别提取两期影像上的稳定特征点,通过匹配算法并删除误匹配从而获取两期影像上的正确匹配点对,将匹配点对和变化检测结果进行叠合分析,若图斑内有匹配点对出现,则认为该图斑是未变化图斑,将其从变化检测结果中删除,以此来降低误检率.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多尺度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和传统基于差值的变化检测方法相比,可以有效提高准确率,引入稳定特征的方法,降低了误检率,进一步优化了变化检测结果.研究结果对基础测绘更新及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栅格的接缝线网络生成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每幅影像有效范围确定影像之间的重叠区,然后以重叠区外边界像元为种子点,同时进行区域生长,得到接缝线网络.该方法实际上是顾及重叠的面Voronio图的一种栅格形式的实现,但能够避免顾及重叠的面Voronio图矢量生成方法不适用于影像有效范围为凹多边形或复杂多边形的问题.通过大量实验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 摘要:变化检测是目前遥感应用领域研究的热点,相对于传统的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随着影像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地物的细节更加丰富,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快速准确地发现变化区域.本文提出了一种顾及对象空间关系的方法,主要考虑到影像对象的光谱相似性特征和空间相似性特征,以QuickBird影像作为实验数据,完成了影像变化信息的提取.并与差值法和分类后比较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的检测精度有明显的提高.
  • 摘要:本文简单概述了高性能影像处理系统,根据高性能影像处理系统的特性,结合农村土地经营权基础图件生产规模大、要求高、工期短的特点.着重论述了高性能影像处理系统在农村土地经营权基础图件生产中的应用,通过选用两套不同的处理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生产实践,对实践成果进行了精度分析,指出了高性能影像处理系统与传统摄影测量系统比较的主要优点,并总结了实践经验.
  • 摘要:文章针对传统形变监测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面积形变监测的问题,结合基于时间序列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以TerraSAR-X数据为例,重点研究了高分辨率SAR数据在城市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实验对石家庄市、沧州市城区进行了监测,使用了2013年和2014年间各37景数据,采用了SARPROZ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利用高分辨率SAR影像的差分干涉相位信息,可以成功对城市地区的地表形变进行监测,并且得到的PS点量大,对于结果分析很有帮助.实验结果显示,在石家庄市和沧州市各有三处较大形变区域.根据历史水文地质数据资料对比显示,产生形变的区域为地下水漏斗区域和大型建筑施工区域.在石家庄市结果中还发现由于周围施工造成了高铁沿线有较大沉降.经过与沧州市历史沉降资料对比发现,经过多年的努力,传统沉降区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研究结果对于目前石家庄市全面开启高铁运行及进行的地铁施工建设都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以对高铁及地铁沿线进行持续的形变监测.同时,该方法作为一种时间间隔短、监测范围广的监测手段,对于传统的沉降区沧州市需要的持续监测有很重要的保障.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