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传统民俗

传统民俗

传统民俗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500篇,主要集中在风俗习惯、信息与知识传播、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113篇;相关期刊382种,包括台声、致富天地、民俗研究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5建筑历史研究与城乡建筑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三届亚洲食学论坛、中国民族学学会汉民族学会年会暨荆楚文化学术研讨会等;传统民俗的相关文献由525位作者贡献,包括宋旭民、乌丙安、本刊编辑部等。

传统民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5 占比:13.70%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3113 占比:86.16%

总计:3613篇

传统民俗—发文趋势图

传统民俗

-研究学者

  • 宋旭民
  • 乌丙安
  • 本刊编辑部
  • 柯杨
  • 王欢
  • 王静
  • 郑懋
  • 陈勤建
  • 刘佳恋
  • 刘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近日,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气象局、能源局、林草局等部门单位召开会商会,对2022年1月份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分析研判。综合分析认为,2022年1月份,北方和西南等地存在低温雨雪灾害风险,华北、华南等部分地区森林火险等级较高,华中、西南部分地区存在地质灾害风险。春运期间,人员流动增多,交通压力增大,需防范低温雨雪对交通运输的不利影响;同时年末烟花爆竹燃放、祭祀烧纸等传统民俗用火增多,需加强野外火源管控力度。
    • 江之乔; 潘妍
    • 摘要: 首先,研究以端午习俗为文化传播对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空间,考察并分析国内外传统民俗展览馆现状,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端午民俗文化的保护需求,提出与传统民俗相关的活态化展示设计方法,归纳端午民俗活态化展示设计的概念。其次,采用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对传统端午民俗展览馆的活态化展示设计进行探索,重点解析传统端午民俗的文化发展与内涵,理清传统民俗展览馆展示的特征与活态化展示理念。最后,根据端午习俗的文化推广主题,结合5G互联网的运营背景,以活态化的设计理念展示体验空间的创新方案,运用设计实践的方式讨论活态化展示理论的创新性,为民俗博物馆的活态化塑造提供些许可借鉴的新元素和新方向。
    • 蒋丽楠
    • 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节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丰富多彩的节庆仪式和传统民俗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我国传统节庆文化的精神内涵日趋淡化,面临各种形式化、物质化的困境。以节庆为切入点,分析节庆蕴含的核心价值与教育意义,探讨如何开发节庆文化资源,创新节庆文化传播,开发节庆文创产品,巩固节庆文化记忆,在传承与创新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白雯瑜
    • 摘要: 传统民俗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丰富思政教育形式和内容,实现渗透式教育等。而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融入传统民俗既有其可行性,比如扎实的群众基础,也有其迫切性,比如思政教育传统模式下的低质低效等。因此,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融入传统民俗既要适时开办民俗文化课程或在思政教育中融入民俗文化内容,又要理论联系实际,尊重区域特点,探索个性化路线,还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线下结合线上立体教育模式。
    • 张莲芝; 徐子明
    • 摘要: 中华传统民俗,是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产物,每一个传统民俗活动,都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内容。在传统民俗活动中探寻适合幼儿的创造性游戏,能够让幼儿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体验传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华文化的教育价值和意义。文章以幼儿园在春分、元宵、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中开展的相关民俗活动为例,介绍具体活动经验和开展策略。
    • 沈丹妮; 梁学勇
    • 摘要: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太阳每年回归运转的特点总结出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不仅是大自然多种变化的时间标志,而且与自然物侯、民俗传说、养生文化等息息相关。因此,它不但成了农业生产的指南,而且蕴含着自然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从古至今,二十四节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要的影响。该文探讨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自然物候和传统民俗中的视觉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以让年轻一代通过平面设计感受到二十四节气的自然美和文化美。
    • 裴晓
    • 摘要: 陕西户县农民画作为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以绚丽多彩、明快热烈的色彩,夸张变形的形态表现了三秦大地鄠邑区农民粗狂浪漫、朴拙自由的人文特色。民俗文创产品作为民俗文化艺术和商业设计相结合的多元化产物,其设计创新性仍有不足。大多数户县农民画文创设计仅局限于传统户县农民画作相关产品上,过分追求艺术价值而忽视了对实用价值的追求。对此,文章以陕西非遗户县农民画为例,讨论了其历史和文创设计发展现状,提出以“赛”带“产”,用设计提升可持续发展动能,结合“互联网+”推广创新思路,促进传统民俗的文创设计创新与推广。
    • 张小姣
    • 摘要: 广西隆安县稻神祭是壮族人民为纪念栽培稻诞生而进行的传统民俗活动,距今已经有几千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带有广西浓郁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稻神祭是壮族稻作文化的缩影,也是隆安县“那”文化圈中心的重要佐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稻神祭面临着难以破圈的传播困境,成为亟待拯救的农耕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仪式观为视角,对隆安稻神祭民俗进行解构,分析其传播现状,以期对其传承。
    • 李慧君
    • 摘要: 在物资丰富的今天,赶集作为传统民俗依旧保持着独特的魅力。它吸引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去大集里感受年味与乡情。中国东北部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虎虎生风,一张嘴就能逗乐人。这里的冬季漫长且寒冷,滴水成冰的气候反而造就了东北人喜欢热闹、自来熟的性格。每年腊月,大人和小孩都忙着为春节做准备。在东北的边境城市丹东,街头巷尾处处都洋溢着的年味儿,到热闹喧腾的集市和商场置办年货、走亲访友,一派喜气汇聚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新春佳节。
    • 李惠芬; 孙子涵
    • 摘要: 九曲黄河灯会”是在元宵节期间,黄河沿线地区流传的一种民众以游玩或游转“九曲黄河灯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节日民俗灯会。它起源于神话传说和民间英雄崇拜,经历了由娱神到娱人的过程。如今,河西走廊“九曲黄河灯会”在保持民俗本真性的前提下,与当地的其他旅游资源相结合,获得了新的传承动力,在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建设美丽家园等社会发展战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九曲黄河灯会”的起源与布图形式,从稳定性与变异性对其进行了分析,为民俗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提供了支持,有利于地方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