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休克,心源性

休克,心源性

休克,心源性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1年内共计9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专利文献636篇;相关期刊40种,包括中国临床保健杂志、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等; 休克,心源性的相关文献由38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洁、张源波、侯晓彤等。

休克,心源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 占比:13.00%

专利文献>

论文:636 占比:87.00%

总计:731篇

休克,心源性—发文趋势图

休克,心源性

-研究学者

  • 刘洁
  • 张源波
  • 侯晓彤
  • 吕文伟
  • 李龙云
  • 王玉红
  • 郭凯
  • 俞凤
  • 刘凯
  • 刘宇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俊杰; 沈家航; 唐海雄; 岑仲然; 黄波
    • 摘要: 嗜铬细胞瘤(PHEO)是来源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嵴细胞的肿瘤,其导致的儿茶酚胺性心肌病并不罕见,但易被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梗死等.笔者所在医院近期收治两例以心源性休克为首发表现的PHEO患者,初诊时考虑病毒性心肌炎而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治疗期间实验室检查符合PHEO诊断,复查CT提示肾上腺占位,遂行择期肾上腺占位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PHEO.通过分析上述病例提示PHEO致心源性休克患者易被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而ECMO可稳定其循环,为患者争取手术时间.
    • 敖志华; 周磊
    • 摘要: 目的分析高龄(80岁以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PCI(PPCI)的临床疗效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行PPCI的STEMI患者114例,均完成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住院期间及随访24个月全因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12例和存活组102例,对比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24个月MACCE情况。结果死亡组女性、心率、气管插管、心源性休克、B型钠尿肽、肌钙蛋白I、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前降支闭塞及3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LVEF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LVEF、AST、气管插管、心源性休克为高龄急性STEMI患者行PPCI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0.639~0.908,P=0.002;95%CI:1.004~1.033,P=0.011;95%CI:0.023~0.848,P=0.032;95%CI:0.042~0.612,P=0.007)。结论高龄STEMI患者行PPCI是有效的,相对安全的,但术前低LVEF、心源性休克可升高术后病死率。
    • 张源波; 刘宇; 张笑笑; 石宇杰; 田新利; 崔振双; 韩运峰; 高超; 贡玉苗; 李俊峡
    • 摘要: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联合多巴酚丁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2家医院老年AMI合并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多巴酚丁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治疗,随访28 d记录预后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24 h、72 h平均动脉压、每搏量、氧分压、氧合指数、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乳酸清除率、尿量、LVEF明显升高,心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中心静脉压、乳酸、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休克持续时间、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多巴酚丁胺用量、住监护室时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5.30±0.40)d vs(8.40±0.50)d,(0.50±0.05)μg/(kg·min) vs(1.00±0.05)μg/(kg·min),(7.00±2.75)μg/(kg·min) vs(14.00±2.15)μg/(kg· min),(10.40±1.80)d vs (13.50±2.60)d,(56.28±14.83)h vs (78.76±12.34)h;P<0.05,P<0.01].随访28 d,Kaplan-Meire生存曲线显示,治疗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Log-rank =0.02).结论 左西孟旦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老年AMI合并CS具有较好临床疗效,能增强心功能,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组织灌注氧代谢,减少休克时间、住院时间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时间,并且可降低28 d全因病死率.
    • 郭娟; 易仁凤; 周青
    • 摘要: 目的 探讨心源性休克患者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脱机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观察37例接受V-A ECMO辅助心源性休克患者,根据是否耐受脱机试验分为可耐受组及不耐受组;再据最终是否成功脱机将可耐受组患者分为成功脱机亚组(脱机且30天内存活)及脱机失败亚组,比较2亚组患者相关资料,以及脱机试验过程中最低流量水平下2亚组超声测得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37例中,32例可耐受脱机试验(可耐受组),5例无法耐受(不耐受组).可耐受组患者年龄(P=0.04)及ECMO辅助中出血率(P<0.01)均低于不耐受组,2组患者性别、原发疾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可耐受组32例中,22例成功脱机,7例脱机失败,3例死亡.脱机试验中最低流量水平下,脱机成功亚组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左心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LVOT-VT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环侧壁收缩期运动速度(Sa)均高于脱机失败亚组(P均<0.05).结论 SvO2、LVOT-VTI、LVEF及Sa均为V-A ECMO辅助心源性休克患者脱机结局的影响因素.
    • 周琳; 汪克纯; 王亚萍; 李韫
    • 摘要: 目的:探讨在升主动脉经导管注射小剂量多巴胺联合生理盐水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AMI并心源性休克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静脉途径组(46例,常规静脉补液及泵入多巴胺治疗)和经导管给药组(50例,指引导管在升主动脉分次少量注射盐水和多巴胺).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临床指标.结果:术后,与静脉途径组比较,经导管给药组总有效率(69.6% 比96.0%)显著提高,HR[(92.28±4.09)次/min比(83.6±3.29)次/min]显著降低,MAP[(68.13±4.82)mmHg比(74.34±4.87)mmHg]、TIMI3级比例(76.1% 比92.0%)显著增加,P均<0.01;术后40d,与静脉途径组比较,经导管给药组eGFR[(55.42±2.63)ml·min-1·1.73m-2比(62.42±2.56)ml·min-1·1.73m-2]及LVEF[(43.02±2.67)% 比(46.35±2.66)%]显著提高(P均=0.001).结论:相比常规静脉输注液体及多巴胺,经导管主动脉内分次注射小剂量的盐水及多巴胺,能迅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冠脉血供,减慢心率,改善心肾功能.
    • 刘凯; 苏迎; 屠国伟; 罗哲
    • 摘要: 心源性休克是一类高死亡率的疾病,需要早期诊断和多学科团队干预.应用机械循环辅助设备可以避免心源性休克患者病情的持续进展,但合适的时机、设备选择及管理仍然是难点.本文就心源性休克患者机械循环辅助设备的应用进行综述.
    • 刘凯; 苏迎; 屠国伟; 罗哲
    • 摘要: 心源性休克是一类高死亡率的疾病,需要早期诊断和多学科团队干预。应用机械循环辅助设备可以避免心源性休克患者病情的持续进展,但合适的时机、设备选择及管理仍然是难点。本文就心源性休克患者机械循环辅助设备的应用进行综述。
    • 杨鲲; 朱佳佳; 刘文娴
    • 摘要: 目的 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或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老年急性爆发性心肌炎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监护室收治的12例老年急性爆发性心肌炎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IABP组(8例)和ECMO组(4例).分析两组患者药物治疗、临时起搏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和机械通气应用、离院时存活及并发症的差异. 结果 ECMO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32.8±5.7)%低于IABP组(42.2±7.8)%(t=2.122,P<0.05).IABP组和ECMO组患者应用多巴酚丁胺4例(50.0%)比4例(100.0)、抗生素3例(37.5%)比4例(100.0%)、多烯磷脂酰胆碱4例(50.0%)比4例(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186、5.716、4.186,均P<0.05);从入监护室到置入IABP和ECMO的时间为(11.4±9.0)h比(8.3±6.5)h,辅助时间为(107.1±50.3)h比(140.5±65.0)h;经历紧急体外心肺复苏术分别为37.5%(3/8)、75.0%(3/4),离院时存活率均为75.0%(6例和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血、下肢缺血及栓塞、急性肾损伤、神经系统损伤及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CMO组发生感染和使用抗生素比例高于IABP组(P<0.05).结论 IABP或ECMO辅助均能为急性爆发性心肌炎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提供有效的循环辅助.尽早主动应用ECMO效果好于被迫使用,ECMO并发症发生较IABP更多.
    • 于海涛; 刘东华; 李淑君; 孟宪国; 李丽
    • 摘要: 目的评价未行PCI治疗的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行早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无创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8例未行PCI的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常规给予抗凝、溶栓等治疗。根据患者家属意愿,同意早期行IABP的30例为观察组,行IABP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拒绝行IABP的38例为对照组,亦先行无创机械通气,按需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和早期应用IABP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改为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比例为63.2%、病死率为52.6%,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的36.7%、26.7%(P值均<0.05)。非死亡患者中,对照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136.1±31.7)h,显著长于观察组的(115.1±26.3)h(P<0.05);对照组平均住ICU时间为(10.2±2.3)d、平均住院时间为(17.7±2.7)d,分别显著长于观察组的(8.5±2.4)、(16.0±2.3)d(P值均<0.05)。结论早期IABP联合无创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孔祥勇; 陈鸿武; 余晓凡; 马礼坤
    • 摘要: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暴发性心肌炎引起难治性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及局限性,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我院近3年收治的暴发性心肌炎引起严重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共5例,患者入院后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急诊置入IABP,分析IABP置入前后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情况,评价IABP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5例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严重心源性休克,合并肝肾功能损害,4例患者氨基末端脑钠尿肽(NT-proBNP)明显升高,4例患者入院时血气分析提示严重酸中毒.有2例患者导管室置入IABP同时做了冠脉造影检查正常,所有患者IABP置入后血流动力学均无明显改善(P>0.05),均在短时间内行心肺复苏抢救,血管活性药物不断加量,相比较IABP置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例联合使用了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5例患者中有3例抢救无效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 IABP可有效改善泵功能衰竭,但对于引起严重心源性休克的心肌炎患者临床效果不佳.此类患者应该早期应用ECMO治疗降低死亡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