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肌钙蛋白Ⅰ

肌钙蛋白Ⅰ

肌钙蛋白Ⅰ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49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0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113150篇;相关期刊393种,包括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2016国际老年健康论坛·泰山、第九届粤桂琼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南省医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等;肌钙蛋白Ⅰ的相关文献由4159位作者贡献,包括孟媛、钟冬梅、何志强等。

肌钙蛋白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0 占比:0.94%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13150 占比:99.05%

总计:114241篇

肌钙蛋白Ⅰ—发文趋势图

肌钙蛋白Ⅰ

-研究学者

  • 孟媛
  • 钟冬梅
  • 何志强
  • 崔鹏
  • 甘宜梧
  • 张寄南
  • 张静
  • 李静
  • 王绮
  • 刘静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富贵
    • 摘要: 目的:探讨入院即刻血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对直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AMI患者200例,根据入院即刻血cTnⅠ四分位水平分为4组,即A组:cTnⅠ<1.5 ng/mL、B组:1.5 ng/mL≤cTnⅠ<5.5 ng/mL、C组:5.5 ng/mL≤cTnⅠ<10.5 ng/mL和D组:cTnⅠ≥10.5 ng/mL。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随访5年,记录发生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组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和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4组生存率和无MACE生存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TnⅠ预测全因死亡和MACE的诊断价值。结果:4组患者全因死亡率和MACE发生率随cTnⅠ水平升高而增加(P均<0.05),在全因死亡中,4组患者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MACE中,4组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D组生存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均<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左室射血分数(LVEF)、cTnⅠ水平及Gensini评分是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年龄、LDL-C、LVEF、cTnⅠ、NYHA心功能分级及Gensini评分是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血cTnⅠ水平与直接PCI治疗的AMI患者远期预后有关,具有潜在的临床参考价值。
    • 王正德; 何旭鹏; 楼俊辉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ACH)部位、心电图及血清肌钙蛋白Ⅰ(c Tn-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义乌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00例ACH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出血部位在基底节178例、小脑9例、脑叶13例。比较不同出血部位患者心电图异常情况,分析脑出血部位、心电图及c Tn-Ⅰ水平的关系。结果200例ACH患者心电图异常率为77.50%。不同出血部位患者起源异常率、复极异常率、传导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总的心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电图异常患者中,不同出血部位者cTn-Ⅰ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基底节组>小脑组。在基底节组、小脑组、脑叶组内,心电图异常与正常患者c Tn-Ⅰ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ACH患者心电图异常、cTn-Ⅰ水平与脑出血部位均呈正相关(rs=0.309、0.215,均P<0.05)。结论ACH患者的心电图及cTn-Ⅰ变化与出血部位有关,完善心电图及cTn-Ⅰ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并改善患者预后。
    • 吴丽华; 王倩敏; 王月刚; 杨京山; 杨镝; 张翠霞; 肖洁莹; 王石英
    • 摘要: 目的探究对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施行心电图结合肌钙蛋白Ⅰ(TnⅠ)检测的效果及危险分层价值。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92例ST段抬高型ACS患者(观察组)及同期50名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观察对象,均进行心电图检查、TnⅠ检测,对比2组心电图及TnⅠ检测结果。同时,结合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危险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低危组(31例)、中危组(31例)及高危组(30例),对比3组患者TnI检测结果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①观察组T波峰-末间期(Tp-e)、校正心率后的T波-峰末间期(Tcpe)检测结果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②观察组TnⅠ检测结果较对照组更高(P<0.05);③观察组中,高危组TnⅠ检测结果较中危、低危组更高(P<0.05);④观察组中,TnⅠ阳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2%)较TnⅠ阴性组(3%)更高(P<0.05);⑤观察组中,高危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0%)较中危组(13%)、低危组(0%)均更高(P<0.05)。结论尽早对ST段抬高型ACS患者施行心电图结合TnⅠ检测有助于尽早识别病情危险程度,并及时对高危患者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以改善其预后。
    • 李金妞; 贾华华; 张攀; 赵欣; 魏兰兰; 薛建玲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血浆脑钠肽(BNP)联合心脏Tei指数在评估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窒息后心肌损伤患儿,按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窒息组(n=48,Apgar评分4-7分)和重度窒息组(n=38,Apgar评分0-3分),足月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Apgar评分8-10分),检测血清CTnⅠ、血浆BNP水平,并使用心脏彩超测量Tei指数,分析各指标间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清CTnⅠ、血浆BNP水平及Tei指数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对照组依次降低,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TnⅠ、血浆BNP水平与Tei指数呈正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血清CTnⅠ、血浆BNP水平及Tei指数联合预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程度的敏感度(94.3%)及曲线下面积(0.833)最高(P<0.05);结论:血清CTnⅠ、血浆BNP水平及Tei指数具有相关性,可评估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情况,利于临床治疗参考评估。
    • 庞颖颖; 刘海涛
    • 摘要: 目的探究生物标志物对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确诊急性肺栓塞患者90例为观察组,根据2014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SC指南》分为高危组(20例)、中危组(21例)及低危组(49例)。另选取50例同期年龄相似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B型脑钠肽(BNP)水平,快速定量检测仪检测肌钙蛋白Ⅰ(TnI)水平,白蛋白钴结合实验终点比色法测定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MA)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BNP、TnI及IM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危组血清IMA、TnI及BNP表达水平高于中低危组,中危组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中IMA、TnI及BNP分别为86.23(82.06,92.17)U/mL、0.74(0.35,0.78)ng/mL、2.42(0.69,5.60)ng/mL,高于存活组的70.54(67.16,84.87)U/mL、0.05(0.01,0.57)ng/mL、0.63(0.17,2.7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NP、TnI及IMA能够反映出急性肺栓塞的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值得临床借鉴。
    • 洪英亮; 李绍太; 彭柳航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本院就诊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以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2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TnⅠ、NT-proBNP、D-二聚体的水平;比较不同美国纽约心脏协会(HYHA)分级、不同病变支数以及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患者的血清cTnⅠ、NT-proBNP、D-二聚体水平,以判断3项指标水平和患者预后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血清cTnⅠ、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YHA心功能分级越高,患者血清cTnⅠ、NT-proBNP、D-二聚体水平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变支数越多,cTnⅠ、NT-proBNP、D-二聚体水平越高,发生MACE患者cTnⅠ、NT-proBNP、D-二聚体水平高于未发生MACE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Ⅰ、NT-proBNP、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存在相关性,通过3项指标有助于对病情严重程度、预后情况作出判断。
    • 任琳琳; 薛艳丽
    • 摘要: 目的观察芎归六君子汤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于驻马店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介入组40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观察组40例在冠脉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芎归六君子汤。检测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CK-MB、胱抑素C(CysC)、cTnⅠ]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内皮素(ET)、血栓素(TXB 2)、一氧化氮(NO)],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NT-proBNP、CK-MB、CysC、cTnⅠ水平低于介入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OD、NO水平高于介入组(P<0.05),ET、TXB 2水平低于介入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介入组(80.00%)(P<0.05)。结论芎归六君子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良好,可以下调患者的NT-proBNP、CK-MB、CysC、cTnⅠ水平,改善心功能,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 邵婧; 张淳; 刘玉梅; 赵梦; 汪玉宝
    • 摘要: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联合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测对急性肺栓塞(AP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3例APE患者(PE组),另选择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者103例(健康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CDE)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和心肌损伤标记物(MIM):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B型利钠肽(BNP)、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分析超声心动图联合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测对APE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E组LVEDd [(47.85±9.35)mm比(58.75±5.33)mm]、cTnI[(0.99±0.36)μg/L比(1.83±0.47)μg/L]、BNP [(65.19±10.75) pg/ml比(93.92±11.85) pg/ml]、H-FABP[(2.72±1.85) ng/ml比(6.70±1.52) ng/ml]水平均显著增加,LVEF[(68.69±10.06)%比(49.43±5.88)%]显著降低,P均=0.001。超声心动图联合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测诊断急性肺栓塞可获得更高的灵敏度(95.15%),特异度(91.26%)和准确率(93.2%),较好一致性(Kappa=0.748);联合检测的特异度显著高于单独LVEF、LVEDd及H-FABP检测(91.26%比80.58%、62.14%、72.82%,P<0.05或<0.01),准确性显著高于单独LVEF、LVEDd、cTnI及H-FABP检测(93.20%比85.44%、77.18%、86.89%、82.04%,P<0.05或<0.01)。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测对急性肺栓塞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有利于减少误诊、漏诊。
    • 杜宣莉; 牛帅; 吴广福; 朱德才
    • 摘要: 目的 分析床边即时检测技术(POCT)检测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7例拟诊为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AMI组和非AMI组。使用POCT技术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的cTnI、CK-MB和Mb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nI、CK-MB、Mb对AMI的早期诊断效能。结果 137例患者中有88例AMI患者;POCT测定的AMI组cTnI、CK-MB和Mb水平明显高于非AMI组(P0.05),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单独评估(P<0.05)。结论 POCT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心肌标志物,cTnI、CK-MB和Mb可作为AMI的早期诊断指标,对AMI的发生均有诊断价值,且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 任春利; 胡乾配; 罗华
    • 摘要: 目的观察胆碱酯酶(ChE)、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急性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预后转归情况,将80例急性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死亡组33例和生存组47例。比较两组ChE、cTnI和FIB水平,绘制ROC曲线评估其对Ⅱ型呼吸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ChE水平低于生存组,cTnI和FIB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ChE、cTnI和FIB的曲下面积均高于0.7(P<0.05),其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336 kU/L、0.675μg/L和3.345 g/L。结论ChE、cTnI和FIB3在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清中水平的变化能预测急性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结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