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退出
企业退出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6730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政府法制、法人、领导决策信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1年年会、第九届中日经济国际研讨会等;企业退出的相关文献由10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清峰、李磊、李红莉等。
企业退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730篇
占比:99.29%
总计:16850篇
企业退出
-研究学者
- 刘清峰
- 李磊
- 李红莉
- 汤吉军
- 范力丹
- 蒋殿春
- 谢理
- 赵记伟
- R·李
- 余静文
- 储东涛
- 储小平
- 党兴华
- 冀建堃
- 凌云
- 刘泉红
- 刘洋
- 刘立峰
- 史永立
- 史进
- 合肥市档案局
- 吴晗
- 吴浪
- 吴飞美
- 周鹤
- 大卫·克娄泽
- 姚淑梅
- 孙静
- 宋家新
- 宋晖
- 宋胜洲
- 尹俊雅
- 席敏
- 常红锦
- 张先锋
- 张光兴
- 张卓云
- 张少华
- 张春霖
- 张磊
- 徐林
- 方森辉
- 施金亮
- 昌忠泽
- 晓雪
- 曹斯蔚
- 曹琪
- 曹茹玥
- 曾艳芳
- 朱从双
-
-
赵胜;
薛恒
-
-
摘要:
营商环境法治化理念要求企业退出要遵循法治化路径,破产制度是企业依法退出的重要手段。通过破产清算可以使僵尸企业“彻底死去”,通过重整与和解手段则可使危困企业“涅槃重生”,从而实现市场存优汰劣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破产制度无疑是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机制保障和构成要素。通过构建简易破产程序、出台减税降税政策、降低重整价值识别标准、构建预重整制度、建立债权人选任或推荐管理人制度、赋予债权人财产处分决策权等措施可以助力破产制度完善,进而提升我国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
-
-
曹斯蔚
-
-
摘要:
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企业的进入与退出通常被视为一种可以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市场整体生产效率的“创造性毁灭”。但我国企业生存周期短、迭代更替快,而其生产效率却一直不高。直觉上,我国长期以来以高投入、高污染所驱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是一个主因。通过对影响范围最广、社会关注度最高的空气污染对地区企业进入与退出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并使用地球大气层结构中的逆温差作为PM2.5浓度的工具变量,以解决识别的内生性问题。实证结果表明,县域PM2.5浓度上升对辖区内企业的进入率无显著变化,但会显著影响地区企业退出率,在加入大量的稳健性检验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定。与此同时,PM2.5浓度的上升恶化了以企业劳动生产率为代表的各项经营性指标,对企业进入与退出的影响还存在多个维度、多个层次上的异质性。
-
-
葛阳琴;
陈悦
-
-
摘要:
在当前中国主动扩大进口和中美贸易摩擦频发的双重背景下,本文基于高度细分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从企业就业的二元边际视角评估了2000—2012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就业动态,并实证检验来自美国的进口竞争对制造业就业动态的影响。研究发现,来自美国的进口竞争对制造业净就业无显著影响,但对其背后的就业动态影响显著;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就业动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抑制企业进入和促进企业退出,且该影响随着地区、企业所有制、贸易模式的变化而呈现差异。机制检验表明,进口竞争通过抑制企业生产率阻碍企业进入、增加企业退出。此外,考虑上下游产业关联后,进口竞争对就业动态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研究结论表明,除了就业总量增长外,微观企业层面的就业动态对于“稳就业”目标的实现也至关重要。
-
-
-
-
-
摘要:
本研究通过考虑联盟伙伴重新配置的后果,强调战略联盟稳定性的意义.本文提出了两种对立的观点:联盟伙伴的重新配置会导致中断,因此增加了后续项目终止的风险;合作伙伴的重新配置导致适应性的增强,从而降低了这种风险.本文以企业的进入或退出为起点,探究其不同的情况对联盟风险的影响.通过实证证明相关假设,并对战略联盟的实践发展提供指导.
-
-
-
-
摘要:
内容概述基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的各领域黑名单信息和通过大数据技术从互联网抓取的有关信息,经统计分析,2019年6月失信治理情况主要呈现如下特点:一是新增失信黑名单主体数量较上月呈上升趋势,法院执行等重点领域失信黑名单退出步伐较快。在新增失信黑名单方面,2019年6月失信自然人月增量环比上升35.21%,失信法人及其他组织月增量环比上升209.30%。在退出失信黑名单方面,本月失信被执行人退出数量环比增幅较大,达68.83%。二是失信主体积极主动进行信用修复。
-
-
-
-
摘要:
内容概述基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的各领域黑名单信息和通过大数据技术从互联网抓取的有关信息,经统计分析,2019年8月失信治理情况主要呈现如下特点:一是新增失信黑名单主体数量较上月呈下降趋势,限飞限乘等重点领域失信黑名单退出步伐较快。在新增失信黑名单方面,本月失信自然人月增量环比下降19.06%,失信法人及其他组织月增量环比下降88.27%。在退出失信黑名单方面,本月限制乘坐火车民用航空器黑名单退出数量环比增幅最高,达到79.15%。
-
-
-
李磊;
蒋殿春;
王小洁
-
-
摘要:
在中国性别就业差距逐年扩大的背景下,本文利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研究了外资进入、性别就业差距和企业退出的关系.研究发现外资进入通过降低就业的性别差距,进而降低了企业的退出概率.这种效应对不同外资进入程度和内资企业同样稳健,且不受抽样偏倚的影响.此外,产生这种效应的原因是外资进入加剧了市场竞争,且外资进入的技术溢出引致了相关地区和行业的技术进步.本文对中国引资政策制定、实现劳动力市场平等及提高企业竞争力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
辛慧玲;
魏峰
-
-
摘要:
国有企业退出受到国家管制,未能发挥优胜劣汰机制,导致国企效率低于民营、外商企业;国有企业效率概率分布呈现厚尾特征,退出机制不完善,低效率国企未能充分退出,拉低了国有企业整体效率水平.加权法计算不同年份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值,总体趋势上证明国企效率虽前期低于民营、外商企业效率,但后期国有企业已有赶超趋势.
-
-
-
宋胜洲;
葛伟
-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1年年会》
| 2011年
-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有色金属产业迅速发展,在技术进步、改善品种质量、淘汰落后产能、开发利用境外资源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存在部分产品产能过剩,产业布局亟待调整,产业集约化程度低,资源保障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再生利用水平较低等问题。实证研究表明,有色金属行业中,利润率和产业增长率对于进入具有激励作用,这说明市场因素对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正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存在行政性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因素。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应该进一步强化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对于有色金属产品延展加工这样的一般性竞争行业,一方面应该引导国有企业从行业退出,进一步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逐步取消对国有企业的政策性保护,以及对非国有企业歧视性政策;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民营性企业,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打破地域限制,使更多的有实力的企业能够参与公平竞争。对于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行业也应该适当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在不妨碍国家战略安全的情况下,合理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rn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引入国有经济比重和政府获得有色金属企业的税收来衡量行政性壁垒的因素,并得到了行政性壁垒存在的结论。第二,首次实证分析了有色金属这一资源性产业的进入和退出问题,前人的研究集中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进入和退出问题。第三,本文还通过引入外资经济比重这一因素对产业进入和退出的影响,来反映开放过程对产业发展酌影响。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仅仅选取了有色金属这一个产业进行分析,可能不能够全面反映资源性行业进人和退出的总体情况。下一步打算就黑色金属即钢铁产业、煤炭和石油天然气采掘加工等资源性产业的进入和退出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
-
宋胜洲;
葛伟
-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1年年会》
| 2011年
-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有色金属产业迅速发展,在技术进步、改善品种质量、淘汰落后产能、开发利用境外资源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存在部分产品产能过剩,产业布局亟待调整,产业集约化程度低,资源保障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再生利用水平较低等问题。实证研究表明,有色金属行业中,利润率和产业增长率对于进入具有激励作用,这说明市场因素对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正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存在行政性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因素。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应该进一步强化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对于有色金属产品延展加工这样的一般性竞争行业,一方面应该引导国有企业从行业退出,进一步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逐步取消对国有企业的政策性保护,以及对非国有企业歧视性政策;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民营性企业,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打破地域限制,使更多的有实力的企业能够参与公平竞争。对于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行业也应该适当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在不妨碍国家战略安全的情况下,合理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rn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引入国有经济比重和政府获得有色金属企业的税收来衡量行政性壁垒的因素,并得到了行政性壁垒存在的结论。第二,首次实证分析了有色金属这一资源性产业的进入和退出问题,前人的研究集中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进入和退出问题。第三,本文还通过引入外资经济比重这一因素对产业进入和退出的影响,来反映开放过程对产业发展酌影响。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仅仅选取了有色金属这一个产业进行分析,可能不能够全面反映资源性行业进人和退出的总体情况。下一步打算就黑色金属即钢铁产业、煤炭和石油天然气采掘加工等资源性产业的进入和退出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
-
宋胜洲;
葛伟
-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1年年会》
| 2011年
-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有色金属产业迅速发展,在技术进步、改善品种质量、淘汰落后产能、开发利用境外资源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存在部分产品产能过剩,产业布局亟待调整,产业集约化程度低,资源保障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再生利用水平较低等问题。实证研究表明,有色金属行业中,利润率和产业增长率对于进入具有激励作用,这说明市场因素对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正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存在行政性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因素。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应该进一步强化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对于有色金属产品延展加工这样的一般性竞争行业,一方面应该引导国有企业从行业退出,进一步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逐步取消对国有企业的政策性保护,以及对非国有企业歧视性政策;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民营性企业,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打破地域限制,使更多的有实力的企业能够参与公平竞争。对于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行业也应该适当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在不妨碍国家战略安全的情况下,合理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rn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引入国有经济比重和政府获得有色金属企业的税收来衡量行政性壁垒的因素,并得到了行政性壁垒存在的结论。第二,首次实证分析了有色金属这一资源性产业的进入和退出问题,前人的研究集中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进入和退出问题。第三,本文还通过引入外资经济比重这一因素对产业进入和退出的影响,来反映开放过程对产业发展酌影响。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仅仅选取了有色金属这一个产业进行分析,可能不能够全面反映资源性行业进人和退出的总体情况。下一步打算就黑色金属即钢铁产业、煤炭和石油天然气采掘加工等资源性产业的进入和退出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
-
宋胜洲;
葛伟
-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1年年会》
| 2011年
-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有色金属产业迅速发展,在技术进步、改善品种质量、淘汰落后产能、开发利用境外资源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存在部分产品产能过剩,产业布局亟待调整,产业集约化程度低,资源保障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再生利用水平较低等问题。实证研究表明,有色金属行业中,利润率和产业增长率对于进入具有激励作用,这说明市场因素对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正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存在行政性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因素。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应该进一步强化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对于有色金属产品延展加工这样的一般性竞争行业,一方面应该引导国有企业从行业退出,进一步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逐步取消对国有企业的政策性保护,以及对非国有企业歧视性政策;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民营性企业,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打破地域限制,使更多的有实力的企业能够参与公平竞争。对于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行业也应该适当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在不妨碍国家战略安全的情况下,合理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rn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引入国有经济比重和政府获得有色金属企业的税收来衡量行政性壁垒的因素,并得到了行政性壁垒存在的结论。第二,首次实证分析了有色金属这一资源性产业的进入和退出问题,前人的研究集中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进入和退出问题。第三,本文还通过引入外资经济比重这一因素对产业进入和退出的影响,来反映开放过程对产业发展酌影响。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仅仅选取了有色金属这一个产业进行分析,可能不能够全面反映资源性行业进人和退出的总体情况。下一步打算就黑色金属即钢铁产业、煤炭和石油天然气采掘加工等资源性产业的进入和退出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
-
宋胜洲;
葛伟
-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1年年会》
| 2011年
-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有色金属产业迅速发展,在技术进步、改善品种质量、淘汰落后产能、开发利用境外资源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存在部分产品产能过剩,产业布局亟待调整,产业集约化程度低,资源保障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再生利用水平较低等问题。实证研究表明,有色金属行业中,利润率和产业增长率对于进入具有激励作用,这说明市场因素对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正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存在行政性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因素。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应该进一步强化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对于有色金属产品延展加工这样的一般性竞争行业,一方面应该引导国有企业从行业退出,进一步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逐步取消对国有企业的政策性保护,以及对非国有企业歧视性政策;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民营性企业,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打破地域限制,使更多的有实力的企业能够参与公平竞争。对于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行业也应该适当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在不妨碍国家战略安全的情况下,合理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rn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引入国有经济比重和政府获得有色金属企业的税收来衡量行政性壁垒的因素,并得到了行政性壁垒存在的结论。第二,首次实证分析了有色金属这一资源性产业的进入和退出问题,前人的研究集中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进入和退出问题。第三,本文还通过引入外资经济比重这一因素对产业进入和退出的影响,来反映开放过程对产业发展酌影响。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仅仅选取了有色金属这一个产业进行分析,可能不能够全面反映资源性行业进人和退出的总体情况。下一步打算就黑色金属即钢铁产业、煤炭和石油天然气采掘加工等资源性产业的进入和退出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
-
宋胜洲;
葛伟
-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1年年会》
| 2011年
-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有色金属产业迅速发展,在技术进步、改善品种质量、淘汰落后产能、开发利用境外资源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存在部分产品产能过剩,产业布局亟待调整,产业集约化程度低,资源保障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再生利用水平较低等问题。实证研究表明,有色金属行业中,利润率和产业增长率对于进入具有激励作用,这说明市场因素对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正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存在行政性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因素。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应该进一步强化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对于有色金属产品延展加工这样的一般性竞争行业,一方面应该引导国有企业从行业退出,进一步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逐步取消对国有企业的政策性保护,以及对非国有企业歧视性政策;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民营性企业,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打破地域限制,使更多的有实力的企业能够参与公平竞争。对于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行业也应该适当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在不妨碍国家战略安全的情况下,合理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rn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引入国有经济比重和政府获得有色金属企业的税收来衡量行政性壁垒的因素,并得到了行政性壁垒存在的结论。第二,首次实证分析了有色金属这一资源性产业的进入和退出问题,前人的研究集中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进入和退出问题。第三,本文还通过引入外资经济比重这一因素对产业进入和退出的影响,来反映开放过程对产业发展酌影响。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仅仅选取了有色金属这一个产业进行分析,可能不能够全面反映资源性行业进人和退出的总体情况。下一步打算就黑色金属即钢铁产业、煤炭和石油天然气采掘加工等资源性产业的进入和退出问题进行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