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信用修复

信用修复

信用修复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96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2806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信息系统工程、南方金融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八届中国破产法论坛暨《企业破产法》实施实施十周年纪念研讨会等;信用修复的相关文献由17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梦雨、吴限、何玲等。

信用修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4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2806 占比:99.79%

总计:93001篇

信用修复—发文趋势图

信用修复

-研究学者

  • 刘梦雨
  • 吴限
  • 何玲
  • 孟佳惠
  • 王砾尧
  • 王秋香
  • 石新中
  • 刘宗胜
  • 单建军
  • 卢护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鑫
    • 摘要: 实行信用修复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法治政府建设的应有之义,是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剖析信用修复制度的主体内涵、客体内涵和制度性质,在法治语境下解析了信用修复制度面临的法律法规缺位、制度关系不顺、执法依据冲突和制度设计缺陷等问题,提出应以法治化战略为导向,完善信用修复立法,统一认定和适用标准;健全信用修复机制,细化条件和规范程序;强化法律监督体系,提高效率和控制公权,从而实现信用修复的完善和规范。
    • 张田源
    • 摘要: 信用修复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目前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在政策制度、组织协同、系统建设、业务流程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便为做好下一步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 王天海; 龚铖
    • 摘要: 我国制定法层面个人信用报告中不良信用信息的修复路径主要有自然修复、更正修复及注释性修复等三种方式,现行理论界呼吁立法引入申请修复的信用修复方式,但并未对申请修复路径引入后,如何与既有的修复方式相衔接作出回应。无论是制定法层面还是理论层面,信用修复各路径的共同效用旨在恢复信息主体的信誉利益和民事行为能力,而检视每一种修复路径,各有其目的效用、积极效用及消极效用。沿着效用分析的进路,厘清各修复路径之间的冲突和联系,在各信用修复路径共同效用的指引下,以不良信用信息产生的原因作为切入点,对自然修复进行价值、立法重构,使申请修复与更正修复在适用程序上相一致,将注释性修复方式修复后不良信用信息纳入申请修复范围,从而促使各修复路径间得以相互衔接。
    • 刘宗胜; 朱金鑫
    • 摘要: 厘清信用承诺、告知承诺的概念,并对信用承诺进行分类,指出告知承诺是信用承诺的一种形式。对告知承诺的法律性质进行辩析,认为告知承诺不是一个独立的具体行政行为,而是构成具体行政行为的前提条件。针对我国信用承诺制度存在合法性存疑、承诺相关内容失范、违反承诺的法律后果失衡等法治困境,提出增设行政许可简易程序、确定信用承诺的范围、规范信用承诺的内容与法律效果的对策建议。
    • 从宝辉
    • 摘要: "征信修复"与"信用修复"有着本质区别。近年来,在商业利益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征信代理维权开展误导性虚假宣传,以各式"不良征信信息洗白"骗局牟取非法收入,侵害信息主体合法权益的司法案件频发,同时也给征信部门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风险和挑战。当前,非法信用修复监管面临政策尺度把握难、证明材料审核成本高、中介机构"组织严密"、过度维权现象突出、联合监管机制尚未形成等诸多困难。建议健全多方参与联合监管机制、加强接入机构合规监管力度、搭建非法信用修复举报平台、深入开展征信知识宣传教育,提升人民群众在征信领域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 钟子祺; 段扬
    • 摘要: “执行不能”是执行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在被执行人没有可执行的财产的情况下,法院的执行工作无法落实,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难以得到保障。我国现行的执行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督促或强制被执行人履行债务,但对于被执行人无财产履行能力的情况并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劳务抵债作为一种古老的帮助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方式,其合理运用能够帮助被执行人恢复财产履行能力。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开放,劳务的方式被扩宽,劳务抵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也越发凸显。因此,劳务抵债制度需要予以创新和完善,以助力法院有效解决“执行不能”问题。
    • 石谢新
    • 摘要: 2021年12月27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一批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典型案例,涉及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关系人民群众安全健康的行业和领域。这是《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施行后首次公布典型案例,对严重违法失信者形成了强有力震慑。同时,市场监管总局还出台了《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鼓励违法失信市场主体重塑信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 柴亚光; 王佳运
    • 摘要: 为适应军队采购信用管理需要,构建完善军队采购供应商信用修复制度,提出军队采购供应商信用修复的4种方式,并将信用修复条件划分为失信主体条件、客体范围条件、时间期限条件和数量频次条件。设计信用修复流程,从完善政策法规、建立信用服务机构、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加强军地信用协同等方面,提出健全信用修复制度的对策。
    • 王新军; 赵竹青; 刘昭伯; 王一楠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数量逐年攀升,破产重整企业金融信用修复问题进入公众视野。介绍我国破产重整制度,分析破产重整企业金融信用修复案例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国内外实践探索,提出完善企业信用修复顶层设计、优化金融信用修复业务规范、培育市场化信用修复机构、完善破产管理人制度和深化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等对策建议。
    • 马龙; 钟晓玲
    • 摘要: 信用惩戒、信用修复是承担法治化、制度化建设社会信用功能的重要制度。法治信用社会建设维度,明确信用惩戒、信用修复的制度属性,理清两项制度各自的内涵价值功能边界及运行机理。结合法治信用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创新应用系统思维原理,提出信用惩戒、信用修复制度法治化、系统性建设和协同化运行,并最终为探索有效释放法治信用社会建设功能的方法提供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