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企业进入

企业进入

企业进入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621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业经济、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1019篇;相关期刊379种,包括今日海南、合作经济与科技、中国经济信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1年年会、第九届中日经济国际研讨会等;企业进入的相关文献由547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勇、万迪昉、谢理等。

企业进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8 占比:2.8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1019 占比:97.13%

总计:21640篇

企业进入—发文趋势图

企业进入

-研究学者

  • 周勇
  • 万迪昉
  • 谢理
  • 邹凤岭
  • 万慧
  • 严文恋
  • 于颖
  • 刘生华
  • 吕虎晓
  • 周力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邓明
    • 摘要: 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提供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表明,地区层面的政府补贴强度与该地区的新企业数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这说明政府补贴在吸引企业进入上并不是有效的。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本文建立一个两地区的经济地理模型研究了地区层面的异质性生产率对政府补贴强度以及企业进入决策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相较于生产率低的地区,生产率较高地区的地方政府设定的补贴强度会更低,但企业进入数量会更多。基于1998—2013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中国地级行政区层面数据,本文对理论研究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企业生产率越高的地区,政府补贴强度确实越低,但企业进入数量反而更多。进一步研究表明,如果不控制地区层面生产率对企业进入的影响,政府补贴会抑制企业进入数量;但如果同时控制地区层面生产率和政府补贴对企业进入数量的影响,政府补贴对企业进入的作用不再显著。由此可见,以地区生产率为表征的市场力量这只无形之手,而非以政府补贴为表征的行政力量这只有形之手,才能吸引企业进入
    • 曹斯蔚
    • 摘要: 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企业的进入与退出通常被视为一种可以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市场整体生产效率的“创造性毁灭”。但我国企业生存周期短、迭代更替快,而其生产效率却一直不高。直觉上,我国长期以来以高投入、高污染所驱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是一个主因。通过对影响范围最广、社会关注度最高的空气污染对地区企业进入与退出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并使用地球大气层结构中的逆温差作为PM2.5浓度的工具变量,以解决识别的内生性问题。实证结果表明,县域PM2.5浓度上升对辖区内企业的进入率无显著变化,但会显著影响地区企业退出率,在加入大量的稳健性检验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定。与此同时,PM2.5浓度的上升恶化了以企业劳动生产率为代表的各项经营性指标,对企业进入与退出的影响还存在多个维度、多个层次上的异质性。
    • 葛阳琴; 陈悦
    • 摘要: 在当前中国主动扩大进口和中美贸易摩擦频发的双重背景下,本文基于高度细分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从企业就业的二元边际视角评估了2000—2012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就业动态,并实证检验来自美国的进口竞争对制造业就业动态的影响。研究发现,来自美国的进口竞争对制造业净就业无显著影响,但对其背后的就业动态影响显著;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就业动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抑制企业进入和促进企业退出,且该影响随着地区、企业所有制、贸易模式的变化而呈现差异。机制检验表明,进口竞争通过抑制企业生产率阻碍企业进入、增加企业退出。此外,考虑上下游产业关联后,进口竞争对就业动态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研究结论表明,除了就业总量增长外,微观企业层面的就业动态对于“稳就业”目标的实现也至关重要。
    • 唐盟; 邵磊; 王明远
    • 摘要: 本文通过2000年《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二次修订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计算1998-2002年的企业进入率,运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评估中国环境立法对于企业进入率的影响.本文发现,中央环境立法会阻碍工业企业进入率的增长,在排除其他竞争性解释以及控制其他不可观测因素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下结果依然稳健.环境立法对于污染企业进入率的影响更为显著,并且对于民营企业有显著影响.同时,环境立法也会引导资本进入第三产业和地区基础建设领域,从而推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本文的结论证明了中国环境法规的不断完善对于构建绿色产业结构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进一步论证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兼容性.
    • 皮建才; 范衍玮
    • 摘要: 经济循环受阻在微观上会表现为产能过剩等问题,畅通国内大循环是化解产能过剩、继续完成"去产能"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在考虑企业进入的情况下分析国内大循环对体制性产能过剩的影响,讨论了通过畅通国内大循环来化解产能过剩的微观经济机制.研究发现,在协调性补贴制度下,随着国内大循环畅通程度的提高,地方政府的均衡补贴率下降,各地区企业进入数量增加,企业的体制性产能过剩下降.这表明,在新发展格局下,畅通国内大循环、形成国内大市场能够有效化解体制性产能过剩,而加强地区间的政策协调性对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积极作用.
    • 闫俊周; 齐念念; 童超
    • 摘要: 选取山西省2015—2017年1841家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运用Log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对政府补贴是否促进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进而探讨了政府补贴对不同类型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滞后一期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府补贴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滞后一期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均具有正的平均处理效应,其对大型、 国有控股、无金融支持、 隶属省级及以上的企业滞后一期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平均处理效应分别大于中小微型、 非国有控股、 有金融支持、 隶属省级以下的企业.政府补贴对大型企业滞后一期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显著的平均处理效应.同时,在金融支持方面,政府补贴的分配倾向与政府补贴对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关系并不完全一致.
    • 嵇正龙; 宋宇
    • 摘要: 为探讨环境规制对企业进入和经济增长影响的微观机制及其特征,文章通过引入环境规制政策变量,扩展熊彼特内生增长模型,提出了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进入和经济增长之间都呈现"倒U"型特征的假说。应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进行的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假说成立,且企业进入的拐点早于经济增长的拐点。因此,环境规制的政策优化方向在于激发创新、节约成本和分区施策,在企业进入最佳和经济增长最佳之间做出权衡。
    • 何振; 王小龙
    • 摘要: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县层面经济数据,实证检验了增值税减税对企业进入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第一,增值税税率降低和扩大增值税进项抵扣范围都能够显著激励企业进入;第二,异质性检验发现,增值税减税对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进入的促进作用更大,对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进入的作用则不显著;第三,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值税减税能够减少企业退出,但不利于化解过剩产能.本文研究结论所包含的政策含义在于,增值税减税有助于激励企业进入,但同时也必须加强去产能政策的力度,防止加剧产能过剩.
    • 摘要: 本研究通过考虑联盟伙伴重新配置的后果,强调战略联盟稳定性的意义.本文提出了两种对立的观点:联盟伙伴的重新配置会导致中断,因此增加了后续项目终止的风险;合作伙伴的重新配置导致适应性的增强,从而降低了这种风险.本文以企业的进入或退出为起点,探究其不同的情况对联盟风险的影响.通过实证证明相关假设,并对战略联盟的实践发展提供指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